全正色散光纤激光器及其自动锁模研究
本文关键词:全正色散光纤激光器及其自动锁模研究
更多相关文章: 光纤激光器 全正色散 非线性偏振旋转 耗散孤子 类噪声脉冲 双折射 自动控制
【摘要】:与调Q和直接电驱动方式获得的激光脉冲相比,锁模脉冲的脉宽更窄,因此被广泛应用于非线性显微成像、超连续谱产生、光学频率梳、太赫兹波产生、材料精密加工等领域。相比于锁模固体激光器,锁模光纤激光器具有转换效率高、阈值低、结构紧凑、散热性能好等优势,因此得到了广泛的研究。获得高脉冲能量一直是锁模光纤激光器的重要研究方向。传统的孤子锁模光纤激光器的单脉冲能量由于受到孤子面积理论的限制仅能达到0.1 nJ。利用色散图设计的展宽脉冲型光纤激光器可以将脉冲能量提升到nJ量级。进一步提高脉冲能量,就需要工作在自相似和全正色散机制下,其中全正色散光纤激光器不需要色散补偿,易于调节,脉冲能量较高,因此受到了广泛的关注。非线性偏振旋转是一种等效的可饱和吸收体,具有波长不敏感、响应时间快、损伤阈值高、长时间光照不退化等优点,因此在各种类型的脉冲光纤激光器中得到广泛应用。本文正是针对基于非线性偏振旋转锁模的全正色散光纤激光器的工作特性进行的研究,主要研究内容如下:1.概述了脉冲在光纤中传输时满足的脉冲传输方程,包括普通光纤中的非线性薛定谔方程、增益光纤中的金兹堡-朗道方程和双折射光纤中的耦合模方程。给出了脉冲传输方程的数值求解步骤,提出了一种线偏振表象法求解耦合模方程,并验证了该方法的正确性。数值计算结果表明,与常用的圆偏振表象法相比,线偏振表象法允许选取较大的步长以加快计算速度,节省计算时间。2.从耦合的金兹堡-朗道方程出发,结合波片和偏振片的琼斯矩阵,理论推导出一个光谱透过率公式。该公式表明由于光纤双折射整个激光器可以看成一个等效的滤光片。滤光片的峰值透射波长、调制深度和平均透过率可以通过旋转波片进行调节,而滤光片的带宽随光纤双折射的增加而减小。利用该等效的滤光片可用于实现光纤激光器的波长调谐和多波长运转。利用线偏振表象法数值求解了不同光纤双折射下的耦合金兹堡-朗道方程,结果表明光纤双折射越大,激光器的稳定范围越小,因此在激光器设计中需考虑双折射的影响。3.提出了一种交叉熔接方法来补偿保偏光纤的双折射,详细介绍了利用该方法的激光器设计思路和设计步骤,从而构建了一个基于非线性偏振旋转锁模的保偏光纤环形激光器,数值模拟了该激光器的工作特性,结果表明利用该方法可以获得稳定的耗散孤子,否则将不能得到稳定脉冲。实验中将拍数NB补偿到了35,得到了单脉冲能量为2.1 nJ的稳定耗散孤子。实验验证了若采用对轴熔接,则腔内只有连续光和弱调制现象而无法得到锁模脉冲。4.设计了一个1μm波段的磁光偏振控制器。为了给磁光晶体提供足够强的可调磁场,制作了一个由硅钢和铜线圈构成的磁轭结构,测量了其磁场强度与电流之间的关系。利用此磁光偏振控制器构建了全正色散光纤激光器,研究了激光器的调Q锁模机制和连续锁模机制,获得了平均功率213 mW、单脉冲能量3.34 nJ的耗散孤子。测试了激光器的长期稳定性,结果表明在连续运转5个小时内激光器未出现失锁的情况,光谱无明显变化,功率抖动仅0.6%。5.研究了被动锁模光纤激光器的自动锁模技术,提出了一种新型的自动锁模控制方法,系统地分析了该方法的原理、状态判据和实现方法,理论和实验分析了双折射滤光片一级反射光的特性。利用该方法实现了基于非线性偏振旋转锁模的全正色散光纤激光器的自动锁模运转,实验结果表明激光器可以在几分钟内从任意状态恢复到稳定的锁模状态,锁模状态时激光器输出的脉冲为耗散孤子。6.研究了基于非线性偏振旋转锁模的全正色散光纤激光器中的类噪声脉冲现象,当激光器中不放置双折射滤光片时获得了类噪声脉冲输出。在泵浦功率11.3 W时输出功率达到了 4.3 W,光-光转换效率为38%,脉冲包络的能量为104 nJ,3dB带宽为47.8 nm。研究了类噪声脉冲的光谱和输出功率随泵浦功率的变化情况。利用耦合的金兹堡-朗道方程模拟了激光器在类噪声脉冲机制下的输出特性,得到了与实验结果一致的结论。7.将新型自动锁模控制方法应用到了类噪声脉冲光纤激光器中,当腔内放入带宽约25 nm的Lyot型双折射滤光片时,利用滤光片滤出的光作为反馈信号,实现了类噪声脉冲的自动锁模运转。
【学位授予单位】:山东大学
【学位级别】:博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7
【分类号】:TN248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杨青,俞本立,甄胜来,孙志培,吴海滨;光纤激光器的发展现状[J];光电子技术与信息;2002年05期
2 朱万彬,潘玉寨,杨庆鑫,王立军;光纤激光器的发展[J];光机电信息;2002年04期
3 晓晨;2002年光纤激光器研究与应用最新进展研讨会[J];激光与光电子学进展;2002年08期
4 谭中伟,傅永军,刘艳,宁提纲,裴丽,简水生;光纤激光器研究和进展[J];现代有线传输;2002年01期
5 谭中伟,刘艳,傅永军,宁提纲,裴丽,简水生;光纤激光器的混沌现象分析[J];中国激光;2003年04期
6 ;光纤激光器[J];光机电信息;2003年06期
7 宋晓舒;光纤激光器在空军中的应用[J];光机电信息;2003年11期
8 张德龙;具有潜在工业应用前景的光纤激光器[J];光机电信息;2004年03期
9 刘美红;共掺驱动2μm光纤激光器[J];激光与光电子学进展;2004年11期
10 陈晓燕;;光纤激光器的发展与应用[J];电子元器件应用;2004年11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吴文华;冉洋;熊松松;陈鑫;;光纤激光器的医疗应用研究[A];2009年先进光学技术及其应用研讨会论文集(上册)[C];2009年
2 陈晓燕;;光纤激光器的发展与应用[A];中国电子学会第十三届电子元件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4年
3 曲宙;李秋实;曲伟;赵崇光;;浅析高功率光纤激光器的应用[A];科技创新与节能减排——吉林省第五届科学技术学术年会论文集(上册)[C];2008年
4 闫大鹏;李成;李立波;刘晓旭;;大功率光纤激光器的产业化国产化解决方案[A];科技引领产业、支撑跨越发展——第六届湖北科技论坛论文集萃[C];2011年
5 刘俊刚;罗君;欧代永;;光纤激光器的发展动态和应用前景[A];全国第十二次光纤通信暨第十三届集成光学学术会议论文集[C];2005年
6 王志华;;光纤激光器应用综述[A];上海市激光学会2005年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5年
7 侯静;肖瑞;陈子伦;张斌;;3路光纤激光器阵列相干合成输出[A];中国光学学会2006年学术大会论文摘要集[C];2006年
8 刘艳格;董孝义;袁树忠;开桂云;刘波;付圣贵;王志;;全光纤激光器与放大器研究(特邀)[A];中国光学学会2006年学术大会论文摘要集[C];2006年
9 季恒;杨四刚;尹飞飞;谢世钟;;一种基于等效相移的新型双波长光纤激光器[A];全国第十三次光纤通信暨第十四届集成光学学术会议论文集[C];2007年
10 刘雪明;;光克尔效应的能量自稳定理论及在光纤激光器的应用[A];全国第十三次光纤通信暨第十四届集成光学学术会议论文集[C];2007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戴劲松;具有国际先进水平的光纤激光器问世[N];大众科技报;2007年
2 记者 涂亚卓 通讯员 廖巧玲 实习生 余笑寒;高性能光纤激光器开发成功[N];湖北日报;2008年
3 戴劲松;我国自主研发高性能光纤激光器打破国际垄断格局[N];大众科技报;2008年
4 本报记者 胡Z,
本文编号:1288113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oufeilunwen/jckxbs/128811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