减反射和自清洁功能薄膜的制备与表征
本文关键词:减反射和自清洁功能薄膜的制备与表征
【摘要】:提高太阳光的入射比例、减少界面表面损失以及使用过程中的维护成本是提高太阳能利用效率的有效途径,通过选择合适的材料在衬底表面制备具有减反射和自清洁性能的复合功能薄膜可实现上述目标,适宜的材料是TiO2。 TiO2薄膜的制备方法中,直流磁控溅射(DMS)技术因具有功率绿色环保、参数调控精确简便、可以低温快速沉积制备多种薄膜以及可重复性强等优点,可方便的制备多种与衬底结合紧密的薄膜。为提高制备薄膜的性能,本文对传统的DMS技术进行改进,研制了能量过滤磁控溅射(EFMS)技术,通过控制溅射粒子的能量及入射角度提高成膜质量。本论文利用DMS和EFMS技术制备了Ti02薄膜以及掺杂A1203的Ti02薄膜,研究了其结构、光学特性和光催化性能的变化规律,并以此为基础研制了具有减反射和自清洁功能的薄膜,主要研究内容有:(1)优化了Ti02薄膜制备参数,发现沉积温度为100℃-400℃、沉积压强为0.75 Pa-3.0 Pa、沉积时间为60 min-150 min、氧氩比为1:6-1:10、溅射功率为148 W-443 W范围内制备的Ti02薄膜都为单一的锐钛矿结构,没有出现其他结构。随着沉积温度的升高、沉积压强的降低、沉积时间的增加、氧氩比的减小和溅射功率的增加,薄膜的结晶性变好,平均晶粒尺寸减小。300℃时薄膜的沉积速率最大。沉积压强增加,沉积速率变小。氧氩比越小,沉积速率越大。溅射功率增加,沉积速率变大。(2)研究了制备参数对Ti02薄膜透射率、折射率、消光系数和光学带隙等光学特性的影响,发现薄膜的平均透射率在制备温度为300℃时达到最大,温度降低或者升高透射率都有所降低。沉积压强增加,平均透射率变大。60 min-150min沉积时间内,平均透射率在90 min最小。氧氩比降低,平均透射率降低。溅射功率增加平均透射率增加。Ti02薄膜的折射率随着沉积温度升高、沉积压强降低、氧氩比增加和溅射功率增加而增加。60 min-150 min沉积时间内,折射率在120 min最大。低折射率锐钛矿Ti02薄膜的优化制备条件为:沉积温度:100℃;压强:3.0 Pa;氧氩比:1:6;时间:90 min;功率:295 W550 nm处薄膜的折射率为2.06。TiO2薄膜消光系数在大于400 nm的波长范围内为零,为透明无吸收薄膜。光学带隙在制备温度为300℃时最大,随着沉积压强、沉积时间增加、氧氩比降低和溅射功率增加,薄膜的光学带隙由小变大。500℃退火后的Ti02薄膜的结晶性变好,透射率降低,折射率变大,光学带隙变大。(3)对比研究了EFMS与DMS技术,研究了EFMS技术中过滤电极对薄膜的影响,发现EFMS技术制备的Ti02薄膜表面较DMS技术平整、均匀,平均晶粒尺寸小,折射率高,光学带隙增加。DMS技术制备的Ti02薄膜光学带隙为3.04 eV,而EFMS技术制备的Ti02薄膜光学带隙为3.22 eV。随着过滤电极目数的增加,薄膜的结晶性变弱,表面晶粒尺寸变小,沉积速率降低,平均透射率变小,折射率增加,光学带隙增加。(4)研究了制备参数对Ti02薄膜光催化性能的影响,找到最佳光催化性能的制备条件,分析了光催化反应机理。发现参数为100℃、3.0 Pa、90 min、1:6和295 W制备的Ti02薄膜具有最好的光催化活性,对RhB的光催化降解速率为-0.0034 min-1。EFMS技术中用60目和120目电极制备的Ti02薄膜的光催化降解速率增加,分别为-0.00493 min-1、-0.00486 min-1,目数继续增加,Ti02薄膜的光催化性能降低。(5)研究了掺杂不同比例的A1203对Ti02薄膜的结构、光学特性和光催化性能的影响,发现掺杂后薄膜的结晶性变差,沉积速率增加,折射率降低,光催化活性有所降低,分析了机理及原因。(6)利用DMS和EFMS技术制备了折射率梯度变化的Ti02薄膜。结合表层Ti02薄膜的折射率和光催化性能,确定表层薄膜的制备条件为100℃、3.0 Pa、1:6和295 W。根据光学设计原理计算出底层高折射率Ti02薄膜需满足的条件,选择过滤电极为460目的EFMS技术制备底层薄膜,将各层材料的折射率输入TFC膜系设计软件,设计出满足要求的减反射薄膜。根据设计结果制备了单质Ti02单层、双层减反射薄膜,掺杂A1203的Ti02单层、双层减反射薄膜,表征并分析了薄膜的减反射及自清洁特性。结果表明双层减反射薄膜的减反射和自清洁特性均优于单层薄膜,同质Ti02双层减反射薄膜在400 nm-800 nm的平均透射率为89.1%,降解速率为-0.00337 min-1,氙灯光照30 min后接触角为8°,表层为掺杂A1203的Ti02薄膜的双层减反射薄膜的平均透射率为85.4%,降解速率为-0.000496 min-1,光照30 min后接触角为29.5°。太阳能电池表面的应用表明,同质Ti02双层减反射薄膜对电池效率的影响最小,具备较好的光催化活性。
【学位授予单位】:郑州大学
【学位级别】:博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6
【分类号】:O484.1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薄膜光学 光学薄膜参数测试[J];中国光学与应用光学文摘;2006年04期
2 ;薄膜光学 其他[J];中国光学与应用光学文摘;2006年05期
3 黄云;黄水花;杨开勇;曲天良;吴素勇;;“薄膜光学”课程建设探索[J];电子世界;2012年23期
4 陈淑芬;李雪;;《薄膜光学》课程的教学研究与探索[J];科技视界;2013年25期
5 李滋兰;;介绍一本国外薄膜光学新教材[J];教材通讯;1990年05期
6 江月松,李翠玲,卢维强;一种简易的薄膜光学特性测量装置[J];光学技术;2002年01期
7 ;薄膜光学[J];中国光学与应用光学文摘;2004年02期
8 ;薄膜光学 光学薄膜参数测试[J];中国光学与应用光学文摘;2005年05期
9 ;薄膜光学 其他[J];中国光学与应用光学文摘;2005年04期
10 ;薄膜光学[J];中国光学与应用光学文摘;2006年02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马孜;肖琦;姚德武;;薄膜光学监控信号的数字信号处理[A];2004年光学仪器研讨会论文集[C];2004年
2 张为权;;双轴晶体薄膜光学隧道效应[A];'99十一省(市)光学学术会议论文集[C];1999年
3 何文彦;程鑫彬;马彬;丁涛;叶晓雯;张锦龙;张艳云;焦宏飞;;界面连续性对薄膜节瘤损伤特性的影响研究[A];中国光学学会2011年学术大会摘要集[C];2011年
4 胡小锋;薛亦渝;郭爱云;;离子辅助蒸发TixOy制备氧化钛薄膜及特性[A];2005'全国真空冶金与表面工程学术会议论文集[C];2005年
5 王贺权;沈辉;巴德纯;汪保卫;闻立时;;温度对直流反应磁控溅射制备TiO2薄膜的光学性质的影响[A];2005'全国真空冶金与表面工程学术会议论文集[C];2005年
6 陈凯;崔明启;郑雷;赵屹东;;遗传算法在软X射线薄膜反射率多参数拟合中的应用[A];第13届全国计算机、网络在现代科学技术领域的应用学术会议论文集[C];2007年
7 尚林;赵君芙;张华;梁建;许并社;;不同掺杂元素对GaN薄膜影响的研究进展[A];2011中国材料研讨会论文摘要集[C];2011年
8 彭晓峰;宋力昕;乐军;胡行方;;硅碳氮薄膜的纳米硬度研究[A];第四届中国功能材料及其应用学术会议论文集[C];2001年
9 张海芳;杜丕一;翁文剑;韩高荣;;Fe~(3+)离子敏感Ge-Sb-Se-Fe(Ni)系薄膜的掺杂性能研究[A];中国真空学会第六届全国会员代表大会暨学术会议论文摘要集[C];2004年
10 魏启珂;肖波;叶龙强;江波;;Sol-Gel法制备纳米二氧化钛功能性薄膜[A];第七届中国功能材料及其应用学术会议论文集(第5分册)[C];2010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记者刘其丕 李晓飞;天津薄膜光学重点实验室成立[N];中国有色金属报;2010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马蕾;Si基纳米薄膜光伏材料的制备、结构表征与光电特性[D];河北大学;2014年
2 李万俊;N-X共掺ZnO薄膜p型导电的形成机制与稳定性研究[D];重庆大学;2015年
3 曾勇;ZnO薄膜光电性能调控技术研究[D];北京工业大学;2015年
4 贺利军;电子束蒸发倾斜沉积氧化铝薄膜结构与性质研究[D];电子科技大学;2014年
5 孙喜桂;硒化铅薄膜的磁控溅射制备及性能研究[D];北京科技大学;2016年
6 张浩;基于原子层沉积的光电薄膜工艺与器件研究[D];上海大学;2015年
7 金磊;多晶BiFeO_3薄膜的阻变行为与机制研究[D];电子科技大学;2015年
8 张玉杰;Sn掺杂In_2O_3和In_2O_3薄膜的电子输运性质研究[D];天津大学;2015年
9 王朝勇;减反射和自清洁功能薄膜的制备与表征[D];郑州大学;2016年
10 彭银桥;硅碳氮薄膜的结构及光学特性研究[D];中南大学;2013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闫伟超;α-NbZnSnO薄膜的制备与表征及其在薄膜场效应晶体管中的应用[D];浙江大学;2015年
2 王新巧;LPCVD技术沉积的ZnO薄膜及其特性研究[D];河北大学;2015年
3 熊玉宝;超亲水TiO_2透明薄膜的制备及其光催化性能研究[D];南京信息工程大学;2015年
4 柳林杰;Al、N掺杂ZnO薄膜的制备及其ZnO第一性原理计算[D];燕山大学;2015年
5 崔丽;低温溶剂热法制备ZnO薄膜及性能研究[D];燕山大学;2015年
6 魏颖娜;基于非水解sol-gel法的还原氮化技术制备TiN薄膜[D];河北联合大学;2014年
7 张帆;温度相关的二氧化钛及锆钛酸铅薄膜的椭圆偏振光谱研究[D];复旦大学;2014年
8 张清清;能量过滤磁控溅射技术ITO薄膜的制备及性能优化[D];郑州大学;2015年
9 冀亚欣;In_2S_3薄膜的磁控溅射法制备及性能研究[D];西南交通大学;2015年
10 刘倩;Cu-Zn-Sn硫族化物薄膜吸收层的共溅射制备工艺及性能研究[D];内蒙古大学;2015年
,本文编号:1297319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oufeilunwen/jckxbs/129731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