矢量大数据高性能计算模型及关键技术研究

发布时间:2017-12-17 02:23

  本文关键词:矢量大数据高性能计算模型及关键技术研究


  更多相关文章: 矢量大数据 高性能计算 数据活化 空间索引 空间连接 矢量瓦片地图


【摘要】:近年来,随着我国空间数据采集手段日益丰富,精细化管理日趋深入,地理信息技术在国土、林业、交通、海洋、水利等多个领域广泛应用,高精度、大覆盖的超海量矢量空间数据呈爆炸式增长,矢量大数据时代已然来临。“量变”引起“质变”,面对亿级超大规模矢量数据的存储管理和分析计算,现有GIS并行计算理论、方法和商业空间数据处理平台的能力几近极限,地理信息理论和技术面临着严峻挑战。本文围绕矢量大数据空间计算展开研究,从空间认知、表达模型、存储结构、组织索引、分析计算等方面探索矢量大数据高性能计算体系结构,建立数据活化理论下的空间计算理论模型,设计矢量大数据高性能计算的关键技术方法。本文研究工作旨在建立一套矢量大数据高性能计算模型,高效组织、计算和展现亿级大规模矢量数据,为矢量大数据研究和应用提供一套有效、完备的解决方案。具体研究内容如下:(1)探讨矢量大数据计算内涵、方法和平台框架。归纳矢量大数据计算的方法体系,探讨云GIS和矢量大数据计算的相关研究现状、体系架构、内涵和方法,总结矢量大数据高效存储管理和并行空间算法的相关研究,探索矢量大数据计算的GIS集成框架。(2)建立矢量大数据高性能计算模型。在六面体认知模型下,将数据活化的理论融入空间计算领域,提出矢量数据活化细胞、数据活化池、活化行为、活化过程等概念模型,以此抽象和表述矢量数据元组模型、多态存储和索引、高性能计算范式,建立矢量大数据高性能计算模型。(3)研究矢量大数据高性能计算关键技术。针对矢量大数据索引、分析和可视化三个基本问题,在矢量大数据高性能计算模型下,基于无依赖超级步并行计算框架,设计实现SDGR*-tree分布式内存索引构建,空间二路连接、多路连接和混合矢量瓦片金字塔构建高性能算法,并进行大规模真实矢量数据性能分析实验。(4)构建全国土地基础数据集成管理系统。基于开源项目建立集海量土地基础数据云存储、高性能空间计算、数据集成浏览和业务应用于一体的集成管理系统,实现全国范围内亿级土地矢量数据多态存储、高性能空间分析和多尺度浏览。研究及实验结果表明,本文提出的矢量大数据高性能计算模型及关键技术,能有效结合云计算、内存计算等高性能计算技术与空间计算理论方法,实现大规模矢量数据高性能空间索引、空间分析和瓦片地图可视化。最后,通过建立全国土地基础数据集成管理系统,为国土“大数据大分析”提供技术支撑,具有重要的科学和现实意义。
【学位授予单位】:浙江大学
【学位级别】:博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6
【分类号】:P208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郑秀丽,寇靖华,赵锋芒;数据格式转换的探讨[J];三晋测绘;2002年Z1期

2 陈斌;基于ActiveX Automation技术的数据格式转换[J];城市勘测;2004年04期

3 陈科;张保明;谢明霞;;基于聚类分析的数据格式转换模型的改进[J];海洋测绘;2009年02期

4 徐桥;;一种实现数据融合的重要方法——通用数据格式转换模式[J];科技资讯;2012年22期

5 陈勇,史瑞芝,刘辉;出版用地图数据格式转换软件的研究[J];海洋测绘;2004年01期

6 叶国华;;空间数据格式转换分析[J];城市勘测;2008年04期

7 孙彦明;;全站仪数据格式转换过程中附加功能的实现[J];城市勘测;2009年01期

8 范志坚;付蓉;;不同时期1:10000DLG入库数据的处理[J];测绘通报;2011年11期

9 韩雪培;赵杰;;数据格式转换中空间参考的变异性分析[J];测绘科学;2008年S3期

10 韩雪培;赵杰;;数据格式转换中空间参考的变异性分析[J];测绘科学;2008年S1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聂荣建;石文伟;;测图软件数据格式转换为地籍管理信息系统数据格式的实现[A];山东省测绘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6年

2 陈斌;;基于ActiveX Automation技术的数据格式转换[A];首届海峡两岸土木建筑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5年

3 詹昊;高金平;张云姣;;MapGIS到ArcGIS数据格式转换关键技术研究[A];第四届“测绘科学前沿技术论坛”论文精选[C];2012年

4 刘泽明;赵力;;VCT到MAPINFO数据格式转换算法设计与实现[A];山东省测绘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6年

5 龚福秀;;测井数据格式转换自动化研究[A];“南方复杂地层井筒新技术”技术交流会论文集[C];2005年

6 崔虎平;江南;;基于OGR的通用地理数据格式转换研究[A];第四届“测绘科学前沿技术论坛”论文精选[C];2012年

7 洪学海;朱介寿;;三维地球结构数据与图像管理系统[A];2000年中国地球物理学会年刊——中国地球物理学会第十六届年会论文集[C];2000年

8 蒋爱华;;GIS数据格式转换的不确定性[A];2006年测绘新技术应用交流会论文集[C];2006年

9 余丽钰;;基于FME实现ARC/INFO至MAPINFO数据格式转换及符号化技术研究[A];中国测绘学会九届三次理事会暨2007年“信息化测绘论坛”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7年

10 胡书洁;鞠文征;;ARC/INFO到DXF、DGN的数据格式转换方法研究及实现[A];中国测绘学会第九次全国会员代表大会暨学会成立50周年纪念大会论文集[C];2009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3条

1 朱耿斌;实现ETL 重在应用[N];中国计算机报;2003年

2 井之;痴心不改的技术之路[N];中国计算机报;2003年

3 ;热点技术一:通过分布式 数据库模式实现[N];中国计算机报;2004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2条

1 朱正平;面向数字油田的云数据服务架构研究[D];长江大学;2015年

2 周经纬;矢量大数据高性能计算模型及关键技术研究[D];浙江大学;2016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王韧;综合前置系统的设计与实现[D];上海交通大学;2015年

2 赵嘉宇;基于反射内存技术的多功能通讯板卡研制[D];哈尔滨工业大学;2015年

3 牟笑明;基于北斗/GPS和CAN的嵌入式车载智能终端研制[D];南京航空航天大学;2014年

4 侯金凤;移动互联数据资源管理与内容推荐技术的研究[D];北方工业大学;2016年

5 解开创;水文自动测报系统数据整编前处理软件的设计和实现[D];云南大学;2012年

6 王洪伟;基于GIS的地震数据库结构设计及其访问技术研究[D];中国海洋大学;2008年

7 朱志强;空间矢量数据格式转换应用研究[D];合肥工业大学;2006年

8 祝欢欢;数据注册中心下应急管理标识的研究与应用[D];成都理工大学;2013年

9 胡婷婷;海上高精度拖缆地震采集系统质量控制与记录软件设计与实现[D];中国科学技术大学;2009年

10 杨文婷;某测绘院数据生产管理信息系统的分析与设计[D];厦门大学;2013年



本文编号:1298394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oufeilunwen/jckxbs/1298394.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e10a0***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