宏分类组学分析青藏高原秃鹫肠道菌群及放线菌新种的发现

发布时间:2017-12-17 03:14

  本文关键词:宏分类组学分析青藏高原秃鹫肠道菌群及放线菌新种的发现


  更多相关文章: 旧大陆秃鹫 宏分类组学 菌群 产气荚膜梭菌 放线菌


【摘要】:秃鹫(vulture)是一种在我国青藏高原常见且主要的凶禽。以动物尸体为主要食物,还是天葬活动的重要参与者。可能会进食因传染病而死亡的人或动物的尸体。因此,秃鹫可能携带和传播对其自身不致病,但对其它动物和人致病的病原体。本研究建立了宏分类组学(metataxonomics):利用三代高通量测序获得近似16SrRNA基因全长序列,采用系统发生操作单元(Operational Phylogenetic Unit,OPU)分析方法,将众多OPUs鉴定到“种”水平,以研究细菌菌群多样性。我们采集的9只秃鹫的肠道粪便样本,此9只秃鹫涵盖了青藏高原旧大陆秃鹫的三个物种(高山秃鹫,胡秃鹫,秃鹫)。共得到54,135条高质量16SrRNA基因序列,平均每个样本6,015±1,058条序列,每条序列平均长度1,442 ±6.9 bp。这些序列被划分为314个OPUs。其中,102个OPUs为已知细菌种,50个尚未被描述的细菌种,161个uncultured细菌。102个已知种中,有45个种是具有医学意义的细菌;50个尚未被描述的种中,23个属于包含致病菌的细菌属中。所有314个OPUs中,6个OPUs存在于所有秃鹫样本中。秃鹫肠道菌群中丰度最高的是产气荚膜梭菌(Clostridium perfringens)沿在所有秃鹫样本中所占比例高达30.8%。从秃鹫肠道样本中分离培养得到了 107株产气荚膜梭菌,MLST分析显示共有45个ST型,本研究显示秃鹫可能是土壤相关的产气荚膜梭菌以及其他病原菌的携带源。同时,从秃鹫肠道样本中分离到了三个放线菌新种,分别命名为Actinomyces vulturis,A.liubingyangii,以及一个尚未命名的新种a.sp.VUL4_3。用相似的分离培养方法从鼠兔粪便样本中分离到一个放线菌新种,命名为A.gaoshouyii。
【学位授予单位】: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
【学位级别】:博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7
【分类号】:R37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邓光贵;孙贯一;耿波;朱旭东;;豚鼠产气荚膜梭菌感染伤口的α毒素检测[J];创伤杂志;1990年01期

2 曾东;郑晓丽;倪学勤;Joshua Gong;;四川地区鸡场产气荚膜梭菌的扩增片段长度多态性分析[J];中国人兽共患病学报;2009年11期

3 董卫超;刘凌;杜向党;;动物源产气荚膜梭菌耐药性的研究进展[J];中国人兽共患病学报;2012年11期

4 顾其芳;;食品中产气荚膜梭菌检测新方法探索[J];中国卫生检验杂志;1993年02期

5 赵海潮,车应龙,曾桂茹,何代平,邹开勇;西藏地区产气荚膜梭菌的初步分型[J];中华微生物学和免疫学杂志;1996年01期

6 夏式X&,苏堰,赵太铣,王采先,张玉换,赵西林,张晋萍;A型产气荚膜梭菌对13种抗菌药物的敏感性试验[J];中国人兽共患病杂志;1986年05期

7 梁光军,赵李祥,杨旭芹,贾红,张小荣,文其乙,刘秀梵;应用多重PCR方法鉴定粪样和食品中分离的产气荚膜梭菌[J];中国人兽共患病杂志;2005年05期

8 唐玲玲;石玉玲;;产气荚膜梭菌实验室诊断方法综述[J];热带医学杂志;2012年03期

9 杨毓环;陈伟伟;洪锦春;张巧姬;;从鸭羽为原料的水洗羽毛制品中分离到产气荚膜梭菌[J];中国卫生检验杂志;2007年02期

10 Bartholomew BA;邹放;;产气荚膜梭菌肠毒素概述[J];国外医学(卫生学分册);1986年02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王海荣;吕长辉;赵凯;柴同杰;陆承平;;山东省兔腹泻病例产气荚膜梭菌的分离及基因定型[A];中国畜牧兽医学会动物传染病学分会第十二次人兽共患病学术研讨会暨第六届第十四次教学专业委员会论文集[C];2012年

2 么宏强;苏佳;于立新;马学恩;;A型产气荚膜梭菌α毒素的提纯鉴定及其基因的克隆[A];2012年中国畜牧兽医学会兽医病理学分会暨中国病理生理学会动物病理生理专业委员会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12年

3 田冬青;蒋玉文;陈小云;杨京岚;丁家波;;产气荚膜梭菌多重PCR定型方法的建立[A];中国畜牧兽医学会2006学术年会论文集(下册)[C];2006年

4 李娜;吴建勇;李建军;杨学云;王登峰;段新华;王治才;;D型产气荚膜梭菌α毒素基因的克隆与高效表达[A];生态环境与畜牧业可持续发展学术研讨会暨中国畜牧兽医学会2012年学术年会和第七届全国畜牧兽医青年科技工作者学术研讨会会议论文集——T07家畜微生态与健康养殖专题[C];2012年

5 许崇利;欧阳红生;许崇波;张艳平;;乳糖诱导剂对重组C型产气荚膜梭菌α毒素基因表达的影响[A];中国畜牧兽医学会动物传染病学分会第十二次人兽共患病学术研讨会暨第六届第十四次教学专业委员会论文集[C];2012年

6 王光华;周继章;蔺国珍;郑福英;曹小安;韩文祥;杨良存;宋竹青;邱昌庆;;产气荚膜梭菌青海分离株α毒素基因克隆与核苷酸序列分析[A];第九届中国生物毒素学术研讨会论文摘要[C];2009年

7 梁光军;赵李祥;杨旭芹;贾红;张小荣;文其乙;刘秀梵;;应用多重PCR方法鉴定粪样和食品中产气荚膜梭菌[A];人畜共患传染病防治研究新成果汇编[C];2004年

8 许崇波;陈向东;许崇利;逄越;高凤山;;C型产气荚膜梭菌α、β1、β2基因融合[A];中国畜牧兽医学会动物传染病学分会第三届猪病防控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8年

9 裴鸣;张和平;唐昌茂;史宁花;孔芳玲;于维东;白慧勤;马远征;;家畜产气荚膜梭菌病的病理形态学观察[A];中国畜牧兽医学会兽医病理学分会第十一次兽医病理学、第十次动物病理生理学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1年

10 李洁萍;倪学勤;曾东;刘丽达;魏豪;;体外筛选拮抗产气荚膜梭菌的鸡源乳酸杆菌[A];第四届第十次全国学术研讨会暨动物微生态企业发展战略论坛论文集(上册)[C];2010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5条

1 孟祥莉;宏分类组学分析青藏高原秃鹫肠道菌群及放线菌新种的发现[D];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2017年

2 王光华;产气荚膜梭菌的分子诊断与免疫研究[D];中国农业科学院;2010年

3 蔡玉梅;山东省四大湖(库)淡水鱼产气荚膜梭菌毒素型调查及致病机理研究[D];山东农业大学;2008年

4 林初文;产气荚膜梭菌B型C58-1株α、β1和ε毒素的高效表达与免疫效力评价及生产工艺改进[D];吉林大学;2015年

5 宋佰芬;产气荚膜梭菌α毒素基因在干酪乳杆菌基因组中的表达及免疫效果评价[D];东北农业大学;2014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乔艺然;A型产气荚膜梭菌感染雏鸡病理形态学研究[D];东北农业大学;2015年

2 吴洁;A型产气荚膜梭菌家兔感染模型的建立[D];山东农业大学;2015年

3 刘雪慧;C、D型产气荚膜梭菌二价类毒素疫苗及抗毒素血清的研制[D];山东农业大学;2015年

4 聂思静;产气荚膜梭菌NetB毒素阻断ELISA方法的建立与应用[D];东北农业大学;2015年

5 马壮;广州市冷鲜鸡产气荚膜梭菌的污染分析及netB菌株的致病性研究[D];甘肃农业大学;2016年

6 鲍长磊;产气荚膜梭菌不同毒素型多重PCR和α毒素抗体ELISA检测方法的建立及初步应用[D];西北农林科技大学;2016年

7 孙刘妹;产气荚膜梭菌四联外毒素基因α-β2-ε-β1在重组干酪乳酸杆菌表达及遗传稳定性分析[D];东北农业大学;2016年

8 王莹莹;A型产气荚膜梭菌主要抗原蛋白筛选及其免疫保护作用[D];东北农业大学;2016年

9 康文娟;鸡源产气荚膜梭菌多重PCR鉴定和药敏实验[D];中国农业科学院;2016年

10 贾珊珊;变温模式下乳酸菌对鸡肉制品的生物保护作用研究[D];合肥工业大学;2016年



本文编号:1298532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oufeilunwen/jckxbs/1298532.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87902***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