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南昭通—曲靖地区筇竹寺组页岩气储层研究及重点地段资源预测
本文关键词:云南昭通—曲靖地区筇竹寺组页岩气储层研究及重点地段资源预测 出处:《昆明理工大学》2016年博士论文 论文类型:学位论文
更多相关文章: 寒武系下统筇竹寺组 烃源岩 页岩气 成藏条件 资源潜力
【摘要】:在社会经济飞速发展的今天,能源危机日益凸显。页岩气一种重要的非常规天然气资源以资源量巨大、含气面积广阔、产量稳定、生产寿命长等特点,成为了全球油气资源勘探开发的新亮点。云南省昭通-曲靖地区寒武系下统筇竹寺组是一套岩性、岩相及厚度均较稳定的黑色页岩建造,尽管中、新生代构造作用使古生界褶皱、断裂,但保存较好,具备页岩气藏形成的地质条件,有进一步勘探开发的广阔前景。为查明研究区筇竹寺组页岩气成藏条件,本文在区域地质资料分析的基础上,通过X射线衍射测试、扫描电镜、压汞实验、低温液氮实验、脉冲孔渗实验、核磁共振实验、测井等多种分析测试技术方法,开展了六条典型剖面的岩性研究、烃源岩组构及含气性研究、筇竹寺组页岩气成藏条件及保存条件研究,并应用体积法估算了宣威德泽-沾益热水地区页岩气的资源量。研究表明:昭通-曲靖地区寒武系下统筇竹寺组沉积相主要以深水陆棚相和浅水陆棚相为主,烃源岩的岩相主要以黑色炭质页岩和砂泥岩为主。该套泥页岩在靠近目标层出露的地区埋深一般在1000m左右,受断层错动的影响,地层连续性较差,导致全区筇竹寺组地层在宣威一带最大埋深达到7000m,页岩厚在400-200m;烃源岩在矿物组成上具有高脆性矿物及高碳酸盐矿物和低粘土矿物的特性,成岩作用处于中成岩阶段中晚期;烃源岩干酪根类型是Ⅰ~Ⅱ1型,成熟度范围在2.89-3.45%之间,属于高过成熟度演化阶段,平均值为3.095%,生烃潜量(S1+S2)虽然小于0.5,但是TOC含量基本大于2%,烃源岩仍具有较好的生烃物质基础;烃源岩的孔隙主要为微裂隙、粒内孔、晶间孔、粒间孔及有机质孔等类型孔隙,孔隙主要为过渡孔(Φ=10nm~100nm)和微孔(Φ10nm),孔隙形态呈开放状态,孔隙之间的连通性较差,属于中-低孔隙度页岩储层;井气测录解吸含气量和等温吸附含气量测量表明,烃源岩含气量介于0.077m3/t~0.855m3/t之间,平均为0.336m3/t。研究区寒武系下统筇竹寺组的黑色岩有机质丰度、有机质类型、热成熟度、矿物组成、微裂缝与孔隙、厚度、埋深、含气量等8个参数与国内外开发页岩气井综合对比,表明8个指标均满足页岩气成藏的条件。研究区内的盖层、储集物性和水文地质条件有利于页岩气的存储,区内的断裂构造形成了庞大的裂隙系统,进一步促进区内页岩气的成藏。根据矿体三维模型和重点区页岩气参数的确定,初步估算宣威德泽-沾益热水区内页岩气334资源量为1000亿方。该资源量相当于2014年乌兹别克斯坦对中国的供气量的10倍。
【学位授予单位】:昆明理工大学
【学位级别】:博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6
【分类号】:P618.13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綦江页岩气开发项目启动[J];精细化工原料及中间体;2009年09期
2 本刊编辑部;;我国研究人员发现页岩气的直接存在[J];天然气工业;2009年09期
3 李立;;中国正式实施新型能源页岩气开发[J];石油钻采工艺;2009年05期
4 ;我国首个页岩气开发项目在綦江启动[J];吐哈油气;2009年03期
5 王立彬;;中国启动页岩气资源勘查[J];国外测井技术;2009年05期
6 安晓璇;黄文辉;刘思宇;江怀友;;页岩气资源分布、开发现状及展望[J];资源与产业;2010年02期
7 蒋志文;;页岩气简介[J];云南地质;2010年01期
8 钱伯章;朱建芳;;页岩气开发的现状与前景[J];天然气技术;2010年02期
9 高慧丽;;唤醒沉睡的页岩气[J];山东国土资源;2010年04期
10 张大伟;;加速我国页岩气资源调查和勘探开发战略构想[J];石油与天然气地质;2010年02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陈明;;世界页岩气勘探开发现状及面临的环境问题[A];第二届全国特殊气藏开发技术研讨会优秀论文集[C];2013年
2 叶舒阳;;页岩气开发对环境的影响及对策[A];浙江省经济欠发达地区低碳发展综合研讨会论文集[C];2013年
3 王玉芳;包书景;张宏达;葛明娜;王劲铸;孟凡洋;任收麦;;国外页岩气勘查开发进展[A];中国地质学会2013年学术年会论文摘要汇编——S13石油天然气、非常规能源勘探开发理论与技术分会场[C];2013年
4 吴西顺;;世界各国页岩气政策综述[A];中国地质学会2013年学术年会论文摘要汇编——S01地质科技与国土资源管理科学研讨分会场[C];2013年
5 ;中国页岩气勘探开发现状及前景展望[A];“宝塔油气”杯第四届天然气净化、液化、储运与综合利用技术交流会暨LNG国产化新技术新设备展示会论文集[C];2014年
6 林斌;郭巍;赵肖冰;曹瀚升;王少华;;页岩气资源评价方法:概率体积法在三江盆地古生代页岩气中的应用[A];中国矿物岩石地球化学学会第14届学术年会论文摘要专辑[C];2013年
7 印兴耀;吴国忱;;页岩气储层地震评价[A];中国地球物理2013——第二十三专题论文集[C];2013年
8 蔡启宏;傅子云;;地震频率信息在页岩气勘探开发中应用的可能性分析[A];中国地球物理2013——第二十三专题论文集[C];2013年
9 刘禹;王常斌;文建军;宋付权;;页岩气渗流中的力学模型分析[A];第二十五届全国水动力学研讨会暨第十二届全国水动力学学术会议文集(上册)[C];2013年
10 滕吉文;刘有山;;中国页岩气成藏和潜在产能与对环境的污染分析[A];中国科学院地质与地球物理研究所2013年度(第13届)学术论文汇编——特提斯研究中心[C];2014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王巧然;中国石油储备页岩气开发技术[N];中国石油报;2008年
2 中国地质大学(北京)能源学院教授 张金川;中国应大力开发页岩气[N];中国能源报;2009年
3 林刚;我国首个页岩气合作开发项目已实施[N];中国企业报;2009年
4 李冰 李婧婧;页岩气藏:尚待开发的处女地[N];中国石化报;2009年
5 本报记者 胡学萃;页岩气:有望改变我国能源格局[N];中国能源报;2009年
6 胡文瑞;页岩气:“鸡肋”变“牛排”[N];中国经济导报;2010年
7 本报记者 高慧丽;唤醒沉睡的页岩气[N];地质勘查导报;2010年
8 李慧;页岩气并非亚洲首选[N];中国能源报;2010年
9 本报记者 王海霞;页岩气勘探热潮席卷欧洲[N];中国能源报;2010年
10 特约记者 刘楠;我国页岩气开采将从重庆起步[N];中国化工报;2010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郭为;页岩储层特征与渗流机理研究[D];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渗流流体力学研究所);2014年
2 金吉能;页岩气地球物理建模分析[D];长江大学;2015年
3 张宏学;页岩储层渗流—应力耦合模型及应用[D];中国矿业大学;2015年
4 梁顺;长壁开采区内垂直页岩气井稳定性研究[D];中国矿业大学;2015年
5 俞杨烽;富有机质页岩多尺度结构描述及失稳机理[D];西南石油大学;2013年
6 郭晶晶;基于多重运移机制的页岩气渗流机理及试井分析理论研究[D];西南石油大学;2013年
7 冯杨伟;伊宁盆地构造—热演化与上古生界页岩气成藏条件研究[D];西北大学;2015年
8 俞益新;鄂尔多斯盆地东南部延长组页岩油气富集机理研究[D];中国地质大学(北京);2012年
9 姜文利;华北及东北地区页岩气资源潜力[D];中国地质大学(北京);2012年
10 时贤;页岩气水平井体积压裂缝网设计方法研究[D];中国石油大学(华东);2014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刘龙;页岩气资源开发利用管理研究[D];长安大学;2014年
2 余美;基于科学发展观的我国页岩气开发战略研究[D];西南石油大学;2015年
3 曹俊;金阳—威信地区下古生界牛蹄塘组页岩气资源潜力分析[D];西安石油大学;2015年
4 白生宝;鄂尔多斯盆地南部延长组长7段页岩气储层评价[D];西安石油大学;2015年
5 折文旭;页岩气藏水平井HEGF裂缝网络渗流模型研究[D];西安石油大学;2015年
6 郭文;页岩气水平井分段压裂产能分析研究[D];西安石油大学;2015年
7 朱炳成;我国页岩气开发利用环境保护法律制度研究[D];中国政法大学;2015年
8 韩淑乔;高过成熟阶段页岩生烃及含气量研究[D];西安石油大学;2014年
9 苏俊;页岩气储层双侧向测井有限元正演模拟研究[D];中国地质大学(北京);2015年
10 颜君;页岩气储层感应测井数值模拟研究[D];中国地质大学(北京);2015年
,本文编号:1310103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oufeilunwen/jckxbs/131010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