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LR3调控新城疫病毒复制及细胞自噬的分子机制研究
本文关键词:TLR3调控新城疫病毒复制及细胞自噬的分子机制研究 出处:《扬州大学》2016年博士论文 论文类型:学位论文
更多相关文章: 新城疫病毒 Toll样受体3 细胞自噬 先天性免疫 内质网应激
【摘要】:新城疫病毒(Newcastle disease virus, NDV)可以引起禽类的呼吸道疾病和死亡,给养禽业造成巨大的经济损失。NDV也能在人类肿瘤细胞中复制并破坏肿瘤细胞,因此作为一种溶瘤病毒被广泛关注。近年来,病毒感染诱导的天然免疫机制逐渐成为研究热点。Toll样受体(toll-like receptors, TLRs)是新发现的一类细胞表面受体,其中的TLR3能够识别病毒相关的dsRNA或dsRNA模拟物poly (I:C),在抗病毒天然免疫中发挥重要作用。目前,关于NDV诱导的TLR3信号通路及其对病毒复制的影响还没有相关报道,激活的TLR3信号通路与细胞自噬之间是否具有联系也不清楚。为了探究这些问题,我们开展了以下的研究:1.NDV感染与TLR3信号通路的激活用NDV Herts/33强毒株感染HeLa细胞系,以Western-blot和免疫荧光方法鉴定被感染细胞的TLR3变化。发现Herts/33强毒株感染能够显著提高TLR3的水平,在感染后12-24h最为明显。使用dsRNA特异性抗体进行染色,发现NDV复制过程中能够产生dsRNA,并激活TLR3信号通路;而紫外灭活的NDV不能激活该通路。采用NDV La Sota弱毒株进行了相同的实验,所得到的结果与Herts/33强毒株相同。由此可见,NDV在感染细胞内复制过程中产生的dsRNA能够被TLR3识别并将其活化。2.TLR3信号通路与NDV复制的关系构建人TLR3 (hTLR3)的真核表达质粒,转染HeLa细胞系后检测过表达TLR3对NDV感染的影响。hTLR3过表达能够显著抑制病毒蛋白的转录和翻译,减少细胞上清中的病毒滴度。将TLR3干扰RNA (siRNA)转染HeLa细胞系后,TLR3的表达受到抑制,病毒蛋白的转录和翻译水平上调,病毒滴度增加。以real-time PCR检测过表达TLR3后对干扰素和炎性因子产生的影响,IFN-β、IL-6、 IL-8和IFIT1 mRNA水平与对照组发生显著变化。使用荧光素酶报告基因的方法检测了转染TLR3的细胞在感染NDV以后IFN-β、NF-κB启动子活性,两个启动子的活性显著增强。上述结果表明,TLR3在NDV感染中通过诱导干扰素的释放和炎症因子的产生发挥其抗病毒作用。3.抗NDV感染天然免疫中TLR3和RIG-I信号通路的关系评价了TLR3和视黄酸诱导基因蛋白-I(retinoic acid-inducible gene 1, RIG-I)信号通路在抗NDV感染中作用。将TLR3 siRNA、RIG-I siRNA、TLR3 siRNA+RIG-I siRNA分别转染HeLa细胞,然后感染NDV,以real-time PCR的方法检测IFN-β、IL-6、IL-8.IFIT1 mRNA水平的变化。发现单独干扰TLR3的细胞中炎症因子IL-6、IL-8 mRNA表达的水平低于单独干扰RIG-I的细胞,而单独干扰RIG-I的细胞中IFN-p mRNA表达水平低于单独干扰TLR3的细胞。此外我们还通过双荧光素酶报告基因的方法检测了IFN-β、NF-κB启动子活性的变化,同样发现单独干扰TLR3时NF-κB启动子的活性低于单独干扰RIG-I时,单独干扰RIG-I时IFN-β启动子的活性低于单独干扰TLR3。综上所述,两种天然免疫的模式识别受体TLR3和RIG-I对下游干扰素和炎性因子的调节方式是不同的,两者共同参与了NDV介导天然免疫反应。4.TLR3信号-通路激活与细胞自噬的关系用TLR3配体poly (I:C)处理A549细胞系,转染GFP-LC3质粒12-24 h后,GFP-LC3在细胞中呈现显著的点状分布;Western-blot显示细胞内的LC3-I向LC3-Ⅱ的转化。同时,用poly(I:C)处理HeLa田胞系,也得到了相同的结果。说明TLR3激活后可以引起自噬。为了探究TLR3激活后引起的白噬是否为完整的自噬,我们用poly(I:C)刺激后对p62的降解进行了检测,使用溶酶体抑制剂处理后western-blot检测LC3-II的turnover,并且通过荧光观察了GFP-LC3与LAMP1的共定位。综上所述,poly (I:C)刺激后能够引起细胞自噬,并且产生完整的自噬流。5.TLR3信号通路激活后诱导细胞自噬的机制通过免疫荧光的方法,观察了TLR3及下游蛋白与Beclin-1的共定位。通过免疫共沉淀的方法,对TLR3及下游接头蛋白与自噬相关蛋白进行互作研究。结果显示,TLR3信号通路激活后,下游接头蛋白TRIF与Beclin-1能够发生部分共定位,并且发生相互作用,互作的区域在TRIF的TIR结合域和Beclin的BH3功能域。自噬未激活时,Beclin-1与B淋巴细胞瘤-2基因(B-cell lymphoma-2, Bcl-2)结合。综上所述,TLR3信号通路激活后,下游接头蛋白TRIF与Beclin-1相互作用,竞争性地抑制Bcl-2与Beclin-1结合,正向调控细胞白噬的过程。6.NDV病毒蛋白NP、P通过内质网应激诱导细胞自噬分别构建了NDV各结构蛋白的真核表达质粒并转染A549细胞系,以Western-blot和荧光试验鉴定细胞自噬的产生以及内质网稳态的改变。结果显示,NDV NP和P转染细胞后能够引起细胞自噬以及内质网应激。此外NP和P还能够激活非折叠蛋白通路(unfolded protein response, UPR)中的PERK和ATF6通路,而XBP1通路不被激活。将PERK和ATF6干扰后能够抑制NDV诱导的自噬,降低NDV的复制水平。结论:本研究证明了TLR3信号通路在NDV感染细胞后可以被激活,TLR3通过促进下游细胞因子和干扰素的释放发挥抗病毒作用;证实Beclin-1能与TLR3信号通路中的接头蛋白TRIF互作,促进自噬的发生;发现NDV的NP和P蛋白能够通过内质网应激相关的非折叠蛋白通路调控细胞自噬。
【学位授予单位】:扬州大学
【学位级别】:博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6
【分类号】:S852.65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王海杰;谭玉珍;;细胞自噬研究技术进展及其应用[J];中国细胞生物学学报;2011年07期
2 钱帅伟;漆正堂;支彩霞;丁树哲;;抑癌基因p53与细胞自噬[J];生命的化学;2011年05期
3 马泰;孙国平;李家斌;;细胞自噬的研究方法[J];生物化学与生物物理进展;2012年03期
4 向波;易梅;李小玲;李桂源;;细胞自噬在肿瘤发生发展中的作用[J];生物化学与生物物理进展;2012年03期
5 王珂;;细胞自噬与肿瘤治疗的初步研究[J];科技风;2012年06期
6 杨智;;细胞自噬受蛋白质乙酰化调控[J];科学;2012年04期
7 ;乙酰化在细胞自噬调控中的功能及分子机制[J];中国基础科学;2012年05期
8 陶冶;任晓峰;;细胞自噬与病毒感染[J];病毒学报;2013年01期
9 何贤辉;何健;欧阳东云;;细胞自噬与炎症反应相互作用的研究进展[J];暨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与医学版);2013年02期
10 李桂兰;闫华超;;细胞自噬与衰老[J];畜牧与饲料科学;2009年09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许赤;陈文捷;杨杨;李华;易述红;陈规划;;老年大鼠肝脏细胞自噬及其移植后改变[A];2013中国器官移植大会论文汇编[C];2013年
2 刘杰民;纪云西;蒋历;黄贵华;郑超伟;郭超峰;;细胞自噬是探索中医药微观机制的新思路[A];中华中医药学会脾胃病分会第二十四次全国脾胃病学术交流会论文汇编[C];2012年
3 李康生;代剑平;;病毒感染与细胞自噬[A];新发和再发传染病防治热点研讨会论文集[C];2011年
4 杨键;邓玉杰;张晓燕;吕鹏飞;徐俊;杨颖;宁光;;脂肪细胞自噬检测方法的建立及意义探讨[A];中华医学会第十一次全国内分泌学学术会议论文汇编[C];2012年
5 陈英;朴英杰;;人肝细胞自噬性凋亡的形态学观察[A];第十二届全国电子显微学会议论文集[C];2002年
6 杨键;邓玉杰;张晓燕;吕鹏飞;徐俊;杨颖;宁光;;脂肪细胞自噬检测方法的建立及意义探讨[A];中华医学会糖尿病学分会第十六次全国学术会议论文集[C];2012年
7 赵颖;杨静;廖文娟;刘向宇;张辉;王杉;王冬来;冯京南;俞立;朱卫国;;胞浆中Fox01引起细胞自噬进而发挥抑制肿瘤的功能[A];中华医学会肿瘤学分会第七届全国中青年肿瘤学术会议——中华医学会肿瘤学分会“中华肿瘤 明日之星”大型评选活动暨中青年委员全国遴选论文汇编[C];2011年
8 陈永;邹s舠,
本文编号:1318092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oufeilunwen/jckxbs/131809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