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坝砂体储层内部不连续界线类型及预测方法研究

发布时间:2018-04-02 22:27

  本文选题:河流相 切入点:薄砂岩储层 出处:《西南石油大学》2016年博士论文


【摘要】:渤海新近系河流相储层油藏储量规模巨大,仅探明储量就达到数十亿吨规模,其产量更是占到渤海总产量的50%以上,是中国海洋石油总公司油气稳产和上产的重要领域。“十二·五”以来,以渤南、渤中明化镇组下段为代表的河流相油田相继进入开发中后期阶段,油田剩余油挖潜、注采井网完善日益成为主要工作,其中,仅综合调整井,每年计划打100 口左右。但是,这些油田的河流相砂体空间分布复杂多变,连通关系复杂,油水系统多变。储层非均质性合理认识也就成为了制约油田剩余油挖潜及注采井网部署关键因素。海上油田钻井、工程费用高昂,只能采用“高效高速”的开采模式,油田开发模式、历程与陆上油田迥然不同,绝大多数油田在整个油田开采寿命期具有井距大、井网稀特点。该特点决定了海、陆油田储层非均质性研究的方法、尺度和精度差别较大,陆上油田依靠钻井解剖储层非均质性的成熟做法,不适用于解决海上油田储层非均质性问题。河流相砂岩,尤其是储量单元内部,储层为不同尺度、级次砂体的复合体,海上油田储层非均质性研究需要表征上述不同尺度、级次复合体及其相互关系。不同级次相邻复合体之间的界面对流体渗流具有不同程度的遮挡作用。基于这种“渗流屏障”,即本文所称的储层不连续界线,探索形成了一套具有海洋特色的海上油田储层非均质性研究方法及技术体系:(1)所谓“不连续界线”是指由于沉积作用、成岩改造及构造运动等因素,在储层中形成的岩性尖灭、砂体叠置、物性变化及小断层等对流体流动产生影响的各类界线。研究认为,河流相砂体不连续界线可划分为“4级7类”,级次包括复合河道带级、单河道带级、复合点坝级及单点坝级等4级,复合河道带级包括河道溢岸、河道废弃、河道叠置等类型界线,单河道带级包括河道废弃、点坝叠置型不连续界线,复合点坝级以点坝叠置类型界线为主要不连续界线。(2)充分依靠渤海海域丰富的三维地震资料,针对厚度小于1/4地震波长的薄砂岩储层内部不连续界线攻关研究,应用地震资料初步解决了薄砂岩储层内部边界预测这一世界级难题;(3)形成了河流相储层不连续界线响应特征系列图版,包括河流相储层不连续界线岩石、地震、油藏动态等响应特征,通过河流相储层不连续界线定量响应图版实现不同界线类型的定性判别、定量特征识别;(4)针对薄储层砂岩内部结构表征的问题,研发了小时窗、结构类地震属性算法及提取技术,形成了以保边去噪及边界加强处理技术、短时窗结构类地震属性提取分析技术,多元不连续性地震预测三大技术为核心的储层不连续界线预测技术系列;(5)以高分辨率层序地层学理论为指导,应用不连续界线预测技术,研发了单井旋回半自动识别及连井对比技术,形成了河流相砂体构型表征技术及精细解剖流程。(6)QHD油田应用表明,从复合河道带到点坝级别逐级细化、分级解剖的储层不连续界线表征方法在解决河流相砂体连续性、连通性问题上是有效的,该方法在老油田调整挖潜研究可以发挥重要作用。进一步将该方法在海相三角洲储层构型精细解剖中进行了探索应用,其分级表征的技术思路具有较好的适用性,为该油田调整井部署提供了有效建议。
[Abstract]:The reservoir heterogeneity in offshore oil fields has become a key factor in the oil and gas stable production and production of offshore oil fields . ( 6 ) The application of seismic data shows that the method can be used to predict the continuity and connectivity of thin sandstone reservoirs .

【学位授予单位】:西南石油大学
【学位级别】:博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6
【分类号】:TE53;P618.13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郭太现;杨庆红;黄凯;张建民;;海上河流相油田高效开发技术[J];石油勘探与开发;2013年06期

2 王晖;胡光义;范洪军;余连勇;刘振坤;;边际油田河流相储集层表征关键技术[J];石油勘探与开发;2012年05期

3 石书缘;胡素云;冯文杰;刘伟;;基于Google Earth软件建立曲流河地质知识库[J];沉积学报;2012年05期

4 刘振坤;吴胜和;王晖;;现代曲流河点坝定量模式探讨[J];地质与资源;2012年03期

5 唐金荣;何宇航;;河流相储层单砂体识别与应用[J];大庆石油地质与开发;2012年03期

6 陈彬滔;于兴河;杨丽莎;李胜利;梁富康;邹敏;;勘探评价早期阶段沉积微相研究方法探讨——以东濮凹陷前梨园南地区为例[J];石油天然气学报;2011年08期

7 周银邦;吴胜和;计秉玉;岳大力;范峥;钟欣欣;;曲流河储层构型表征研究进展[J];地球科学进展;2011年07期

8 周银邦;吴胜和;岳大力;钟欣欣;;萨北油田北二西区点坝内部侧积层定量表征[J];断块油气田;2011年02期

9 尹艳树;张昌民;李少华;王军;王延忠;龚蔚青;;一种新的曲流河点坝侧积层建模方法[J];石油学报;2011年02期

10 李学慧;陈清华;杨超;;储层建筑结构要素分析及在剩余油挖潜中应用[J];西南石油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0年06期



本文编号:1702413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oufeilunwen/jckxbs/1702413.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ba284***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