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南禄丰盆地早侏罗世基干蜥脚型类恐龙研究
发布时间:2018-06-30 03:24
本文选题:早侏罗世 + 禄丰组 ; 参考:《中国地质大学(北京)》2017年博士论文
【摘要】:云南省禄丰盆地是中国最主要的早侏罗世恐龙化石产地,大量基干蜥脚型类标本的发现(Sauropodomprpha)为研究该类群的演化提供了重要依据。本文详细研究了产于禄丰盆地的基干蜥脚型类新属种——程氏星宿龙(Xingxiulong chengi),并对过去已命名但有争议的材料进行了厘定。在此基础上分析禄丰盆地基干蜥脚型类的系统发育关系。对基干蜥脚型类的研究有助于认识晚三叠世-早侏罗世时期恐龙的早期演化机制以及后期蜥脚类恐龙的起源与巨大化问题。程氏星宿龙的标本包括三具埋藏在一起的部分骨架,彼此可相互补充,共同代表了一个几乎完整保存的基干蜥脚型类新属种。程氏星宿龙的自有裔征包括:后部背椎神经棘顶部具有横向扩展的板状顶;发育四个荐椎;髂骨后髋臼突的腹缘强烈凹陷;耻骨的耻骨板相对于耻骨裙延长,约占耻骨总长的40%;胫骨远端的后外侧突相对于前外侧突更窄,且更向外侧和远端延伸;距骨的背后侧缘具有一个中央凸缘;第V巂骨具有强烈膨大的近端。尽管其它形态特征都相对较原始,星宿龙所具有的四个荐椎、粗壮的肩胛骨以及延长的耻骨板都与进步的蜥脚形类(Sauropodiformes)乃至蜥脚类(Sauropoda)更相似,表明基干蜥脚形类早期的演化历史比之前所认为的更复杂。报道于1941年的中国“兀龙”(“Gyposaurus”sinensis)代表了禄丰典型的存疑属种,其分类位置一直存在争议。本文基于目前保存的中国“兀龙”正模,对其进行了再研究。未愈合的背椎以及腓骨骨组织学研究都表明中国“兀龙”处于个体发育的幼年阶段,同时其骨骼形态与许氏禄丰龙(Lufengosaurus huenei)非常相似。此外,本文通过形态学的证据对巨型禄丰龙(Lufengosaurus magnus)正模的分类位置进行了讨论,认为巨型禄丰龙和许氏禄丰龙在骨骼形态上具有较多的差异,而和新洼金山龙(Jingshanosaurus xinwaensis)更相似。为确定基干蜥脚型类各属种之间的关系,本文对由56个分类单元、356个特征组成的数据矩阵进行了系统发育分析,并分别尝试将程氏星宿龙单独以及与中国“兀龙”共同放入矩阵以比较结果异同。严格合意树的解析度较差,可能是由于基干蜥脚型类演化过程的复杂性以及趋同特征的存在导致,减数合意树显示程氏星宿龙属于最基干的蜥脚形类之一,表明禄丰的基干蜥脚型类存在以禄丰龙为代表的大椎龙科及以星宿龙、金山龙和云南龙为代表的基干蜥脚形类两大演化分支,而中国“兀龙”则与许氏禄丰龙的关系较近,这也与两者具有相似的形态相符,说明它们很可能是同物异名的关系。
[Abstract]:In this paper , the authors studied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the early stage evolution mechanism and the origin and the evolution of the species .
【学位授予单位】:中国地质大学(北京)
【学位级别】:博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7
【分类号】:Q915
,
本文编号:2084649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oufeilunwen/jckxbs/208464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