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疆阿尔泰山区全新世泥炭发育特征及区域环境演变

发布时间:2018-07-07 18:27

  本文选题:阿尔泰山 + 全新世 ; 参考:《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东北地理与农业生态研究所)》2016年博士论文


【摘要】:近年来,气候变化成为全球面临的重大环境问题。随着国际上一系列关于气候变化研究计划的开展,重建过去气候变化成为全球气候研究的主要内容。泥炭是由不同植被残体堆积而成,对气候与环境变化十分敏感,是记录过去气候变化的良好地质档案,在全球气候变化中具有重要的作用。新疆地区是亚洲中部干旱区的重要组成部分,生态脆弱,是响应气候变化的敏感区域。我国阿尔泰山位于新疆北部,其特殊的地理位置、地质结构与气候特征,使得山区泥炭资源丰富,是获取我国西北山区环境变化信息的理想地理场所。2014年8月,本人参与中国科学院东北地理与农业生态研究所北疆泥炭调查组开展的阿尔泰山区泥炭资源调查工作,共调查主要泥炭地7处,钻取36个泥炭剖面。本论文选取由哈纳斯自然保护区管理,受人类干扰小,植被覆盖完整的铁力沙汗泥炭沼泽作为本研究采样点,钻取395 cm的连续泥炭沉积柱芯作为研究对象。根据剖面岩性、有机质(OM)和腐殖化度(HD)的变化特征,选取5个泥炭样品(3个泥炭全样样品,2个挑选的植物残体样品),通过AMS14C测年技术,获得5个年代数据,并建立泥炭剖面的年代学框架。对泥炭剖面容重、灰分、OM、总有机碳(TOC)、总氮(TN)、总磷(TP)和泥炭HD(395个样品,1 cm或2 cm分辨率)等理化指标进行分析,探讨全新世时期铁力沙汗泥炭发育特征。结合对泥炭剖面中TOC、HD、正构烷烃、孢粉的高分辨率多指标综合解译,重建阿尔泰山区全新世植被和气候变化。阿尔泰山区全新世泥炭发育特征及其记录的区域环境变化信息表明:早全新世时期(~8.0 cal kyr BP前),研究区以荒漠植被为主,气候极度干旱。泥炭分解度大,矿化严重,属于富营养泥炭。早-中全新世时期(8.0~5.5 cal kyr BP),湿生草本植被出现,气候较早全新世时期干旱有所缓解。中全新世时期(5.5~4.0 cal kyr BP),以木本和荒漠草本植被为主,气候温暖干旱。早-中和中全新世两个时期,泥炭有机质含量和营养成分增加,分解度较大,属于富营养泥炭发育阶段。晚全新世时期(4.0~1.0 cal kyr BP),湿生草本和藓类大量输入,气候进入寒冷湿润阶段。4.0~3.5 cal kyr BP,藓类占绝对优势,泥炭有机质含量较高,营养成分较低,分解度较小,属于典型的贫营养泥炭发育阶段,泥炭累积速率较快。3.0~1.0 cal kyr BP,是苔草和藓类混合输入,属于中营养泥炭的发育阶段。近1.0 cal kyr BP,木本和荒漠植被大量输入,气候变得温暖干旱。泥炭营养成分高,属于富营养泥炭发育阶段。新疆阿尔泰山区与周边山区及新疆其他地区以及亚洲季风区的气候变化信息对比分析表明,全新世时期,新疆阿尔泰山区泥炭记录的气候变化特征与周边亚洲中部干旱区气候变化及水热组合特征大致相同,但与亚洲季风区气候变化呈“错相位”关系,说明全新世时期,新疆阿尔泰山区气候很难受到亚洲季风的影响。我国西北干旱区湿度变化与北大西洋海面温度变化之间具有较好的相关性,说明该地区的降水主要来自西风携带的北大西洋水汽。本研究泥炭记录的新疆阿尔泰山区湿度变化不完全与北大西洋海面温度一致,太阳辐射可能是引起阿尔泰山区温度变化的主要原因,山区湿度变化主要受温度变化引起水分蒸发的影响。此外,阿尔泰山山体和地质结构特征、海拔高度、山地小气候特征以及冰川积雪和融水等也是影响阿尔泰山区气候变化的重要因素。
[Abstract]:In August , 2014 , I took part in the research of peat resources in the northern Xinjiang region . It is an important part of the climate and environment change . The climate change of the Altay mountain area in Xinjiang is quite similar to the climate change and hydrothermal composition in the middle arid region of the North Atlantic .
【学位授予单位】: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东北地理与农业生态研究所)
【学位级别】:博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6
【分类号】:P532;P534.632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刘洪杰;;全新世的中国犀类及其地理分布[J];动物学杂志;1993年06期

2 魏乐军,郑绵平,蔡克勤;西藏洞错发现全新世第一次冷期的证据[J];地学前缘;2000年02期

3 赵景波,岳应利,黄春长,郝利民;西安地区全新世土壤的演变[J];中国历史地理论丛;2002年03期

4 陈锐;克里雅河流域全新世绿洲环境变迁[J];第四纪研究;2002年03期

5 付淑清,陈淑娥,魏明建,李英,李勇;天水谢家湾全新世环境变迁及人地关系演化[J];地球科学与环境学报;2004年02期

6 周群英;西安地区全新世环境变迁与土壤的形成演化[J];陕西教育学院学报;2004年03期

7 张小咏,李永化,刘耕年,尹怀宁;辽西北地区全新世中期以来环境变迁[J];海洋地质与第四纪地质;2004年04期

8 李小强,赵宏丽,闫敏华,王升忠;东北三江平原全新世火演化及其与植被和气候的关系[J];地理科学;2005年02期

9 李菁;袁源;;长江流域全新世古洪水研究进展[J];固原师专学报;2006年03期

10 史威;朱诚;王富葆;田晓四;;渝东峡江区全新世环境考古与环境变迁研究现状[J];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2007年02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陈发虎;安成邦;;西部全新世环境快速变化与西部开发[A];西部大开发 科教先行与可持续发展——中国科协2000年学术年会文集[C];2000年

2 甘枝茂;桑广书;甘锐;岳大鹏;;全新世渭河西安段河道变迁与土壤侵蚀[A];地理教育与学科发展——中国地理学会2002年学术年会论文摘要集[C];2002年

3 何元庆;姚檀栋;沈永平;张忠林;庞洪喜;卢爱刚;;中国全新世气候变化研究的回顾与讨论[A];认识地理过程 关注人类家园——中国地理学会2003年学术年会文集[C];2003年

4 庞奖励;黄春长;;黄土地层记录的关中地区全新世时期重要水文事件研究[A];认识地理过程 关注人类家园——中国地理学会2003年学术年会文集[C];2003年

5 范淑贤;吉云平;;河南平原全新世古植被变迁[A];中国古生物学会微体学分会第十五次学术年会中国古生物学会化石藻类专业委员会第八届会员代表大会暨第十六次学术研讨会论文摘要集[C];2014年

6 朱湘元;王长炎;张诚;黄长水;;福建长乐全新世磁性地层的研究[A];中国科学院地球物理研究所论文摘要集(1985)[C];1989年

7 温锐林;肖举乐;常志刚;翟大有;周朗;许清海;李月从;S.Itoh;;全新世呼伦湖区植被和气候变化的孢粉记录[A];中国科学院地质与地球物理研究所第十届(2010年度)学术年会论文集(下)[C];2011年

8 金章东;王苏民;沈吉;;全新世单一湖泊流域化学风化及其对气候事件的响应[A];认识地理过程 关注人类家园——中国地理学会2003年学术年会文集[C];2003年

9 马保起;李克;吴卫民;盛小青;;大青山山前断裂全新世古地震研究[A];中国地震学会第八次学术大会论文摘要集[C];2000年

10 赵艳;于子成;陈发虎;刘秀菊;;青藏高原东北部克鲁克湖区全新世湖水位与植被变化[A];中国孢粉学分会七届一次学术年会论文摘要集[C];2005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4条

1 王绍武;全新世的气候突变[N];中国气象报;2007年

2 记者 陈惠玲;北部湾海洋环境海上联合调查全面完成[N];中国国土资源报;2012年

3 杨睿;刘莉:中国北方全新世早期生计形态[N];中国社会科学院院报;2007年

4 记者 柴海亮;中国人的“脸”在变小[N];人民日报;2006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张俊辉;中亚干旱区高山泥炭磁性特征变化机制与古环境[D];兰州大学;2013年

2 张肖剑;全新世亚洲季风区与内陆区湿度变化位相关系及其驱动机制[D];兰州大学;2016年

3 张彦;新疆阿尔泰山区全新世泥炭发育特征及区域环境演变[D];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东北地理与农业生态研究所);2016年

4 陶士臣;新疆东部湖泊沉积花粉记录的全新世植被与环境[D];兰州大学;2011年

5 查小春;汾渭盆地全新世古洪水和侵蚀沉积事件研究[D];陕西师范大学;2005年

6 孙惠玲;六盘山天池岩芯记录与中晚全新世气候变化研究[D];兰州大学;2011年

7 赵传湖;全新世东亚地区气候时空演变及古气候定量重建[D];南京大学;2009年

8 杨前进;临汾盆地全新世成壤环境演变及人类活动影响[D];陕西师范大学;2004年

9 李瑜琴;泾河流域全新世环境演变及特大洪水水文学研究[D];陕西师范大学;2009年

10 魏明建;全新世黑垆土中千年尺度的全球变化记录[D];中国地质科学院;1996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吕春艳;重庆金佛山地区全新世石笋记录研究[D];西南大学;2015年

2 龙仙娥;基于小波分析的云南湖泊全新世沉积特征及信号记录[D];云南师范大学;2015年

3 李伟;中晚全新世东亚季风演化历史及其气候事件研究[D];南京师范大学;2015年

4 赵丹丹;早全新世浑善达克沙地古湖泊演化与环境变迁[D];内蒙古师范大学;2015年

5 谭艳;太湖西部平原全新世环境演变的钻孔记录[D];南京大学;2015年

6 杨爱丽;地化学元素揭示的中晚全新世以来玛曲高原的成壤环境演变[D];西北师范大学;2015年

7 姜雅娟;内蒙古鄂尔多斯高原泊江海子全新世植被和气候变化研究[D];内蒙古大学;2014年

8 吕晓楠;巴丹吉林沙漠全新世湖泊沉积物分析与环境重建[D];兰州大学;2014年

9 徐军强;北疆阿尔泰山地泥炭记录的全新世大气粉尘变化[D];兰州大学;2014年

10 曹文红;中晚全新世台湾海峡西侧物源演化及其对洋流的指示[D];华东师范大学;2016年



本文编号:2105853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oufeilunwen/jckxbs/2105853.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4da19***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