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均匀半透明介质瞬态矢量辐射传递研究

发布时间:2016-12-14 08:29

  本文关键词:非均匀半透明介质瞬态矢量辐射传递研究,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哈尔滨工业大学》 2015年

非均匀半透明介质瞬态矢量辐射传递研究

贲勋  

【摘要】:光波是横波,偏振是光波的本质属性。偏振光在遥感探测、生物组织成像、军事目标伪装识别等领域有着广泛的应用。偏振光在散射性介质中的传播可用矢量(偏振)辐射传递方程来描述。与标量辐射传递方程相比,矢量辐射传递方程更为复杂,求解也更为困难。目前矢量辐射传递的研究主要集中在一维均匀介质中的稳态矢量辐射传递,对非均匀介质中瞬态矢量辐射传递的研究还较少。本文对矢量辐射在非均匀介质中的传递展开了系统的研究。采用蒙特卡洛法,建立了三维空间内稳态矢量辐射传递模型。该模型能够准确描述光线在介质中传递时遇到的散射、吸收、反射、折射等物理过程,以及在这些过程中光线携带的Stokes矢量的变化情况。利用该模型,研究了任意多层非均匀折射率系统中的矢量辐射传递规律;分析了不同类型界面(Fresnel界面,Lambert界面)对辐射强度和偏振特性的影响。采用多层逼近模型研究了一维梯度折射率介质中矢量辐射传递问题。在该模型中,将梯度折射率介质均匀划分成若干折射率为固定值的子层,用多层逼近的方法模拟偏振光在梯度折射率介质中的传递。该模型通过了网格无关性检验,能够较好地解决一维梯度折射率介质中矢量辐射传递问题。开展了非均匀温度场条件下热发射介质的表观矢量辐射特性研究。研究了热发射介质的温度场分布、壁面黑度、介质折射率以及光学厚度对表观矢量辐射特性的影响。建立了三维空间内瞬态矢量辐射传递蒙特卡洛模型。对激光脉冲在三维多层半透明介质中传递的瞬态和偏振特性展开研究。通过与实验数据进行对比,验证了该模型的正确性。采用直接配点无网格法求解矢量辐射传递方程。系统论述了直接配点无网格法求解矢量辐射传递方程的原理;建立了蒙特卡洛法与直接配点无网格法的联合求解方案,用于求解含Fresnel界面的一维多层非均匀折射率系统内的矢量辐射传递问题。该方案将蒙特卡洛法精确、易实现的优点与直接配点无网格法求解效率高的优点相结合。考察了透射光、反射光携带的Stokes矢量在半球空间的分布规律,发现了入射光携带的偏振信息会导致Stokes矢量在半球空间分布会发生不对称性旋转的现象。开展了基于矢量辐射传递蒙特卡洛模型的主动成像原理研究,分别进行了稳态成像及瞬态成像探索。从中发现,利用偏振信息成像可以丰富探测目标的光学信息,有助于将目标从背景中分离出来。在低可见度场景下,瞬态矢量成像原理可以有效去除遮挡物干扰。在瞬态成像原理中,选择合适的探测器开启时机尤为重要。

【关键词】:
【学位授予单位】:哈尔滨工业大学
【学位级别】:博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5
【分类号】:O436.3
【目录】:

下载全文 更多同类文献

CAJ全文下载

(如何获取全文? 欢迎:购买知网充值卡、在线充值、在线咨询)

CAJViewer阅读器支持CAJ、PDF文件格式


【共引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张丽娜;韩雷;;消除温度对倒装键合对准精度影响的方法[J];半导体技术;2008年11期

2 赵剡,宗云花,张世军,杨秋英;气动光学效应降晰函数辨识与图像复原[J];兵工学报;2005年02期

3 李昆;栗苹;陈慧敏;孙建强;;激波光学折射和反射效应对激光近程目标探测影响研究[J];兵工学报;2008年01期

4 殷柯欣;姜会林;佟首峰;吴琼;;湍流边界层对空—地光通信系统性能的影响[J];长春理工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8年03期

5 陈新民;余颖;;红外末制导高速飞行器导引头参数综合设计研究[J];导弹与航天运载技术;2011年06期

6 黄飞,金伟其,曹峰梅,刘伯丰;相向运动条件下图像的辐射状退化及其复原研究[J];电子学报;2005年09期

7 黄伟;;气动光学及其在高超声速飞行器中的效应研究[J];飞航导弹;2008年03期

8 殷兴良;;现代光学新分支学科——气动光学[J];中国工程科学;2005年12期

9 殷兴良;;高速飞行器气动光学传输效应的工程计算方法[J];中国工程科学;2006年11期

10 杨文霞;蔡超;丁明跃;周成平;;超音速/高超音速飞行器湍流流场气动光学效应分析[J];光电工程;2009年01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8条

1 孙家宪;赵剡;许东;;气动光学效应图像复原振铃效应抑制自适应算法的研究[A];2004全国光学与光电子学学术研讨会、2005全国光学与光电子学学术研讨会、广西光学学会成立20周年年会论文集[C];2005年

2 陈安宏;曹炬;高晓颖;杜诚谦;;地地导弹红外成像末制导关键技术研究[A];2006年全国光电技术学术交流会会议文集(A 光电系统总体技术专题)[C];2006年

3 张义广;冯志高;蔡超;周军;杨军;;高超音速动态条件下红外图像模拟方法研究[A];2006年全国光电技术学术交流会会议文集(A 光电系统总体技术专题)[C];2006年

4 樊民革;赵剡;许东;;基于DSP的实时图像复原[A];2006年全国光电技术学术交流会会议文集(D 光电信息处理技术专题)[C];2006年

5 甘才俊;李烺;赵艳君;张梅芳;;不同对流马赫数下细光束畸变特性研究[A];中国空气动力学会测控技术专委会第六届四次学术交流会论文集[C];2013年

6 甘才俊;李烺;赵艳君;张梅芳;;末制导光学窗口混合层流场光学效应研究[A];第九届全国实验流体力学学术会议论文集(上册)[C];2013年

7 李睿劬;宫建;毕志献;马汉东;;高超平板边界层转捩过程的细光束抖动特性[A];第九届全国实验流体力学学术会议论文集(上册)[C];2013年

8 许亮;蔡远利;石鹏;;典型飞行器气动光学流场CFD仿真[A];系统仿真技术及其应用(第16卷)[C];2015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冯定华;高速流动精细数值模拟、实验研究及其在气动光学中的应用[D];国防科学技术大学;2010年

2 李波;高速飞行器气动光学流场机理研究与光学窗口设计[D];上海交通大学;2011年

3 田立丰;超声速光学头罩流场精细结构及其气动光学效应的机理研究[D];国防科学技术大学;2011年

4 靳冬欢;连续波HF化学激光器环柱型增益发生器研究[D];国防科学技术大学;2011年

5 洪汉玉;成像探测系统图像复原算法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04年

6 李文煜;非接触气动光学测量方法及实验研究[D];国防科学技术大学;2005年

7 邓诗涛;变折射率介质中的光传输及像质评价[D];浙江大学;2008年

8 谢文科;气动光学畸变波前测量及控制方法[D];国防科学技术大学;2007年

9 张必银;小目标检测识别技术性能评价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07年

10 金韶山;液体火箭发动机推力室及钝体头锥发汗冷却研究[D];清华大学;2008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宋凯洋;基于多项式外推的图像复原加速算法研究[D];解放军信息工程大学;2010年

2 朱杨柱;喷流致冷的超声速光学头罩流动及气动光学机理试验研究[D];国防科学技术大学;2011年

3 金群锋;大气折射率影响因素的研究[D];浙江大学;2006年

4 曹凯;可见光稳态高频脉冲目标发生器的研制[D];哈尔滨工业大学;2006年

5 付洁瑶;影响大气透过率测试系统精度的因素分析[D];长春理工大学;2008年

6 孙宁;机载激光通信气动光学影响的仿真分析[D];长春理工大学;2008年

7 于学刚;相位差法波前探测器设计[D];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云南天文台);2008年

8 陆涛;相位互异散斑图像校正模型算法的数值仿真研究[D];哈尔滨工业大学;2007年

9 袁永轲;无机液体激光系统流场特性分析[D];中国工程物理研究院;2008年

10 石磊;激光损伤效应对红外成像系统性能影响的仿真研究[D];西安电子科技大学;2009年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游铭长,张伯泉;求解大气-海洋系统辐射传递方程的迭代法[J];中国科学(B辑 化学 生命科学 地学);1993年02期

2 阮立明,郝金波,谈和平;散射相函数对一维介质内辐射传递的影响规律[J];计算物理;2002年06期

3 游铭长,杨家骏;大气-海洋系统辐射传递方程的一种求解方法及海水辐射度分布的渐近态[J];中国科学(A辑 数学 物理学 天文学 技术科学);1991年01期

4 谈和平;刘林华;易红亮;赵军明;齐宏;谭建宇;;计算热辐射学的进展[J];科学通报;2009年18期

5 夏新林,黄勇,谈和平;灰壁面与镜反射界面下线性折射率半透明平板内的辐射传递[J];红外与毫米波学报;2002年03期

6 谈和平,阮立明,夏新林,余其铮;反演辐射传递方程的Tikhonov方法[J];工程热物理学报;1996年S1期

7 张亭禄,刘智深;用于海洋-大气辐射传递计算的光学参数数据库[J];中国海洋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4年04期

8 安永泉;赵剡;许东;刘浩伟;;梯度温度气体介质的热辐射传递特性研究[J];红外与毫米波学报;2011年04期

9 刘林华,余其铮,阮立明,谈和平;湍流对辐射传递的影响——湍流辐射模型[J];燃烧科学与技术;1997年03期

10 ;[J];;年期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8条

1 贲勋;非均匀半透明介质瞬态矢量辐射传递研究[D];哈尔滨工业大学;2015年

2 赵军明;求解辐射传递方程的谱元法[D];哈尔滨工业大学;2007年

3 谭建宇;求解辐射传递方程的无网格法[D];哈尔滨工业大学;2006年

4 张琳;梯度折射率介质内辐射传递方程数值模拟的有限元法[D];哈尔滨工业大学;2009年

5 程强;求解辐射传递方程的DRESOR法及其应用[D];华中科技大学;2007年

6 王贵华;一维各向同性散射系统内辐射传递分析的ES-DRESOR法[D];华中科技大学;2012年

7 黄志锋;高方向分辨率辐射强度及表面辐射特性计算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10年

8 杜胜华;表面热辐射调控与定向传输特性研究[D];哈尔滨工业大学;2010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9条

1 陈杰;双向反射分布函数壁面参与的辐射传递问题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12年

2 黄细珍;辐射传递的球谐函数法模拟[D];哈尔滨工业大学;2010年

3 张大伟;一维辐射传递方程的谱方法求解[D];东北大学;2008年

4 贲勋;矢量蒙特卡罗法求解辐射传递的偏振特性[D];哈尔滨工业大学;2012年

5 陈春燕;窑内弥散介质的辐射传递特性及温度场重建研究[D];浙江大学;2011年

6 刘华源;间断有限元法求解考虑镜漫反射边界的辐射传递及其耦合问题[D];哈尔滨工业大学;2014年

7 顾肇瑞;基于辐射传递方程的水下目标颜色恢复模型研究[D];中国海洋大学;2013年

8 何诚;DRESOR法求解一维各向异性散射性介质中的辐射传递方程[D];华中科技大学;2005年

9 连彩云;MC法求解参与性介质辐射传递的瞬态偏振特性[D];哈尔滨工业大学;2014年


  本文关键词:非均匀半透明介质瞬态矢量辐射传递研究,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本文编号:212418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oufeilunwen/jckxbs/212418.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23eef***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