表面等离子体增强效应下的荧光显微成像研究及应用

发布时间:2020-08-12 09:20
【摘要】:随着纳米、材料、光学技术的发展,纳米发光材料的显微成像被广泛应用于在量子信息技术、生物标记成像、纳米尺度传感等领域的研究。然而,在实际应用中,由于受限于自身性质的原因,有些纳米发光材料并不能很好的满足实际应用的需求。为了提高纳米材料的发光特性以满足实际应用需求,本论文结合纳米金属结构诱导产生的表面等离子体增强效应,对光致稳定的单纳米颗粒如金刚石色心、倍频晶体、稀土上转换荧光材料的显微成像及发光特性进行了研究,并进一步探讨其应用。论文的工作包括以下主要内容:第一,研究了纳米金刚石中的单氮空穴(NV, Nitrogen-Vacancy)色心作为单光子源的光物理性质。当与50 nm的金薄膜耦合后,单NV色心在保持其单光子发射体性质的同时,其光致荧光强度得到显著增强。通过分别对纳米金薄膜上和玻璃板上多个单NV色心的光物理性质进行测量并统计处理比较发现,位于纳米金薄膜上的单NV色心有着更低饱和功率、更高的饱和计数和更短的激发态寿命特性。表面等离子体共振引起的增强电场以及表面等离子体与NV色心激发态之间的能量转移是其光致荧光增强的主要原因。通过散焦成像的实验方法,并结合理论模拟计算结果,对位于纳米金薄膜上单NV色心的空间取向进行了研究。跟其他的取向相比,空间取向垂直于纳米金薄膜的单NV色心有着更短的荧光寿命和更高的荧光强度,展现出更高的局域场耦合效率。这些结果将有益于高效、长时间稳定的实用化单光子源的研究。第二,研究了纳米倍频晶体铌酸钠(NaNbO3)二次谐波产生的光学性质。通过用纳米镀金针尖扫描在激光聚焦下的单NaNbO3纳米晶体,演示了针尖增强的二次谐波显微成像。当纳米镀金针尖位于单NaNbO3纳米晶体附近时,产生的二次谐波信号显著增强,并且增强倍数强烈依赖于激发偏振与激发功率。当激发功率达到12 mW时,实验观测到超过12倍的针尖增强效果。利用非线性过程中的光致稳定和无饱和效应的优势,针尖增强的二次谐波显微成像技术将在生物标记及成像领域有着广阔的应用前景。第三,研究了稀土掺杂纳米颗粒镱铒共掺四氟钇钠(Yb3+/Er3+:NaYF4)的上转换荧光性质。利用纳米镀金针尖引起的高局域增强电磁场,演示了单Yb3+/Er3+:NaYF4纳米颗粒的针尖增强上转换荧光显微成像,得到最高11倍的增强倍数。在增强上转换荧光信号的同时,还提高了显微成像的空间分辨率。通过分别研究不同跃迁途径的上转换荧光的光学特性(包括激发功率依赖,荧光寿命),结果表明镀金针尖通过提高Yb3+/Er3+:NaYF4纳米颗粒对入射光场的接收与传输,进而影响上转换过程,显著增大吸收和发射截面,实现上转换效率的提高。第四,研究了稀土掺杂纳米颗粒紫外上转换荧光在生物领域的应用。由于生物细胞在紫外辐照下会使得细胞内DNA发生损伤,从而引起影响并阻碍DNA的转录与复制过程,导致细胞的死亡。基于这一原理提出一种潜在的细胞治疗方案:将镨掺杂钇铝石榴石(Pr:YAG)纳米颗粒置于癌细胞内,在488 nm激光激发下产生的紫外上转换荧光可引起癌细胞凋亡。通过实验演示验证紫外上转换引起人宫颈癌(HeLa)细胞的凋亡,并进行了Pr:YAG纳米颗粒的细胞毒性和细胞摄取检测,同时用对照试验排除了激光自身导致细胞死亡的嫌疑。基于所搭建的装置,初步确定开始引起HeLa细胞凋亡的紫外荧光剂量。
【学位授予单位】:华东师范大学
【学位级别】:博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5
【分类号】:O53
【图文】:

示意图,表面等离子体共振,示意图,金属纳米颗粒


金和银都满足这样的条件。逡逑当有入射光(即外加电磁场)照射金属纳米颗粒时,若入射光的波长远大于逡逑金属纳米颗粒的尺寸,如图1-1所示,随着入射光波波前的经过,入射光场可以逡逑深入到金属纳米颗粒内部,使得金属中的自由电子在趋肤效应的作用下运动到金逡逑属的表面,并使得电子密度向一侧表面极化,进而在金属纳米颗粒内形成局域电逡逑场,引起金属纳米颗粒中的自由电子运动(即局域表面等离子体)。当入射光的逡逑频率调制到某一特定频率,运动的自由电子与入射光场发生强烈共振,由于共振逡逑位于表面,因此被定义为表面等离子体共振共振的条件是由吸收和散射光谱逡逑‘逦所决定的,并且与金属纳米颗粒及周围材料的形状、尺寸和介电常数有关。随着逡逑金属纳米颗粒的形状或尺寸发生改变,表面几何构造发生改变,导致表面的电场逡逑密度也跟着发生变化

示意图,单分子荧光,图像


DM邋BF邋“邋Monitor逦Time邋(sec)逡逑图1-2通过表面等离子体实现的贴于金属表面蛋白分子上的单个焚光团成像。(a)表面等离逡逑子体共振突光显微示意图。(b)同时观测到位于30纳米厚错膜上的单个焚光团(Cy5)的焚逡逑光图像。其中下图为Cy5标记的肌球蛋白片段,上图为四甲基若丹明标记的肌动蛋白丝。(C)逡逑标记肌球蛋白片段的Cy5单突光团焚光强度的时间进程[5?]。逡逑Fig.邋1-2邋Imaging邋of邋single邋fluorophores邋bound邋to邋protein邋molecules邋on邋metal邋by邋surface邋plasmons'^"'.逡逑2004年,T.邋T.邋Goodrich等人使用与核糖核酸酶基因H相结合的RNA微阵逡逑列,发展出可用于超灵敏探测和分析{南颍模危练肿拥谋砻婷复倮┰龅姆椒ǎ郏担薄俊e义希玻埃埃的辏疲模澹樱簦澹妫幔睿榈热死蒙韫簿劢瓜晕⒕担诮鹗舯∧じ浇行Ъゅ义戏⒉⑻讲獾侥擅准兜シ肿佑猓ㄈ缤迹保常Mü砺鄯治鐾还庑藕

本文编号:2790342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oufeilunwen/jckxbs/2790342.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ff177***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