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原适应遗传机制及藏族胎盘组织表达谱研究

发布时间:2020-08-12 16:47
【摘要】:近年来,全基因组水平研究方法的进步,为更深入研究人类高原低氧遗传适应机制提供了前所未有的便利条件,使我们可以从遗传水平进一步揭示高原低氧环境条件下人类适应进化的机制,这将为研究人类遗传进化机制提供重要的基础数据,也可为更多与缺氧相关的疾病以及病理状态的研究提供重要的理论基础。本博士课题从以下三方面深入揭示藏族低氧适应的遗传适应机制:(1)不同地域/语系的藏族高原适应遗传共性与差异研究,以揭示特殊环境选择压力对遗传适应的影响及不同地理环境与语言对人群适应的影响;(2)从胎盘组织水平揭示与藏族人群适应进化密切相关的成功繁育(reproductive success)机制,从而为藏族高原适应机制的研究提供遗传水平以及组织形态水平的证据。(3)对邻近的高原蒙古人群进行高原适应相关遗传机制的研究,为特殊环境作为自然选择压力而导致表型改变的过程进行更为全面的解释。第一部分不同地区藏族人群中高原适应正选信号异同性的分析以往的研究利用多种不同的分析方法对青藏高原藏族人群进行了高原适应遗传机制的研究。由于方法与人群选择的不同,结果存在很多异同性。本实验利用相同的分析方法(i HS和XP-EHH)对不同地域/方言地区的藏族人群以及其他邻近人群进行高原适应相关正选基因以及区域的研究。我们研究的两个不同的藏族人群同样存在,p0.01时,EPAS1、EGLN1,、HOMX2和CYP17A1基因区域;p0.02时,PKLR、HFE,、HBB和HBG2基因区域。但在康巴藏族人群中,未发现研究安多藏族人群时所发现的与血红蛋白浓度相关的EGLN1和PPARA优势性单倍体型,却发现了EPAS1优势性单倍体型与血红蛋白浓度相关的趋势,但未达到统计学意义。在排除了方法学所导致的差异后,本研究重点提出了在不同的藏族人群中进行群体混合性研究的重要性,并提示今后在大规模的青藏高原地区进行人群研究时需要考虑地理位置与不同部落之间所存在的差异。第二部分高原世居藏族胎盘组织基因表达谱研究人类在高原上生存面临着低氧环境带来的重大挑战。高原环境导致的妊娠期慢性缺氧是新生儿出生体重低、胎儿宫内生长受限的重要原因,与低海拔移居人群相比,高原适应藏族新生儿出生体重较高、存活率较高。因此,本课题对高原世居藏族人群妊娠以及新生儿的相关特性进行研究,从而探讨藏族人群在高原慢性低氧环境下成功繁育主要原因。本课题对15名高原世居妇女的胎盘以及15名高原移居白种人妇女的胎盘进行了基因表达研究,同时获取了新生儿出生体重以及胎盘形态学的资料。基因表达芯片获得了差异性表达基因1382个,并对其进行GO生物学功能分类,发现与对照组相比,藏族胎盘基因表达显示与低氧相关的基因都下调表达,而表示粗面内质网、线粒体应激状态的基因都下调表达,此结果表明藏族胎盘组织并未处于缺氧状态。以往的研究证实,经产道分娩的胎盘与剖宫产的胎盘组织相比存在很多与急性缺血缺氧应激状态相关的基因表达以及蛋白表达的差异。但是我们对高原藏族经产道分娩的胎盘组织与剖宫产分娩的胎盘组织进行基因表达差异性分析后,未发现有统计学意义的差异表达基因,说明藏族胎盘组织对急性缺血缺氧具有保护作用。本课题首次从组织及转录水平对高原适应机制进行研究,初步证明了藏族胎盘在基因表达水平存在着适应性特征,为今后进一步从基因组水平到转录水平研究奠定了基础。第三部分高原蒙古人高原低氧相关自然选择与表性特异性的基因组水平研究据史料记载,约在500年前高原蒙古人开始大规模进入并定居在青藏高原,这一人群与世居藏族人群一样面临着高原环境带来的挑战。故对这一特殊人群进行适应相关遗传因素的分析能够为了解高原特殊环境下生物体协调生理反应提供更多证据。本课题对这一特殊人群进行了全基因组范围内的遗传以及表型多态性研究,并对其中一男性个体进行了全基因组测序分析。高通量SNP芯片数据证明了高原蒙古人与其他蒙古人群拥有同样的遗传祖先特征,并且与该地区藏族人群高原适应相关基因组正选区域存在很多重叠区域。此外,在高原蒙古人群中发现参与代谢适应相关的候选基因区域,同样出现在前期藏族适应研究中,说明代谢适应与低氧适应的紧密关系。同时,与同海拔藏族和汉族相比,高原蒙古人群的平均血红蛋白浓度处于中间水平。对其中一名男性个体(天骄一号)进行全基因组测序显示,该个体特有2%的基因组多样性,包括300多种蛋白编码区域的改变。今后对邻近移居人群进行高原适应相关性遗传学以及表型研究,将能够更加全面地诠释特殊环境适应这一过程。
【学位授予单位】:青海大学
【学位级别】:博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5
【分类号】:R394
【图文】:

低氧,脯氨酸羟化酶,高原适应,藏族人群


15]。图1.1 低氧诱导因子通路的概括图常氧条件下HIF-α亚基的降解需要O2、脯氨酸羟化酶活化、铁离子和VHL,这一过程是由PHD和FIH调控的。在低氧条件下,HIF-1α亚基不能羟基化并能够与HIF-β亚基结合形成HIF-1和HIF-2两种转录起始因子二聚体。这些转录起始因子与共转录因子p300和CBP结合,启动一系列转录调控下游的低氧反应相关基因。正选区域内的低氧通路基因可能与藏族高原适应有关2010 年以前,人们研究收集了大量的藏族人群适应低氧的生理学数据与证据,而从遗传学角度研究甚少。尽管有研究者们发现 HIF 通路基因在高原世居人群中存

区域图,选择清除,高原适应,红色


青海大学博士学位论文 前言 人类高原适应在适应性改变[5,7,16-18],但是由于当时基因组水平的研究在选择高原适应相关基因方面存在很多误差,从而对藏族高原适应遗传机制尚无突破性的发现。随着近五年群体遗传学研究手段的迅速发展,目前利用群体遗传学的方法能够获得较准确的遗传多态性模式,例如全基因组范围内的选择性清除(selective sweep)(图 1.2)[19]与全基因组范围内正选基因选择等。上述强大的生物信息学方法能够在全基因组范围内分辨出选择性清除的区域,为进一步验证其在自然选择过程中遗传多态性的发生提供了重要的依据与范围。

示意图,全血,离心管,提取DNA


文 athWorkes 公司), SQL Oracal(美国 Oracle CNA 的提取 12000 r,15 min。,取白细胞层与另一 15 mL 离心管中。见图 2.1。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唐美仪;胎盘促肾上腺皮质激素释放激素研究进展[J];曲阜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1996年03期

2 (亻儿)廷枢;;胎盘组织疗法在抗衰老的应用[J];国外医学(老年医学分册);1981年01期

3 吕大力,王群保,宋丽旋;胎盘蛋白类物质在母血清及胎盘组织中含量的动态研究[J];吉林医学;1998年03期

4 翁坤荣;胎盘肽的免疫作用及临床研究[J];特区科技;1994年02期

5 唐美仪,焦丽红,张崇理;促肾上腺皮质激素释放激素对人早期胎盘组织绒毛膜促性腺激素释放的调节作用[J];动物学报;1999年03期

6 于爱莲;张延玲;乔云波;邓文;刘丹茹;张忠;王玉;景菲;;乙型肝炎病毒感染孕妇胎盘细胞因子的表达与胎盘细胞凋亡的研究(英文)[J];中国病原生物学杂志;2008年05期

7 吴松;陈晓红;王艳;;STAT3\PCNA在胎盘组织中的表达及与胎盘老化的相关性研究[J];中国现代医学杂志;2009年01期

8 刘赛欧,董学新,陈宁,李建平,罗永忠,张艳平,吴蓓,孙玲;Ⅲ级胎盘亚分级的显微结构观察及体视学分析[J];西南国防医药;2002年05期

9 阳豫,李东至;细胞凋亡与胎盘的研究进展[J];中华妇产科杂志;2000年12期

10 曾凤华,沈柏均,王红美,时庆,侯怀水,马秀峰;胎盘造血功能的初步研究[J];中华血液学杂志;2000年06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李东红;姜锋;姚元庆;杨梦庚;郑维国;;妊高征胎盘组织差异表达基因的筛选与确定[A];第八次全国妇产科学学术会议论文汇编[C];2004年

2 尚丽新;王晶;;妊娠期高血压疾病患者血清及胎盘组织中胰岛素样生长因子-1水平变化的研究[A];中华医学会第五次全国围产医学学术会议论文汇编[C];2005年

3 艾瑛;刘淑芸;;转化生长因子-β及其受体在妊娠期肝内胆汁淤积症患者胎盘中的表达[A];中华医学会第五次全国围产医学学术会议论文汇编[C];2005年

4 钟文筠;周君桂;庞战军;;妊娠高血压综合征胎盘组织中细胞因子基因的表达[A];第六届全国优生科学大会论文汇编[C];2006年

5 陈镇燕;李静;黄光英;;胎盘血管与胎儿长受限[A];中国微循环学会2011年全国学术会议论文汇编[C];2011年

6 张曦;侯磊;崔世红;张彩霞;刘爱清;;胎盘组织中肝细胞生长因子及其受体的表达[A];第八次全国妇产科学学术会议论文汇编[C];2004年

7 张曦;侯磊;崔世红;张彩霞;刘爱清;;妊娠高血压综合征患者胎盘组织中肝细胞生长因子及其受体的表达[A];第八次全国妇产科学学术会议论文汇编[C];2004年

8 赵晋英;侯玉英;饶华祥;杨瑞;刘智深;张淑萍;侯丽萍;徐秀文;祝寿芬;;弓形虫感染对孕鼠胎盘组织凋亡的影响[A];中华医学会热带病与寄生虫学分会机会性感染学术研讨会论文汇编[C];2007年

9 张爱臣;孙小淳;;妊娠期高血压疾病患者胎盘中血小板源性生长因子和血管细胞粘附分子的表达及其临床意义[A];东北三省第四届妇产科学术会议论文汇编[C];2008年

10 张桂瑜;杨守和;;巨大胎盘伴胎盘出血坏死1例[A];2003年全国医学影像技术学术会议论文汇编[C];2003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5条

1 王丽萍 高泓娟;食用胎盘是否安全[N];市场报;2000年

2 主治医师 江妹;吃胎盘大补吗?[N];保健时报;2006年

3 郑惠方;流产过多易致产后大出血[N];大众卫生报;2003年

4 黄利慧;流产过多易致产后大出血[N];大众卫生报;2006年

5 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附属协和医院内分泌科 王保平 博士 孙晖;糖尿病与妊娠[N];家庭医生报;2004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乌仁塔娜;高原适应遗传机制及藏族胎盘组织表达谱研究[D];青海大学;2015年

2 李东红;妊高征患者胎盘组织差异表达基因的筛选与确定[D];中国人民解放军第四军医大学;2003年

3 胡雅毅;妊娠期肝内胆汁淤积症患者胎盘上缺氧诱导因子的初步研究[D];四川大学;2005年

4 张婷;妊娠期肝内胆汁淤积症患者胎盘差异表达蛋白的筛选及功能研究[D];南京医科大学;2013年

5 刘彦霞;胎盘血管病变发病机理的研究[D];山东大学;2008年

6 蒋颖;宫内高糖环境对胎盘基因印记的影响及其遗传效应机制的研究[D];浙江大学;2013年

7 樊江峰;正常妊娠和分娩及药物流产牦牛胎盘组织的细胞凋亡及其调节机制研究[D];甘肃农业大学;2012年

8 彭冰;人类白细胞抗原G、E在人胎盘组织的表达及其与妊娠期肝内胆汁淤积症的关系[D];四川大学;2005年

9 王晓东;促肾上腺皮质激素释放激素及其受体CRH-R1在妊娠肝内胆汁淤积症胎盘组织的表达研究[D];四川大学;2004年

10 王清德;妊娠高血压综合征发病机制的探讨[D];中国协和医科大学;1995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韩方;妊娠期糖尿病患者血硒及胎盘硒水平变化与胎盘组织学改变的研究[D];山西医科大学;2008年

2 崔雪娜;妊娠期糖尿病患者脂肪和胎盘组织中内脂素的表达及意义[D];青岛大学;2009年

3 张亚南;胎盘性激素结合球蛋白水平与妊娠期糖尿病相关研究[D];中国医科大学;2009年

4 孙磊;胎盘性激素结合球蛋白的表达与妊娠期糖尿病的关系及意义[D];中国医科大学;2009年

5 高咏梅;妊娠期高血压疾病患者胎盘组织瘦素的表达与血清HPL及其胎儿生长发育的相关性研究[D];青岛大学;2006年

6 田玲玲;不同的吸氧方式对母婴氧合指标及胎盘体视学影响的研究[D];暨南大学;2012年

7 李健;一氧化氮合酶在胎儿生长受限胎盘及脐带中的表达研究[D];暨南大学;2009年

8 冯艳华;雌孕激素受体在妊娠期高血压疾病胎盘组织中的表达[D];山西医科大学;2009年

9 顾广宇;缺氧诱导因子-1α在妊娠期肝内胆汁淤积症胎盘组织的表达及意义[D];苏州大学;2006年

10 王林;重度妊娠高血压综合征胎盘组织细胞凋亡及相关蛋白表达的研究[D];中国人民解放军第四军医大学;2003年



本文编号:2790779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oufeilunwen/jckxbs/2790779.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8d8b0***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