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非对称绝热脉冲实现的选择性激发及若干新型核磁共振方法研究

发布时间:2020-08-14 23:28
【摘要】:核磁共振是用来研究分子结构的重要手段之一,在化学、生物、医药、量子力学计算等领域有广泛的应用。然而,随着科技的进步,层出不穷的新材料、新体系、新应用对已有的核磁共振方法提出了许多新的挑战。通过创造性地开发新型核磁共振技术来解决问题具有重要的意义。针对核磁共振应用中遇到的一些重要且棘手的问题,本文通过深入的研究,合理的假设,以及严谨的实验和数据处理。在借鉴以往的研究成果的基础上,取得了诸多突破和创新,提出了一系列新型核磁共振方法。在此过程中,主要取得了以下成果:(1)提出了一种由非对称绝热脉冲实现的选择性激发方法。已有的选择性激发脉冲主要可分成两种:一种是由经典数学函数产生的形状脉冲,如高斯脉冲、洛伦兹脉冲;另一种是通过数值优化方法实现的形状脉冲,常见的有BURP系列和E-Family系列。但是,这些脉冲都对射频场强度变化极其敏感,在实际应用中对射频场的均匀性、精确性和稳定性有着极高的要求。一旦射频场强度发生微弱的改变,这些脉冲的激发曲线会产生明显的扰动。为了解决这个问题,我们提出了一种新的方法:在连续的两次扫描中,分别使用一对相位相反的非对称绝热脉冲实现选择性激发。该方法保留了绝热脉冲的绝热特性,对射频场强度的变化有高度的鲁棒性。而且,该方法还可以灵活的调节激发宽度。这些优点表明该方法在核磁共振与磁共振成像领域有巨大的应用潜力。(2)提出了一种在标记S核固态样品体系实现定量分析的方法。不同于非标记样品体系,在标记S核体系中,由于残余的S核之间的偶极-偶极相互作用与远程间接相互作用,互易定理将不适用。本文研究发现,在较快的魔角转速下(MAS),这些相互作用将被有效地减弱,并需要较长的时间才能实现自旋传递。因此,在较短的交叉极化时间内(0.5 ms),标记体系也可以实现定量测量。而且,研究还发现该方法在混合样品中同样有效。(3)提出了一种可以使固态核磁交叉极化效率最大化的方法。交叉极化是固态核磁共振波谱学中最重要的方法之一,如何实现交叉极化的效率的最大化具有重要的研究意义。在该研究中,我们提出了一种由多重RAMP-CP组合脉冲来增强交叉极化效率的方法,其有效性在计算机模拟和实验中均得到了验证。在固态甘氨酸样品中,最佳交叉极化效率达到最高水平。(4)开发了一种嵌入式的虚拟核磁共振谱仪系统。可信赖的模拟运算是现代核磁共振波谱学重要的工具。有许多NMR模拟软件已被开发出来,比如Simpson, Spin-Evolution等。但这些软件具有界面繁琐、指令复杂、难以快速学习的缺点。我们独立开发了一款基于JAVA的可嵌入式虚拟核磁共振系统。该虚拟谱仪可以与已有的核磁共振谱仪系统无缝对接,在熟悉的操作界面中一体化实现脉冲编辑、参数调整、数据计算及处理。所有模拟操作和实验操作高度一致,模拟所得FID和实验所得FID高度兼容。该系统对科研和教学活动均有重要应用价值。
【学位授予单位】:华东师范大学
【学位级别】:博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5
【分类号】:O482.532
【图文】:

激发曲线,脉冲,选择性激发,格式


己有各种各样的调制脉冲被开发出来。比如,为了实现选择性激发,R.逡逑Freeman等人开发出了仅有振幅调制的EBURP形状脉冲[23],它的振幅曲线、脉逡逑冲格式及由JavaBloch软件计算得出的激发曲线如图1.2所示。逡逑10逡逑

偶极偶极相互作用,自旋,核自旋,外磁场


图1.3邋相距为r的一对核自旋I与S之间的偶极偶极相互作用,0是连接自旋I-S的矢量逡逑与外磁场B。方向的夹角。逡逑图1.3所示的自旋I与S之间的偶极偶极相互作用的完整的哈密顿量表达式逡逑为:逡逑Hg邋=-也邋^^[I.S-3(I.r)(S.r)]=d[I.S-3(I.r)(S.r)]逦(1.38)逡逑4;r邋r逡逑其中/^为真空磁导率,大小为4冗/I和7s分别为I、S核的旋磁比,逡逑13逡逑

示意图,魔角旋转,示意图,张量


随转子沿魔角方向高速旋转,能有效地消除化学位移各向异性。逡逑(图片引自邋MJ.邋Duer.邋Solid-State邋NMR邋Spectroscopy邋Principles邋and邋Applications.口习)逡逑如图1.4所示,在实验室坐标系中,转子沿与外磁场方向夹角为魔角的方向逡逑旋转。值得注意的是,当样品随转子旋转时,一同改变的是核自旋之间的各种张逡逑量(偶极-偶极张量或化学位移张量)的取向,自旋的方向并不会发生任何改变。逡逑我们定义转子所处的坐标系为转子坐标系,在转子坐标系中,样品中核自旋逡逑的偶极或化学位移张量的角度可由欧拉角^^,久;^定义。我们知道,在经典力学中,逡逑任意两组三维空间坐标系之间的变换都可以通过欧拉旋转算符完成。逡逑在NMR中,欧拉旋转矩阵为:逡逑^邋cos邋or邋coscos邋y邋-邋cos邋a邋cos邋B邋sin邋y逦、逡逑.邋.逦.逦cos邋ar邋sin邋/3逡逑-sin邋Q:邋sin/逦—sin邋a邋cos/逡逑R{a,/5,y)邋=邋cos邋a邋sin/逦cos邋o:邋cos邋f逦sin邋or邋sin邋(1.41)逡逑+sin邋?邋coscos邋7邋-sin?coSy0sin;K逡逑、-sin邋>0邋cos邋7逦sin邋y?邋sin/逦cos邋fi邋,逡逑15逡逑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曾雁冰;张战胜;辛学刚;;反演法在磁共振射频场设计与优化中的应用[J];中国医学物理学杂志;2013年04期

2 许裕生,杨先清;非晶态合金的射频场崩塌效应的研究[J];核技术;1993年10期

3 许峰,黄永仁;射频场照射下同核体系的弛豫[J];物理学报;2002年02期

4 汪华英,李兰秀,张仲秋,林露芳,崔伟;光泵磁共振信号幅度与射频场振幅的关系[J];物理实验;2005年07期

5 孙昕,崔海峰,彭慰先,李应龙,周晏,郑勇林;光磁共振实验中双量子跃迁及射频场谐波干扰[J];物理实验;2001年03期

6 李晓莉;尚雅轩;孙江;;射频驱动下电磁诱导透明窗口的分裂和增益的出现[J];物理学报;2013年06期

7 戚祖敏;张军;钟辉煌;张点;;利用非线性传输线产生高功率射频场[J];强激光与粒子束;2012年04期

8 许峰,黄永仁;射频场对AMX体系作用的计算与研究[J];淮南工业学院学报;2000年04期

9 许峰;刘堂晏;黄永仁;;射频场照射下多自旋体系弛豫的理论计算[J];物理学报;2006年06期

10 周进元,傅日强,李丽云,叶朝辉;射频场强度对稳态核Overhauser效应增强的影响[J];物理学报;1994年08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6条

1 陈金鸿;毛希安;;溶剂水峰在射频场照射下的数值模拟[A];第八届全国波谱学学术会议论文摘要集[C];1994年

2 赵焕绥;李翠平;;水峰的双重抑制[A];第六届全国波谱学学术会议论文摘要集[C];1990年

3 吴冬辉;叶朝辉;B.C.Sanctuary;;Ⅰ=1核在射频场下行为的NMR研究[A];第七届全国波谱学学术会议论文摘要集[C];1992年

4 林立政;吴昌琳;许峰;黄永仁;;在射频场作用下二核(I=1/2)体系的演变[A];第九届全国波谱学学术会议论文摘要集[C];1996年

5 魏达秀;;利用优化控制方法设计低功率的~2H→~(13)C相干转移脉冲[A];第十六届全国波谱学学术会议论文摘要集[C];2010年

6 倪祖荣;陈忠;;电化学-核磁共振联用技术中电磁兼容的仿真与设计[A];第十七届全国波谱学学术会议论文摘要集[C];2012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2条

1 计文;电磁场与大众健康[N];中国电子报;2004年

2 本报记者赵雷;手机到底有没有辐射[N];中华工商时报;2002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2条

1 刘华伟;由非对称绝热脉冲实现的选择性激发及若干新型核磁共振方法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15年

2 王鹤;低场磁共振系统中若干技术问题的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7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条

1 谢亮;移动电话射频电磁场对表皮生长因子受体聚簇的影响及噪声磁场的干预[D];浙江大学;2006年



本文编号:2793683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oufeilunwen/jckxbs/2793683.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5cef1***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