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气和海洋中两类非线性孤立波模型研究

发布时间:2020-11-14 10:32
   对于大气和海洋运动,由于受地球旋转和重力的作用,存在着两类重要的非线性波动,即大尺度非线性Rossby孤立波和中尺度非线性重力孤立波.大气和海洋运动许多动力学问题可归结为这两类孤立波的演化问题.同时,孤立波在实际大气和海洋运动中受到基本流、地形、耗散和外源等多物理因素的影响.因此,建立多物理因素作用下非线性孤立波振幅所满足的数学模型来研究孤立波演化机制具有重要理论意义.本文一方面基于大尺度大气和海洋运动中的准地转位涡理论模型,包括正压、斜压和两层模型,采用多重尺度法和小参数摄动展开法,建立了刻画多物理因素作用下非线性Rossby孤立波演化的(1+1)维、(2+1)维模型以及在两层流体中耦合模型.利用各种不同方法对模型进行解析求解或近似计算,深入研究了非线性Rossby孤立波的演化机制.另一方面,基于大气运动基本动力学方程组,利用弱非线性理论,得到了基本气流作用下非线性代数重力孤立波的(2+1)维模型,揭示了飑线天气现象形成的机制.研究内容在一定程度上解释了大气和海洋中非线性Rossby孤立波和重力孤立波在直线或平面上传播和演化,为天气现象、天气预报和气象动力提供理论依据.首先,从推广beta平面近似下的正压准地转位涡方程出发,考虑了基本剪切流、地形、耗散和外源因素作用,利用约化摄动法,获得了Rossby孤立波振幅所满足的耗散和外源强迫下的非线性Boussinesq模型、耗散和缓变地形作用下的强迫修正Korteweg-de Vries(fmKdV)模型、新的推广(2+1)维mKdV-Burgers模型以及beta效应下新的(2+1)维耗散Boussinesq模型.针对不同模型运用修正Jacobi椭圆函数展开法、修正双曲函数展开法、广义形变映射法和辅助方程法得到了孤立波解.基于获得的非线性演化模型和孤立波解,研究了Rossby孤立波在不同物理因素作用下的形成和演变机制.其次,在推广beta平面近似下,基于斜压准地转位涡方程,利用多重尺度法和摄动展开法,建立了地形和耗散共同作用下的强迫非线性Boussinesq模型,缓变地形和耗散共同作用下的强迫(2+1)维Zakharov-Kuznetsov(ZK)-Burgers模型,它们分别刻画层结流体中的非线性Rossby孤立波在直线和平面上的演化.通过模型分析了孤立波的形成因素和守恒律.利用修正Jacobi椭圆函数展开法、同伦摄动法、最简方程法和修正拟设方法得到了不同因素作用下的孤立波解,进一步研究地形、基本地形、缓变地形和耗散对孤立波演化的影响.再次,研究了两层流体中非线性Rossby孤立波振幅演变的耦合模型.采用两层斜压模式,利用Gardner-M¨orikawa变换和小参数摄动展开法,推导了地形和耗散作用下的耦合非线性mKdV模型.分析了斜压不稳定性的必要条件和影响因素.通过对模型求解讨论了beta效应和Froude数、地形和耗散对孤立波的演化影响.还推导了耦合非线性KdV-mKdV模型,分析得到beta效应和基本流剪切是Rossby孤立波产生重要因素,Froude数是孤立波非线性耦合必要因素,具有耦合效应.运用变分迭代法求解了耦合非线性KdV-mKdV模型的近似解,结合图形模拟,探讨了上下两层流体孤立波的生成和演化过程中波-波相互作用.最后,研究了斜压大气中非线性代数重力孤立波模型,解释飑线天气现象的形成过程.先从斜压大气非静力平衡方程组出发,通过尺度分析、时空多重尺度变换和弱非线性方法,并借助符号运算等方法,得到了(2+1)维整数阶广义Boussinesq-Benjamin-Ono(B-BO)模型方程.然后利用Agrawal方法,借助半逆方法和分数阶变分原理,获得了(2+1)维时间分数阶广义B-BO方程.再通过解析解和守恒律,分析了代数重力孤立波的裂变和飑线形成过程之间的联系.理论上解释了飑线形成机制,为飑线等灾害天气现象预报提供理论依据.
【学位单位】:内蒙古大学
【学位级别】:博士
【学位年份】:2020
【中图分类】:P731.2;O175.29
【部分图文】:

振幅,参数,方程,孤立波解


其中θ=k(T)[(X+Y)-ν(T)],且λ0=λ0(T),λ1=λ1(T),k(T),ν(T)是待定函数.将方程(2.4.28)代入方程(2.4.14)后,令tanhθ的各阶幂次系数为零,于是得到代数方程组后,解得(求解过程见文献[85]):于是,方程(2.4.14)的渐近孤立波解为

孤立波,振幅,参数,因素


和图2.2可以看到,由于耗散因素的影响,孤立波的振幅和速度随时间而衰减,它的宽度反而增加.这说明耗散影响Rossby孤立波演变过程,是孤立波衰减的主要因素之一.

波型,孤立子,方程,孤立波解


其中ω=-a2(α2k2+α3l2),当b<0,方程(3.3.29)和(3.3.30)是孤立波解.由图3.1看出,在无耗散和缓变地形情形下,孤立波的波型随时间不发生变化.方程(3.3.29)和(3.3.30)是经典的钟型孤立波解.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杨光兵;郭延良;于龙;陈亮;;青岛外海潮致第二模内孤立波的观测研究[J];海洋科学进展;2020年01期

2 李效民;孙宏伟;王乐瑶;李朋;;内孤立波作用下柔性跨接管动力性能研究[J];海洋工程;2020年03期

3 徐智优;原庆东;熊学军;陈亮;郑全安;;南海东北部C型内孤立波的观测与分析[J];海洋科学进展;2020年02期

4 孙丽娜;张杰;孟俊敏;;2010—2015年南海和苏禄海内孤立波时空分布特征分析[J];海洋科学进展;2019年03期

5 马孟达;尤云祥;张新曙;;海洋内孤立波作用下张力腿平台动力响应特性[J];水动力学研究与进展A辑;2016年02期

6 王旭;林忠义;尤云祥;;张力腿平台内孤立波作用特性数值模拟[J];海洋工程;2015年05期

7 王旭;林忠义;尤云祥;;半潜平台内孤立波载荷特性数值模拟[J];船舶力学;2015年10期

8 黄文昊;尤云祥;石强;王竟宇;胡天群;;半潜平台内孤立波载荷实验及其理论模型研究[J];水动力学研究与进展A辑;2013年06期

9 黄文昊;尤云祥;王旭;胡天群;;圆柱型结构内孤立波载荷实验及其理论模型[J];力学学报;2013年05期

10 尤云祥;李巍;胡天群;曲衍;肖越;范模;;内孤立波中半潜平台动力响应特性[J];海洋工程;2012年02期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陈利国;大气和海洋中两类非线性孤立波模型研究[D];内蒙古大学;2020年

2 查国震;南海北部内孤立波若干问题研究[D];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海洋研究所);2012年

3 黄文昊;深海浮式结构物内孤立波载荷及其动力响应特性研究[D];上海交通大学;2014年

4 黄晓冬;南海内孤立波的空间分布与时间变化特征研究[D];中国海洋大学;2013年

5 李群;陆架陆坡区内孤立波的演化:理论分析与数值实验研究[D];中国海洋大学;2008年

6 陈同庆;基于非静压模型的南海东北部内孤立波数值模拟研究[D];天津大学;2012年

7 徐振华;南海西北部陆架海域内孤立波特征及机理研究[D];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海洋研究所);2009年

8 陈敏;内孤立波与深海浮式平台相互作用特性研究[D];上海交通大学;2019年

9 司宗尚;中国海内潮波和内孤立波破碎与混合的若干问题的机理研究[D];中国海洋大学;2012年

10 王飞;内孤立波作用下小尺度竖直圆柱体的水动力特性研究[D];中国海洋大学;2015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闫红雨;双孤立波的解析与实验研究[D];大连理工大学;2016年

2 夏志平;内孤立波与剪切流联合作用下海洋柔性立管载荷与响应分析[D];江苏科技大学;2016年

3 迟乐泉;南海北部内孤立波三维数值模拟[D];中国海洋大学;2014年

4 张莹;内孤立波绕岛三维特性演化实验研究[D];中国海洋大学;2014年

5 许忠海;内孤立波与浮式生产储卸油系统作用特性研究[D];上海交通大学;2014年

6 孙晓峰;海洋内孤立波的提取方法和技术实现[D];青岛理工大学;2012年

7 王竟宇;内孤立波与张力腿平台相互作用研究[D];上海交通大学;2013年

8 韩冰;台湾岛东北部内孤立波生成及传播机制研究[D];中国海洋大学;2011年

9 陈钰;海洋内孤立波与潜体相互作用数值模拟研究[D];华南理工大学;2010年

10 付东明;内孤立波与潜体相互作用的数值模拟研究[D];上海交通大学;2009年



本文编号:2883378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oufeilunwen/jckxbs/2883378.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3641e***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