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鸡马立克氏病毒流行毒株生物学特性分析

发布时间:2017-04-20 13:21

  本文关键词:我国鸡马立克氏病毒流行毒株生物学特性分析,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摘要】:鸡马立克氏病(MD)是由鸡马立克氏病病毒(MDV)引起的一种高度接触性传染性疾病。发病鸡表现为精神萎靡、麻痹、共济失调、翅膀下垂、呆立,被毛凌乱等临床症状,剖检可见内脏和其他器官发生淋巴增生性肿瘤。同时,该病可引起发病鸡只的免疫抑制,造成其他病原的继发感染。MD呈世界范围内的流行,每年造成的直接经济损失在10~20亿美元。疫苗免疫是控制该病的主要手段。MD疫苗免疫属于非清除性免疫,不能够阻止野毒株的感染及排毒,导致野毒株与疫苗毒株长期共存于同一机体,促使野毒株毒力进化。过去的几十年里,MDV持续性演化,同期使用的MD疫苗保护效果不理想。近些年我国小型养禽场甚至规模化养禽场也常有MD发生,并且常伴随其它临床表现不明显的免疫抑制病病原REV,ALV和CIAV等的混合感染,给养鸡业造成巨大经济损失。因此有必要了解我国近年来鸡群中MDV感染和流行,以及其与免疫抑制病毒混合感染的情况;分析我国的MDV野毒株的致病特征和毒力变异规律;评价现有MD疫苗的免疫保护效果;分析MDV野毒株的主要致病相关基因和病毒基因组的分子特征,研究其进化规律。这些对MDV的基础研究和我国MD的防控均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本研究于2011年~2013年间,在黑龙江、吉林、辽宁、山东、河北、江苏、内蒙古、湖南、河南和广东等10个省份的136个蛋鸡或种鸡群,从临床表现和病理变化疑似发生MD的鸡无菌采集羽髓或抗凝血,共计522份。经PCR检测,522份样品中MDV阳性样品334份,阳性率为64%;检测的136个鸡场中95个鸡群中MDV感染阳性率为69.9%;应用PCR,间接免疫荧光和/或ELISA等检测方法,对所有MDV阳性样品进行了其他免疫抑制病病毒-REV、ALV和CIAV的检测,结果表明MD阳性鸡群中REV、ALV和CIAV的阳性率分别为11.7%、21.0%和21.3%,存在着较为严重的混合感染,甚至三重和四重感染;从MDV阳性样品中分离获得45株适应细胞的病毒株,其中43株经PCR,间接免疫荧光和/或ELISA等检测证实为REV、ALV和CIAV阴性,经MDV的132碱基重复序列(132bpr)的PCR检测分析,证实获得的43株分离毒株含有2个或3个拷贝的132bp均具有MDV野毒株的特征,而另外2株经PCR、蚀斑、间接免疫荧光和电镜等方法鉴定,证实为MDV和REV混感的细胞培养物。对43株新分离的MDV野毒株及其他的MDV参考毒株的主要致肿瘤基因-meq基因序列比对和分析,结果显示中国流行毒株meq基因编码的Meq蛋白的主要分子特征为:77E,80Y,115A,139A,176R和217A;对meq的遗传进化分析表明中国商品蛋鸡或种鸡群中流行的MDV具有遗传进化多样性,meq基因存在新的变异。为研究中国MDV流行毒株的致病特征以及MDV混感REV对SPF鸡的影响,选取具有中国流行毒株meq基因典型特征、且临床发病率高和死亡率高的3株MDV分离毒(LCC,LLY和LTS株),以及1个MDV和REV混感培养物进行了致病性分析。结果表明3株MDV野毒株感染的SPF鸡各具不同的发病特征,试验结束时剖检可见绝大多数LLY和LTS接种鸡发生明显的内脏肿瘤,而LCC接种鸡无肉眼可见肿瘤,但组织病理观察可见LCC攻毒组鸡内脏组织发生肿瘤细胞浸润。这些结果提示不同野毒株诱导的肿瘤发生时间是不一致的。3株病毒均能引起SPF鸡100%发病,但是死亡率较低,LCC,LLY和LTS攻毒组鸡只死亡率别为42.9%,46.7%和23.1%。MDV和REV的混合培养物-CYM+R却能引起SPF鸡100%的肿瘤率和93.3%的死亡率;组织病理学观察可见肝脏、脾脏、肾脏和腺胃等均出现以多形态的淋巴细胞增生浸润为主的病灶,这些浸润的淋巴细胞包括小型、中型和大型淋巴细胞,取代部分原来的正常组织(腺胃);免疫组化可见腺胃腺管上皮细胞呈棕褐染色,分布于整个纤维组织。这表明MDV与REV混合感染对鸡群的危害更严重。本研究也评价了现有MD疫苗(CVI988株)对MDV流行毒株的免疫保护效果。免疫后接种MDV LCC,LLY和LTS株的鸡只发病率分别为14.3%、7.7%,和33.3%,MD疫苗(CVI988株)对它们的免疫保护指数分别为85.7,92.3和66.7。表明现有疫苗对不同MDV流行毒株的保护效果存在显著的差异。为研究MDV流行毒株在鸡体内的复制能力及疫苗对野毒株复制的干扰能力,通过荧光定量PCR法动态检测了羽髓中病毒的载量。结果表明LCC和LTS株在攻毒后14和17d病毒载量达到高峰,每百万个宿主细胞中108个拷贝数以上,LLY攻毒在攻毒后17d病毒载量达到高峰。3株病毒攻毒后21~60d维持在106个/拷贝数百万个宿主细胞以上,均显著高于免疫攻毒组的病毒载量(P≤0.05)。免疫后LTS攻毒鸡在17~21d也能达到每百万个宿主细胞中106个拷贝数以上,而免疫后LCC和LLY攻毒组病毒载量在106个拷贝以下。CVI988对LTS株在体内复制的干扰能力较低,这可以部分解释疫苗保护水平低的原因。利用细菌人工染色体技术,对MDV和REV的混合培养物CYM+R中的MDV进行分子纯化,获得一株纯净的MDV毒株,并通过二代全基因组测序分析其全病毒基因组。遗传进化树分析表明该株MDV毒株表现出与中国流行毒株具有非常接近的遗传进化关系,并未有明显的进化。表明MDV和REV的混合培养物-CYM+R的高致病能力并不是其中的MDV毒株发生显著进化造成的,更有可能是由于其于REV混合感染的结果。综上所述,本研究对我国MDV的流行情况进行了广泛的调查和分析,对MDV流行毒株的分子特征、遗传进化规律、致病特征、体内复制特点和现有MD疫苗对流行毒株的免疫保护效果进行了较为全面系统的研究和分析。同时对现地发生的MDV与其他免疫抑制病病原混感的情况进行了调查,并选择MDV与REV混感作为研究对象,分析了混感在MDV流行中的作用。本研究对MDV的基础研究和MD的防控具有重要意义。
【关键词】:鸡马立克氏病毒 流行毒株 致病特点
【学位授予单位】:东北农业大学
【学位级别】:博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5
【分类号】:S852.65
【目录】:
  • 摘要8-10
  • 英文摘要10-13
  • 1 引言13-23
  • 1.1 本研究课题的国内外研究现状及发展动态分析13-22
  • 1.1.1 鸡马立克氏病和鸡马立克氏病病毒13-14
  • 1.1.2 MDV的传播及感染14-15
  • 1.1.3 MDV基因组及致瘤基因15-19
  • 1.1.4 MDV的进化及机制19-22
  • 1.2 本研究课题的目的和意义22-23
  • 2 材料和方法23-33
  • 2.1 实验材料23-24
  • 2.1.1 病毒株、血清和单抗23
  • 2.1.2 主要试剂23
  • 2.1.3 主要耗材23
  • 2.1.4 实验动物23-24
  • 2.1.5 仪器24
  • 2.2 实验方法24-33
  • 2.2.1 MD的流行病学及MDV与其他免疫抑制病毒的混感调查24-26
  • 2.2.2 MDV野毒株分离与鉴定26-27
  • 2.2.3 MDV野毒株meq基因序列测定及分析27
  • 2.2.4 MDV野毒株致病性分析27-29
  • 2.2.5 MDV+REV分离物致病性分析29-30
  • 2.2.6 分离物CYM+R中MDV的BAC克隆的构建30
  • 2.2.7 分离物CYM+R中MDV的BAC克隆的基因组序列测定30-31
  • 2.2.8 统计分析31-33
  • 3 结果与分析33-55
  • 3.1 MDV的流行病学及其与其他免疫抑制病毒的混感调查33-34
  • 3.1.1 MD的检测33
  • 3.1.2 MDV与REV、ALV和CIAV的混合感染33-34
  • 3.1.3 MDV与REV、ALV和CIAV的多重感染情况34
  • 3.2 MDV野毒株与MDV+REV分离物的分离与鉴定34-38
  • 3.2.1 MDV野毒株的分离与鉴定34-37
  • 3.2.2 MDV+REV分离物的分离与鉴定37-38
  • 3.3 MDV野毒株meq基因序列测定和分析38-44
  • 3.3.1 MDV分离株meq基因序列分子特征38
  • 3.3.2 MDV分离株meq基因遗传进化分析38-44
  • 3.4 MDV野毒株致病性分析44-48
  • 3.4.1 MDV代表毒株的选择及鉴定44-45
  • 3.4.2 发病率和死亡率45-46
  • 3.4.3 MD肿瘤的分布46-47
  • 3.4.4 组织学观察47
  • 3.4.5 羽髓中MDV基因组载量的动态分析47-48
  • 3.5 MDV+REV分离物的致病性分析48-51
  • 3.5.1 MDV+REV分离物效价的测定48
  • 3.5.2 发病率和死亡率48-49
  • 3.5.3 组织学和免疫组化观察49-50
  • 3.5.4 羽髓中MDV和REV基因组载量动态分析50-51
  • 3.6 分离物CYM+R中MDV的纯化51-52
  • 3.6.1 CYM-BAC克隆的鉴定51-52
  • 3.6.2 拯救的重组病毒的鉴定52
  • 3.7 CYM-BAC的基因组序列分析52-55
  • 3.7.1 CYM-BAC的基因组概况52
  • 3.7.2 GO数据库注释52-53
  • 3.7.3 KEGG数据库注释53
  • 3.7.4 CYM-BAC遗传进化分析53-55
  • 4 讨论55-59
  • 4.1 MDV的感染及其与其他免疫抑制病毒的混感55-56
  • 4.2 分离毒株meq基因的分子特征56-57
  • 4.3 MDV分离毒株致病性特征57
  • 4.4 MDV混感REV的致病性分析57-59
  • 5 结论59-60
  • 致谢60-61
  • 参考文献61-68
  • 附录68-69
  • 攻读博士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69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金昌德;李六金;娄清林;施新猷;刘义;赵希斌;押宗宝;王俊义;万遂如;白泉阳;;犬副流感流行毒株的分离鉴定[J];中国畜禽传染病;1997年01期

2 吴旭锦;朱小甫;朱辉;;1株山东猪瘟病毒流行毒株全基因组的克隆与序列分析[J];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9年11期

3 郑敏;赵日浪;韦显凯;莫胜兰;林昌华;郑列丰;梁晟;苏娇秀;;新型鸭黄病毒广西流行毒株的分离和包膜蛋白的序列分析[J];中国畜牧兽医;2013年03期

4 彭志成;龚文杰;吕宗吉;胡敬东;郭焕成;涂长春;;广东省猪瘟病毒流行毒株遗传多样性分析[J];中国兽医学报;2014年06期

5 朱妍;涂长春;;我国猪瘟病毒流行毒株的抗原性分析[J];中国兽医科学;2013年05期

6 马秋明;张建安;王强;朱小甫;王文江;何维明;;陕西省猪瘟病毒流行毒株E2基因变异分析初报[J];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7年05期

7 张晓楠;王钰;李成仁;刘乔然;韩宗玺;邵昱昊;刘胜旺;孔宪刚;;几种鸡传染性支气管炎病毒活疫苗对中国流行毒株CK/CH/LDL/97I的保护作用评价[J];病毒学报;2008年02期

8 姚俊;李华春;高华峰;单于乃纯;张念祖;;云南山羊痘流行毒株P32基因的克隆与表达[J];中国兽医杂志;2008年07期

9 吴旭锦;朱小甫;陈德坤;;2006—2007年陕西省古典猪瘟流行毒株E0基因的克隆及序列分析[J];浙江大学学报(农业与生命科学版);2010年01期

10 范培虎;危艳武;郭龙军;吴洪丽;黄立平;刘长明;;2005年-2010年我国部分地区PRRSV流行毒株的遗传变异分析[J];动物医学进展;2011年03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温立斌;杨汉春;郭鑫;陈艳红;查振林;;猪圆环病毒2型中国流行毒株的基因型分析[A];中国畜牧兽医学会2004学术年会暨第五届全国畜牧兽医青年科技工作者学术研讨会论文集(上册)[C];2004年

2 郭龙军;陆月华;危艳武;黄立平;刘长明;;我国部分地区猪圆环病毒2型流行毒株的遗传变异分析[A];中国畜牧兽医学会家畜传染病学分会第七届全国会员代表大会暨第十三次学术研讨会论文集(上册)[C];2009年

3 王旭荣;宋长绪;杨增岐;李春玲;王贵平;黄忠;祝卫国;;5株广东省猪繁殖与呼吸综合征流行毒株主要结构蛋白基因的变异分析[A];第一届中国养猪生产和疾病控制技术大会——2005中国畜牧兽医学会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5年

4 范培虎;危艳武;郭龙军;黄立平;刘长明;;2005年~2010年猪繁殖与呼吸综合征病毒流行毒株的遗传变异分析[A];中国畜牧兽医学会畜牧兽医生物技术学分会暨中国免疫学会兽医免疫分会第八次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10年

5 范培虎;危艳武;郭龙军;黄立平;刘长明;;2005~2010年猪繁殖与呼吸综合征病毒流行毒株的遗传变异分析[A];中国畜牧兽医学会动物传染病学分会第四次猪病防控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10年

6 姜北宇;章振华;李林;景小冬;张建伟;郑小兰;;禽流感H9亚型流行毒株交叉免疫攻毒保护试验观察[A];中国畜牧兽医学会家畜传染病学分会第七届全国会员代表大会暨第十三次学术研讨会论文集(下册)[C];2009年

7 张建伟;景小冬;章振华;李林;沈佳;郑小兰;姜北宇;;H9亚型禽流感病毒流行毒株交叉免疫攻毒保护试验研究[A];中国畜牧兽医学会禽病学分会第十五次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10年

8 张德明;魏宏;王隆柏;周伦江;庄向生;陈少莺;刘玉涛;;猪流感福建流行毒株的分离、初步鉴定及潜在的公共卫生学意义[A];人畜共患传染病防治研究新成果汇编[C];2004年

9 徐雪;王川庆;王泽霖;杨霞;陈陆;王宏魁;刘春生;刘慧敏;郑鹿平;郭伦涛;王新娟;;河南不同临床型鸡支气管炎病毒流行毒株的分离鉴定及其S1基因变异分析[A];中国畜牧兽医学会禽病学分会第十五次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10年

10 林健;刘月焕;韩春华;马明;刘永宏;潘洁;;鸡新城疫弱毒疫苗对近年流行毒株保护作用的研究[A];中国畜牧兽医学会禽病学分会第十四次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8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2条

1 陈滟;广东两科研项目填补国内空白[N];国际商报;2007年

2 邵斌 实习记者 郝东方;我国畜禽四种主要病毒研究取得重要进展[N];大众科技报;2003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8条

1 张艳萍;我国鸡马立克氏病毒流行毒株生物学特性分析[D];东北农业大学;2015年

2 陈德胜;传染性支气管炎病毒中国地方流行毒株的分子流行病学研究[D];南京农业大学;2000年

3 朱妍;中国猪瘟病毒流行毒株遗传多样性及抗原性研究[D];吉林大学;2008年

4 耿庆华;我国马传染性贫血弱毒疫苗株与美洲流行毒株鉴别诊断方法的建立及标记疫苗的研究[D];中国农业科学院;2006年

5 陈宁;携带流行毒株E2基因的重组猪瘟病毒C株的拯救与鉴定[D];浙江大学;2009年

6 温贵兰;猪繁殖与呼吸综合征病毒抑制IFN-β表达机制的探索[D];浙江大学;2013年

7 王兴龙;猪繁殖与呼吸综合征病毒流行毒株NSP2基因遗传变异及GM-CSF对GP3/GP5的免疫增强作用研究[D];南京农业大学;2010年

8 吴庭才;豫西地区IBD流行毒株不同佐剂灭活苗的研制及应用[D];南京农业大学;2004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谢晓明;猪瘟病毒2.1基因亚型野毒株的体外细胞传代适应与全基因组序列分析[D];吉林农业大学;2015年

2 郑逢梅;猪流行性腹泻流行毒株部分基因分子特征及防治措施研究[D];河南农业大学;2013年

3 官丁明;IBDV地方流行毒株的分离鉴定及生物学特性研究[D];广西民族大学;2010年

4 黄耀华;猪瘟病毒分子流行病学研究及流行毒株全基因组序列分析[D];海南大学;2015年

5 郑敏;猪圆环病毒Ⅱ型流行毒株全基因组序列分析[D];福建农林大学;2008年

6 姚亚萍;浙江省2004-2011年HIV-1流行毒株的传播和进化研究[D];浙江大学;2013年

7 扈鸿霞;华东地区猪繁殖与呼吸综合征病毒GP5基因特征及流行毒株的分离鉴定[D];新疆农业大学;2008年

8 林昌华;广西HP-PRRSV流行毒株遗传进化研究[D];广西大学;2013年

9 张晓楠;几株IBV弱毒对流行毒株CK/CH/LDL/97I的免疫保护作用评价[D];东北农业大学;2008年

10 阿荣;TTMV ORF1基因的克隆表达及间接ELISA检测方法的建立[D];内蒙古农业大学;2011年


  本文关键词:我国鸡马立克氏病毒流行毒株生物学特性分析,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本文编号:318779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oufeilunwen/jckxbs/318779.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ff6a9***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