计算机模拟淀粉样蛋白纤维化的物理机制
本文关键词:计算机模拟淀粉样蛋白纤维化的物理机制,,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摘要】:目前,几大难以治愈的淀粉样疾病正在严重影响和威胁着人类的健康,这类疾病有我们熟知的二型糖尿病、老年痴呆症、疯牛病等。越来越多的研究结果表明:淀粉样蛋白/多肽(如淀粉样β多肽(Aβ)、人体胰岛淀粉样多肽(hIAPP))形成的淀粉样沉淀与此类疾病相关。导致各种疾病的不溶性淀粉样沉淀广泛分布在细胞器和神经元中,虽然是由不同种类蛋白质错误折叠堆积形成的,但沉淀具有相似的纤维结构,且其生长均具有核依赖性。当前大多数课题组的研究方向主要集中在两方面:第一,探究淀粉样纤维成核机制及组装多样性;第二,如何抑制/防止淀粉样纤维的堆积。在电子/原子力显微镜或二维红外光谱下,淀粉样纤维通常会呈现出多种不同的形态,表明淀粉样纤维组装方式具有多样性。可溶的中间态寡聚体及前体纤维已被证明对细胞最具毒性。伸长期的临界淀粉样核瞬间存在,且浓度较低,实验上很难捕捉到。在本文中,我们主要的研究对象有hIAPP20-29片段寡聚体、全长hIAPP1-37寡聚体、Aβ1-42二聚体。分子动力学模拟(Molecular Dynamics Simulation,MDS)方法以经典物理学为理论基础,可以实时地模拟生物体系中各原子的微观运动,结合统计力学原理研究蛋白质构象及相关性质。当前我们可以利用很多软件,如GROMACS.AMBER等来模拟实验上难以得到的微观动态,从原子水平上解释实验现象,详细了解分子水平的生物过程,进而设计开发新型药物。MD模拟的精确性依赖于力场。当前广泛使用的力场,比如AMBER,OPLS, CHARMM,大都没有考虑到极化性,其原子电荷是固定不变的(也即原子电荷不会随蛋白体系改变而改变),这会给模拟结果带来很大的误差。针对动力学中的这一瓶颈,我们组开发了极化蛋白质专一性电荷(polarized protein-specific charges),简称PPC。在本文中我们首次将PPC应用到淀粉样纤维的动力学中,探究静电极化效应对人体胰岛淀粉样多肽hIAPP20-29片段和hIAPP1-37寡聚体动力学稳定性及组装协同性的影响。模拟结果表明静电极化效应可以有效维持hIAPP寡聚体的动力学稳定性。此外,使用类似于可极化的方法计算相邻p链之间的静电相互作用能,我们发现两个相邻单体(1和2)之间的静电相互作用能量在前三个寡聚体中增加的非常快。如果我们在两侧同时增加单体,静电相互作用能量较单侧时成倍增加,这为hIAPP寡聚体的组装协同性提供了有力的证据,也与实验上观测到的淀粉样纤维慢成核、快生长现象相一致。hIAPP同胰岛素一起从酸性分泌颗粒中分泌出来,即由约为5.5的低pH值到中性pH的细胞外环境中。糖尿病患者细胞外hIAPP的不断积累表明pH值的变化或许可以促进淀粉样沉淀的形成。为了进一步探究pH值对hIAPP原纤维生长的影响机理,我们在显式溶剂模型中运行了全原子分子动力学模拟来研究五类hIAPP原纤维寡聚体分别在酸性和中性pH下的结构特性。模拟结果与实验结果一致:酸性pH值不利于此类寡聚体的结构稳定性。我们的全原子模拟揭示酸性pH值主要通过破坏氢键网络来影响残基His18周围结构,氢键的破坏源于酸性环境下链间质子化His18的相互排斥作用。此外,补充的粗粒化模拟清楚显示带电His18残基间的静电排斥相互作用以两倍的速率减缓了hIAPP二聚化过程。这表明相邻β单体上His18附近的局部相互作用可以引发结构转变,也给予实验结果以指导:hIAPP原纤维的形成速率和纤维结构的形态学强烈依赖于pH值。老年痴呆症的一个明显特点是大脑中存在淀粉样沉积物/斑块,这是由淀粉样β蛋白堆积而成的。最近很多研究表明小分子或短肽能够有效地抑制堆积物的形成,进而减轻细胞毒性。然而,其抑制机理仍未被彻底揭示。本文第五章细致地探究了小分子NQtrp与Alzheimer's Aβ1-42二聚体之间的微观相互作用。结果表明,NQtrp偏向与疏水性带电残基(包括MET LEU TYR ARG GLU LYS)发生相互作用。当将NQtrp拆分为6个官能团CO、CO'、COO-、NH、indole 和 NQ后,结合几率矩阵图清晰地表明各官能团与蛋白结合几率从高到低依次为:NQCO'COCOO-indoleNH。NQ上的芳香基团在与蛋白相互作用时起到了重要作用。
【关键词】:分子动力学模拟 极化蛋白质专一性电荷(PPC) 二型糖尿病 老年痴呆症 淀粉样蛋白 hIAPP Aβ_(1-42) 寡聚体 组装
【学位授予单位】:华东师范大学
【学位级别】:博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5
【分类号】:Q51
【目录】:
- 摘要6-8
- ABSTRACT8-13
- 插图和附表清单13-16
- 第一章 综述16-28
- 1.1 分子动力学模拟的发展及缺陷16-19
- 1.2 极化(PPC)力场19-21
- 1.3 淀粉样蛋白及其分子动力学模拟21-27
- 1.4 本文结构27-28
- 第二章 基础原理及淀粉样蛋白简介28-47
- 2.1 计算方法28-34
- 2.1.1 分子力场及其各作用项的表达式28-31
- 2.1.2 分子力场的发展历史31-32
- 2.1.3 分子动力学模拟计算的基本原理32-34
- 2.2 溶剂化模型34-40
- 2.2.1 显式溶剂模型35-36
- 2.2.2 隐式溶剂模型(PB模型和GB模型)36-40
- 2.3 淀粉样蛋白简介40-47
- 2.3.1 人胰岛淀粉样多肽(hIAPP)41-44
- 2.3.2 淀粉样β蛋白(Aβ)44-47
- 第三章 静电极化效应对人体胰岛淀粉样多肽hIAPP动力学稳定性和组装协同性的影响47-66
- 3.1 引言47-48
- 3.2 理论基础与模拟方法48-51
- 3.2.1 PPC电荷的计算及MD协议48-49
- 3.2.2 模拟用到的初始结构及模拟轨迹细节49-51
- 3.3 体系hIAPP_(20-29)寡聚体的模拟结果和讨论51-58
- 3.3.1 极化力场PPC对包含7个单体的β-sheet寡聚体的影响51-54
- 3.3.2 极化力场对其它β-sheet寡聚体的影响54-55
- 3.3.3 hIAPP_(20-29)体系中β单体的组装协同性55-58
- 3.4 体系hIAPP_(1-37)寡聚体的模拟结果和讨论58-65
- 3.4.1 hIAPP_(1-37)寡聚体的构象变化58-59
- 3.4.2 氢键的极化效应59-62
- 3.4.3 hIAPP_(1-37)寡聚体的组装协同性62-65
- 3.5 结论65-66
- 第四章 酸性pH值抑制人胰岛淀粉样多肽的纤维化——由于组氨酸的静电排斥作用66-81
- 4.1 引言66-67
- 4.2 研究体系和计算方法67-69
- 4.2.1 全原子动力学模拟设置和协议67
- 4.2.2 基于结构的粗粒化模型67-68
- 4.2.3 各分析方法的理论基础68-69
- 4.3 结果和讨论69-79
- 4.3.1 两种pH值对hIAPP_(1-37)寡聚体的影响69-71
- 4.3.2 两种pH值对18号His残基的影响71-73
- 4.3.3 两种pH值下His18周围的局部结构73-78
- 4.3.4 使用粗粒化模型进行折叠探究78-79
- 4.4 结论79-81
- 第五章 从细节处探究NQtrp与Alzheimer's Aβ_(1-42)二聚体之间的微观相互作用81-90
- 5.1 引言81-82
- 5.2 初始结构和REMD模拟方法82-83
- 5.2.1 初始结构和模拟细节82-83
- 5.2.2 分析方法83
- 5.3 结果与讨论83-89
- 5.3.1 模拟结果的收敛性评估83-84
- 5.3.2 NQtrp对Aβ_(1-42)二聚体构象影响84-86
- 5.3.3 NQtrp与Aβ_(1-42)二聚体各残基的结合几率86-87
- 5.3.4 NQtrp上的个官能团与Aβ_(1-42)二聚体各残基的结合几率87-88
- 5.3.5 系统的自由能图景分析88-89
- 5.4 结论89-90
- 第六章 创新之处与总结展望90-93
- 6.1 本论文的意义和创新之处90-92
- 6.1.1 探究极化效应对hIAPP动力学稳定性和组装协同性的影响90-91
- 6.1.2 从原子水平揭示pH值抑制hIAPP堆积的物理机制91
- 6.1.3 探究小分子NQtrp与Aβ_(1-42)的相互作用机制91-92
- 6.2 未来与展望92-93
- 参考文献93-129
- 博士期间发表论文129-130
- 致谢130-13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7条
1 胡青莲;周兵瑞;梁毅;;卵清溶菌酶淀粉样纤维形成的研究[J];生物学杂志;2009年05期
2 陈林;姜招峰;;糖原合酶激酶-3β在淀粉样蛋白质前体代谢中的作用[J];生命的化学;2009年02期
3 翟彩宁;贺静;毛新焕;张义正;曾成鸣;;金属离子对牛胰岛素淀粉样纤维形成的作用[J];四川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8年06期
4 刘玲玲;盛柏杨;龚锴;赵南明;张秀芳;唐佩福;公衍道;;淀粉样肽Aβ导致线粒体功能紊乱的体内和体外研究[J];生物化学与生物物理进展;2010年02期
5 徐威;湛颜强;;常规T_2像和组织学研究APPswe/PS1dE9转基因小鼠模型[J];波谱学杂志;2011年01期
6 曹松年;阎效然;叶应聪;魏泽强;段胜如;庄国康;;茜草厚皮软膏治疗限界性神经性皮炎的初步报告[J];中医杂志;1957年07期
7 ;[J];;年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7条
1 刘万兴;张弘;;皮下淀粉样瘤[A];2000全国肿瘤学术大会论文集[C];2000年
2 曾成鸣;黄波;何凤群;张磊;贺静;;蛋白质淀粉样纤维诱导细胞损害的分子机制[A];第六届全国化学生物学学术会议论文摘要集[C];2009年
3 徐利楠;何剑为;;二硫键对胱抑素淀粉样突变体I66Q聚集的影响[A];泛环渤海地区九省市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会——2011年学术交流会论文集[C];2011年
4 何承前;韩玉淳;王毅琳;;肽两亲分子调控淀粉多肽聚集行为的研究[A];中国化学会第十四届胶体与界面化学会议论文摘要集-第2分会:溶液中的聚集与分子组装[C];2013年
5 安玉会;张超;姚春霞;;酸性肽对beta淀粉样肽的源头分子调控和干预作用及抗神经元凋亡的研究[A];2008年全国抗衰老与老年痴呆学术会议论文集[C];2008年
6 宋秀环;冯双;曾成鸣;;酚类化合物对溶菌酶淀粉样纤维化的抑制作用[A];中国化学会第28届学术年会第3分会场摘要集[C];2012年
7 李小强;桂亚丽;温定文;唐富天;王丽京;耿建国;;血清淀粉样P蛋白缺失对动脉粥样硬化形成和发展的影响[A];“细胞活动 生命活力”——中国细胞生物学学会全体会员代表大会暨第十二次学术大会论文摘要集[C];2011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6条
1 李阳;计算机模拟淀粉样蛋白纤维化的物理机制[D];华东师范大学;2015年
2 张凤;转甲状腺素蛋白Val30Ala突变致家族型淀粉样多神经病的作用机制研究[D];吉林大学;2013年
3 陈寒;APP/PS1阿尔茨海默病转基因小鼠白质异常特点及其与脑内淀粉样病变之间关系的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09年
4 王晔;淀粉样脑血管病的临床和神经病理学研究[D];第二军医大学;2002年
5 周昕;蛋白磷酸酯酶-2A调节淀粉样前蛋白体磷酸化及Aβ生成的机制[D];华中科技大学;2012年
6 杨建东;Alzheimer's病和APOE基因及其转录调控区多态性的关联分析[D];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上海生命科学研究院);2003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9条
1 翟彩宁;金属离子对牛胰岛素淀粉样纤维形成的作用[D];陕西师范大学;2008年
2 曹媛;多肽淀粉样纤维与细胞膜之间的相互作用[D];陕西师范大学;2008年
3 何凤群;牛血清白蛋白淀粉样纤维化及其细胞毒性[D];陕西师范大学;2010年
4 李改涛;不同表面活性剂对蛋白质淀粉样纤维化的影响[D];陕西师范大学;2014年
5 岳宗伟;两种淀粉样纤维蛋白的表达纯化及结构的初步表征[D];华东师范大学;2013年
6 李红红;纤维种子在溶菌酶淀粉样纤维化过程中的作用[D];陕西师范大学;2014年
7 王祥翔;β_2肾上腺素受体在束缚应激导致鼠脑淀粉样病变中的作用的研究[D];青岛大学;2009年
8 冯双;酚类化合物对蛋白质淀粉样纤维化过程作用的分子机制研究[D];陕西师范大学;2013年
9 陈岳;淀粉纤维蛋白错误折叠机理的理论研究[D];上海交通大学;2011年
本文关键词:计算机模拟淀粉样蛋白纤维化的物理机制,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本文编号:398508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oufeilunwen/jckxbs/39850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