类脂膜小尺度曲率弹性研究

发布时间:2017-06-10 04:02

  本文关键词:类脂膜小尺度曲率弹性研究,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摘要】:生物物理学是一门新兴的交叉学科,它是用物理的理论和方法来研究生物体系的学科。细胞作为生命体系的基本单元一直是该领域的研究热点。随着实验技术的不断发展,特别是单分子技术实验的发展,人们能够获得关于细胞结构与功能的更多信息。细胞质膜是细胞与细胞外环境的选择性屏障,它控制细胞内外物质的进出,维持着细胞内环境的相对稳定。脂筏是质膜上富含胆固醇和鞘磷脂的微结构域,被认为与膜的信号转导、蛋白质分选均有密切的关系。关于脂筏的形成原因以及脂筏性质的研究,引起了科研工作者的兴趣。 细胞内物质的输运过程也是一个重要的研究课题。膜泡运输是蛋白质分选转运方式中的一种,囊泡作为细胞内装载货物的容器,会通过马达蛋白沿着细胞微管做靶向的运输。在这个过程中,如果囊泡受到细胞中微丝的阻挡,就会发生形变。这个过程中,囊泡的形变也是一个很有意思的研究课题。 本论文主要包含两个部分,第一部分内容主要是对脂筏的物理形成机制进行探讨。类脂膜主要由饱和的类脂分子,不饱和的类脂分子以及胆固醇构成。在低于临界分层温度的条件下,这三种组分会自发的形成两种相,一种是流体有序相(Liquid-ordered phase),另外一种是流体无序相(Liquid-disordered phase),分别简称为Lo相和Ld相。在细胞膜上的这些小的Lo相区域,被称为脂筏。这部分中,我们研究了两相共存的类脂膜在受到外部引入曲率影响时,膜上类脂分子的相分离情况。由于Lo相和Ld相的类脂膜具有不同的弯曲刚度模量,外部引入的膜的曲率会导致在相边界处的类脂分子倾斜,偏离膜的法向方向,从而在两相的边界处产生一个有效线张力。所以整个体系存在线张力和倾斜能的竞争关系。 这一部分得到的主要结果有: 首先,解析推导出存在一个临界的外加曲率值,当外加曲率大于这个临界值时,类脂分子趋向于形成多个微观尺度的lo/ld畴。这个临界曲率半径的数值范围大概在10nm-100nm之间。 其次,通过计算得出了形成多个微观尺度的lo/ld畴时,对应的临界线张力的解析表达式。同时提出可以通过增大外加曲率,提高lo/ld畴之间弯曲刚度系数差距等方法来减少畴边界处的线张力。 再次,将类脂分子看作是圆柱曲面上的单位矢量,采用二维曲面变分的方法,计算了类脂分子在圆柱面上的相分离情况。我们得到了体系总能量的解析表达式,探讨了在不同的Lo畴,Ld畴构成组分比例下,畴的尺寸随着归一化线张力的变化关系。随后推导了在Lo畴,,Ld畴组分相差不大和相差很大两种情况下,Lo畴尺寸的解析表达式,讨论了这两种情况下,Lo畴的尺寸随膜的各个参数之间的变化关系。 最后,我们还考虑了类脂分子在球面上的相分离的情况。和柱面推导过程类似,我们通过一些近似,同样解析得到了该体系在球面上的能量表达式,并以此为基础,讨论了球面上畴的大小随着归一化线张力的变化关系。 第二部分的主要关注的是,在活细胞中,马达蛋白沿着微管输运囊泡过程中,囊泡遇到细胞微丝阻挡时,进而发生形变的过程。与经典的囊泡拉伸实验不同,细胞内的囊泡并不是由单一组分构成的,而不同种类的类脂分子形状各异,因此在拉伸过程中,外力会导致这些不同种类的类脂分子非对称分布,进而会影响膜的自发曲率。考虑到这个因素,我们在经典的Helfrich自由能中引入与组分有关的自发曲率,同时考虑到渗透压、表面张力等能量,解析得到了囊泡被拉伸成管状膜过程中,拉力随管状膜拉伸长度的变化关系。计算结果表明,通过引入随组分有关的自发曲率,修正后的Helfrich理论得到的拉力要小于前人基于经典Helfrich理论计算得到的结果,这与我们得到的一些实验结果更加吻合。 论文总共分为以下四章。第一章综述,详细介绍了生物膜的研究历史,以及其在生物体内的各种重要功能。然后介绍膜的主要化学成分,同时还介绍了两种重要的仿生生物材料,类脂双分子层和脂质体,以及这两种材料的一些性质。接下来介绍了生物单分子实验中常用的实验技术手段,最后论述了膜的弹性理论研究进展和主要成果。 第二章,本章论述了膜的完整弹性理论。首先介绍了膜的弹性研究中常用到的基础知识,微分几何和变分法相关内容。然后完整介绍了膜的弹性理论中的各种概念和能量、弯曲能、倾斜能、压缩能以及表面张力能等。随后我们首次给出了膜的完整能量密度表达式,推导了在柱面下膜的形状方程。最后对该方程做相关假设和推广,得到的简化方程能够与前人相关工作得到的方程相类比。 第三章,具体研究了在圆柱形曲面和球面上,类脂膜上的类脂分子在外加曲率作用下的相分离情况。 第四章,研究了活细胞中马达蛋白输运囊泡过程中囊泡的形变问题。通过在经典的Helfrich自由能中引入与膜组分有关的自发曲率,得到了在远场和近场情况下,拉取形成管状膜时所需要的拉力,并于前人工作相比较。
【关键词】:类脂膜 弹性理论 Helfrich理论 脂筏 囊泡输运
【学位授予单位】:山东师范大学
【学位级别】:博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5
【分类号】:Q615;Q241
【目录】:
  • 中文摘要5-8
  • Abstract8-11
  • 第一章 综述11-29
  • 1.1 生物膜简介11-13
  • 1.1.1 生物膜结构模型简介11-12
  • 1.1.2 生物膜的化学组成12-13
  • 1.2 常用类脂膜材料介绍13-16
  • 1.2.1 常用类脂分子及其性质介绍13-15
  • 1.2.2 常见人工合成膜介绍15-16
  • 1.3 单分子实验介绍16
  • 1.4 膜的弹性理论研究进展16-18
  • 1.4.1 Helfrich 理论17-18
  • 1.4.2 类脂分子倾斜能的引入18
  • 1.5 脂筏的物理理论研究进展18-21
  • 参考文献21-29
  • 第二章 膜的弹性理论29-47
  • 2.1 微分几何知识介绍29-33
  • 2.1.1 空间曲线29-30
  • 2.1.2 空间曲面30-32
  • 2.1.3 曲面上的二维微分不变量32-33
  • 2.2 变分法33-34
  • 2.3 类脂膜的弹性理论34-45
  • 2.3.1 弯曲能35-37
  • 2.3.2 倾斜能37-39
  • 2.3.3 压缩能39
  • 2.3.4 表面张力能39-41
  • 2.3.5 基于全能量的形状方程的推导41-45
  • 参考文献45-47
  • 第三章 类脂分子在曲面上的相分离研究47-71
  • 3.1 引言47-49
  • 3.2 临界线张力的讨论49-50
  • 3.3 类脂分子在圆柱面上的相分离研究50-61
  • 3.3.1 体系的总能量50-56
  • 3.3.2 畴的尺寸随着线张力变化关系56-61
  • 3.4 类脂分子在球面上的相分离研究61-65
  • 3.4.1 体系总的能量62-65
  • 参考文献65-71
  • 第四章 囊泡的形变71-88
  • 4.1 引言71
  • 4.2 研究背景71-73
  • 4.3 理论模型73-75
  • 4.4 体系的总能量75-77
  • 4.5 结果分析77-83
  • 参考文献83-88
  • 第五章 总结与展望88-91
  • 一、本论文的研究意义88
  • 二、本论文的主要结论88-89
  • 三、本论文主要的创新点89-90
  • 四、展望90-91
  • 攻读博士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91-92
  • 致谢92-93

【共引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和智君,汪旭;阿托品对中国仓鼠V79细胞有丝分裂过程的影响[J];癌变.畸变.突变;1999年03期

2 徐忠东,彭景中;线粒体与细胞凋亡[J];安徽教育学院学报;2001年06期

3 袁鹭;周传江;蒲德永;;Cu~(2+)胁迫诱导花鲢血细胞凋亡的研究[J];安徽农学通报(上半月刊);2009年03期

4 侯丽霞;刘新;张玉喜;杨洪兵;;《细胞生物学》绪论课教学实践与探讨[J];安徽农学通报(上半月刊);2011年17期

5 康洁,余晓丽;植物细胞凋亡机理的研究[J];安徽农业科学;2005年08期

6 朱道圩;杨宵;理莎莎;符真珠;毛俊;;流式细胞仪在果树作物倍性鉴定上的应用[J];安徽农业科学;2006年24期

7 陈合;张强;赵燕;;复合酶降解玉米秸秆工艺条件的研究[J];安徽农业科学;2007年29期

8 石岳香;周敏;唐忠海;饶力群;;长春花内生真菌的分离及鉴定[J];安徽农业科学;2008年29期

9 邓为科;蔡奇英;邓为彬;葛刚;洪一江;;萝卜愈伤细胞凋亡的初步研究[J];安徽农业科学;2009年04期

10 张明;;中药复方多糖的急性毒性研究[J];安徽农业科学;2010年25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张淑琴;马英忱;程兆刚;赫万恒;曹洪娜;;理论力学中“点的运动学”教学的几点思考[A];力学与工程应用(第十三卷)[C];2010年

2 吕金印;陆璃;高俊凤;;不同剂量~(60)Co辐照对小麦叶片保护酶活性的影响[A];中国科协2005年学术年会论文集——核科技、核应用、核经济论坛[C];2005年

3 杨筱珍;吴旭干;姚桂桂;成永旭;王春琳;;三疣梭子蟹第一次卵巢发育过程中卵母细胞和卵泡细胞超微结构的观察[A];2008年上海市动物学会学术会议论文集(一)[C];2008年

4 马勇杰;李红;许凯黎;古宏晨;;人肺腺癌细胞SPC-A-1与人正常肺WI-38对纳米颗粒吞噬作用的比较研究[A];上海市颗粒学会2005年年会论文集[C];2005年

5 潘景芝;许延铎;王琦;;玉竹内生真菌的分离鉴定及其化学成分的初步研究[A];第八届海峡两岸菌物学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7年

6 余杰;;中国蕈菌产品研究[A];首届中国蕈菌与健康高峰论坛论文集[C];2010年

7 张银花;李秋明;孙英健;;爱普里诺霉素对N2a细胞增殖的影响[A];中国畜牧兽医学会食品卫生学分会第十一次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10年

8 刘超;邱亚峰;马志永;;α-疱疹病毒与宿主细胞骨架相互作用的研究进展[A];中国畜牧兽医学会兽医公共卫生学分会第二次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10年

9 张艳普;桑润滋;孙树春;田树军;;幼畜与成年畜超排卵发育潜能差异研究进展[A];中国畜牧兽医学会动物繁殖学分会第十五届学术研讨会论文集(下册)[C];2010年

10 时丽冉;白丽荣;;遗传学与细胞生物学教学中交叉渗透问题的探讨[A];高等院校遗传学教学改革探索[C];2010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白方方;哈维氏弧菌VHH溶血素对牙鲆组织细胞的侵染作用及诱导细胞凋亡作用研究[D];中国海洋大学;2010年

2 赵景霞;纳米氧化锌对海马神经元电生理特性的影响及对PC12细胞生物学效应的机制研究[D];南开大学;2010年

3 山广志;Hsp90抑制剂—格尔德霉素的结构优化及抗病毒构效关系研究[D];北京协和医学院;2009年

4 晏杰;Aurora B对Bacp/Nlp的磷酸化调控及其参与胞质分裂的机制研究[D];北京协和医学院;2009年

5 赵进慧;膜计算仿生优化算法及应用研究[D];浙江大学;2010年

6 屈啸声;姜荆提取物抑菌活性的热动力学研究[D];浙江大学;2009年

7 马丹;温度敏感性PNIPAAm-g-PDMS智能表面的制备、性能研究及在细胞培养中的应用[D];浙江大学;2010年

8 庄梅玲;三维衣身原型曲面展平技术的研究[D];东华大学;2010年

9 王立;肌动蛋白网架体系在粘附培养哺乳动物细胞胞质分裂变形中的作用[D];太原理工大学;2010年

10 关涛;抗叶酸代谢药MTX诱导神经管畸形动物模型及其对基因组稳定性的影响[D];山西医科大学;2011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潘媛;不同油菜品种硼吸收利用差异与细胞壁组分关系的研究[D];华中农业大学;2010年

2 龚文芳;棉花抗细胞凋亡基因GhDAD1的克隆、定位及表达分析[D];华中农业大学;2010年

3 司武阳;磷脂酶A1产生菌的选育[D];安徽工程大学;2010年

4 廖甜甜;白细胞图像语义识别分类的研究[D];南昌航空大学;2010年

5 吴]};MGF对骨骼肌卫星细胞激活的影响及与其增殖的量效关系[D];上海体育学院;2010年

6 马月;家蚕凋亡相关基因BmICAD的表达及其功能研究[D];浙江理工大学;2010年

7 江艳;BmCycH基因及其在家蚕中表达特性的研究[D];浙江理工大学;2010年

8 武永德;两种不同来源桦褐孔菌多糖的抗氧化与免疫活性的研究[D];浙江理工大学;2010年

9 饶杰;二维硅纳米模具的制作工艺研究[D];大连理工大学;2010年

10 胡翔;杨树与玉米细胞周期蛋白基因家族全基因组研究[D];安徽农业大学;2010年


  本文关键词:类脂膜小尺度曲率弹性研究,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本文编号:437326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oufeilunwen/jckxbs/437326.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28f63***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