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GaSe晶体和金属薄膜的太赫兹辐射源

发布时间:2017-07-27 03:21

  本文关键词:基于GaSe晶体和金属薄膜的太赫兹辐射源


  更多相关文章: GaSe晶体 差频 光整流 金属薄膜 太赫兹辐射源


【摘要】:太赫兹辐射因其特殊的性质,在材料光谱、生物医学、空间通信、国际反恐等基础研究和技术应用方面有广阔的前景,而太赫兹辐射源的发展是推动太赫兹应用技术进步的关键。本文基于Ga Se晶体这一实现太赫兹辐射最有前景的非线性晶体,对差频输出窄带太赫兹辐射的相位匹配类型进行了理论上的模拟计算和分析比较,通过超快脉冲的光整流获得宽带太赫兹输出并研究了太赫兹辐射对泵浦光强的依赖关系。着眼于新型材料和结构,本文在金属薄膜中同样获得宽带太赫兹输出,并对其太赫兹辐射机理进行了研究与分析。该工作为实现高功率输出和多样化的太赫兹辐射源提供了理论基础和初步的实验结果。本文主要研究内容如下:1.利用小型调Q可调谐CO_2激光器,基于Ga Se晶体,实现了基频9.2-10.7μm的可调谐倍频输出。根据相位匹配角与基频波长的关系,在众多已报道的色散方程组中,确定了Ga Se晶体在红外波段的最佳色散方程组;2.基于非线性差频原理,以可调谐CO_2激光器泵浦Ga Se晶体产生窄带太赫兹辐射为例,在三波共线情况下,对oe-e、oe-o和新型oo-e三种相位匹配方式的角度调谐特性、太赫兹输出光强以及相位匹配的允许参量进行了理论计算。计算结果表明,在对Ga Se晶体进行适当切割后,oo-e相位匹配方式可以实现太赫兹输出,而且在角度调谐、泵浦光的允许参量和实验操作方面具有明显优势。3.基于超快脉冲的光整流,在Ga Se晶体中实现0-3THz的宽带太赫兹辐射。随着泵浦光强的增加,太赫兹输出电场强度受到泵浦光双光子吸收的影响,与泵浦光强呈亚线性关系。双光子吸收不仅增加了泵浦光的损耗,抑制了太赫兹辐射的输出,同时也激发了自由载流子,导致晶体对太赫兹辐射吸收的增加。利用Drude-Lorentz模型,以及Ga Se晶体自由载流子的平均弛豫时间τ=0.38fs,对太赫兹输出和泵浦光强之间的关系进行了拟合。测量了掺杂Er和In元素Ga Se晶体的双光子吸收系数,提出采用元素掺杂的方法来降低双光子吸收,以提高太赫兹转换效率。4.在超快脉冲的激发下,利用光滑的金薄膜及其纳米孔结构实现0-3THz的宽带太赫兹辐射。对太赫兹输出与入射角、泵浦波长和光强的关系进行了系统地实验研究,并分析了太赫兹辐射的产生机理。结果表明,在激光脉冲的激发下,电子从金属表面逸出,电子的运动形成瞬态电流,从而向外辐射太赫兹电场。在该过程中,表面等离子激元对太赫兹输出强度进行调制。随着泵浦光强的增加,电子的逸出机制表现出从多光子电离到隧穿电离的过渡,最终导致太赫兹输出与泵浦光强之间的非线性关系。当泵浦光的波长发生改变时,表面等离子体激元的寿命随之改变,太赫兹输出频谱宽度受到影响。因此,通过表面等离子体激元可以实现对太赫兹输出强度和频谱宽度的主动调制。
【关键词】:GaSe晶体 差频 光整流 金属薄膜 太赫兹辐射源
【学位授予单位】: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长春光学精密机械与物理研究所)
【学位级别】:博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5
【分类号】:O441.4
【目录】:
  • 摘要5-7
  • Abstract7-9
  • 目录9-12
  • 第1章 绪论12-28
  • 1.1 引言12-13
  • 1.2 太赫兹辐射的主要特征与应用13-16
  • 1.3 太赫兹辐射源及其研究现状16-26
  • 1.3.1 窄带太赫兹辐射源17-22
  • 1.3.2 宽带太赫兹辐射源22-26
  • 1.4 论文的主要研究内容26-28
  • 第2章 基于非线性光学的太赫兹辐射理论28-42
  • 2.1 非线性频率转换基本原理28-30
  • 2.2 差频产生窄带太赫兹辐射理论30-37
  • 2.2.1 差频过程的动力学30-34
  • 2.2.2 差频晶体的选择34-37
  • 2.3 光整流产生宽带太赫兹辐射理论37-40
  • 2.4 本章小结40-42
  • 第3章 GaSe晶体差频产生窄带太赫兹辐射理论研究42-60
  • 3.1 GaSe晶体的色散性质与倍频实验研究42-48
  • 3.1.1 GaSe晶体的色散方程42-44
  • 3.1.2 倍频实验确定色散方程及方位角44-48
  • 3.2 GaSe晶体差频产生太赫兹辐射的相位匹配研究48-58
  • 3.2.1 相位匹配角50-51
  • 3.2.2 太赫兹输出光强51-53
  • 3.2.3 相位匹配的允许参量53-58
  • 3.3 差频产生窄带太赫兹辐射系统的技术难点58-59
  • 3.4 本章小结59-60
  • 第4章 GaSe晶体光整流产生宽带太赫兹辐射研究60-84
  • 4.1 GaSe晶体光整流的相位匹配分析60-62
  • 4.2 GaSe晶体光整流产生宽带太赫兹辐射实验62-65
  • 4.3 GaSe晶体的双光子吸收系数65-68
  • 4.4 GaSe晶体在太赫兹波段的光学性质68-78
  • 4.4.1 透射型太赫兹时域光谱系统68-69
  • 4.4.2 块状样品光学参数的提取69-71
  • 4.4.3 材料光学参数的拟合71-73
  • 4.4.4 GaSe晶体的光学参数测量与拟合73-78
  • 4.5 GaSe晶体的双光子吸收对太赫兹输出的影响78-83
  • 4.6 本章小结83-84
  • 第5章 金属薄膜产生宽带太赫兹辐射研究84-106
  • 5.1 金属薄膜产生宽带太赫兹辐射实验研究85-95
  • 5.1.1 样品描述85-86
  • 5.1.2 太赫兹输出电场性质86-88
  • 5.1.3 太赫兹输出与入射角的关系88-92
  • 5.1.4 太赫兹输出与泵浦光强的关系92
  • 5.1.5 不同泵浦波长下的太赫兹输出比较92-95
  • 5.2 强场中的电子电离机制95-97
  • 5.2.1 多光子电离95-96
  • 5.2.2 隧道电离96-97
  • 5.3 表面等离子体激元对太赫兹输出的影响97-100
  • 5.3.1 表面等离子体激元概述97-99
  • 5.3.2 表面等离子体激元影响太赫兹输出99-100
  • 5.4 金属薄膜产生太赫兹辐射的机理分析与总结100-104
  • 5.5 本章小结104-106
  • 第6章 总结与展望106-110
  • 6.1 总结106-108
  • 6.2 展望108-110
  • 参考文献110-126
  • 在学期间学术成果情况126-128
  • 指导教师及作者简介128-130
  • 致谢130-131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李玉林;陈华;汪力;彭慰先;;太赫兹波的产生、传播和探测[J];现代物理知识;2006年03期

2 江世亮;邱德青;王禹;;太赫兹:又一场“前沿革命”——该技术“空白领域”渐成热门,将极大地改变人类生活[J];世界科学;2006年10期

3 王琳;陈鹤鸣;;太赫兹辐射源与波导耦合研究新进展[J];光电子技术;2007年04期

4 张刚;;浅谈太赫兹波技术及其应用[J];科技广场;2007年11期

5 曹铁岭;姚建铨;;基于法布里-珀罗干涉仪的太赫兹波长测试仪[J];现代科学仪器;2008年02期

6 曹铁岭;姚建铨;郑义;;基于法布里-珀罗干涉仪的太赫兹波波长测试方法[J];光学仪器;2008年02期

7 赵国忠;;太赫兹科学技术的发展与实验室建设[J];现代科学仪器;2009年03期

8 董庆楠;;浅谈太赫兹波的特点及其在国民经济中的应用[J];科协论坛(下半月);2009年07期

9 魏华;;太赫兹探测技术发展与展望[J];红外技术;2010年04期

10 张希成;;太赫兹射线——新的射线[J];光学与光电技术;2010年04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张存林;牧凯军;;太赫兹波谱与成像[A];第八届全国光学前沿问题讨论会论文集[C];2009年

2 张敏;权润爱;阮双琛;梁华伟;苏红;;连续太赫兹波在产品分布检测中的应用[A];2009年全国微波毫米波会议论文集(下册)[C];2009年

3 戴厚梅;刘劲松;;空气中产生太赫兹波过程的研究进展[A];第十三届全国红外加热暨红外医学发展研讨会论文及论文摘要集[C];2011年

4 李喜来;徐军;曹付允;朱桂芳;侯洵;;太赫兹波军事应用研究[A];中国光学学会2006年学术大会论文摘要集[C];2006年

5 张存林;赵国忠;;太赫兹波的应用[A];中国光学学会2006年学术大会论文摘要集[C];2006年

6 张存林;赵国忠;沈京玲;张岩;;太赫兹波谱与成像[A];第七届全国光学前沿问题讨论会论文摘要集[C];2007年

7 范文慧;;太赫兹波谱成像技术与应用[A];第十届全国光电技术学术交流会论文集[C];2012年

8 赵国忠;梁卫华;张存林;杨国桢;;太赫兹波传播特性及成像研究[A];第七届全国光学前沿问题讨论会论文摘要集[C];2007年

9 郭澜涛;牧凯军;左剑;张振伟;张存林;;爆炸物的太赫兹超宽带光谱研究[A];中国光学学会2011年学术大会摘要集[C];2011年

10 孟增睿;张伟斌;;太赫兹光谱探测技术在安全领域的研究进展[A];第二届全国危险物质与安全应急技术研讨会论文集[C];2013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本报记者 袁志勇;张岩:借太赫兹波“穿墙透视”[N];科技日报;2013年

2 本报记者  缪琴;神奇“太赫兹”改变你生活[N];成都日报;2006年

3 本报记者 江世亮 邱德青 实习生 王禹;太赫兹:又一场“前沿革命”[N];文汇报;2006年

4 记者 任海军;有设备会“透视”可“分辨”爆炸物[N];新华每日电讯;2010年

5 常丽君;太赫兹脉冲可提高砷化镓电子密度[N];科技日报;2011年

6 常丽君;科学家开发出石墨烯太赫兹设备样机[N];科技日报;2012年

7 ;英“远程透视眼”能看穿衣服,但不看“隐私”[N];新华每日电讯;2008年

8 实习记者 唐焘逸;反暴恐利器:国内首台太赫兹安检仪发布[N];中国航空报;2014年

9 刘霞;集成太赫兹收发器在美问世[N];科技日报;2010年

10 本报记者 侯铁中;太赫兹研究的中国高度[N];科技日报;2014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谷建强;太赫兹奇异介质研究[D];天津大学;2010年

2 王昌雷;太赫兹波操控技术与器件研究[D];天津大学;2010年

3 王新柯;太赫兹实时成像中关键技术的研究与改进[D];哈尔滨工业大学;2011年

4 杜海伟;激光等离子体产生太赫兹波辐射研究[D];上海交通大学;2012年

5 李梦月;高温超导太赫兹辐射源的研究[D];南京大学;2013年

6 褚政;太赫兹脉冲调制荧光现象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13年

7 张逸竹;新型宽带太赫兹源物理机制的研究[D];南开大学;2012年

8 叶龙芳;基于光整流的太赫兹源与新型太赫兹导波结构研究[D];电子科技大学;2013年

9 左志高;太赫兹相干层析成像及相关功能器件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13年

10 李璐杰;太赫兹波的产生及其对太赫兹波进行三维探测的研究[D];南开大学;2013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李宇晔;模拟沙尘条件下的太赫兹波透射特性研究[D];首都师范大学;2008年

2 焦月英;连续太赫兹波成像技术的研究[D];首都师范大学;2008年

3 肖健;光电导天线产生太赫兹波的研究[D];西北大学;2010年

4 黄时光;太赫兹波传输特性研究[D];西安电子科技大学;2010年

5 吴兆耀;连续波太赫兹成像实验研究[D];电子科技大学;2010年

6 缑俊培;太赫兹波技术及成像应用探讨[D];郑州大学;2009年

7 李晓文;太赫兹源及太赫兹波导的理论和实验研究[D];郑州大学;2012年

8 周青山;调频连续太赫兹波成像的信号分析与数据传输系统设计[D];重庆大学;2013年

9 姬江军;太赫兹波导系统中关键器件的初步研究[D];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西安光学精密机械研究所);2013年

10 姜雪;太赫兹波对金属共振环的透射和吸收特性的影响[D];首都师范大学;2008年



本文编号:579625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oufeilunwen/jckxbs/579625.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6f985***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