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硕博论文 > 经管博士论文 >

证券投资者民事救济制度研究

发布时间:2017-10-09 20:01

  本文关键词:证券投资者民事救济制度研究


  更多相关文章: 投资者 诉前救济 诉讼救济 集团诉讼 公众诉讼 非诉救济


【摘要】:现行证券法律法规体系对证券投资者民事权益保护仍过多停留在国家公法监管层面:市场准入、事中监管到事后行政处罚,仍旧主要依靠证券监督管理机关的各种行政手段和方法。市场经营主体侵权行为引发投资者民事权益损害的后果,所承担的依然是以行政责任为主的责任承担方式。即便市场经营主体违法程度达到应受刑法处罚程度,刑事责任的承担虽然严厉但却极少使用。行政、刑事等公法上的责任貌似手段严厉、处置严苛,但这般责任承担方式对于民事实体权利受到实际损害的证券投资者来说却于事无补。证券监督管理机关作出的行政处罚或是入刑后的刑事处罚,旨在维护宏观证券市场稳定发展,调整社会公共利益和维系社会公共关系,投资者特别是中小投资者民事权益作为一种私法上的利益被长期排斥在法律救济之外。随着证券业的兴旺发达,证券市场不断成熟,世界各国越来越强烈的认识到“投资者”是一国一地区证券市场发展的基础和核心要素,投资者对证券市场的信心直接关系证券业的兴衰成败。世界各国纷纷将证券投资者民事权益救济作为证券法制体系中的重要一环,外国证券私法化倾向亦愈发浓烈,对投资者的实际损失进行弥补是法律彰显对私法领域投资者民事权益保护最直接的体现。修改后的《证券法》已经确立“民事责任优先”责任承担方式,并逐步扩大投资者民事赔偿案件可诉范围,这是证券法制发展的必然趋势。目前我们的首要任务是应当建立与民事责任优先相配套的投资者民事救济法律制度、机制,并适应证券经济的发展建立多元化多层次投资者民事救济体系。本文站在对投资者特别是中小投资者利益进行特别救济的角度,充分尊重证券投资者作为商事主体以及证券市场对效益价值的追求,结合我国现有民事诉讼救济制度、非诉讼救济制度基本原理,充分借鉴证券法律法规体系特别是在投资者民事权益救济法律制度相对发达和成熟地区的先进经验,辅以符合证券投资者特点的程序保障机制,旨在构建可供投资者选择并能切实实现民事实体权利救济的完整制度体系,这必将彻底改变证券投资者在民事权益上标榜“有权利”却始终无法实现“能救济”的尴尬处境。
【关键词】:投资者 诉前救济 诉讼救济 集团诉讼 公众诉讼 非诉救济
【学位授予单位】:西南政法大学
【学位级别】:博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5
【分类号】:D922.287;D925.1
【目录】:
  • 内容摘要4-5
  • Abstract5-11
  • 序言11-21
  • 一、证券投资者民事救济必要性11-12
  • 二、证券投资者民事救济现状及启示12-16
  • (一)证券投资者民事救济立法思想扭曲13
  • (二)投资者民事救济实体法规定缺失13-14
  • (三)投资者民事救济程序法规定不足14-15
  • (四)投资者民事救济非诉救济机制空白15-16
  • 三、证券投资者民事救济重大意义16-21
  • (一)投资者民事救济体现证券投资者特殊性16-18
  • (二)投资者民事救济修复微观证券法律关系18-19
  • (三)投资者民事救济规范宏观证券市场19-21
  • 第一章 证券投资者民事救济理念与原则21-36
  • 一、证券投资者民事救济基础理念21-29
  • (一)证券投资者民事救济民事责任优先理念21-25
  • (二)证券投资者民事救济效率价值优先理念25-27
  • (三)证券投资者民事救济投资者选择优先27-29
  • 二、证券投资者民事救济基本原则29-36
  • (一)证券投资者民事救济特别救济原则29-32
  • (二)证券投资者民事救济适度救济原则32-34
  • (三)证券投资者民事救济全面救济原则34-35
  • (四)证券投资者民事救济平等救济原则35-36
  • 第二章 证券投资者民事诉讼诉前保全36-55
  • 一、证券投资者民事诉讼诉前保全特性36-38
  • (一)证券投资者民事诉讼诉前保全适用有限性37
  • (二)证券投资者民事诉讼诉前保全启动被动性37
  • (三)证券投资者民事诉讼救济诉前保全紧迫性37-38
  • (四)证券投资者民事诉讼诉前保全措施临时性38
  • 二、证券投资者民事诉讼诉前行为保全38-44
  • (一)证券投资者诉前行为保全适用条件39-41
  • (二)证券投资者诉前行为保全强制措施41-42
  • (三)证券投资者诉前行为保全适用于证券仲裁42
  • (四)证券投资者诉前行为保全担保问题42-44
  • 三、证券投资者民事法律救济诉前证据保全44-50
  • (一)证券投资者诉前证据保全制度功能44-48
  • (二)证券投资者诉前证据保全适用条件48-49
  • (三)证券投资者诉前证据保全强制措施49-50
  • 四、证券投资者诉前财产保全50-55
  • (一)证券投资者前财产保全制度意义51-52
  • (二)证券投资者诉前财产保全适用条件52-54
  • (三)证券投资者诉前财产保全强制措施54-55
  • 第三章 证券投资者民事诉讼方式选择55-88
  • 一、现有证券投资者民事诉讼方式评析56-62
  • (一)单独诉讼57
  • (二)共同诉讼57-58
  • (三)代表人诉讼58-62
  • 二、证券投资者民事诉讼方式域外立法62-66
  • (一)美国集团诉讼62-63
  • (二)德国示范诉讼63-65
  • (三)台湾团体诉讼65-66
  • 三、证券投资者集团诉讼66-80
  • (一)构建证券投资者集团诉讼必要性68-70
  • (二)构建证券投资者集团诉讼可行性70-73
  • (三)证券投资者集团诉讼构建路径73-80
  • 四、证券公众诉讼机制80-88
  • (一)证券公众诉讼之提出81-82
  • (二)证券公众诉讼正当性和意义82-84
  • (三)证券公众诉讼形式选择84-86
  • (四)证券公众诉讼原告确定86-88
  • 第四章 证券投资者民事法律救济程序保障机制88-140
  • 一、证券投资者民事诉讼受案范围扩大88-91
  • (一)受案范围扩大的宪法分析88-89
  • (二)受案范围扩大的实体法分析89-90
  • (三)受案范围扩大的程序法分析90-91
  • 二、证券投资者民事诉讼立案形式审查91-95
  • (一)立案实质审查弊病和缺陷92-93
  • (二)立案形式审查意义与建构93-95
  • 三、证券投资者民事诉讼前置程序取消95-101
  • (一)前置程序的设置违反宪法95-96
  • (二)前置程序的设置违反立法法96-97
  • (三)前置程序的设置违反实体法97-99
  • (四)前置程序的设置违反民事诉讼法99-100
  • (五)前置程序的设置违反商法效益价值100-101
  • 四、证券投资者民事诉讼法院管辖权扩张101-104
  • (一)证券投资者民事诉讼地域管辖范围扩大102-103
  • (二)证券投资者民事诉讼级别管辖权利下放103-104
  • (三)证券投资者民事诉讼专属管辖权探索104
  • 五、投资者证券民事诉讼主体之确定104-112
  • (一)投资者证券民事诉讼权利主体确定105-106
  • (二)投资者民事诉讼义务主体确定106-112
  • 六、证券投资者民事诉讼证明责任分配112-118
  • (一)证券民事赔偿诉讼举证责任倒置法定化112-115
  • (二)证券民事赔偿诉讼举证责任分担115-117
  • (三)证券监督管理机关在诉讼中的证明责任117-118
  • (四)法官在证明责任分担上的自由裁量权118
  • 七、证券投资者民事诉讼中间判决程序118-125
  • (一)证券投资者民事诉讼中间判决必要性119-121
  • (二)证券投资者民事诉讼中间判决程序构建121-125
  • 八、证券投资者民事诉讼专门法庭设立125-129
  • (一)证券投资者民事诉讼案件审理机制类型126
  • (二)证券投资者民事诉讼案件审理机制意义126-128
  • (三)证券投资者民事诉讼案件审理机制改革128-129
  • 九、证券投资者民事诉讼严格审判时限129-132
  • (一)妨碍审判时限执行的因素130-131
  • (二)提升审判时限效率的措施131-132
  • 十、证券投资者民事诉讼特别诉讼时效132-140
  • (一)证券投资者民事诉讼特别诉讼时效必要性134-135
  • (二)证券投资者民事诉讼诉讼时效域外立法135-136
  • (三)证券投资者民事诉讼特别时效制度设计136-140
  • 第五章 证券投资者民事救济非诉救济140-163
  • 一、证券投资者民事救济非诉讼救济机制价值功能140-144
  • (一)非诉讼救济便于实现效率价值优先理念141-142
  • (二)非诉讼救济便于减轻人民法院裁判负担142-143
  • (三)非诉讼救济便于构建和谐证券市场关系143-144
  • 二、证券投资者民事非诉讼救济之证券仲裁144-154
  • (一)证券仲裁域外经验和启示144-147
  • (二)证券仲裁我国现状和问题147-150
  • (三)证券仲裁未来发展和完善150-154
  • 三、证券投资者民事非诉讼救济之证券调解154-163
  • (一)证券调解制度价值155-156
  • (二)证券调解协议效力156-158
  • (三)证券调解制度构建158-163
  • 结语163-166
  • 参考文献166-169
  • 攻读学位期间的研究成果169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张友连;;侵权责任规范的公共政策分析[J];河北法学;2013年04期

2 占善刚;;人民调解协议司法确认之定性分析[J];法律科学(西北政法大学学报);2012年03期

3 廖哲韬;;论权利的实现[J];河北法学;2009年03期

4 赵鼎新;;集体行动、搭便车理论与形式社会学方法[J];社会学研究;2006年01期

5 陈岱松;;论美英证券监管体制之新发展[J];河北法学;2006年01期

6 许明月;侵权救济、救济成本与法律制度的性质——兼论民法与经济法在控制侵权现象方面的功能分工[J];法学评论;2005年06期

7 刘国生;美国统一仲裁法修订评析[J];政法学刊;2004年04期

8 胡永庆;证券欺诈民事赔偿案件中集团诉讼模式之构建[J];比较法研究;2004年04期

9 张韶华;证券争议:两种法律解决途径的比较分析[J];当代经济科学;2004年01期

10 郭云忠;中美群体诉讼的经济分析[J];金陵法律评论;2003年02期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高民智;;关于民事公益诉讼的理解与适用[N];人民法院报;2012年



本文编号:1002111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oufeilunwen/jjglbs/1002111.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da44d***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