构建和谐社会的生态技术支撑研究
本文关键词:构建和谐社会的生态技术支撑研究
【摘要】:“和谐”是人类自古以来对未来美好社会的憧憬与向往,中外皆有诸多思想家提出过关于社会和谐的种种思想理论。但是,在人剥削人、人压迫人的阶级社会,人与人、人与社会、人与自然之间都不可能实现和谐相处。只有在社会主义制度确立起来,通过改革开放取得了一系列经济社会建设的成就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伟大实践使人类社会实现和谐第一次奠基在了现实的基础之上。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需要我们改变对于世界的传统观点和看法,树立起新的世界观和价值观。形而上学的二元对立世界观将人与自然看作主体与客体的对立关系,割裂了人与自然之间的天然联系,造成了人与自然关系的紧张与对立,并在此基础上进一步导致人与人、人与社会的尖锐矛盾和剧烈冲突。只有树立起生态价值观,将人与自然看作密切联系不可分割的整体生命存在,认识到人与自然的相互生成共存共融的休戚相关关系,努力消解人与自然之间的矛盾与对立关系,才能真正实现人与自然、人与社会、人与人之间的和睦相处与协调发展。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需要有生态技术的关键支撑。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不仅仅是一种社会理想,更是一种伟大的社会实践,需要我们展开积极的行动去实践,并且通过科学实践一定可以实现。但是人类社会理想大厦不能建立在流沙之上,和谐社会的构建需要现实的技术支撑,生态技术可以成为构建这样一座宏伟大厦的现实技术支撑。一方面,生态技术是技术自身辩证发展的产物,是当今技术发展的最高形态;另一方面,生态技术具有自身内在的生态本性,从而使生态技术可以成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关键技术支撑。具体说来,本论文主要包括以下各章节的内容:第一章绪论,首先扼要阐明了论文选题的缘由,其次概述了国内外关于和谐社会的思想和研究现状及其存在的问题与不足,再次介绍了论文研究的一般方法及思路,最后简要阐述了本论文努力做到的创新之处。第二章和谐社会概述。首先介绍了和谐社会的思想渊源,既论述了中国自古以来有关和谐的思想,也论述了西方自古希腊以来有关和谐的理论,同时阐述了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战略构想是对马克思主义和谐社会思想的继承与发展;其次阐述了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战略构想提出的历史背景与历史过程;再次论述了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基本内涵和本质特征,初步阐述了和谐社会与生态技术的内在本质联系。第三章生态技术的涵义。首先论述了生态技术的基本内涵,对技术、生态技术、技术的生态化、生态化的技术等基本概念进行了厘定与澄清;其次分析了生态技术与和谐社会内在本质的一致性;再次论述了核心技术与生态技术的联系和区别;最后阐发了生态技术观及其与生态技术的关系,阐明了生态技术观对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要意义。第四章生态观对构建和谐社会的作用分析。首先,介绍了马克思主义的生态观及其对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要支撑作用;其次,介绍了西方马克思主义的生态观及其对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启示;再次,撷要介绍了其他西方学者的生态思想观点及其启示。第五章生态技术对构建和谐社会支撑的本质分析,从四个层次论述了生态技术的内在本性。首先,从技术自身来看,生态技术是技术物结构-功能关系协调和逻辑自洽的技术;其次,从人与技术的关系看,生态技术是人的内在本质力量,使人对于技术的主体地位得以呈现,使人的本质得以实现;再次,从技术与社会的关系来看,生态技术是技术社会澄明的技术;最后,从人、技术、社会、自然这一整体关系来看,生态技术是天地人的和谐聚集和涌现。第六章中国生态技术的发展现状与对策,首先概述分析了当代中国生态技术的发展现状,其次在分析中国生态技术发展现状的基础上缕析出其存在的问题并深入挖掘问题存在的深层次原因,最后提出发展我国生态技术对构建和谐社会支撑的对策与建议。最后是结论,对论文研究内容做了总结,综合论述了生态技术与和谐社会的本质联系,形成了生态技术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关键技术支撑的基本结论。
【关键词】:和谐社会 生态技术 技术支撑
【学位授予单位】:华南理工大学
【学位级别】:博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5
【分类号】:F124.3;X2
【目录】:
- 摘要5-7
- ABSTRACT7-13
- 第1章 绪论13-38
- 1.1 研究缘起13-18
- 1.2 研究现状18-33
- 1.2.1 和谐社会的涵义19-20
- 1.2.2 构建和谐社会是一项复杂艰巨的系统工程20-23
- 1.2.3 构建和谐社会的支撑系统23-27
- 1.2.4 构建和谐社会需要现代技术的支撑27-29
- 1.2.5 生态技术是构建和谐社会的关键技术支撑29-31
- 1.2.6 生态技术是天地人和谐相处的技术31-33
- 1.2.7 研究中存在的问题与不足33
- 1.3 研究方法和思路33-35
- 1.3.1 研究方法33-34
- 1.3.2 研究思路34-35
- 1.4 创新之处35-38
- 第2章 和谐社会概述38-54
- 2.1 和谐思想的渊源38-43
- 2.1.1 对中国和谐思想源流的考察38-40
- 2.1.2 对西方和谐思想历史的回溯40-41
- 2.1.3 中西方和谐思想对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意义41-42
- 2.1.4 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对马克思主义和谐社会思想的继承与发展42-43
- 2.2 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形成和发展43-47
- 2.2.1 构建和谐社会提出的历史背景43-46
- 2.2.2 构建和谐社会提出的历史过程46-47
- 2.3 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涵义与特征47-53
- 2.3.1 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基本涵义47-50
- 2.3.2 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基本特征50-52
- 2.3.3 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与生态技术的关系52-53
- 2.4 小结53-54
- 第3章 生态技术的涵义54-97
- 3.1 生态技术的基本涵义54-74
- 3.1.1 技术与生态技术54-65
- 3.1.2 技术的生态化、生态化的技术及与生态技术的关系65-72
- 3.1.3 生态技术的基本特征72-74
- 3.2 生态技术是对工业技术的超越和对古代技术的辩证复归74-84
- 3.2.1 生态技术是对工业技术的超越74-79
- 3.2.2 生态技术是对古代技术的辨证复归79-84
- 3.3 生态技术的辩证本性与和谐社会本质的一致性分析84-86
- 3.4 核心技术与生态技术86-88
- 3.5 生态技术观与生态技术88-94
- 3.5.1 生态技术观及与生态技术的关系88-92
- 3.5.2 生态技术观对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要意义92-94
- 3.6 小结94-97
- 第4章 生态观对构建和谐社会的作用分析97-124
- 4.1 马克思主义生态观对构建和谐社会的理论支撑97-106
- 4.1.1 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的生态观97-103
- 4.1.2 中国化马克思主义的生态观103-104
- 4.1.3 马克思主义生态观是生态技术对构建和谐社会起支撑作用的理论基础104-106
- 4.2 西方学者的生态观对构建和谐社会的启示106-123
- 4.2.1 西方马克思主义的生态观及启示107-117
- 4.2.2 其他西方学者的生态观及启示117-122
- 4.2.3 西方学者的生态观的缺陷与不足122-123
- 4.3 小结123-124
- 第5章 生态技术对构建和谐社会支撑的本质分析124-146
- 5.1 技术自身的协调自洽124-131
- 5.1.1 工业技术技术物的结构-功能关系间的逻辑鸿沟125-128
- 5.1.2 生态技术技术物的结构-功能关系的协调与逻辑自洽128-131
- 5.2 人的本质的实现131-139
- 5.2.1 人的主体地位的呈现132-135
- 5.2.2 人的本质力量的展开135-137
- 5.2.3 人的本质在马克思主义意义上的实现137-139
- 5.3 技术社会的澄明139-143
- 5.4 天地人的和谐聚集143-144
- 5.5 小结144-146
- 第6章 中国生态技术的发展现状与对策146-158
- 6.1 中国生态技术的发展现状分析146-153
- 6.2 中国生态技术发展中存在的问题及原因分析153-155
- 6.3 中国生态技术发展对构建和谐社会的支撑之对策分析155-157
- 6.4 小结157-158
- 结论158-162
- 参考文献162-172
- 攻读博士学位期间取得的研究成果172-173
- 致谢173-174
- 附件174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远德玉;;技术是一个过程——略谈技术与技术史的研究[J];东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年03期
2 王迎春;卢锡超;;作为哲学事件的生态技术[J];东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年03期
3 唐丽丽;丁武;;宗教的社会功能与构建和谐社会[J];当代世界与社会主义;2010年04期
4 黄新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制度创新与路径选择[J];东南学术;2008年04期
5 张虹;冯利哲;高宁;;论科学技术是社会和谐发展的推动力量[J];法制与社会;2009年03期
6 张启人;;发展社会系统工程,加速构建和谐社会[J];系统工程;2006年01期
7 洪蔚;;追踪沉寂的大风车[J];发明与创新(综合版);2006年10期
8 周晓燕;;宗教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J];广州社会主义学院学报;2012年01期
9 吴国林;论技术本身的要素、复杂性与本质[J];河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5年04期
10 沈思;;和谐社会需要加强和谐文化建设[J];江苏省社会主义学院学报;2009年02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肖显静;;从海德格尔的技术哲学看生态技术的确立[A];2002年全国自然辩证法学术发展年会论文集[C];2002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3条
1 胡锦涛;[N];人民日报;2005年
2 韩晓民 通讯员 李文;[N];人民邮电;2006年
3 胡冰 杨占忠;[N];金融时报;2013年
,本文编号:993330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oufeilunwen/jjglbs/99333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