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保障性住房融资模式研究
发布时间:2017-10-10 21:30
本文关键词:中国保障性住房融资模式研究
更多相关文章: 保障性住房 融资 国外经验 PPP融资模式 BOT融资模式 住房公积金
【摘要】: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的各项改革事业取得了较大的成果,房地产市场也不例外。随着福利分房制度退出历史舞台,新的住房制度改革接踵而至,住房市场化、货币化、资本化不断深入,我国逐步建立了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适应的新的住房制度。在市场的资源整合下,按供需的不断发展变化,我国的房地产市场取得了飞速的发展,房地产价格逐步上升,在改变了人们居住条件的同时,也因为“市场失灵”的存在带来了一定的困扰。出现了人均可支配收入与房价不成比例,城市中低收入人群的刚性需求无法满足等现象。这些现象催生了我国住房保障体系的建立和逐步健全,保障性住房就是为满足城镇化过程中,中低收入人群的居住权利而提出的社会保障制度。作为我国社会保障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保障性住房一直是解决中低收入家庭住房问题的主要途径,也是我国城镇化过程中的重点环节。“十二五”规划纲要明确表示,未来五年要建成保障房3600万套,实现保障房城镇覆盖率20%。保障性住房的建设不仅需要制度的保证,也需要政府等部门的监管,更需要大量的建设资金。在宏伟的保障房建设蓝图下,如何取得较多的资金支持,是各级政府面临的问题,传统的土地财政政策和有限的税收政策等方式很难长期满足保障房建设的资金需求。目前我国的保障房建设资金大多来自于政府的财政拨款支持,不仅数额有限,而且使用方向受到多方的监督而被制约。因此,单纯的依靠政府财政支出很难长期保证保障性住房的建设资金来源,货币市场的低端融资方式也很难应用于保障房建设领域之中,开发新的依靠资本市场提供民间资本应用于保障房建设的融资方式是未来一段时期的热点问题。根据这一研究热点,本文做了以下研究:第一章,首先就我国现阶段保障性住房建设在融资方面的问题作了简要阐释,说明了论文撰写的缘由。接着从研究的理论意义和现实意义两个方面论证了研究的必要性,然后阐述了论文的研究方法,基本结构和主要的创新点和不足之处。第二章,介绍了笔者阅读的有关文献,通过整理,从政府的住房保障政策、保障性住房的融资模式、融资渠道和建设现状四个方面对国内外的文献进行了分析和综述。第三章,分别介绍了BOT和PPP融资模式在租赁型保障房建设中的理论研究,以及住房公积金在保障性住房建设中的理论研究。分别介绍了各自模式的基本理论、应用于对应类型的保障性住房建设中的可行性、并对BOT融资模式进行了优缺点分析,从而引出PPP融资模式在吸引民间资金方面相比较于BOT融资模式的优势,在此基础上,说明了该融资模式应用于租赁型保障房建设之中的必要性。第四章,分析了从我国保障性住房发展历程出发,概括了目前存在的问题及形成原因。本章从我国保障房政策体系的建立出发,概述了保障房建设的历程。接着分析了我国保障房建设的现状,从全国供需情况、需求的区域分布、资金缺口三个方面展开的具体的论述。在此基础上分析了我国保障性住房融资的现状,发现了目前存在的问题及形成的原因。第五章,介绍了美国、英国、新加坡、日本、德国和荷兰六个西方国家在保障性住房融资中的现状和经验,并分析了对我国保障房融资的启示。第六章,在第三章对三种融资模式的理论介绍的基础上,在本章做了实例研究。其中BOT融资模式尝试提出了适用于租赁型保障房建设的融资模型,并提出了使用建议;PPP融资模式结合实际的案例做了具体的应用分析,提出了优化使用社会资金的建议;而住房公积金模式结合新加坡组屋的模式做了实例分析,提出了在我国应用的建议。第七章,通过对上述研究成果的分析总结,提出最后的研究成果和结论。本文在取得上述研究成果的同时,也尝试提出了三个创新点:第一,对BOT模式、PPP模式和住房公积金模式进行比较分析,扩宽了保障性住房融资的研究视野。第二,通过分析政府和社会在各融资模式环境中的不同作用。第三,本文对针对公租房、棚户区改造、廉租房分别提出了不同的融资模式,从而为政府决策提供了具有针对性和可操作性的对策建议。
【关键词】:保障性住房 融资 国外经验 PPP融资模式 BOT融资模式 住房公积金
【学位授予单位】:辽宁大学
【学位级别】:博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5
【分类号】:F299.23;F832.4
【目录】:
- 摘要4-6
- ABSTRACT6-14
- 第1章 绪论14-19
- 1.1 问题的提出14-15
- 1.2 研究的意义15-16
- 1.2.1 理论意义15-16
- 1.2.2 现实意义16
- 1.3 研究的方法16-17
- 1.4 基本结构与主要内容17-18
- 1.5 主要创新点及不足18-19
- 第2章 国内外文献综述19-34
- 2.1 国外文献综述19-25
- 2.1.1 保障性住房建设19-22
- 2.1.2 融资模式22-23
- 2.1.3 保障性住房融资23-25
- 2.2 国内文献综述25-34
- 2.2.1 保障性住房建设25-29
- 2.2.2 融资模式29-31
- 2.2.3 保障性住房融资31-34
- 第3章 保障性住房融资相关理论34-64
- 3.1 保障性住房基本理论34-37
- 3.1.1 保障性住房的类型34-36
- 3.1.2 基本理论36-37
- 3.2 BOT模式的理论基础37-47
- 3.2.1 BOT模式的运行流程37-41
- 3.2.2 可行性分析41-42
- 3.2.3 模型建立42-46
- 3.2.4 在廉租房建设中引入BOT模式的优缺点46-47
- 3.3 PPP模式基本理论47-57
- 3.3.1 理论性分析47-48
- 3.3.2 必要性分析48-50
- 3.3.3 可行性分析50-53
- 3.3.4 主成分分析53-57
- 3.4 住房公积金相关理论57-64
- 3.4.1 选定住房公积金制度的必要性57-58
- 3.4.2 政策界定58-60
- 3.4.2 可行性分析60-64
- 第4章 中国保障性住房建设历程及融资现状64-78
- 4.1 中国保障性住房建设发展历程64-67
- 4.2 中国保障性住房建设现状67-71
- 4.2.1 主要城市建设现状67-70
- 4.2.2 全国保障房供需情况70-71
- 4.3 我国保障性住房融资方式71-74
- 4.3.1 我国保障性融资现状72-73
- 4.3.2 主要的融资方式73-74
- 4.4 保障性住房融资存在的主要问题及成因74-78
- 4.4.1 保障性住房存在的主要问题74-76
- 4.4.2 主要成因76-78
- 第5章 主要国家保障性住房融资模式比较与借鉴78-92
- 5.1 保障性住房政策78-81
- 5.1.1 美国的公共住房政策78-79
- 5.1.2 英国的公共住房融资政策79
- 5.1.3 新加坡的公共租屋制度79-80
- 5.1.4 日本的公住房制度80
- 5.1.5 德国的公共住房政策80-81
- 5.2 保障性住房融资模式81-86
- 5.2.1 美国公住房的融资模式81-82
- 5.2.2 英国的公共住房融资模式82
- 5.2.3 新加坡的公共住房融资模式82-83
- 5.2.4 日本的公住房融资模式83
- 5.2.5 德国的公共住房融资模式83-84
- 5.2.6 荷兰的公共住房融资模式84-86
- 5.3 国外保障性住房融资模式的比较与借鉴86-92
- 5.3.1 国外保障性住房融资模式的比较86-87
- 5.3.2 主要借鉴87-92
- 第6章 中国保障性住房融资模式的对策性建议92-96
- 6.1 利用BOT模式加快租赁型保障房建设92-93
- 6.2 利用PPP模式弥补保障性住房建设资金不足的矛盾93-94
- 6.3 加大住房公积金在保障性住房建设中的作用94-96
- 第7章 结论96-98
- 参考文献98-107
- 致谢107-109
- 攻读博士学位期间发表论文以及参加科研情况109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李明伟;;金融创新工具缺陷与风险控制缺失——美国次贷危机成因再透视[J];北方经济;2008年16期
2 陈明;;共有产权经济适用房:保障性住房建设的新探索——淮安市经济适用房建设的实践及其得失[J];北方经济;2008年19期
3 刘方强;;BOT模式在公共租赁住房建设中的应用探析[J];北方经济;2011年04期
4 刘毅;;发展住宅租赁型REITs 缓解中国城市住宅压力的一个途径[J];北京房地产;2009年04期
5 齐骥;;建公共租赁房解决夹心层住房难[J];中华建设;2009年04期
6 宋伟轩;;大城市保障性住房空间布局的社会问题与治理途径[J];城市发展研究;2011年08期
7 郭伟伟;;“居者有其屋”——独具特色的新加坡住房保障制度及启示[J];当代世界与社会主义;2008年06期
8 丛春霞;季霜;;完善中国住房公积金制度的对策[J];大连海事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年06期
9 蔡利标;;香港公屋政策及启示[J];粤港澳市场与价格;2007年12期
10 苏多永;施允鹏;;住房公积金支持保障性住房建设的框架设计[J];中国房地产;2010年01期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北京市万商天勤律师事务合伙人 李季先;[N];上海证券报;2011年
,本文编号:1008736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oufeilunwen/jjglbs/100873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