货币超发与通货紧缩:新货币主义的视角
本文关键词:货币超发与通货紧缩:新货币主义的视角
更多相关文章: 金融摩擦 货币超发 通货紧缩 新货币主义 货币政策
【摘要】:在2011年至2015年间,中国存在一个奇怪的现象:一方面,中国人民银行不断发行货币,M2与GDP的比率持续上升,出现了货币超发;另一方面,PPI持续走低,形成了通货紧缩。本文旨在从金融摩擦的角度出发,利用新货币主义模型来研究上述现象。本文认为,中国特殊的国情是产生这一奇怪现象的主要原因——即国有企业持有廉价贷款而民营企业不得不通过金融中介从国有企业借款。国有企业的低效率提高了货币需求,这就要求中央银行必须维持一个高货币增长率来保证货币政策的实施。同时,在这一过程中,金融摩擦消耗了货币,导致了通货紧缩。本文总共分为七章。第一章是导论,主要介绍了本文的研究背景,理论框架以及可能存在的创新点。第二章是文献综述,介绍了当前新货币主义的发展脉络以及涉及的相关话题。并在此基础上,通过梳理现有文献,介绍了当前国内对货币超发和通货紧缩有关的研究成果。在接下来的几章,我们基于新货币主义经济学,从四个不同的角度来刻画现实中的金融摩擦,来研究货币超发和通货紧缩共存的作用机制。第三章研究国有企业和民营企业相互竞争的情况下,金融摩擦对货币超发与通货紧缩的影响。低生产率的国有企业由于其特殊的背景容易从银行等金融中介获得大量的廉价贷款,而高生产率的民营企业缺少资金,必须通过金融中介向国有企业借钱。在这样的利差之下,国有企业有激励从金融中介获得过量的资金,借贷给民营企业套利。在利润转移的过程中,由于存在金融摩擦,消耗大量货币成本,造成通货紧缩。因此,中央银行不得不超量发行货币以满足需求。第四章在第三章的基础上,进一步研究企业投资摩擦对货币超发与通货紧缩的作用。沿用上一章的思路,本章假设国有企业拥有大量的贷款,并通过金融中介将多余贷款借给民营企业。同时,本章假设国有企业和民营企业在市场上搜寻合适的投资项目进行投资。研究发现,当投资承诺无效时,锁定效应会导致货币超发——企业需要大量囤积资本,以方便在下一期作为抵押换取项目。这时候,企业为了提高利润,需要加大在市场上的搜寻强度,消耗大量货币,从而造成了通货紧缩。另外,本章发现,建立股权交易市场等规范化措施,虽然提高了经济效率,但是依然无法改善这一货币问题。第五章在第四章的基础上,研究债务置换对货币超发和通货紧缩的影响。当企业进行投资之后,如果投资失败,资不抵债,那么就不得不对其进行债务置换,从而希望在未来通过改善其盈利能力来收回投资。这时,银行等金融中介会剥离坏账,成立资产管理公司,由资产管理公司来集中处理不良资产,让企业重新运作起来。本章发现,对国有企业和民营企业进行债务置换的时候,政府的决策摩擦会造成货币超发和通货紧缩共存,即:由于道德风险等原因,资产管理公司无法正确估计企业债务,银行需要发行超量的货币来购买不良资产。这时候,被收购的劣质公司生产能力的下降,造成了通货紧缩。同时,资产管理公司购买不良资产,恶化了财政赤字,提高了货币需求,造成了货币超发。这一机制可以解释近几年来政府财政赤字不断上升的现象。另外,本章发现,相较于民营企业,国有企业由于其低效率,更需要债务置换。因此,在这一机制的作用下,国有企业为主的传统行业会出现大量僵尸企业。第六章研究房地产市场对货币超发和通货紧缩的影响。在前几章的基础上,本章发现,房地产市场能够产生新的效应——基于金融摩擦的动态效应:金融摩擦消耗了货币,使得房地产投资回报率上升。这时,大量的资金投资房地产推高房价使得居民不得不增加劳动来赚取高工资,来购买房地产。这一过程提高了企业的生产效率,在劳动力市场出清的条件下,提高了一般产品厂商的生产效率,并增加了社会总产出。在这两个效应的作用下,通货紧缩进一步加重。这一机制可以解释在房地产去库存政策的"影响下,企业生产率高的发达城市容易产生房地产投资热潮,而企业生产率低的欠发达城市房地产价格不升反降。第七章是总结和政策建议。这一章对第三到六章模型和结论进行梳理和总结,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一些政策建议。
【学位授予单位】:浙江大学
【学位级别】:博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7
【分类号】:F822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杨帆认为:通货紧缩还会持续[J];中国经济快讯;2000年36期
2 窦海军;;医治通货紧缩 林毅夫开出良方[J];新经济;2000年05期
3 王玉平;通货紧缩原因探析[J];成人高教学刊;2000年01期
4 程正敏;我国通货紧缩问题的研究综述[J];商业研究;2000年11期
5 吴群刚,胡鞍钢;两类通货紧缩的经济学特征分析及政策含义(上)[J];财贸经济;2000年01期
6 王廷科;通货紧缩分析与宏观经济政策取向[J];财贸经济;2000年01期
7 程建胜;我国的通货紧缩探源[J];财贸经济;2000年06期
8 王广谦;关于通货紧缩若干基本问题的理论思考[J];财贸经济;2000年12期
9 李春琦;通货紧缩的利弊分析及其政策选择[J];当代财经;2000年04期
10 岳改之,王敬伟,胡海平,张永红,刘立枫,周晓静,王银枝;关于通货紧缩有关问题的探讨[J];河南金融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00年04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袁钢明;;通货紧缩来临,还是放松货币化解?[A];2005年夏季CCER中国经济观察(总第2期)[C];2005年
2 ;第三十五章 通货紧缩的成因[A];21世纪数量经济学(第1卷)[C];2000年
3 杨文豫;王娜;;解决我国通货紧缩的几点对策[A];新世纪 新机遇 新挑战——知识创新和高新技术产业发展(上册)[C];2001年
4 杨哲英;林木西;;综合治理通货紧缩的理性思考[A];中国经济改革和发展的理论与实践[C];1999年
5 张桂文;;治理通货紧缩的宏观调控对策[A];中国经济改革和发展的理论与实践[C];1999年
6 沈国言;吴剑华;;试论中唐通货紧缩的社会根源[A];钱币文论特辑(第二辑)[C];1993年
7 刘明;;试析通货紧缩期间的利率政策[A];全国高校社会主义经济理论与实践研讨会第20次会议论文集(第四册)[C];2006年
8 宋国青;;通货紧缩阴云散去 汇率调整机会再来[A];2012年夏季CMRC中国经济观察(总第30期)[C];2012年
9 杜军;;费雪负债-通货紧缩理论在日本的政策实践[A];中华外国经济学说研究会第十四次学术讨论会论文摘要文集[C];2006年
10 景学成;;治理通货紧缩,预防经济过热 调整信贷结构,促进经济增长[A];第三届中国金融论坛论文集[C];2004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成思危;通货紧缩理论分析与中国面临的实际问题[N];科技日报;2004年
2 程实;通货紧缩:留在心头的疤痕[N];中国财经报;2003年
3 记者 张立君;中国通货紧缩风险较低[N];证券日报;2003年
4 记者 何瑛;美国高官称 美不存在通货紧缩[N];新华每日电讯;2003年
5 马宇;通货紧缩也有好处[N];厂长经理日报;2001年
6 新金融记者 韩启;“1时代”下通货紧缩“破门而入”?[N];新金融观察;2012年
7 吕虹 编译;《外交》:欧盟陷入通货紧缩困境[N];社会科学报;2014年
8 本报记者 周小苑;中国经济无需担心通货紧缩[N];人民日报海外版;2014年
9 记者 林远 方烨;通货紧缩压力正向消费领域扩散[N];经济参考报;2014年
10 邱思甥 国际理财规划师 证券分析师;通货紧缩阴影动摇了全球投资人信心[N];上海证券报;2014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田秋生;中国通货紧缩问题研究[D];西北大学;2001年
2 王浩;改革开放以来中国通货紧缩思想研究[D];复旦大学;2003年
3 朱军勇;通货紧缩问题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4年
4 章耀;货币超发与通货紧缩:新货币主义的视角[D];浙江大学;2017年
5 王春雷;通货紧缩时期的财政政策与货币政策[D];东北财经大学;2001年
6 管涛;经济全球化的通货紧缩效应研究[D];北京师范大学;2004年
7 吴国权;通货紧缩时期我国国债政策经济效应及边界研究[D];浙江大学;2003年
8 王顺华;从抑制通货膨胀到治理通货紧缩[D];华中科技大学;2004年
9 李景f,
本文编号:1274109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oufeilunwen/jjglbs/127410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