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硕博论文 > 经管博士论文 >

我国国有企业资产证券化研究

发布时间:2017-12-17 07:16

  本文关键词:我国国有企业资产证券化研究


  更多相关文章: 资产证券化 国企资产证券化 国企改革 企业债务率


【摘要】:资产证券化是20世纪最重要的金融创新之一,我国国有企业目前以债权融资为主,债务率较高,本息负担沉重,导致用于良性发展的资金流不足。另一方面,国企在长期的历史发展中,却累积了大量流动性较差却有稳定的可预见的现金流的资产和辅助业务。资产证券化有助于将国企的这两个特点结合起来,通过一定的结构安排,对资产中风险和收益要素进行分离和重组,以部分优质资产作为担保,由专门的特别目的载体(SPV)发行证券,在资本市场上出售套现,为国企解决资金需求,推动国企进一步的良性发展。本文认为,资产证券化虽然在国际上已经发展得很成熟,但各国情况不一,我国的国情与西方发达国家差别很大,具体到国企,更是和西方纯市场化的企业差别巨大。且资产证券化环节步骤复杂,有多个主体机构参与,构成其中的多数主体目前运作国企资产证券化的经验也缺乏。整体上相对于国企资产证券化的运作并未形成具有普遍适用意义的成熟运作模式。本文针对国企特性,重点考虑企业负债率变化对资产证券化设计和运作的影响,可以为今后的国企资产证券化具体业务提供参考,具有一定的学术借鉴意义。首先本文认为资产证券化是我国本阶段国企改革的主要趋势和主导路径,因此本文通过对国内外资产证券化理论和实践发展的情况分析入手,重点分析国企资产证券化的特点和企业债务率的变化,目的在于从总体上分析国企资产证券化的特性和功能,运用定性和数据分析相结合的模式重点分析国企资产证券化的影响因素与作用机制。其次,本文研究了根据企业资产债券化模式和国企特性运作资产证券化所可能带来的风险和防范措施。进一步探讨了国企资产证券化改革的主要路径和策略,试图构建有益于国企资产证券化的一组有效政策建议。
【学位授予单位】: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
【学位级别】:博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7
【分类号】:F832.51;F275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黄涛;;拓展金融空间的现实把握——《资产证券化手册》评介[J];中国金融;2006年20期

2 任占元;控制贷款资产风险的七点建议[J];经济师;1994年09期

3 赵富,祝建静;略论银行实行资产风险管理的途径及对策[J];经济师;1996年11期

4 张壮生;;外贸企业应严格控制 支出性资产挂账 防范资产风险[J];对外经贸财会;1999年04期

5 赵天荣,陈泽忠;企业金融资产的风险管理[J];湖南经济;2000年07期

6 石谦;试论资产证券化的现实障碍和急需解决的问题[J];经济问题探索;2000年04期

7 孙宏伟,唐家田;试析保险企业当前的资产结构和资产质量[J];上海保险;2000年07期

8 石谦;论现阶段我国推行资产证券化的可行性[J];思想战线;2000年02期

9 刘天才,何玲云,潘天芹,刘持平,曾巧雯;资产证券化过程中的风险防范[J];杭州金融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00年02期

10 戴永翔;国有银行:从法律角度关注资产风险管理[J];现代商业银行;2000年11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艾共成;;依法扩大资产风险防范空间[A];陕西省金融学会第十届金融征文评选集[C];2004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中金公司;倚重资产证券化 力促券商业务创新[N];证券日报;2005年

2 吴晓东;金融不良资产与资产证券化[N];内蒙古日报(汉);2000年

3 纪敏;资产证券化从四方面促进金融发展[N];上海证券报;2005年

4 朱紫云;资产证券化体验“冰火两重天”[N];中国经营报;2006年

5 本报记者  清溪;银行期待发力资产证券化[N];证券时报;2006年

6 宋一欣;资产证券化好马还需配好鞍[N];证券时报;2006年

7 中国联合网络通信有限公司太原市分公司 郝卫国;资产结构动态管理机制探讨[N];山西经济日报;2009年

8 王欣 中国联合网络通信有限公司山西分公司;浅谈资产结构动态管理机制在企业中的运用[N];山西经济日报;2010年

9 向冬梅;金融创新:资产证券化[N];经理日报;2002年

10 李证;资产证券化:处理不良资产的“捷径”?[N];厂长经理日报;2002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陈忠庆;我国国有企业资产证券化研究[D];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2017年

2 那铭洋;资产证券化和金融发展、金融稳定关联研究[D];吉林大学;2011年

3 黄育华;我国推行资产证券化的战略研究[D];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2000年

4 张利;美国资产证券化研究[D];吉林大学;2013年

5 李曜;资产证券化的创新机制及其在中国的应用前景[D];上海财经大学;2000年

6 王安乐;国有企业集团资产证券化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08年

7 梁志峰;资产证券化的风险防范研究[D];中南大学;2004年

8 王志强;银行资产证券化的直接动因与作用效果:理论与经验证据[D];东北财经大学;2007年

9 曹俊勇;银行资产证券化与我国的路径选择[D];南京农业大学;2006年

10 李晗虹;连续时间框架下资产混合策略研究[D];天津大学;2005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陈明;辽宁上市公司资产质量评价[D];辽宁大学;2015年

2 林涛;中国企业资产证券化发展对策研究[D];辽宁大学;2015年

3 冯春芸;我国企业资产证券化运作机制研究[D];云南财经大学;2015年

4 丁楠;商业银行信用风险加权资产计算系统的设计与实现[D];电子科技大学;2014年

5 张雨萌;常见资产配置方法在我国的实证分析[D];复旦大学;2014年

6 王树阳;资产证券化在中国的实践中的思考[D];上海交通大学;2014年

7 鲍兵;风险平价配置和其他资产配置方法的比较研究[D];复旦大学;2014年

8 孙克;建立一家聚焦于多元资产配置的资产管理公司[D];上海交通大学;2014年

9 彭强;湖南省高速公路资产证券化研究[D];湖南师范大学;2015年

10 蒲剑;我国资产证券化的法律障碍与对策[D];华东政法大学;2015年



本文编号:1299219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oufeilunwen/jjglbs/1299219.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9515d***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