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金融创新对货币政策传导机制的影响研究
发布时间:2017-12-17 07:16
本文关键词:我国金融创新对货币政策传导机制的影响研究
更多相关文章: 金融创新 货币政策 货币政策传导机制 货币政策风险承担机制
【摘要】:在我国当前经济新常态和金融新格局环境下,货币政策有效性更多地取决于货币政策传导机制的有效性,而金融创新是引发和影响金融系统作为货币政策传导机制发生深刻变化的基础性和内生性因素,因此,针对我国当前货币政策调控受到严峻挑战,货币政策传导机制发生深刻变化的现实问题,有必要系统深入地研究金融创新对货币政策传导机制的影响,进而探索解决货币政策传导机制有效性以及货币政策有效性问题。货币政策调控的整体流程是“货币政策-传导机制-实体经济”,即一组货币政策变量(数量型或价格型货币政策工具),经由一组中间金融变量(传导机制变量),最终影响一组实体经济变量(如经济增长、物价稳定、充分就业、国际收支平衡)发生变化的过程。其中,货币政策传导机制是指由金融机构、金融市场等金融系统变量构成的,对货币政策变量作出反应并进一步向实体经济施加影响的一个体系,在这个意义上,金融系统作为独立于货币当局的独立系统,本身就是作为货币政策传导机制而存在的。本文认为金融创新是以各类金融中介、金融机构为行为主体,以金融系统内不同类型金融业务、产品或服务等指标为展现形式的发展过程和发展状态,金融创新的存在使得金融系统作为货币政策传导机制不断发生着内生性的变化,这种变化在货币政策领域体现为金融创新影响货币政策传导机制,进而影响实体经济。因此,引入金融创新之后的货币政策传导流程,拓展深化为“货币政策作为外生因素,金融创新作为内生因素-传导机制-实体经济”。正是基于此扩展后的传导流程,本文基于金融创新视角,从理论和实证方面系统性地开展研究。全文主要由文献综述、现状及分析、理论研究、实证检验、政策建议等五个部分组成,共计分七章开展研究。其中,文献综述部分主要对国内外和相关研究和基础理论进行梳理并评述,简要分析相关的已有货币政策体系及货币政策传导机制理论;现状及分析部分主要是概述我国当前最主要的银行业金融创新、非银行业金融创新并基于经验事实,分析其对货币政策传导机制的影响;理论研究部分主要是提出本文的整体性理论研究框架并对代表性的金融创新构建理论分析模型;实证检验部分主要是围绕银行业和非银行业金融创新选取创新指标,对传统和新型货币政策传导机制分别进行计量检验。最后,基于我国当前经济发展与改革的实际,提出相关政策建议。首先,对我国金融创新现状进行梳理与分析,探讨其对货币政策传导机制的影响。我国改革开放以来金融创新主要特征是参与主体众多、创新全面开展,创新水平有待提高、市场主导型金融创新成为趋势、创新同质化严重、差异性综合性和专业性的金融创新需求更加突出、监管套利动机明显、金融风险不断累积。受金融创新影响,我国货币政策传导机制存在的突出问题,包括货币政策传导机制中的货币数量、货币流通速度、行为主体、交易方式、风险匹配等发生深刻变化;货币政策传导机制受金融深化影响出现新的问题,如传统传导机制外的货币政策影响因素不断出现,已有传导机制之间发生结构性变化,以及货币政策传导机制的顺畅性不够理想。鉴于金融创新的不同形式产生的影响存在差异,本文梳理当前代表性的银行业、非银行业的金融创新现状,并探讨不同创新业务对货币政策及传导机制的影响,本文认为整体而言,受金融创新深化影响,我国正在从以往银行为主体,其他金融机构同时发展的金融格局向以银行为核心,银行业金融中介以及各类金融机构广泛发展的格局转变,同时这一转变意味着货币政策传导机制的结构性调整,更加市场化的传导机制期待发挥更大作用。其次,探讨金融创新对货币政策传导机制影响的基础性、内生性,并总结提出金融创新对货币政策传导机制的影响机理,即规模效应、风险效应、结构性效应、替代效应、传染效应以及对风险承担的放大效应。基于影响机理,本文构建金融创新效益风险分析框架,从一般意义上认识金融创新的影响,认为金融创新同时具有效益效应和风险效应,同时两者之间的非线性关系是受金融创新影响而动态变化的。在此基础上,分别针对具体的银行表外业务和同业业务进行理论模型构建和分析,论证了(1)表外创新导致表外传导机制对表内银行信贷机制的替代效应,(2)表外业务创新中的刚性兑付金融摩擦导致市场激励扭曲,不利于货币政策通过扩展的银行信贷机制发挥正向作用,金融创新的金融摩擦对传导机制效力的弱化作用,(3)同业业务与影子银行之间紧密关系,同业业务规模及同业业务利率都受影子银行相关变量影响,金融创新影响具有替代效应,即不可观测的影子银行传导机制对银行信贷传导机制具有替代性,调控视野外影子银行利率机制对调控视野内利率传导机制具有替代性。第三,基于金融创新效益和风险理论框架,从宏观总量上对金融创新影响货币政策传导机制进行实证研究,包括针对传统的银行信贷、资产价格、利率、汇率等四种传导机制分别建立var模型进行分析,并提出复合传导机制并进行svar检验。宏观总量的实证分析表明(1)我国四种传统的货币政策传导机制以及复合传导机制都是存在的,但显著性存在差异,不仅各传导机制内部金融创新影响的规模效应、风险效应存在差异,而且各传导机制发生结构性变化的时点也存在差异。(2)银行信贷传导机制的存在性和显著性最为突出,银行信贷创新对经济增长效益的影响是显著长期的,同时相应的金融创新风险是相对较弱的。(3)资产价格机制显著存在的,但该机制中相对于金融资产规模对经济增长的规模促进效应,金融创新导致的金融风险对经济增长的影响是更为显著的,因此金融资产的创新风险更为突出。(4)利率传导机制虽然是存在的,但显著性很弱,而该机制中物价水平对经济增长是持续长期的,说明我国以无风险利率作为利率传导机制时,利率市场化水平亟待提升,同时物价是影响长期经济增长的重要因素。(5)汇率传导机制是存在的,但显著性比利率传导机制要强,但弱于银行信贷和资产价格机制,该机制中金融创新风险性很弱,意味着汇率机制中的金融创新可大幅加强,进一步挖掘其中创新效益。(6)四种传统货币政策传导机制的复合作用是显著存在的,说明金融创新对传导机制的内生性影响是显著的,各传导机制之间的交叉复合传染性是显著存在的,而且不同传导机制中的主要金融创新指标,如金融总杠杆率、金融结构、银行业杠杆率等,在复合渠道中的显著性是存在差异的,说明金融创新对传统传导机制具有结构性效应,同时复合渠道实证结果还显示,金融创新的风险因素冲击对经济增长的影响不大,意味着金融创新风险效应相对可控,相应的规模效应可进一步挖掘。第四,基于银行微观视角的金融创新,通过实证方法对异质性金融创新影响货币政策风险承担机制进行检验,本文发现(1)不同的货币政策环境下,银行微观异质性的金融创新都对银行风险承担具有显著影响,论证了金融创新对风险承担机制的放大效应;(2)不同类型金融创新对银行风险承担影响方式不同;(3)同一类金融创新,在不同的货币政策环境下,对银行风险承担的影响存在差异;(4)根据实证,金融市场业务创新增强导致银行风险承担提高,业务范围的多元化以及收入形式的多元化,包括综合化经营和收入多元化创新,显著提高银行风险承担水平。该结论意味着,一是金融创新影响银行风险承担,金融创新的风险效应显著存在,对于金融创新需要密切关注其风险因素;二是对不同类型金融创新、不同银行的金融创新要选择差异性的监管措施,不能简单搞一刀切;三是多元化为目标的金融创新,包括业务的综合化和收入的多元化,其金融创新风险性是显著和稳健存在的,因此监管当局应该对银行业务的多元化综合化经营加强监管,防控风险;四是金融市场业务的创新对银行风险承担的影响是正向显著的,因此对于长期习惯了间接融资业务的商业银行应该审慎开展金融市场类业务,重视控制其中风险。最后,基于研究分析和相关结论,从宏观调控和微观基础两方面,提出政策建议。建议央行和监管机构,以客观、相对的视角界定金融创新,鼓励金融创新并权衡其风险与效益,完善宏观和微观金融创新监控指标体系,加强实质重于形式的监管导向,不断完善原则性的监管制度,完善货币政策调控体系,加强金融价格变量市场化形成机制。建议商业银行应主动加强与金融同业之间的创新合作,金融中介应提高系统性创新风险的防范意识,同时金融中介应以服务实体经济为目标开展金融创新,从而提高金融创新有效性和持续性。本文的主要创新点体现在三个方面:(1)以金融创新为出发点,系统研究传统和新型货币政策传导机制。本文将金融创新引入货币政策传导机制的研究将原有研究逻辑“货币政策-传导机制-实体经济”拓展深化为“货币政策作为外生因素,金融创新作为内生因素-传导机制-实体经济”,并基于金融创新视角,从理论和实证方面开展系统性研究。(2)理论分析方面,提出金融创新影响货币政策传导机制的机理,即规模效应、风险效应、结构性效应、替代效应、传染效应以及风险承担的放大效应,并基于此构建金融创新效益与风险的理论分析框架,以及具体金融创新形式的理论分析模型,对进一步的实证研究提供支撑。(3)实证分析方面,基于金融创新的视角,选择不同的金融创新效益和风险指标,系统性地对金融创新影响四种传统货币政策传导机制进行实证检验;提出复合传导机制的观点,并综合多维度创新指标进行实证;系统性研究异质性金融创新因素对银行业风险承担机制的影响。
【学位授予单位】:中央财经大学
【学位级别】:博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6
【分类号】:F832;F822.0
,
本文编号:1299221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oufeilunwen/jjglbs/129922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