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硕博论文 > 经管博士论文 >

产业集聚与制造业“新型化”发展

发布时间:2017-12-20 01:18

  本文关键词:产业集聚与制造业“新型化”发展 出处:《东南大学》2016年博士论文 论文类型:学位论文


  更多相关文章: 产业集聚 制造业 新型化 经济增长 技术创新 环境污染 税收负担


【摘要】:本文主要研究产业集聚对制造业"新型化"发展的影响及其作用机理。论文首先分析了中国制造业的发展现状和困境,提出制造业必须走"新型化"道路。在此基础上,界定制造业"新型化"内涵,构建制造业"新型化"评价指标体系,对中国制造业"新型化"程度进行评价。然后理论分析产业集聚促进制造业"新型化"发展的作用机理,并实证分析产业集聚对制造业"新型化"发展的影响;从经济、科技、环境和税收四个方面,分析产业集聚促进制造业"新型化"发展的作用途径。中国制造业"新型化"及其评价研究部分阐述了制造业"新型化"五维内涵,并在五维内涵的基础上构建评价指标体系,对中国制造业"新型化"程度进行了评价,整体评价结论表明:2003-2012年,中国制造业"新型化"程度不断提高,制造业整体发展态势良好。区域评价结果显示:2012年,区域制造业"新型化"程度呈明显的阶梯化分布格局。省域评价结果表明:2012年,各地区制造业"新型化"程度综合能力存在显著差异。产业集聚对制造业"新型化"发展的影响研究部分理论分析了产业集聚促进制造业"新型化"发展的作用机理,并实证分析了产业集聚对制造业"新型化"发展的影响。理论研究部分从产业集聚的集聚效应出发,分析了产业集聚促进制造业"新型化"发展的作用机理,提出产业集聚通过提升经济创造能力、科技创新能力、能源节约能力、环境保护能力和社会服务能力等途径促进制造业"新型化"发展的论断。实证研究结论表明,产业集聚整体上有利于制造业"新型化"发展,这意味着政府制定的产业集聚政策是有利于制造业"新型化"发展的。产业集聚、空间效率与区域平衡部分理论分析了产业集聚对空间效率与区域不均衡发展的作用机理,并实证分析了产业集聚对制造业空间效率和区域不均衡发展的影响,研究结论表明:产业集聚是提升地区制造业空间效率的重要力量,这主要是因为产业集聚可以通过马歇尔外部性提高地区制造业的劳动生产率和技术创新水平。但与此同时,产业集聚也是导致地区制造业不均衡发展的关键因素,这意味着当前阶段产业集聚难以实现空间效率与区域平衡的兼得。产业集聚与制造业创新部分实证分析了产业集聚对制造业创新的影响,研究结论表明:从制造业整体来看,专业化集聚对制造业创新绩效影响不显著,多样化集聚和产业内竞争有利于制造业创新绩效的提升。从分技术层面来看,低技术行业创新更多的受益于MAR外部性,中高技术行业创新更多的受益于Jacobs外部性。从分企业规模来看,小型企业能从多样化集聚中获得更多的创新收益,大中型企业能从专业化集聚中获得更多的创新收益。从分企业生命周期来看,新生和年轻企业创新更多的受益于Jacobs外部性,成熟企业创新更多的受益于MAR外部性。产业集聚与制造业环境部分基于制造业集聚与环境污染的空间外溢效应,采用空间联立方程实证分析了制造业集聚与环境污染的空间关联与交互影响,研究结论表明:制造业集聚显著加剧了地区环境污染,这意味着当前阶段制造业集聚难以实现经济增长与环境保护的双赢。而地区环境污染反过来抑制了制造业集聚,这说明环境因素对制造业企业区位选择也产生重要影响。地区制造业集聚和环境污染与周围地区密切相关,周围地区制造业集聚和环境污染可以通过空间溢出效应影响本地区的制造业集聚和环境污染。产业集聚与制造业税收部分基于制造业集聚与税收负担的空间外溢效应,采用空间联立方程实证分析了制造业集聚与税收负担的空间关联与交互影响,研究结论表明,制造业集聚显著提升了制造业税收负担,这主要是因为制造业集聚创造了可征税的集聚租,地方政府可以对集聚租进行征税而不必担心流动要素的迁移。而税收负担对制造业集聚的影响作用不显著,这说明制造业企业在区位选择过程中并不看重当地的制造业税收负担。地区制造业集聚和税收负担与周围地区密切相关,周围地区制造业集聚和税收负担可以通过空间溢出效应影响本地区的制造业集聚和税收负担。
【学位授予单位】:东南大学
【学位级别】:博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6
【分类号】:F424


本文编号:1310205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oufeilunwen/jjglbs/1310205.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cf6f5***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