沈阳城市经济转型背景下的城市空间重构研究
本文关键词:沈阳城市经济转型背景下的城市空间重构研究 出处:《辽宁大学》2016年博士论文 论文类型:学位论文
【摘要】:建国以来,沈阳从号称“共和国长子”的国家工业重镇逐步转型为东北地区的区域中心城市,城市功能发展表现出鲜明的城市经济转型特征。规模的扩大与功能的提升推动城市空间结构不断发展变化,而城市空间也通过扩张与重构为经济发展提供支撑。在新常态的发展背景下,以及新一轮东北振兴的政策引导下,沈阳提出建设国家中心城市的目标,开启新一轮城市经济的转型与升级进程。在此背景下,城市经济发展对城市空间提出什么要求,而城市空间应如何调整,是本文力图回答的问题。本文从经济体制改革、产业结构优化和经济发展方式转变三个方面解读城市经济转型内涵,并从这三方面构建城市经济转型对城市空间作用的理论分析框架。在此基础上,梳理沈阳城市空间发展历程。着重分析改革开放之后,由社会主义计划经济体制向市场经济体制转变过程中,以及由工业城市向区域中心城市提升过程中,沈阳的城市空间重构特征。并从解决当前实际问题出发,结合国家新的方针政策、城市自身发展诉求,总结梳理沈阳城市经济转型对城市空间结构的要求,最后提出沈阳下一步城市空间结构发展的思路以及实现空间重构的策略建议。本文分为七个章节,主要内容为:第1章是绪论。概括了选题的背景、研究意义、研究方法、基本结构、主要创新点与不足等内容。第2章是文献综述。梳理了不同领域国外和国内关于城市经济转型、城市空间重构的既往及最新的相关研究成果,并指出该类课题进一步研究需要解决的问题及方向。第3章是城市经济转型与城市空间重构的相关理论分析。定义城市经济转型与城市空间重构的概念以及各自的相关理论。从经济制度改革、产业结构优化、经济发展方式转变三方面解析城市经济转型的内涵与方向,从这三方面总结城市经济转型对城市空间重构的作用机制,以及我国城市空间结构变化的主要特征。第4章是1995年之前沈阳城市经济发展与空间结构的演化历程。根据沈阳政治经济发展特点,将沈阳城市发展划分为早期封建时期、近期半封建半殖民地时期、改革开放前、改革开放初、1995年后的快速发展期以及“十二五”以来经济发展新时期等六个阶段。第4章主要分析1995年以前的四个阶段。沈阳起始于封建时期的卫城;进入殖民地时期后在不同势力作用下形成了不同肌理的板块拼接;建国后的计划经济体制下,沈阳成为了中国重要的工业基地,逐步完善了现代城市空间结构;改革开放初期,经济增长得到恢复,市场经济开始发展,城市空间向外快速拓展。第5章是1995-2010年沈阳经济转型与空间重构特征分析。从上世纪90年代初开始,沈阳迎来转型期。土地市场化为城市空间增长与重构创造了制度基础;外资注入促进新的开发区与产业集聚区在城市边缘区形成;城市服务职能不断强化,逐步由工业城市向区域中心城市转型与提升,促进了城市中心区的功能升级与用地调整。第6章是新时期沈阳城市经济与空间发展主要问题。建立城市经济转型与城市空间重构的评价体系,纵向比较1995年以来沈阳城市空间结构与城市经济发展的变化,以及横向比较沈阳与其他副省级城市的优势与差距。在此基础上,分项分析沈阳现状经济与空间存在的具体问题。第7章是基于城市经济转型的沈阳城市空间重构思路与对策建议。总结沈阳城市经济转型的发展方向。在此基础上,提出未来城市空间重构主要思路,以及实现城市空间合理重构的对策建议。
【学位授予单位】:辽宁大学
【学位级别】:博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6
【分类号】:F299.27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罗月丰;政府职能转变与资源衰竭型城市经济转型[J];资源·产业;2005年05期
2 郑玉生;金昌市推进城市经济转型的实践与探索[J];发展;2005年11期
3 李毅;;甘肃金昌推进城市经济转型的实践与探索[J];资源·产业;2005年06期
4 赵弘;;总部经济:大城市经济转型的战略选择[J];创新科技;2005年11期
5 ;中国118座资源型城市面临转型[J];中国环境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05年01期
6 张庭伟;;当代美国规划研究与芝加哥经济转型[J];国外城市规划;2006年04期
7 徐建中;张春洋;;中国石油城市经济转型的对策研究[J];全国商情(经济理论研究);2006年10期
8 赵弘;;总部经济助推城市经济转型[J];太原科技;2007年06期
9 于光;周进生;董铁柱;;矿业城市经济转型成本分析与始点选择[J];中国矿业;2007年10期
10 刘子旭;常秀杰;;大庆城市经济转型对策探讨[J];科技与管理;2008年01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2条
1 黄辉;;全球化背景下世界城市经济转型与文化产业的“新经济”理论探讨——以巴黎为例[A];地理学与生态文明建设——中国地理学会2008年学术年会论文摘要集[C];2008年
2 李波;;对萍乡市城市转型的调查与思考[A];《武汉金融》2010年第12期[C];2010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本报记者 聂盛良 本报首席记者 邱丽娜;突破四个瓶颈 促进煤矿城市经济转型[N];黑龙江经济报;2013年
2 本报记者 焦红霞;总部经济:大城市经济转型的战略选择[N];中国改革报;2006年
3 周明;抚顺大力加快城市经济转型步伐[N];辽宁日报;2007年
4 记者 罗虎 施耀花;推进城市经济转型 落实强农惠农政策[N];白银日报;2008年
5 武志强;围绕城市经济转型推动各项事业协调发展[N];白银日报;2008年
6 兰俊君;征求城市经济转型工作意见[N];白银日报;2008年
7 市人大城乡建设环境资源保护委员会主任委员 蒋伟;在推进城市经济转型中发挥人大作用[N];辽源日报;2008年
8 本报记者 郭涛;总部经济推动城市经济转型升级[N];中国高新技术产业导报;2008年
9 任远 复旦大学社会发展与公共政策学院教授;转型:为更美好的城市生活[N];中国建设报;2012年
10 韩庆祥;如何实现资源型城市转型[N];光明日报;2013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5条
1 李晓;沈阳城市经济转型背景下的城市空间重构研究[D];辽宁大学;2016年
2 车晓翠;石油城市经济转型机制与模式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12年
3 李成军;煤矿城市经济转型研究[D];辽宁工程技术大学;2005年
4 于光;矿业城市经济转型理论与评价方法研究[D];中国地质大学(北京);2007年
5 汤晓莉;郑州市经济转型研究[D];河南大学;2011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8条
1 刘铠锋;浙江县域经济向城市经济转型升级研究[D];中共浙江省委党校;2014年
2 刘舰;从大众传播视角探讨景德镇的城市转型路径[D];重庆大学;2015年
3 张春洋;我国石油城市经济转型研究[D];哈尔滨工程大学;2007年
4 柴原;山西资源型中小城市经济转型发展研究[D];山西财经大学;2012年
5 王萍;文化产业对城市经济转型发展的影响研究[D];浙江理工大学;2015年
6 吴红叶;石油资源城市经济转型评价研究[D];中国石油大学;2009年
7 刘爽;矿业城市经济转型中的可持续发展模式与评价[D];中国地质大学(北京);2006年
8 牛妍;资源型城市经济转型研究[D];西北师范大学;2007年
,本文编号:1310788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oufeilunwen/jjglbs/131078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