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硕博论文 > 经管博士论文 >

基于B2B背景的价值共创研究:动因、过程与结果

发布时间:2017-12-24 12:33

  本文关键词:基于B2B背景的价值共创研究:动因、过程与结果 出处:《对外经济贸易大学》2016年博士论文 论文类型:学位论文


  更多相关文章: 价值共创 资源整合 共创绩效 感知制度有效性


【摘要】:当今的组织趋势是边界正在不断削弱,特别是在电子商务的环境下,企业之间甚至企业与其竞争对手之间的合作却变得更加广泛。在许多行业中,商业环境变得非常复杂,没有一个企业能够依靠独有的知识和资源来保持竞争力。尽管全球化以及科学技术、交通通信的进步为企业创造了许多新的机遇,但同时也带来了挑战,没有哪一个组织可以仅依靠自身的资源和能力就能把握住这些机会。在新经济时代,组织网络的出现使得协作和合作成为新的商业运作模式。企业开始将自己看作共同创造价值团队的一员,而不再是独立存在的、只与其它组织相竞争的组织。资源整合是价值共创的关键因素。然而,在企业进行价值共创活动时,机会主义、本位主义、局部最优等思想都可能阻碍价值共创的实现。因此,本文以企业B2B为背景,从价值共创与资源整合的角度出发,对价值共创动因、价值共创过程与结果之间的关系进行研究。此外,根据实证研究结果,又进一步就感知制度有效性对价值共创过程的影响问题进行了研究。第一,本文提出企业要转变现有的经营观念,从传统的以产品为主导转向以服务为主导,同时要对资源整合进行相应的改变,才能实现价值共创。虽然现有很多价值共创的理论研究,但是却鲜有研究理清在服务主导逻辑背景下价值创造过程的本质。甚至有些学者批评服务主导逻辑太过于宏观以至于不能提供一个理解价值创造过程的可行的框架。资源整合是价值共创的关键,是研究价值共创的很好的切入点。关于价值共创动因和价值共创过程的实证研究相对比较缺乏,更多的是理论研究或者案例研究,这也暗示着对服务主导逻辑的微观层面的理解和阐释还比较少。所以本文从实际企业出发,以服务主导逻辑为基础,通过深层次的分析和研究价值和价值共创,阐述并验证了企业在获得和保持核心竞争力的过程中进行资源整合的必要性。第二,现有大量文献更多集中于企业与个体客户之间如何进行价值共创的问题,对于企业与企业之间进行价值共创的动机及机理缺少相应的研究。本文结合目前的关于价值共创和资源整合的相关资料,以B2B为背景,构建了价值共创动因、价值共创过程以及价值共创结果三者之间的关系模型,并以此为基础进行实证研究,在理论上一定程度补充了现有研究的不足。第三,现实中一直存在价值共创失败的例子,有一小部分学者也开始注意到环境不确定性所带来的相关的问题,但这也仅停留在理论阶段。价值共创作为一种新兴的商务模式和运作流程,涉及其中的参与方一定会感知到较高的风险与不确定性。与个体消费者相比,企业代表的是一个组织的利益,其对于风险的关注和评价会更高,本文引入感知制度有效性这一变量,作为环境风险高低的衡量,并通过场景描述的实验方法,针对用户企业对制度环境有效性的感知、用户企业的期望收益以及用户企业对生产企业组织支持的感知对其参与价值共创行为意愿进行系统的研究,得到了更为丰富的研究结论,提出企业在面对不同的外界环境时,应当采用不同的价值共创的实施措施。
【学位授予单位】:对外经济贸易大学
【学位级别】:博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6
【分类号】:F274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彭艳君;管婷婷;;家装行业顾客能力对顾客参与价值共创的影响研究[J];北京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6年01期

2 付丙海;谢富纪;韩雨卿;;创新链资源整合、双元性创新与创新绩效:基于长三角新创企业的实证研究[J];中国软科学;2015年12期

3 于洪彦;尤明宣;;顾客融入行为量表开发[J];税务与经济;2015年05期

4 彭伟;符正平;;联盟网络、资源整合与高科技新创企业绩效关系研究[J];管理科学;2015年03期

5 李金芮;肖希明;;国外公共数字文化资源整合管理体制模式及其适用性研究[J];图书情报工作;2015年03期

6 尹苗苗;彭秀青;彭学兵;;中国情境下新企业投机导向对资源整合的影响研究[J];南开管理评论;2014年06期

7 王潇;杜建刚;白长虹;;从“产品主导逻辑”到“顾客参与的价值共创”——看西方服务范式四十年来的理论演进[J];商业经济与管理;2014年11期

8 杨勇;马钦海;张俊秀;何春晖;;情绪劳动与顾客价值共创行为的作用关系:基于中国文化情境视角的研究[J];中大管理研究;2014年03期

9 尹苗苗;马艳丽;;不同环境下新创企业资源整合与绩效关系研究[J];科研管理;2014年08期

10 鲍新中;陶秋燕;盛晓娟;;企业并购后整合对创新影响的实证研究——基于资源整合产生协同效应角度的分析[J];华东经济管理;2014年08期



本文编号:1328419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oufeilunwen/jjglbs/1328419.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19261***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