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硕博论文 > 经管博士论文 >

电信企业间竞合博弈及代理渠道协调机制研究

发布时间:2016-11-08 14:02

  本文关键词:电信企业间竞合博弈及代理渠道协调机制研究,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昆明理工大学》 2015年

电信企业间竞合博弈及代理渠道协调机制研究

杨世旭  

【摘要】:随着电信运营企业全业务经营和4G时代的到来,以往对于原有产业格局和管制形势的研究部分得到了印证,而新形势却又带来了新的问题,这些问题可能直接影响到电信运营商的竞争形势,具体主要包括全业务竞争、多维度竞争、全业务运营对运营商传统价值链的挑战、三网融合对运营商价值的影响等问题。在新的竞争形势下,电信运营企业如何应对这些新变化,以及如何进行有效的合作与竞争均缺乏系统的理论指导。考虑到以往的两人、单维博弈模型研究在全新的电信业市场新格局下不再具有现实意义。因此,对上述问题予以系统思考和深入研究,是学术界、企业界专家学者亟待解决的一项重要课题。在全面分析国内外相关研究成果的基础上,本文以市场竞争战略理论、复杂性科学与电信复杂系统、博弈论、供应链协调等理论为基础,以数学模型和数据事实为根据,系统研究在全业务运营环境下,电信运营企业之间三维动态博弈问题,并依据企业之间博弈分析的结果探析电信运营企业与渠道代理商之间的多边博弈问题。本文开展的主要研究工作如下:基于模糊WINGS方法,对中国电信运营企业在竞争中的问题予以了深度解析,通过对电信运营企业竞争中存在系统因素辨识,指出目前电信运营企业竞争中的最关键问题为电信运营企业之间的竞合博弈问题。针对上述关键问题,结合三家电信运营企业寡头垄断竞争的实际,通过构建三人、三维博弈模型,从产品、价格、服务三个维度研究三家电信运营商的动态博弈行为。研究结果表明:电信、移动和联通三大寡头在4G时代全业务竞争的形势下,应不断开发新的业务、提供更加优质的服务、放弃价格战。三大运营商只有进行广泛的良性竞争与合作,才能充分发挥通信网络的整体效能、系统涌现效应,提高各自的规模经济效益。提出基于扩展古诺模型的电信企业竞争博弈模型,对于同一企业而言,通过求解模型可知:若仅有单一的产品,则在多个参与人参加博弈的情况下,纳什均衡解只与产品的价格参数和成本有关;若有多个差异化的产品,则在多个参与人参加博弈的情况下,纳什均衡解不但与产品的价格参数和成本有关,而且还与产品之间的影响系数有关;若只有单一的产品,则在多个参与人参加博弈的情况下,纳什均衡解要小于同一企业有多个差异化的产品的情况下的纳什均衡解。针对由一个电信运营商和一个电信代理商所组成的电信代理渠道,应用动态博弈论理论分别建立了电信代理渠道集中决策模型、业务分成契约模型和基于业务分成和努力成本共担的组合式契约模型,通过模型求解证明了传统的业务分成契约并不能实现渠道的协调,给出了实现渠道协调时的业务分成比率与努力成本分担比率,并提出了实现电信代理渠道帕累托改进的转移支付机制。研究结果表明:当业务分成契约参数等于电信运营商单位业务运营成本除以其与电信代理商单位业务销售成本之和,且努力成本共担契约参数等于电信代理商单位业务销售成本除以其与电信运营商单位业务运营成本之和时,即可实现电信代理渠道的协调,结合本文提出的电信代理商向电信运营商的转移支付机制,实现了电信代理渠道的帕累托改进。最后,通过算例分析验证了所提出的协调契约的有效性。针对电信业务代理渠道中,传统的基于业务分成佣金和基于奖励佣金的两种激励合同所存在的激励不足、代理商对于提高服务水平的积极性不高等问题,提出了一种基于服务的电信业务代理商激励机制。应用动态博弈论理论,分别建立了基于业务分成和奖励佣金的传统激励模型及基于服务成本共担契约的激励模型,通过模型求解和比较分析可知:服务成本共担契约模型的契约参数在给定取值范围内时的系统利润和服务水平相比传统激励模型存在较显著提高。算例分析结果表明,本文所提出的服务成本共担契约模型对电信业务代理商激励的有效性。

【关键词】:
【学位授予单位】:昆明理工大学
【学位级别】:博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5
【分类号】:F626;F224.32
【目录】:

下载全文 更多同类文献

CAJ全文下载

(如何获取全文? 欢迎:购买知网充值卡、在线充值、在线咨询)

CAJViewer阅读器支持CAJ、PDF文件格式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秦字兴;忻展红;;我国广电与电信在IPTV业务中的内容产量博弈[J];北京邮电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年01期

2 黄浩;吕廷杰;;电信国企恶性价格战分析[J];北京邮电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年02期

3 程子阳;唐守廉;;电信业重组前后移动通信市场份额的博弈分析[J];北京邮电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年03期

4 李冠宇;林鹏辉;吕廷杰;;评价我国电信市场有效竞争的指标框架构建[J];北京邮电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年01期

5 孙华梅,齐中英;21世纪中国电信营销新渠道:网络营销[J];商业研究;2005年11期

6 李雷;鲁利民;;多任务委托移动代理商激励机制研究[J];商业研究;2010年08期

7 苗巧刚,王会妙;我国政府与电信企业的不完全信息博弈——委托—代理制的应用[J];财经科学;2003年01期

8 刘佑铭;汪克夷;吴君;;营销渠道中知识共享对渠道关系的影响研究[J];财经问题研究;2009年01期

9 杨晓燕;;基于动态博弈的电信市场重组研究[J];科技和产业;2011年07期

10 刘艳华;卢鹏;;中国电信产业规制效果的实证研究[J];东北财经大学学报;2008年01期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田宇;中国电信企业战略转型研究[D];东北大学;2010年

2 张秋红;电信运营商间合谋行为的机理及对企业绩效的影响[D];吉林大学;2012年

3 张慧颖;不确定需求下的供应链库存协调管理研究[D];天津大学;2003年

4 谭德庆;多维博弈及应用研究[D];西南交通大学;2004年

5 夏俊;网络型产业竞争政策研究[D];北京邮电大学;2006年

6 温丹辉;电信业的过度竞争、串谋与资源共享[D];北京邮电大学;2006年

7 王东;电信运营企业战略转型的评估体系研究[D];北京邮电大学;2007年

8 喻世华;基于网络外部性的电信市场竞争研究[D];北京邮电大学;2008年

9 盛永祥;博弈视角下的网络产品与服务定价问题研究[D];江苏大学;2008年

10 范合君;中国垄断产业放松规制与机制设计博弈研究[D];首都经济贸易大学;2008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3条

1 史宏霞;电信运营企业在数据业务价值链中的竞合策略研究[D];北京邮电大学;2012年

2 罗智友;中国电信运营企业合作竞争策略博弈分析[D];郑州大学;2006年

3 常硕;中国电信业规制政策与效率分析[D];山东大学;2012年

【共引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李丽敏;吴林;;中国蓝莓生产企业行为分析[J];安徽农业科学;2011年30期

2 程子阳;唐守廉;;电信业重组前后移动通信市场份额的博弈分析[J];北京邮电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年03期

3 郑岩;;中国电信领域商业智能的研究与展望[J];北京邮电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年06期

4 郑海元;陈云;;重组背景下新电信全业务运营系统分析[J];才智;2010年07期

5 周正康;;责任流管理模式在集成化企业管理中实践研究[J];财经界(学术版);2012年02期

6 张东辉;初佳颖;;中国电信产业的规制效率分析[J];财经问题研究;2008年04期

7 范合君;;放松规制对垄断产业收入影响的理论与实证研究[J];财经问题研究;2010年08期

8 纪国涛;;中国移动通信业价格竞争本质解析[J];西部论坛;2011年02期

9 骆品亮;余林徽;;POS交易费均衡分析及其政策含义[J];产业经济研究;2006年04期

10 汪翠;丁乃鹏;;中国通信市场的寡头博弈分析[J];当代经济;2009年05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范合君;王文举;;自然垄断产业放松规制对经济增长影响的理论与实证研究[A];2010年中国产业组织前沿论坛会议文集[C];2010年

2 张向波;梅国建;徐宗昌;;基于SVM的装备战备完好性预测模型[A];第十届中国科协年会论文集(一)[C];2008年

3 胡君辰;曲明磊;;“蓝光”照耀世界——索尼运用商业网络赢得高清DVD标准之争[A];中国经济60年 道路、模式与发展:上海市社会科学界第七届学术年会文集(2009年度)经济、管理学科卷[C];2009年

4 余力涛;党延忠;杨光飞;;基于迁移学习的客户流失预测模型[A];第六届(2011)中国管理学年会——商务智能分会场论文集[C];2011年

5 张米尔;姜福红;;创立标准的结盟行为及对自主标准的作用研究[A];第四届中国科学学与科技政策研究会学术年会论文集(Ⅰ)[C];2008年

6 桂宏新;杨昌昊;程飞;;基于客户感知的移动业务综合评价[A];第十届中国管理科学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8年

7 吴绍棠;;两岸产业标准合作信心的建立——以两岸LED产业标准合作为例[A];第九届中国科技政策与管理学术年会论文集[C];2013年

8 许泽聘;郑会颂;;一个移动互联网产业链演变的系统动力学模型[A];社会经济发展转型与系统工程——中国系统工程学会第17届学术年会论文集[C];2012年

9 范合君;王文举;;自然垄断产业放松规制对经济增长的影响研究[A];21世纪数量经济学(第11卷)[C];2010年

10 戴军;高翔;;审级制度悖论与审级独立归位——基于二审改判发回重审非正式制度的讨论[A];全国法院第25届学术讨论会获奖论文集:公正司法与行政法实施问题研究(上册)[C];2013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蒋国银;基于集成模拟的电子商务协同工作机制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10年

2 唐宇;高新技术企业R&D联盟创新管理机制研究[D];哈尔滨理工大学;2009年

3 房林;网络产业互联互通的接入定价研究[D];南开大学;2010年

4 吴菁;中国电信业规制改革的绩效研究[D];暨南大学;2010年

5 张先郁;基于纵向研发合作的电信信息产品供应链激励机制研究[D];暨南大学;2010年

6 罗彬;基于MMOI方法的电信客户流失预测与挽留研究[D];电子科技大学;2010年

7 全春光;单供应商两分销商VMI协调策略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11年

8 陈林;转轨时期中国行政垄断的经济绩效研究[D];暨南大学;2011年

9 邵昶;营销渠道成员间知识共享对渠道绩效的影响[D];复旦大学;2011年

10 傅联英;中国银行卡市场的弱双边市场特征及其价格结构策略研究[D];复旦大学;2011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张娜;技术创新中寡头垄断企业竞争策略选择研究[D];山东科技大学;2010年

2 果翔;技术标准与产品模块化的互动机制研究[D];大连理工大学;2010年

3 李引;沈阳联通沈北分公司营销策略研究[D];大连理工大学;2010年

4 伍宁;辽宁移动增值业务发展策略研究[D];辽宁工程技术大学;2009年

5 燕春友;电力市场条件下发电投资阈值模型及其分析[D];长沙理工大学;2010年

6 张楚书;电信产品营销定价差异化研究[D];湘潭大学;2009年

7 余君;JM CDMA设计项目进度与质量控制研究[D];华南理工大学;2011年

8 黄成城;基于3G网络的视频流媒体采编系统[D];南昌大学;2010年

9 韦超然;济南联通市场营销战略研究[D];山东大学;2010年

10 李贵和;中国电信业市场结构与市场绩效关系研究[D];安徽财经大学;2011年

【二级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张春雷,陈俊彬;电信运营企业大客户管理的策略研究[J];电信建设;2005年03期

2 黎群;航空公司战略联盟的网络经济性分析[J];北方交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3年03期

3 杨秀玉;;我国电信行业经济效率分析[J];北京交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年03期

4 贾志英;;电信行业竞争的博弈分析[J];北方经济;2007年10期

5 莫志宏;沈蕾;;全要素生产率单要素生产率与经济增长[J];北京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5年04期

6 秦占欣;航空运输业的产业特征与管制改革[J];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4年01期

7 孙永波;王道平;;产业融合及如何促进我国产业融合的发展[J];北京工商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年01期

8 曹建海;试论有效竞争[J];北京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1999年06期

9 范合君;王文举;;北京市公用事业监管的现状、问题及对策[J];北京社会科学;2007年06期

10 白秀广;闻捷;赵雪峰;舒华英;;电信运营企业经营效率与影响因子分析[J];北京邮电大学学报;2007年06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陈其坤;;寡头垄断竞争管制的博弈模型[A];2001年中国管理科学学术会议论文集[C];2001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4条

1 刘恒;[N];人民邮电;2003年

2 朱金周;[N];人民邮电;2010年

3 朱道平;[N];通信产业报;2003年

4 本报记者 沈加军;[N];通信信息报;2012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文亮;商业模式与创业绩效及其影响因素关系研究[D];中南大学;2011年

2 刘珊;全业务运营时代的电信竞争管制研究[D];北京邮电大学;2011年

3 沈剑;我国三网融合上下游产业有效竞争关系研究[D];北京邮电大学;2011年

4 胡桃;电信行业B2B电子商务模式及构建研究[D];北京邮电大学;2011年

5 胡涛;三网融合视角下我国广电运营商的TIMES融合运营模式研究[D];上海交通大学;2011年

6 田宇;中国电信企业战略转型研究[D];东北大学;2010年

7 周长青;当代公司业绩评价体系创新的若干问题研究[D];厦门大学;2001年

8 王鸥;中国电信业的发展与体制变迁(1949—2000)[D];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2001年

9 林伟;复杂系统中的若干理论问题及其应用[D];复旦大学;2003年

10 尚宇红;博弈论前史研究[D];西北大学;2003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李楠楠;3G时代中国移动竞争与合作策略研究[D];辽宁工程技术大学;2009年

2 林楚藩;电信广东公司全业务运营策略研究[D];华南理工大学;2010年

3 张红军;企业无边界市场营销知识管理模型研究[D];山东大学;2010年

4 高建伟;基于竞合的中小企业的战略选择研究[D];云南大学;2010年

5 余耀;银行卡产业的价格行为研究[D];河南大学;2011年

6 乔德地;中国移动互联网业务发展研究[D];北京交通大学;2011年

7 张寅涛;临港产业集群式供应链竞合博弈管理研究[D];大连海事大学;2011年

8 王丽丽;电信服务质量测评体系系统动力学模型[D];北京邮电大学;2011年

9 王勇;企业社会资本、技术创新行为与企业绩效的实证研究[D];广东工业大学;2011年

10 薛宁;三网融合背景下电信运营商竞争策略研究[D];中国海洋大学;2011年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周光斌;电信市场开放后政府的管制倾向[J];世界电信;2000年11期

2 张春江;规范我国电信市场秩序的重要法规[J];邮电商情;2000年23期

3 袁宏明;电信立法:一小步,一大步?[J];中国市场;2000年09期

4 王春晖;我国电信服务的若干法律问题[J];邮电企业管理;2001年06期

5 冷崇总;关于打破电信市场垄断的思考[J];河北经贸大学学报;2001年04期

6 蔡翔;何为电信普遍服务[J];通信世界;2001年16期

7 刘红宇;管商电信,法律永远的痛[J];中国工商;2001年05期

8 高潮;“十五”期间电信普遍服务的探讨[J];中兴通讯技术;2001年04期

9 ;我国《电信法》两年内制定[J];经济研究参考;2001年35期

10 陈正义,周雪平;我国电信普遍服务面临的问题及对策[J];通信企业管理;2002年11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秦成德;;试论我国电信法学的框架体系[A];2001中国电子教育研究论文集[C];2001年

2 何晓行;王剑虹;;论加入WTO后的中国的电信立法[A];中国通信发展与经营管理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3年

3 戚其功;;建立面向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电信普遍服务机制[A];通信发展战略与业务管理创新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5年

4 蔡海宁;;构筑电信监管的法律体系——《中华人民共和国电信法(送审稿)》评析[A];信息网络与高新技术法律前沿(2005)——电子法与电子商务时代的传统知识保护研讨会论文集[C];2005年

5 钟广宏;;论电信立法与电信企业经营活动的关系[A];2007中国科协年会——通信与信息发展高层论坛论文集[C];2007年

6 刘小平;韦玲艳;;针对电信企业信息化的研究[A];信息经济学与电子商务:第十三届中国信息经济学会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8年

7 白永忠;;外商投资电信企业设立中的若干法律问题[A];信息网络与高新技术法律前沿——中华全国律师协会信息网络与高新技术专业委员会成立大会论文集[C];2001年

8 张晓铁;肖明广;;落实科学发展观 促进电信可持续发展[A];通信发展战略与业务管理创新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5年

9 王丽华;褚扬;;独立电信规制体系的系统分析[A];通信发展战略与业务管理创新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5年

10 黄勇;;西部地区电信发展的战略思考[A];中国通信发展与经营管理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3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焦燕冬;[N];人民邮电;2003年

2 白永忠;[N];21世纪经济报道;2003年

3 徐超;[N];通信产业报;2004年

4 王冀;[N];通信产业报;2005年

5 本报记者 王为民 徐超;[N];通信产业报;2005年

6 彭兴庭;[N];中国审计报;2007年

7 记者 王晓雁;[N];法制日报;2006年

8 ;[N];人民邮电;2006年

9 记者 郎晓黎 杨志杰;[N];通信产业报;2008年

10 曹旭;[N];中国高新技术产业导报;2003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马慧;基于系统科学的电信运营企业转型研究[D];北京邮电大学;2006年

2 彭英;我国电信价格规制的理论与实证研究[D];南京航空航天大学;2007年

3 王斌;基于动态关系的电信企业资源与核心能力的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06年

4 于庆军;电信市场的有效竞争与战略行为[D];天津大学;2007年

5 沈焱;基于价值实现的电信创新研究[D];电子科技大学;2010年

6 张成波;我国电信市场竞争模式与资源配置效率研究[D];吉林大学;2006年

7 李荣华;我国电信市场后进入者的有效竞争研究[D];中南大学;2008年

8 郑奇宝;中国电信行业规制的理论和实证研究[D];复旦大学;2003年

9 姜华彪;电信运营企业战略联盟研究[D];中南大学;2004年

10 高媛;网间互联法律问题研究[D];武汉大学;2012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庄旭;现阶段我国电信行业国有资产管理体制改革研究[D];华南理工大学;2010年

2 毕微;虚拟电信运营模式的研究[D];哈尔滨理工大学;2004年

3 刘利凯;论当代电信法的促进竞争原则[D];中国政法大学;2006年

4 汤旭;江油电信分公司营销渠道分析与策略研究[D];电子科技大学;2004年

5 曹波;虚拟电信运营理论与实务研究[D];哈尔滨理工大学;2005年

6 韩江;电信企业经营活动的政府管制[D];长春理工大学;2007年

7 张昊;我国电信市场监管的法律制度研究[D];吉林财经大学;2010年

8 张育文;吉林省电信公司传输网络发展研究[D];吉林大学;2004年

9 刘武军;湖北电信发展战略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04年

10 赵惠玲;西安电信实业有限公司基于核心能力的业务整合研究[D];西北大学;2004年


  本文关键词:电信企业间竞合博弈及代理渠道协调机制研究,,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本文编号:168028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oufeilunwen/jjglbs/168028.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501f6***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