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碳金融交易价格机制研究
本文关键词:中国碳金融交易价格机制研究,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吉林大学》 2015年
中国碳金融交易价格机制研究
张云
【摘要】:气候变化已经成为全球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阻滞因素,被视为迄今为止最大的市场失灵现象(尼古拉斯·斯特恩,2014)①。减少人类行为对气候环境的影响同时提高人类对环境变化的适应能力,成为应对气候变化的首要着眼点。控制以碳为代表的温室气体的排放,是与经济增长同等重要的发展难题。学者们以庇古税和科斯的产权定理作为基础,探讨将碳排放的外部成本内部化的市场机制,比较价格工具、数量工具以及混合策略的优劣,发现在总量控制体系中匹配合理的价格安全阀的混合策略,其社会福利优于单纯的价格工具或数量工具。在混合策略中,价格机制是核心,既能为决策制定者提供减排成本的参考,亦能引导生产者转变生产方式。本文按照“初始价格如何确定-确定之后市场价格如何运行-如何保障价格平稳运行”的逻辑,对中国碳金融交易价格形成机制、价格运行机制与价格监管机制进行研究。 关于碳金融交易价格的形成机制,本文系统梳理了传统价格理论、现代金融学定价理论在碳金融交易中的应用,归纳国外碳配额价格形成的经验,发现分配机制与潜在的供求力量是影响初始价格的核心要素。随后,本文以边际成本理论作为基础,构建改进版的参数化二次型方向性产出距离函数,在传统的投入变量中加入环境治理投资,以避免对边际减排成本的低估。本文以碳排放强度较高的第二产业作为样本,结合中国排放交易试点呈现区域化的现状,测算中国省际二氧化碳排放的影子价格,发现第二产业二氧化碳影子价格的波动区间位于2377元/吨至47722元/吨之间,远高于碳交易试点的初始价格以及现有的研究结果。为了综合考察不同省(市)的个体特征,本文以期望产出、非期望产出占比作为权重,计算影子价格的加权平均值,发现以二氧化碳排放量作为权重的加权平均的影子价格更适宜作为全国性碳金融交易初始价格的参考。为了进一步探讨影子价格存在差异的原因,本文使用产值、能源结构、能源强度、碳排放量、碳排放强度等潜在影响因素构建面板模型,研究发现产值对碳排放量的影响更为显著。与二氧化碳排放强度指标相比,二氧化碳绝对量对影子价格的影响更显著且作用力度更大,因而在碳排放初始价格的确定中宜给予当地历史或当期二氧化碳排放量更多关注。最后,本章从控排范围的确定及链接方式的选择两个方面为中国碳金融交易初始价格的形成提供建议。 关于碳金融交易价格的运行机制,本文以阿尔弗雷德·马歇尔的均衡价格(价值)理论作为基础,采用文献研究法归纳国外排放交易体系价格运行的规律,将价格波动的驱动因素划分为基本面因素(包括经济活动、能源价格、天气变化等)和突发性事件(包括公布实际排放量、系统漏洞以及经济危机的爆发等严重超出预期的事项)两类,发现碳金融交易价格波动与市场基本面因素呈现长期相关关系,其中,经济活动的影响显著,能源价格的影响尚未形成一致结论,有待进一步检验和识别,极端的天气变化对碳价格影响显著但程度较小,突发性事件会对碳价格的运行形成冲击,甚至导致价格运行的中止。随后,本文以中国碳排放交易试点作为样本,使用Granger检验,建立不同因素之间的因果关系链,发现以政策信息为代表的供给层面的影响有待进一步考察,市场基本面信息所代表的需求层面对碳价格的影响借助两条途径:其一是经济发展借助于国内能源价格作用于碳价格;其二是天气变化通过能源需求作用于碳价格。为了识别不同排放交易试点的个体效应,本文构建了非平衡个体固定效应面板模型,其估计结果进一步证实了需求层面市场基本面信息的显著影响,而且不同交易试点的个体效应不存在显著性差异。最后,本文对国内外碳金融交易价格的运行规律进行总结。 关于碳金融交易价格的管理机制,本文首先以市场失灵理论作为基础,从控制风险成本、引导低碳投资、助推实现减排目标等方面对碳金融交易价格监管举措的必要性进行分析。随后,,本文采用比较分析的方法,从价格双边安全阀机制、抵消机制、存储与借贷机制三个方面对国外排放交易体系与国内排放交易试点的细则安排进行对比,发现价格双边安全阀制度能够增进碳市场对经济系统的自动稳定功能,和抵消机制、存储与借贷机制一并构成价格监管机制的主要模式。而后,本文结合杜莉和张云(2015)①对碳金融发展阶段的划分,研究价格监管举措的阶段性特征。从长期来看,水平固定的安全阀模式难以契合碳排放配额紧缩以及控排企业边际减排成本上升的客观规律,动态的自动调整的安全阀水平更易于合理引导市场预期进而维护碳市场的平稳运行,本文建议将试运行期间价格的上下四分位点作为双边安全阀的初始值,以通货膨胀率上浮3%-5%作为安全阀年度增长的速率。由于价格波动受到诸多因素的影响,瞬时或短时间内触发安全阀不能作为价格风险的表征,本文建议考虑季节性因素的影响,以季度平均价格触发安全阀作为标准。在碳排放分配之初,限价交易可作为维护安全阀的主要举措,随着碳市场发展的深入,宜逐步向预留配额储备转化。抵消机制宜设置具有弹性的抵消占比,当碳金融交易价格高于警戒值之时,可实现抵消占比区间的自动调整,通过增加(或减少)可用于抵消的核证减排量,维护价格的平稳运行。由于抵消机制对碳金融市场交易具有“挤出效应”,因而逐步缩减可用于抵消的排放源并降低抵消占比是抵消机制在碳市场走向成熟时的必然趋势。存储与借贷机制可用于实现碳配额的跨期配置,可存储的时间区间随着碳市场的发展逐步由阶段内向阶段间发展;由于碳市场发展成熟度不高且碳排放具有不可逆的特性,透支碳配额的风险难以控制,故短期内引入借贷机制不具备可行性。 最后,本文对碳金融交易价格形成机制、运行机制和管理机制的研究进行总结,并从构建契合中国经济特征的分配机制、加快培育市场需求、健全碳排放的监测、报告和核查制度、细化碳金融交易的价格监管机制四个方面为中国全国性碳市场的构建提供政策建议。
【关键词】:
【学位授予单位】:吉林大学
【学位级别】:博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5
【分类号】:F832.5;X196
【目录】:
下载全文 更多同类文献
CAJ全文下载
(如何获取全文? 欢迎:购买知网充值卡、在线充值、在线咨询)
CAJViewer阅读器支持CAJ、PDF文件格式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吴开超,白莹;市场失灵与市场自矫正机制[J];财经科学;2004年05期
2 李永友;周达军;;自动稳定器与相机抉择:财政政策宏观调控机制的权衡与完善[J];财贸经济;2007年02期
3 许广月;宋德勇;;中国碳排放环境库兹涅茨曲线的实证研究——基于省域面板数据[J];中国工业经济;2010年05期
4 何小钢;张耀辉;;中国工业碳排放影响因素与CKC重组效应——基于STIRPAT模型的分行业动态面板数据实证研究[J];中国工业经济;2012年01期
5 张曙光;中国市场制度建设中的政府行为[J];管理世界;1992年06期
6 林伯强;蒋竺均;;中国二氧化碳的环境库兹涅茨曲线预测及影响因素分析[J];管理世界;2009年04期
7 高莹;郭琨;;全球碳交易市场格局及其价格特征——以欧洲气候交易体系为例[J];国际金融研究;2012年12期
8 苏振东;洪玉娟;刘璐瑶;;政府生产性补贴是否促进了中国企业出口?——基于制造业企业面板数据的微观计量分析[J];管理世界;2012年05期
9 杜莉;张云;;我国碳排放总量控制交易的分配机制设计——基于欧盟排放交易体系的经验[J];国际金融研究;2013年07期
10 马艳艳;王诗苑;孙玉涛;;基于供求关系的中国碳交易价格决定机制研究[J];大连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3年03期
【共引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翟继光;;论经济法的运行机制[J];安徽大学法律评论;2005年01期
2 郑兰祥;;从央行货币政策操作看人民币汇率变动方向[J];安徽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7年01期
3 许思义;;对哈耶克新自由主义的再认识[J];安徽电子信息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9年04期
4 范翠红;国家与社会关系视角下的政治文化变迁[J];安徽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5年04期
5 包先康;李卫华;;国家政权建构与乡村治理理念的变迁[J];安徽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年03期
6 曾国平;王正攀;曹跃群;;对农业资本存量K估算的文献综述[J];安徽农业科学;2010年25期
7 罗显扬;赵华富;周国兰;段学艺;曹雨;周富裕;;贵州省风冈县田坝村茶树栽培循环经济集成技术“3R”分析与应用推广[J];安徽农业科学;2010年26期
8 高爱雄;党敏;;基于市场失灵理论的西安芹菜滞销现象分析[J];安徽农业科学;2011年27期
9 郭东旭;;河南省农村人力资本与农民收入关系研究[J];安徽农业科学;2011年36期
10 刘颖;任燕燕;;基于VEC模型的中国CO_2库兹涅茨曲线分析[J];安徽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12年01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周芳;石磊;马中;;CO_2减排对中国省际生产率的影响[A];2011中国环境科学学会学术年会论文集(第三卷)[C];2011年
2 刘军;David Willer;Pamela Emanuelson;;强制关系:理论模型及实验检验[A];2011年中国社会学年会——“社会稳定与社会管理机制创新”论坛论文集[C];2011年
3 纪玉山;赵洪亮;;维护发展中国家利益,积极与发达国家进行碳博弈[A];社会主义经济理论研究集萃——从经济大国走向经济强国的战略思维(2011)[C];2011年
4 纪玉山;关键;王塑峰;;经济稳定增长与碳减排双重目标优化模型[A];2012年度(第十届)中国法经济学论坛论文集[C];2012年
5 李树;陈刚;;环境管制与生产率增长——以APPCL2000的修订为例[A];2012年度(第十届)中国法经济学论坛论文集[C];2012年
6 刘军;;中国制造业二氧化碳排放的影响因素研究[A];第七届中国科技政策与管理学术年会论文集[C];2011年
7 万永坤;董锁成;王隽妮;毛琦梁;;产业结构调整与环境污染联动效应研究[A];发挥资源科技优势 保障西部创新发展——中国自然资源学会2011年学术年会论文集(上册)[C];2011年
8 黄少安;韦倩;;合作与经济增长[A];2010年(第十届)中国制度经济学年会论文集[C];2010年
9 牛可;;早期冷战中美国的国家建设[A];北京论坛(2009)文明的和谐与共同繁荣——危机的挑战、反思与和谐发展:“危机与转机——对现实问题的历史反思”历史分论坛论文或摘要集(下)[C];2009年
10 郑若谷;干春晖;余典范;;中国产业结构变迁对经济增长和波动的影响研究[A];2010年中国产业组织前沿论坛会议文集[C];2010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邱瑞;对外贸易对黑龙江省经济发展影响机理及评价研究[D];哈尔滨工程大学;2010年
2 郭艳秋;基于随机前沿模型的区域技术效率研究[D];辽宁工程技术大学;2010年
3 姜海光;国有控股企业所有权边界与财务战略取向[D];中国海洋大学;2010年
4 陈春常;转型中的中国国家治理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11年
5 顾远飞;市场化环境下的大学运行逻辑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10年
6 张伟;经济福利测度:理论分析与中国经验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10年
7 杨玲;文化交往论[D];华中科技大学;2010年
8 姚宇;我国产业低碳化经济发展研究[D];陕西师范大学;2010年
9 刘宇;从臣民到公民[D];南开大学;2010年
10 王博;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宏观经济的总体特征研究[D];南开大学;2010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袁昭;城市圈土地结构效率研究[D];华中农业大学;2010年
2 席亚军;我国排污权交易对市场结构影响研究[D];长春理工大学;2010年
3 毕薇;传统德育的历史局限及转型研究[D];辽宁师范大学;2010年
4 吴栋;信息化对能源强度变动影响研究[D];浙江理工大学;2010年
5 毕圣洁;中国政治发展过程中的合法性构成与获取研究[D];华东政法大学;2010年
6 熊颖哲;政治思想的演变:欧文·克星斯托的右翼化和美国新保守主义的兴起[D];上海外国语大学;2010年
7 李良玉;中国能源效率空间分布格局及模式研究[D];大连理工大学;2010年
8 郭亚超;建国后毛泽东知识分子思想的内在矛盾性研究[D];浙江农林大学;2010年
9 郑宝明;韩国民主转型研究[D];中国海洋大学;2010年
10 曾鸿志;中国高企业储蓄原因的理论和实证分析[D];湘潭大学;2010年
【二级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米本家;;我国基础设施投资与区域经济发展研究[J];安徽农业科学;2009年13期
2 刘娜;何继新;周俊;顾凯平;;碳排放权交易的双向拍卖博弈研究[J];安徽农业科学;2010年06期
3 陈有孝,林晓言,刘云辉;城市轨道交通建设对地价影响的评估模型及实证——以北京市轨道交通为例[J];北京交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5年03期
4 贾元华;戴东昌;刘奕;;我国高速公路建设发展的绩效与评价[J];北京交通大学学报;2005年06期
5 戚婷婷;鲁炜;;核证减排量现货市场与期货市场的价格发现[J];北京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年06期
6 田祖海;苏曼;;公路交通运输对区域经济发展的影响分析[J];商业研究;2008年04期
7 杨国荣,张军;城市基础设施建设的融资渠道选择研究[J];重庆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5年04期
8 陈游;;碳金融:我国商业银行的机遇与挑战[J];财经科学;2009年11期
9 张学刚;王玉婧;;环境库兹涅茨曲线——内生机制抑或规制结果?[J];财经论丛;2010年04期
10 陆虹;中国环境问题与经济发展的关系分析——以大气污染为例[J];财经研究;2000年10期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黄丽珠;[N];金融时报;2008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安丽;基于可持续发展的排污权交易有效性研究[D];天津大学;2009年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凌楼凤;;构建我国碳金融发展体系[J];中国商界(下半月);2010年07期
2 刘倩;王遥;;碳金融全球布局与中国的对策[J];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2010年08期
3 颜海轶;郁璇;;我国碳金融的发展现状和存在的问题[J];华北金融;2011年01期
4 王明;;中国碳金融组织服务体系存在的问题及建议[J];现代物业(中旬刊);2011年06期
5 田璇;;碳金融在我国的发展对策探析[J];商业会计;2011年19期
6 刘婧;;上海碳金融发展的思考及建议[J];环境经济;2011年07期
7 沈冰;冉光和;鲁钊阳;;中国碳金融问题研究进展[J];经济问题探索;2011年09期
8 杨丽;曾少军;;国际气候合作与我国碳金融创新[J];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2011年S2期
9 王朝晖;;探讨碳金融全球布局与中国的对策[J];中外企业家;2013年09期
10 李亮亮;许春燕;李振国;;碳金融定价权分析[J];中国商贸;2013年30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吴弘;柴颖;;碳金融的法律促进[A];金融法学家(第二辑)[C];2010年
2 杨艳;;碳金融助推中国生态文明建设路径研究[A];科学发展·生态文明——天津市社会科学界第九届学术年会优秀论文集(中)[C];2013年
3 丁玉梅;刘应元;;发展碳金融 促进低碳经济[A];《武汉金融》2010年第12期[C];2010年
4 慕丽杰;;低碳经济发展和碳金融体系的构建[A];第九届沈阳科学学术年会论文集(经济管理与人文科学分册)[C];2012年
5 刘丽伟;;世界碳金融的区域效应及制约因素分析[A];第八届(2013)中国管理学年会——金融分会场论文集[C];2013年
6 邵四华;;积极探索碳金融发展模式 支持我市低碳经济发展[A];民革组织为天津市“解难题、促转变、上水平”做贡献主题研讨会材料[C];2010年
7 王小磊;;碳金融与巴士快速交通[A];西南汽车信息:2010年下半年合刊[C];2010年
8 鲍文;;碳金融与经济低碳转型[A];2014全国金融创新与经济转型博士后学术论坛论文集[C];2014年
9 仲伟周;郭大为;仲云云;;基于碳金融视角的我国商业银行经营模式转型研究[A];中国贸易救济与产业安全论丛(2010)——第六届中国贸易救济与产业安全研究奖获奖论文集[C];2010年
10 王鲁娜;;内外环境下碳金融发展现状及对我国的启示[A];可持续发展·环境保护·防灾减灾——2012年全国环境资源法学研究会(年会)论文集[C];2012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中国电力财务有限公司能源金融研究组成员 博士 李丕东;[N];国家电网报;2009年
2 ;[N];上海证券报;2010年
3 本报记者 李飞 通讯员 李新龙 孙朝;[N];中国环境报;2010年
4 郭凯;[N];金融时报;2010年
5 记者 顾意亮;[N];人民政协报;2011年
6 武汉大学经管学院 李兵兵;[N];光明日报;2011年
7 贺浪莎;[N];经济日报;2011年
8 记者 潘永东;[N];金融时报;2011年
9 记者 周轩千;[N];上海金融报;2011年
10 本报记者 张玺 通讯员 梅刚;[N];工人日报;2011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4条
1 孙兆东;中国碳金融交易市场的风险及防控[D];吉林大学;2015年
2 张善明;中国碳金融市场发展研究[D];武汉大学;2012年
3 张云;中国碳金融交易价格机制研究[D];吉林大学;2015年
4 程炜博;碳金融市场参与主体和交易客体及其影响因素分析[D];吉林大学;2015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高志强;构建我国碳金融市场研究[D];华南理工大学;2012年
2 钱辰;中国碳金融发展问题研究[D];合肥工业大学;2012年
3 周卫锋;我国碳金融体系构建研究[D];吉林大学;2010年
4 韩琳慧;我国碳金融市场研究[D];首都经济贸易大学;2010年
5 王凤奎;论通过开发金融破解碳金融发展难题[D];吉林大学;2011年
6 牛慧;碳金融发展的国际比较及对我国的启示[D];北京交通大学;2011年
7 李博;碳金融对产业结构调整的影响机理分析[D];吉林大学;2011年
8 赵平飞;欧盟排放权交易体制下碳金融资产定价研究[D];成都理工大学;2011年
9 张淼淼;中国碳金融发展模式研究[D];首都经济贸易大学;2011年
10 柴佳;河北省碳金融产品发展研究[D];河北大学;2011年
本文关键词:中国碳金融交易价格机制研究,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本文编号:190039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oufeilunwen/jjglbs/19003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