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际产业转移背景下的中国企业国际化研究
本文关键词:国际产业转移背景下的中国企业国际化研究,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上海社会科学院》 2015年
国际产业转移背景下的中国企业国际化研究
张莎丽娜(CHEUNG Tingwang)
【摘要】:随着全球信息网络的建设日益完善,一大批国际企业迅速崛起,布局国际市场积极进行海外投资,加速了世界经济的进一步融合,世界经济一体化趋势得到不断增强。在20世纪之前,跨国公司的国际化程度较低,自身承担了大部分生产工序,只是将一部分加工装配环节转移至具有劳动密集型产业优势的发展中国家以及新兴工业国家;9O年代之后,跨国公司开始将生产制造工序以及售后服务环节等大规模转移出去,仅保留部分核心科技研发和营销环节,使产品、劳动力、科技等生产要素实现了自由流动。进入21世纪以来,发达国家对产业结构进行了新阶段的发展和调整,国际产业转移也呈现出新的趋势和特点。首先,在新一轮的国际产业转移中,由于国际竞争和经济全球化的驱动,产业转移不再受特定流向和区域的限制,而是在全球范围内寻找最佳的投资区位。产业转移已经从过去的发达国家向发展中国家的单向转移转变为多向转移。国际产业转移的规模迅速扩大,转移速度也进一步加快。其次,国际产业转移方式也日益多样化,突破了单一的直接投资和股权安排,项目外包成为新的转移方式,跨国并购、兼并、收购和非股权安排成为新的投资方式。最后,国际产业转移结构高度化趋势加强,产业转移重心已经从制造业向服务业转变。随着西方发达国家从工业经济向信息经济过渡和知识经济的发展,发达国家产业结构知识化、高度化发展速度加快,国际产业转移的结构也呈现出高度化趋势。发达国家制造业向发展中国家转移的过程接近尾声,服务业已经成为产业转移的新热点。但同时也应引起注意的是,随着国际产业转移的不断深入,自20世纪80年代开始,世界制造业格局发生了较大变化,一个显著的特点就是发达国家经历了“去工业化”过程,劳动力迅速从第一、第二产业向第三产业转移,制造业占本国GDP的比重持续降低,并向新兴工业化国家转移,发展中国家尤其是中国制造业快速崛起。但国际金融危机使得世界各国不得不重新审视以往的经济增长模式。发达国家忽视曾具有经济“造血”功能的制造业,过度依赖以金融业为代表的虚拟经济,是国际金融危机爆发的重要原因。意识到过度脱离制造业实体的危险,美国、英国日本以及欧盟国家纷纷开始了从“去工业化”到“再工业化”的进程,出台重振制造业的强力政策。发达国家的“再工业化”战略必然影响到全球产业尤其是制造业活动的空间分布,以及各国经济结构调整。实际上,新一轮制造业争夺战涉及各国的政策取向、制度设计、科技研发、生产经营环境、劳动力素质、基础设施等诸多方面。全球制造业的变化对国际产业转移有着重要的影响和作用。从1868年第一家跨国公司建立至今,跨国公司的发展大体经历了产生与兴起发展、缓慢发展阶段、复兴扩展阶段和全球化四个阶段。伴随着跨国公司的兴衰与成长,国际产业转移相应也经历了四次较大范围的转移浪潮。这种国际产业转移与跨国公司发展历程在时间上的一致性具体表现为:世界跨国公司的兴起在第一次国际产业转移浪潮的后期,19世纪中叶,大部分欧洲国家和美国都已经完成了初步的工业革命,到19世纪末20世纪初,资本主义进入垄断阶段,资本输出大大发展起来,这时才开始出现少数跨国公司,属于国际产业转移背景下催生的跨国公司。一战、二战期间,各国忙于战事,国际产业转移与跨国公司均为表现出较大的发展,战后,随着美国发展成世界第一大国,开始出现了第二次国际产业转移的浪潮,同时,跨国公司也得到巨大的发展,此阶段跨国公司与产业转移开始表现出相辅相成的特性;随后,20世纪70年代到80年代,西欧与日本经济大发展,跨国公司迅速崛起,产业转移的的格局转向多极化发展,进而催生了亚洲“四小龙”的发展奇迹,全球性质的并购成为主导。从世界范围来看,每一次国际产业转移都加速了国际产业转移承接国的工业化进程。涉及的产业国家由最初的英、美、日、德等发达国家扩展至发展中国家,尤其是第四次国际产业转移浪潮,产业承接地主要是中国内地地区,以其广大的市场吸引了日本、美国和欧洲的大量投资,使得制造业得到迅速发展。也可以说,对第四次国际产业转移的承接,奠定了中国作为世界制造大国的国际地位。其他国家的企业国际化发展模式与产业转移经验,都为中国提供了宝贵的借鉴。本文通过梳理以英、日为代表的发达国家以及以韩国、印度为代表的发展中国家的产业转移历程,形成了企业国际化和对外产业转移的历史脉络,在产业结构、企业生产技术、管理水平以及政策制度等方面对中国的产业转移产生了深刻的影响,并提供了有价值的借鉴。中国在2001年底加入wto以后,国内市场更加开放,经济的持续高速增长也带来了巨大的市场空间,中国对国际产业的吸引力进一步增强。近年来,由于中国经济的发展和劳动力水平的提升,劳动密集型产业在中国的比较优势逐渐消失,因此如何定位中国在国际产业转移中的位置对中国产业结构调整和新经济的发展有重要意义。21世纪以来,中国经济以前所未有的速度加入了世界经济体系中,为世界经济体系的发展做出重要贡献,进入全方位发展阶段,一种创新的跨区域创业者成为引领这一新模式的先锋,他们频繁来往于中国和海外两地,通过及时把握国外最新技术热点和趋势,从事创业或者投资,了解改善最新商业模式,与两地各类创新资源紧密相连。本文试图在最新的国际产业转移趋势与中国企业国际化特点的背景下,研究国际产业转移与企业国际化之间的内在关系,并对中国如何在新形势下推动企业国际化提出合理建议。文章第三章从国际产业转移与企业国际化的动因入手,从理论层面分析两者之间的关系,找出国际产业转移对企业国际化的影响机制;第四章梳理国际产业转移与企业国际化的历史脉络,从其各个时期的相应特点对比分析相应的联系,并选取典型发达国家与发展中国家企业国际化的个例,分析它们与同期国际产业转移的关系;第五章总结了中国在国际产业转移中的位置、中国企业国际化的进程及动因,并分析了国际产业转移对中国企业国际化的影响路径,为下一章的实证做了理论准备;第六章选取了相关变量,用实证方法分析国际产业转移对我国企业国际化的影响,得出的结论是对内FDI对中国企业国际化有显著的影响,且具有滞后性,能源消费量与适龄人口劳动力人数对我国企业国际化有正影响,而科研、教育投入等因素对中国企业国际化没有显著影响;第七章结合实证结果和中国企业国际化的特点,选取了五个行业的代表性企业进行案例分析,总结了其国际化的异同;最后,第八章总结了全文的主要观点并提出了相应的政策建议。
【关键词】:
【学位授予单位】:上海社会科学院
【学位级别】:博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5
【分类号】:F279.2
【目录】:
下载全文 更多同类文献
CAJ全文下载
(如何获取全文? 欢迎:购买知网充值卡、在线充值、在线咨询)
CAJViewer阅读器支持CAJ、PDF文件格式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谢光亚;倪见;;发展中国家企业国际化成长战略模式选择[J];财经理论与实践;2007年03期
2 林萍;谢弦;;不确定环境下动态能力构成框架的理论研究——基于资源管理过程视角[J];重庆工商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2年02期
3 王娜;刘瑜;;简析英国的创意产业[J];创意与设计;2011年02期
4 袁志刚;;关于中国“刘易斯拐点”的三个疑问[J];当代经济;2010年19期
5 陈刚;刘珊珊;;产业转移理论研究:现状与展望[J];当代财经;2006年10期
6 陈劲;吴航;金珺;;企业如何实施开放式创新:组织变革的视角[J];中国地质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2年01期
7 姚友兰;;企业国际化路径比较——TCL、华为国际化路径比较分析[J];东方企业文化;2010年15期
8 张公嵬;梁琦;;出口与企业绩效:主要论题与最新进展[J];国际商务(对外经济贸易大学学报);2010年01期
9 王国顺;胡莎;;企业国际化与经营绩效:中国制造业上市公司的实证研究[J];系统工程;2006年12期
10 石奇;集成经济原理与产业转移[J];中国工业经济;2004年10期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高若阳;基于知识观的组织模块性与企业适应性研究[D];浙江大学;2010年
2 冯军政;环境动荡性、动态能力对企业不连续创新的影响作用研究[D];浙江大学;2012年
3 张磊;中国企业国际化发展战略研究[D];厦门大学;2006年
4 朱朝晖;基于开放式创新的技术学习协同与机理研究[D];浙江大学;2007年
5 蒋勤峰;孵化企业社会资本与创业绩效关系研究[D];上海交通大学;2007年
6 张琳;中小企业组织学习力与企业绩效关系实证研究[D];华中农业大学;2008年
7 何郁冰;企业技术多样化与企业绩效关系研究[D];浙江大学;2008年
8 王飞绒;基于组织间学习的技术联盟与企业创新绩效关系研究[D];浙江大学;2008年
9 郑素丽;组织间资源对企业创新绩效的作用机制研究[D];浙江大学;2008年
10 伍蓓;企业研发外包的模式、机理及动态演化特征研究[D];浙江大学;2010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7条
1 宗志刚;国际产业转移对我国技术创新的影响研究[D];吉林大学;2011年
2 李捷;全球化条件下中国企业国际化战略研究[D];武汉大学;2005年
3 陈厚丞;论中国民营企业对外直接投资[D];四川大学;2007年
4 陈益君;中国民营企业国际化影响因素的实证研究[D];浙江大学;2008年
5 颜栋栋;吉利集团国际化战略研究[D];山东大学;2013年
6 叶飞雪;美国跨国公司经营活动对母国经济影响[D];外交学院;2013年
7 朱宏达;全球价值链下波司登的国际化模式研究[D];苏州大学;2014年
【共引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江三良;;创业氛围:不同地区企业创生行为差异新解[J];安徽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9年02期
2 安徽广播电视大学毕业生追踪调查课题组;安徽电大开放教育毕业生追踪调查报告综述[J];安徽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05年03期
3 朱祖林;开放教育毕业生追踪调查问卷结构设计的信度效度分析[J];安徽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05年03期
4 张同健;;基于数据检验的国有商业银行资金业务内部控制绩效系统微观分析[J];安徽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08年02期
5 葛明贵;漆文烨;;青少年知识利用影响因素问卷的编制[J];安徽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10年01期
6 朱祖林;汤诗华;;“一村一名大学生计划”培养质量的社会评价——基于安徽地区的调查研究[J];安徽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11年02期
7 郑碧强;张叶云;;企业志愿服务行为对顾客购买决策行为的影响研究——基于顾客道德认同的视角[J];安徽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年05期
8 刘敏岚;;农村青年教师压力问卷的编制与统计分析[J];安徽农业科学;2009年23期
9 张丽颖;李胜连;;基于协同管理理论的农业企业绩效评价指标体系的构建[J];安徽农业科学;2011年11期
10 薛景丽;郑新奇;刘敬玉;;基于SEM和GIS的人居环境自然适宜性评价的一种方法[J];安徽农业科学;2012年10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厉新建;;转型期大国特性对旅游业跨国经营影响机理分析[A];中国旅游评论2011[C];2011年
2 张玉柱;金盛华;;蒙古族和汉族大学生职业价值观结构的等同性验证[A];Proceedings of Conference on Psychology and Social Harmony(CPSH2011)[C];2011年
3 张玉柱;;高校毕业生择业焦虑问卷的结构修订与跨地区验证[A];Proceedings of Conference on Psychology and Social Harmony(CPSH2011)[C];2011年
4 陈煦;;国内文化创意园区存在问题及其制约因素的探讨——从南京“西祠街区”说开去[A];中央美术学院青年艺术批评奖获奖论文集(2011年)[C];2012年
5 杜群阳;朱剑光;李凯;倪春平;;跨国创业导向的相关研究评述[A];第七届中国科技政策与管理学术年会论文集[C];2011年
6 胡婉丽;;知识型雇员创新行为意愿测量工具研究:量表开发、提炼与检验[A];第七届中国科技政策与管理学术年会论文集[C];2011年
7 许劲;;工程项目关系质量对项目绩效的影响分析[A];第十三届中国管理科学学术年会论文集[C];2011年
8 朱海就;张昭时;;浙商的企业家才能对企业绩效的贡献度研究——基于产业转型升级的背景[A];浙商研究2011[C];2011年
9 赵浩兴;王爱民;;后危机时代农民工返乡创业的影响因素研究[A];浙商研究2011[C];2011年
10 李扬;;中学生道德测评——结构方程模型应用研究[A];北京市第十三次统计科学讨论会论文选编[C];2006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王沁;思维风格、听力学习策略与学业成绩[D];上海外国语大学;2010年
2 刘凤阁;L2MSS理论视角下的中国英语二语学习者学习动机研究[D];上海外国语大学;2010年
3 喻登科;科技成果转化知识管理绩效评价研究[D];哈尔滨工程大学;2010年
4 吴雷;黑龙江省装备制造业企业持续创新能力评价研究[D];哈尔滨工程大学;2010年
5 董媛媛;我国大型企业原始创新机制构建与能力评价研究[D];哈尔滨工程大学;2010年
6 李思志;网络购物感知风险研究[D];辽宁工程技术大学;2010年
7 杨皎平;产业集群特性要素对技术创新的影响研究[D];辽宁工程技术大学;2010年
8 刘嘉莹;第三方逆向物流系统构建及其运行优化研究[D];辽宁工程技术大学;2010年
9 刘洪斌;节能减排政府责任保障机制研究[D];中国海洋大学;2010年
10 张结魁;消费者网络信息搜寻行为研究[D];合肥工业大学;2010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王维薇;已建池农户沼气消费偏好的影响因素分析[D];华中农业大学;2010年
2 孟静;农村微型企业成长性影响因素研究[D];华中农业大学;2010年
3 周斌;产业链视角下种子价值分配理论模型及实证研究[D];华中农业大学;2010年
4 袁进进;农村微型企业创业:创业者创业能力及开发研究[D];华中农业大学;2010年
5 张俊;成人肝移植术后依从性及影响因素的研究[D];南京医科大学;2008年
6 王婷;ICU实施预防呼吸机相关性肺炎循证护理的调查及干预效果研究[D];南京医科大学;2009年
7 王洁;中文版行走受损问卷在2型糖尿病外周动脉疾病及2型糖尿病人群中的应用研究[D];南京医科大学;2010年
8 孙超;医院院长领导力与医院管理绩效关联度的研究[D];南京医科大学;2010年
9 史永凤;保险行业职业经理人胜任力模型及其绩效研究[D];山东科技大学;2010年
10 侯胤光;基于SEM的人力资源管理实践活动对企业绩效的影响研究[D];山东科技大学;2010年
【二级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许琦;德国扶持中小企业技术创新的措施及启示[J];安徽科技;2004年04期
2 周小虎;企业家社会资本及其对企业绩效的作用[J];安徽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2年01期
3 郭燕;;中国服装品牌国际化模式分析[J];北京服装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08年03期
4 王晓光;企业研发(R&D)组织与动态能力研究[J];北京工商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5年01期
5 蒋恩尧,侯东;基于MIS平台的企业知识网络的组建[J];商业研究;2002年17期
6 潘毅刚;我国企业跨国经营的区位选择[J];商业研究;2003年05期
7 谢伟,吴贵生;桑塔纳轿车国产化的过程、组织、经验及特点[J];汽车工业研究;1997年03期
8 周珺,徐寅峰;企业间合作研发的发展趋势与动机分析[J];重庆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2年05期
9 李志,郎福臣,张光富;对我国"企业家能力"研究文献的内容分析[J];重庆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3年03期
10 维可;;一波三折的施乐故事[J];财经界;2003年06期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周文;[N];中国信息报;2009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高若阳;基于知识观的组织模块性与企业适应性研究[D];浙江大学;2010年
2 赵晓庆;企业技术学习的模式与技术能力积累途径的螺旋运动过程[D];浙江大学;2002年
3 郑刚;基于TIM视角的企业技术创新过程中各要素全面协同机制研究[D];浙江大学;2004年
4 李正卫;动态环境条件下的组织学习与企业绩效[D];浙江大学;2003年
5 戚永红;多角化过程中的知识利用与知识开发及其对企业绩效的影响——以我国信息技术类上市公司为例[D];浙江大学;2004年
6 赵明剑;突破性技术创新与技术跨越[D];复旦大学;2004年
7 张方华;知识型企业的社会资本与技术创新绩效研究[D];浙江大学;2005年
8 龚志周;电子商务创业压力及其对创业绩效影响研究[D];浙江大学;2005年
9 张洪石;突破性创新动因与组织模式研究[D];浙江大学;2005年
10 吴东晓;创业社会胜任力结构模型与绩效关系研究[D];浙江大学;2005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刘洋;辽宁省主导产业选择问题研究[D];辽宁工程技术大学;2009年
2 张黎黎;西部地区承接东部产业转移中的产业转移粘性问题及对策研究[D];重庆师范大学;2011年
3 刘化檩;基于战略联盟的组织间学习研究[D];首都经济贸易大学;2004年
4 边伟军;企业战略联盟绩效研究[D];中国海洋大学;2004年
5 周江华;基于知识平台的企业技术能力增长机理研究[D];浙江大学;2004年
6 吴建虎;国际产业转移新趋势对我国的影响及对策[D];河北大学;2005年
7 李莉;国际中小企业本土化问题研究[D];中国海洋大学;2005年
8 周亮;战略联盟与我国企业技术能力演变研究[D];武汉理工大学;2006年
9 王炯;全球制造网络中网络嵌入性对企业绩效的影响研究[D];浙江大学;2006年
10 杨卫丽;国际产业转移与环渤海地区产业结构优化[D];天津财经大学;2006年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我国企业国际化的切入点[J];对外经贸实务;2000年06期
2 赵武松;论我国企业国际化的几个问题[J];湖北财税;2000年20期
3 陈建克;充分利用“两种资源”、“两个市场” 推进中国民营企业国际化进程[J];经济师;2000年06期
4 袁建文;企业国际化与全球运筹[J];企业经济;2002年07期
5 张耀平;解析中国企业入世后的提升问题[J];河南商业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2年05期
6 舒少泽;我国高新技术企业国际化初探[J];理论月刊;2002年02期
7 霍建国;企业该如何应对新环境[J];企业天地;2002年07期
8 欧庭高;论企业孵化器的深层含义[J];广西师院学报;2002年03期
9 ;中国企业国际化的两种趋向[J];政工研究动态;2002年09期
10 李玉英;洪金;;国际化人才培训 与企业国际化之路[J];珠江经济;2002年06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方雯;王旭;;浅析我国企业国际化面临的问题与对策[A];2006中国科协年会第三分会场论文集[C];2006年
2 方雯;王旭;;浅析我国企业国际化面临的问题与对策[A];提高全民科学素质、建设创新型国家——2006中国科协年会论文集[C];2006年
3 胡勤勇;张红霞;;我国会计准则体系给企业国际化带来发展机遇的探讨[A];2006年度中国总会计师优秀论文选[C];2007年
4 孙钺;;企业国际化开拓的重要意义和途径[A];2012年陕西企业“走出去”征文活动文集[C];2012年
5 王忠禹;;强化创新驱动,提高企业发展质量和效益[A];创新驱动:新机遇 新挑战——2013年全国企业管理创新大会资料汇编[C];2013年
6 彭龙;;中国企业国际化——现状与展望[A];第三届管理科学奖颁奖典礼暨2012′中国管理科学高层论坛论文集[C];2012年
7 李峰;李海婴;;第22章 核心竞争力与知识管理[A];核心竞争力与企业管理创新研讨会暨中国企业管理研究会2002年年会论文集[C];2002年
8 张伟;赵曙明;;基于RBT的企业国际化的竞争优势理论分析[A];第三届(2008)中国管理学年会——市场营销分会场论文集[C];2008年
9 于惊涛;;全球采购对企业能力积累影响分析[A];全国高校价值工程研究会2001学术年会优秀论文、大连理工大学2001届MBA优秀论文专辑[C];2001年
10 王亚刚;白云涛;葛京;席酉民;;企业国际化研究:成就、问题与未来研究机遇[A];系统工程与和谐管理——第十届全国青年系统科学与管理科学学术会议论文集[C];2009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孙加顺;[N];经济日报;2003年
2 顾阳;[N];经济日报;2012年
3 执笔 吕立勤;[N];经济日报;2012年
4 本报记者 陈青松;[N];中国企业报;2013年
5 卢晓敏;[N];中国财经报;2013年
6 武汉大学经济与管理学院 王芳;[N];光明日报;2014年
7 张毅;[N];经理日报;2007年
8 马峰;[N];中华新闻报;2007年
9 软库投资银行业务总裁 温天纳;[N];证券时报;2006年
10 驻京记者 郑春峰;[N];南方日报;2008年
《中国学术期刊(光盘版)》电子杂志社有限公司
同方知网数字出版技术股份有限公司
地址:北京清华大学 84-48信箱 大众知识服务
京ICP证040441号
互联网出版许可证 新出网证(京)字008号
出版物经营许可证 新出发京批字第直0595号
订购热线:400-819-9993 010-62982499
服务热线:010-62985026 010-62791813
在线咨询:
传真:010-62780361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0475号
本文关键词:国际产业转移背景下的中国企业国际化研究,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本文编号:229014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oufeilunwen/jjglbs/22901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