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硕博论文 > 经管博士论文 >

电力低碳发展模型及决策支持系统研究

发布时间:2017-01-02 10:30

  本文关键词:电力低碳发展模型及决策支持系统研究,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华北电力大学》 2015年

电力低碳发展模型及决策支持系统研究

孙伟  

【摘要】:低碳发展背景下,低碳减排是各国能源产业未来发展的标向。受资源禀赋的影响,煤电为主的电源结构是造成我国电力行业成为能源领域最大碳排放部门的主要原因,其碳排放占全国排放总量的一半左右。电力行业的绿色低碳发展是兼顾经济、社会、环境,并实现行业自身可持续发展的必由之路。因此,研究我国电力低碳科学发展问题,对于有效控制电力行业的碳排放,积极应对气候变化行动,实现我国总体节能减排目标具有重要意义。本文根据我国电力碳排放的特点,从全国、产业、省域和发电侧、消费侧交叉维度研究我国电力行业低碳发展模式及路径,并进行了实证研究。本文主要工作如下:(1)针对电力行业面临的环境压力问题,建立基于量子和声优化算法的最小二乘支持向量机(QHSA-LSSVM)预测模型,并采用该模型对我国电煤消耗量和对应的碳排放量进行模拟预测,定量的衡量电煤消耗和碳排放量未来增长趋势,对减碳任务的艰巨性和必要性给出量化依据。(2)以基本STIRPAT模型为框架,根据电力行业技术特点,将技术因素进行扩展,构建电力碳排放主导驱动因素识别模型。通过PLS参数拟合和变量重要性VIP计算,识别出解释变量对被解释变量贡献率的大小,同时识别出来的解释变量将作为电力低碳系统动力学模型的部分输入变量,用以设计未来电力低碳发展的可能模式。(3)在扩展STIRPAT模型识别电力碳排放主导驱动因素基础上,考虑政策、碳税、电价、电力技术变化等因素的影响,对输入变量进行扩展,建立电力碳排放关系图和系统流图,搭建出我国电力碳排放系统动力学模型。通过情景分析法,设计电力工业未来低碳发展情景,并计算不同情境下电力碳排放总量、电力生产碳排放系数和电力消费碳排放系数,进行历史和未来发展情况分析,研究结果对电力工业总体、发电侧和消费侧的控碳政策提供参考依据。(4)从各省电力碳排放特性入手,采用AP聚类算法,以电力碳排放影响因素为聚类指标,将我国30个省份进行聚类,对同类省份碳排放的相似性和不同类间的差异性进行分析。再根据Laspeyres完全分解模型量化衡量区域发电碳排放系数、发电结构、电耗强度、经济与人口这五个主要因素对各省份电力碳排放影响的贡献,并以此提出不同省份差异化的低碳发展路径。根据聚类和发展路径分解可以综合得到因地制宜的区域电力低碳发展方向和政策。(5)从电力消费角度考虑经济发展和环境资源保护的协调问题,提出电力消费碳生产率概念,并从终端产业角度进行电力消费碳生产率分解建模,以产业结构调整和产业技术进步为主要分析因素,量化计算其沿时间轴对总体电力消费碳生产率的影响变化。分析表明:产业电力消费结构优化、部门电力消费效率的提升、节电服务产业的培育和结构化节能等措施对于提高终端电力消费碳生产率具有重要的意义。(6)通过建立电力低碳发展效果综合评价模型,对行业近年来的低碳发展成效进行综合的客观评价。在构建电力低碳发展效果综合评价指标体系基础上,结合BTS主观赋权法和反熵客观赋权法,对指标进行组合赋权,再采用基于贴近度的密切值法对研究期内电力低碳发展效果进行时间轴方向的综合评价,并根据评估效果对发展方向提出改进性意见。(7)对电力低碳发展决策支持系统(PILCDDSS)进行了设计,该系统综合发电用能与碳排放预测模型、电力碳排放驱动因素辨识及情景模拟仿真模型、区域电力低碳差异化发展模型、终端产业电力消费碳生产率分解模型、低碳电力发展效果评价模型,借助于计算机技术和仿真技术手段,通过人机交互方式辅助解决电力低碳发展过程中的决策问题,为相关政府部门和电力行业制定低碳发展政策时给予科学的参考决策依据。

【关键词】:
【学位授予单位】:华北电力大学
【学位级别】:博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5
【分类号】:F426.61;X322
【目录】:

下载全文 更多同类文献

CAJ全文下载

(如何获取全文? 欢迎:购买知网充值卡、在线充值、在线咨询)

CAJViewer阅读器支持CAJ、PDF文件格式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康重庆;周天睿;陈启鑫;;电力企业在低碳经济中面临的挑战与应对策略[J];能源技术经济;2010年06期

2 廖永进;王力;骆文波;;火电厂烟气脱硫装置成本费用的研究[J];电力建设;2007年04期

3 郭联哲,李晓军,谭忠富;煤价波动对火电厂上网电价影响的数学模型及动态分析[J];电网技术;2005年07期

4 刘贞;朱开伟;阎建明;施於人;;电力行业碳减排情景设计与分析评价[J];电网技术;2012年06期

5 查冬兰;周德群;;地区能源效率与二氧化碳排放的差异性——基于Kaya因素分解[J];系统工程;2007年11期

6 梁巧梅;刘维旭;梁晓捷;赵鲁涛;;碳排放强度分解决策支持系统的研制与应用[J];北京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4年05期

7 施应玲;刘媛媛;常豫州;;中国电力消费CO_2排放强度分解分析[J];华东电力;2009年08期

8 马军杰;陈震;尤建新;;省域一次能源CO_2排放的空间计量经济分析[J];技术经济;2010年12期

9 宋杰鲲;;山东省能源消费碳排放预测[J];技术经济;2012年01期

10 丁唯佳;吴先华;孙宁;王桂芝;巢惟忐;;基于STIRPAT模型的我国制造业碳排放影响因素研究[J];数理统计与管理;2012年03期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4条

1 李莉;电力产业节能减排机制设计模型与方法研究[D];华北电力大学(北京);2011年

2 谭显东;电力可计算一般均衡模型的构建及应用研究[D];华北电力大学(北京);2008年

3 周黎莎;智能电网低碳效益关键指标选取与评价模型研究[D];华北电力大学;2013年

4 邓吉祥;区域能源与碳排放战略决策支持的模型探索与系统开发[D];华东师范大学;2014年

【共引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钱文艳;建国后土地与农民社会保障问题的历史演变[J];安徽史学;2002年03期

2 李扬;;国内外土地利用变化研究概述[J];安徽农学通报(上半月刊);2010年09期

3 王美琴;计算机仿真技术在水资源与环境问题上的应用[J];安徽农业科学;2004年04期

4 刘坤;焦国明;;农业需水预测方法研究[J];安徽农业科学;2007年34期

5 谢英亮;刘贻玲;张友锋;;东江源区寻乌县经济环境协调发展系统动态仿真模型研究[J];安徽农业科学;2009年08期

6 金梦;胡成;刘兰岚;孙研;;系统动力学在清河流域水环境模拟中的应用[J];安徽农业科学;2011年22期

7 曹月娥;塔西甫拉提·特依拜;王新军;杨建军;;基于SD-GMOP模型的土地利用规划研究[J];安徽农业科学;2011年25期

8 程嘉;杜文;;我国“十二五”综合运输发展预测研究[J];安徽农业科学;2012年04期

9 韩锦春;奶牛养殖系统的诊断分析与发展对策研究[J];安徽农业大学学报;1997年03期

10 袁正如,程立国;系统动力学在人防工程经济论证中的应用[J];地下空间;1996年04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殷晓中;张耘;成小峰;陶明清;;镇江北部滨水区水域水环境承载力研究[A];2011中国环境科学学会学术年会论文集(第一卷)[C];2011年

2 孙长雄;杨英杰;吴杨;孙艳梅;;强化共生合作理念推动东北亚区域共生发展[A];建设东北亚和谐国际经贸关系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8年

3 段李杰;初叶萍;;电子商务环境下城市快递业的运营与监控模式研究[A];2011’中国快递论坛论文集[C];2011年

4 韦鹏飞;;基于SD理论的海南旅游系统规划[A];2012中国旅游科学年会论文集[C];2012年

5 孙文杰;魏现杰;卞真林;;作战仿真中C~3I系统的建模与仿真研究[A];'2003系统仿真技术及其应用学术交流会论文集[C];2003年

6 李文利;刘强;;中国高等教育财政六十年概览:历史演变、现状和未来[A];北京论坛(2010)文明的和谐与共同繁荣——为了我们共同的家园:责任与行动:“变革时代的教育改革与教育研究:责任与未来”教育分论坛论文或摘要集[C];2010年

7 高勇;;阶层结构的变迁与城市社会学的发展[A];2008学术前沿论坛·科学发展:社会秩序与价值建构——纪念改革开放30年论文集(上卷)[C];2008年

8 张忠斌;周雨花;;震区道路物资运输系统动力学模型的研究[A];第十届中国科协年会论文集(一)[C];2008年

9 张盼娟;陈晋;;基于人员群集流动模型的火车站人员疏散策略研究[A];中国灾害防御协会风险分析专业委员会第二届年会论文集(一)[C];2006年

10 郑黎明;李秉生;韩会增;;软土路基后期沉降趋势预测的新方法[A];第四届全国工程地质大会论文选集(二)[C];1992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杨莉;基于可持续发展的我国电源结构优化研究[D];哈尔滨工程大学;2010年

2 姚宇;我国产业低碳化经济发展研究[D];陕西师范大学;2010年

3 李玉凤;黑龙江省产业结构优化及仿真[D];哈尔滨理工大学;2009年

4 羊卫辉;商业地产中地产与零售企业间的协同效应研究[D];暨南大学;2010年

5 廖添土;国有资本经营预算:历史考察与制度建构[D];福建师范大学;2010年

6 杨启成;卷烟生产物流系统的优化设计及管理研究[D];昆明理工大学;2008年

7 宋正;中国工业化历史经验研究[D];东北财经大学;2010年

8 朱明龙;我国电价变动效应与电价形成机制研究[D];东北财经大学;2010年

9 李元恒;基于系统实现的土地划区分级督察及预警研究[D];中国地质大学(北京);2011年

10 邱松;东北地区资源枯竭型城市经济转型效果研究[D];吉林大学;2011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贾慧文;弘宇公司库存管理系统动力学模型研究[D];山东科技大学;2010年

2 李文亮;哈大齐工业走廊土地利用变化时空格局动态模拟研究[D];哈尔滨师范大学;2010年

3 王秋芳;高能电子束和臭氧对巨峰葡萄贮藏品质的影响[D];山东农业大学;2010年

4 徐磊;制造企业核心竞争力提升机制及评价研究[D];哈尔滨工程大学;2010年

5 闫开宇;黑龙江省创新型工业企业竞争力提升路径研究[D];哈尔滨工程大学;2010年

6 赵宇;石化生态工业园评价指标体系及发展模式研究[D];大连理工大学;2010年

7 杨洋;城市交通发展战略环境评价替代方案研究[D];大连理工大学;2010年

8 张蒙蒙;基于系统动力学的技术联盟稳定性研究[D];大连理工大学;2010年

9 戴臻杰;基于系统思考的建筑施工企业成本测定系统研究[D];辽宁工程技术大学;2009年

10 殷倩;海洋污染模拟与控制决策支持系统建模研究[D];中国海洋大学;2010年

【二级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崔丽丽,王铮,刘扬;中国经济受CO_2减排率影响的不确定性CGE模拟分析[J];安全与环境学报;2002年01期

2 吴静;王铮;朱潜挺;;国际气候保护方案分析[J];安全与环境学报;2010年06期

3 柏杰;国企下岗职工生活保障金来源研究——可计算一般均衡分析[J];北京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1年06期

4 袁男优;;低碳经济的概念内涵[J];城市环境与城市生态;2010年01期

5 李善同;;2005-2020年中国经济增长前景分析[J];财经界;2005年11期

6 王俊松;贺灿飞;;能源消费、经济增长与中国CO_2排放量变化——基于LMDI方法的分解分析[J];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2010年01期

7 赖明勇;王堃羽;祝树金;;中国产品对东盟出口竞争力的预测研究——基于可计算一般均衡模型的研究[J];财经理论与实践;2007年04期

8 杨圣明;韩冬筠;;新兴的温室气体排放权国际市场初步研究[J];财贸经济;2007年01期

9 廖玫;戴嘉;;国际碳排放贸易的市场格局及其准入条件研究[J];财贸研究;2008年01期

10 杨健;曹培;郭创新;;智能电网低碳效益展望[J];电力科学与技术学报;2010年03期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3条

1 本报记者 于南;[N];证券日报;2009年

2 国网电力科学研究院 王敏;[N];中国能源报;2012年

3 国家电力规划研究中心;[N];中国能源报;2013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7条

1 张越扶;经济结构、经济增长与环境问题[D];中国农业大学;2001年

2 刘兰翠;我国二氧化碳减排问题的政策建模与实证研究[D];中国科学技术大学;2006年

3 张树伟;基于一般均衡(CGE)框架的交通能源模拟与政策评价[D];清华大学;2007年

4 张明;基于指数分解的我国能源相关CO_2排放及交通能耗分析与预测[D];大连理工大学;2009年

5 黄奕;清洁能源发电工程项目全寿命周期管理理论和方法研究[D];华北电力大学(北京);2010年

6 田建民;粮食安全长效机制的构建与实证研究[D];华中农业大学;2010年

7 刘晓;中国区域碳排放配额控制政策的建模和系统开发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12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郑杰峰;欧盟二氧化碳减排政策研究及其对我国的启示[D];中国石油大学;2011年

2 贺媛;中国能源结构与经济增长模式转变[D];华东理工大学;2012年

3 万亦如;特高压输电若干技术研究[D];浙江大学;2012年

4 吴兵;中国经济可计算一般均衡分析决策支持系统的研究与应用[D];华东师范大学;2004年

5 杜玉明;福建省CGE模型研究[D];福州大学;2004年

6 石东楠;贸易、创新与我国全要素生产率的增长[D];浙江大学;2004年

7 张晨光;甘肃省可计算一般均衡模型研究[D];兰州大学;2006年

8 邢瑞军;煤炭价格波动对新疆工业的影响[D];新疆财经大学;2007年

9 王彬;发达国家低碳经济转型的实践及其对中国的启示[D];吉林大学;2010年

10 周利梅;电动汽车充换电站选址规划布局研究[D];山东大学;2012年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未来与低碳发展”2010北京国际科普节启动[J];中国科技财富;2010年11期

2 王传波;;走好低碳发展之路[J];施工企业管理;2010年06期

3 罗强;蒋尉;;贫困灾区也可先行低碳发展——广元灾区低碳重建实践[J];环境保护;2010年11期

4 龚平;宋发新;马江伦;;推进宜昌低碳发展对策研究[J];三峡论坛(三峡文学.理论版);2010年04期

5 余元旗;;低碳发展的若干技术问题[J];开放导报;2010年06期

6 ;2010中国节能与低碳发展论坛在北京举行[J];中国资源综合利用;2011年01期

7 王岩;;要在新的时代背景下实现低碳发展[J];经济纵横;2011年01期

8 ;海南省将建全国低碳发展示范区[J];城市规划通讯;2011年01期

9 史兆光;;大连市低碳发展模式建构探讨[J];大连大学学报;2011年01期

10 张厚美;徐凯;侯静;;五张面孔折射出的低碳重建表情——追寻一个西部欠发达城市的低碳发展足迹[J];环境教育;2011年04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张怡萌;胡国成;;中国低碳发展之路探究[A];2010中国可持续发展论坛2010年专刊(一)[C];2010年

2 方时姣;丁钊;;生态和谐视角下的绿色低碳发展研究[A];2011中国可持续发展论坛2011年专刊(一)[C];2011年

3 鲁丰先;王喜;秦耀辰;闫卫阳;;低碳发展研究的理论分析[A];第四届中国科学院博士后学术年会暨工业经济与可持续发展学术会议论文集[C];2012年

4 彭涛;吴文良;;绿色GDP核算:低碳发展背景下的再研究与再讨论[A];2010中国可持续发展论坛2010年专刊(一)[C];2010年

5 雷明;廖博;殷子涵;李沙浪;戴亦舒;;低碳发展下增长核算与经济增长分析[A];2014中国环境科学学会学术年会(第三章)[C];2014年

6 武义青;张云;;把低碳发展作为京津冀协同发展的重要抓手[A];2014中国环境科学学会学术年会(第三章)[C];2014年

7 吴楠;陈健;;我国低碳发展的承载——生物产业及其竞争力评价模型探讨[A];2010中国环境科学学会学术年会论文集(第一卷)[C];2010年

8 张贵祥;;首都低碳发展的国际合作与竞争[A];转变经济发展方式 奠定世界城市基础——2010城市国际化论坛论文集[C];2010年

9 岳勇;邓皓;罗凯;谢加才;;我国石油行业低碳发展途径刍议[A];2011中国环境科学学会学术年会论文集(第一卷)[C];2011年

10 卢岳华;;不断提高领导低碳发展能力的思考[A];适应新形势新任务,进一步提高领导科学发展能力——中国领导科学研究会2010年年会论文集[C];2010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蒋蔚 记者 任小昌;[N];广元日报;2010年

2 北京大学中国低碳发展研究中心主任 教授 王建国;[N];人民日报;2010年

3 记者 桂兰;[N];广元日报;2010年

4 曾雅;[N];广东科技报;2013年

5 记者 唐彪;[N];广元日报;2013年

6 记者 马之恒;[N];北京科技报;2013年

7 记者 张云 尚慧辉 沈佳;[N];山西日报;2014年

8 首席记者 齐泽萍;[N];山西经济日报;2014年

9 王运庆 王峰;[N];新乡日报;2014年

10 记者 戴丽昕;[N];上海科技报;2008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7条

1 周慧;面向产业低碳发展的金融服务系统及传导机制研究[D];天津大学;2011年

2 汝醒君;中国和欧盟低碳发展比较研究[D];中国科学技术大学;2013年

3 孙伟;电力低碳发展模型及决策支持系统研究[D];华北电力大学;2015年

4 江洪;基于森林碳汇信息的福建省低碳发展研究[D];福州大学;2011年

5 贺媛媛;基于SD-IDMI方法的区域低碳发展政策研究[D];天津大学;2013年

6 冯占民;城市群低碳发展的区域合作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12年

7 张淑英;中国煤炭工业低碳发展研究[D];中国矿业大学(北京);2012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杨光炜;政府如何引导绿色低碳发展[D];西南财经大学;2014年

2 黄文若;促进低碳发展的金融支持研究[D];浙江理工大学;2013年

3 杨展;云南省低碳发展的科技政策支撑体系研究[D];昆明理工大学;2012年

4 赵先超;城市低碳发展与提升对策研究[D];湖南师范大学;2011年

5 欧万彬;区域低碳发展评价指标体系研究[D];浙江工业大学;2012年

6 文峰;广元市低碳发展实证研究[D];西南交通大学;2013年

7 谢涵;《低碳发展:关键问题》(第8章)翻译报告[D];四川外国语大学;2014年

8 李凌云;电网企业促进低碳发展的能力与效益评估模型研究[D];华北电力大学;2014年

9 葛广起;我国城市交通低碳发展指数测度体系研究[D];安徽理工大学;2015年

10 赵明月;辽宁省城市低碳发展水平综合评价研究[D];辽宁师范大学;2014年


  本文关键词:电力低碳发展模型及决策支持系统研究,,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本文编号:231536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oufeilunwen/jjglbs/231536.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3ba8a***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