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资源诅咒视角的不同森林资源丰裕区相对贫困问题研究
本文关键词:基于资源诅咒视角的不同森林资源丰裕区相对贫困问题研究,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 2015年
基于资源诅咒视角的不同森林资源丰裕区相对贫困问题研究
刘宗飞
【摘要】:本文在明确界定区域相对贫困以及森林资源丰裕度定义的基础之上,对区域经济发展理论、资源经济理论以及相对贫困理论进行了归纳和梳理,利用空间计量模型,多元面板模型以及联立方程等方法从资源诅咒视角出发,对不同森林资源丰裕区相对贫困问题进行了分析和研究。文章在利用森林资源丰裕度指数进行区域划分的基础上,首先从相对贫困的发生广度、深度及综合指数三个层面对不同森林资源丰裕区相对贫困进行了描述性分析;进而依托相对贫困理论的分解,分别考察不同森林资源丰裕区相对贫困的经济增长因素以及收入分配因素,并观测森林资源在这一系列过程中所扮演的角色,考察森林资源是否存在资源诅咒;最后,通过对不同森林资源丰裕区相对贫困模型、相对贫困经济增长模型及相对贫困收入分配模型进行联立分析,对区域相对贫困的传导路径进行了模拟,并据此提出了缓解不同森林资源丰裕区相对贫困的措施和建议。文章研究过程中主要研究结论如下:第一,不同森林资源丰裕区森林资源丰裕状况及变动趋势存在明显差异。从区域森林资源状况来看,森林资源丰裕区丰裕度指数约为13.359,而森林资源不丰裕区丰裕度指数为1.983,仅为森林资源丰裕区的14.84%。从森林资源变化趋势来看,在森林资源丰裕区内,森林资源丰裕度基本上呈现了先下降后上升的趋势,拐点基本可以确定在1998年左右;而在森林资源不丰裕区内,森林资源丰裕度则呈现逐年上升的趋势。不仅如此,森林资源丰裕区内森林资源的变动程度也小于森林资源不丰裕区。第二,森林资源不丰裕区相对贫困综合指数为1.2344,小于森林资源丰裕区的1.5208,说明森林资源丰裕区相对贫困状况更为严重。相对贫困其他特征如发生广度及深度也呈现相似状况。从相对贫困变动趋势来看,不同森林资源丰裕区内相对贫困变动趋势存在一定差异,森林资源丰裕区相对贫困呈现先上升后下降的趋势,而森林资源不丰裕区相对贫困则呈现逐年递增的趋势。第三,在考虑区域空间相关性的条件下,对相对贫困的经济因素分析发现,人力资本是区域经济增长的主要动力,但在不同森林资源丰裕区内,人力资本的作用程度存在差异。在森林资源不丰裕区内,人力资本每增加1%,区域经济增长率可以增加4.58%,而在森林资源丰裕区内,经济增长率仅可以提升2.86%。结合各区域人力资本现状可知,森林资源丰裕区内人力资本的不足,及其对经济增长的提升作用不强是森林资源丰裕区内经济发展落后的主要原因。在控制其他经济增长的影响因素后,在不同区域,不同时间段内,森林资源对经济增长的影响存在一定差异;但整体来看,森林资源对经济增长呈现正向作用,并没有出现阻碍区域经济增长的“资源诅咒”现象。第四,在1986-2012年间,我国各区域收入分配呈现逐年拉大的趋势,相比森林资源不丰裕区,森林资源丰裕区的收入分配差距更大。相对贫困的收入分配因素检验显示,各因素对不同森林资源丰裕区收入分配影响方向及影响程度存在差异。具体来看,区域经济增长在森林资源不丰裕区内会加大区域收入分配,而在森林资源丰裕区内则能起到缓解收入差距的作用;其他因素如对外开放、森林资源丰裕度以及财政支出的无效率等在不同森林资源丰裕区都会拉大收入分配,而区域经济存量、产业结构调整等可以缓解相对贫困,但各因素在不同区域内影响程度并不相同。第五,不同森林资源丰裕区内相对贫困的传导机制存在差异,区域内各要素主要通过对收入分配差距的影响来最终作用于相对贫困。利用相对贫困分解模型、区域经济增长及区域收入分配模型的联立,可以发现,在1986-2012年间,对外开放通过对区域经济增长及收入分配的直接、间接作用而对相对贫困产生的作用,是区域相对贫困形成的重要原因,能在53.72%的程度上对相对贫困进行解释;除此之外,区域财政支出无效、政府干预等也在一定程度上加大了区域相对贫困。在森林资源丰裕区内,森林资源丰裕度、对外开放及财政支出中社会保障支出效率低下等是形成相对贫困的主要原因,而森林资源不丰裕区内,区域经济存量、对外开放及人力资本等最终拉大了区域相对贫困。基于区域相对贫困的传导机制以及各生产要素配置在区域经济增长及收入分配中所起的作用,文章最后在不降低区域经济增长的情况下,从缓解区域收入分配角度对不同森林资源丰裕区提出了有针对性地缓解区域相对贫困的政策和建议。
【关键词】:
【学位授予单位】:西北农林科技大学
【学位级别】:博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5
【分类号】:F326.20
【目录】:
下载全文 更多同类文献
CAJ全文下载
(如何获取全文? 欢迎:购买知网充值卡、在线充值、在线咨询)
CAJViewer阅读器支持CAJ、PDF文件格式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吴睿;;我国农村贫困测度动态指标体系的构建[J];安徽农业科学;2008年32期
2 姚毅;;城乡贫困动态演化的实证研究——基于家庭微观面板数据的解读[J];财经科学;2012年05期
3 胡兵,胡宝娣,赖景生;经济增长、收入分配对农村贫困变动的影响[J];财经研究;2005年08期
4 孙永平;叶初升;;资源依赖、地理区位与城市经济增长[J];当代经济科学;2011年01期
5 张林;;人力资本、物质资本对西部地区经济增长的贡献——基于1995-2010年西部地区数据的索洛模型检验[J];湖南社会科学;2012年03期
6 谢红霞,任志远,莫宏伟;陕西省20a相对资源承载力时空动态分析[J];干旱区研究;2005年01期
7 史兴民;曹仲波;;陕西省耕地资源禀赋与贫困关系量化研究[J];干旱区资源与环境;2010年03期
8 胡援成;肖德勇;;经济发展门槛与自然资源诅咒——基于我国省际层面的面板数据实证研究[J];管理世界;2007年04期
9 李婧;谭清美;白俊红;;中国区域创新生产的空间计量分析——基于静态与动态空间面板模型的实证研究[J];管理世界;2010年07期
10 邵帅;杨莉莉;;自然资源丰裕、资源产业依赖与中国区域经济增长[J];管理世界;2010年09期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5条
1 谷振宾;中国森林资源变动与经济增长关系研究[D];北京林业大学;2007年
2 张景华;经济增长中的自然资源效应研究[D];西南财经大学;2008年
3 段利民;资源诅咒与区域经济增长研究[D];西北大学;2009年
4 赵伟伟;相对资源诅咒理论及其中国的实证研究[D];西北大学;2010年
5 陈书;“增长性贫困”与收入分配差异研究[D];重庆大学;2012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2条
1 舒胜兰;中国地区经济增长的“资源诅咒”效应[D];湖南大学;2008年
2 邵薇娜;中国产业结构升级对城镇居民贫困程度影响的实证分析[D];上海师范大学;2012年
【共引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陈伟涛,陈昌文,陈运,黄乐;当前我国农村弱势群体面临的社会资本困境[J];阿坝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4年01期
2 温宏;;从贫困理论到贫困救助理论——贫困理论功能的适用性下移[J];安徽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06年04期
3 王永年;李端升;;对我国当前区域经济发展差距扩大的再认识[J];安徽电子信息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9年04期
4 朱业乾,邵同尧;我国农村劳动力转移的社会关系支持[J];安徽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5年05期
5 彭振芳;林秀梅;;论农村贫困文化及其扬弃[J];安徽农业科学;2006年12期
6 李艳;;资源富集型贫困地区可持续发展路径探讨——以云南省兰坪县为例[J];安徽农业科学;2009年02期
7 李蓉;孟祺;尹云松;;基于DEA的六安市农业生产效率分析[J];安徽农业科学;2009年05期
8 陈晓雅;黄斌;贾敬禹;;白于山区能源开发对当地农村发展的影响研究[J];安徽农业科学;2009年25期
9 李翠锦;;新疆农村贫困的测度及其变动原因分析[J];安徽农业科学;2010年11期
10 陈洪跃;肖洪安;;基于DEA的重庆市农业生产效率分析[J];安徽农业科学;2010年14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柳江;;交易效率、要素积累与技术进步——关于中国经济增长源泉的检验[A];第十一届中国制度经济学年会论文汇编(上)[C];2011年
2 邵帅;齐中英;;“资源诅咒”视角下的东北地区能源资源开发与能源型城市经济增长[A];建设东北亚和谐国际经贸关系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8年
3 侯经川;黄祖辉;钱文荣;;比较优势与制度选择[A];2006年度(第四届)中国法经济学论坛会议论文集[C];2006年
4 孙永平;叶初升;;资源开发是否恶化了西部地区的收入不平等?[A];发挥资源科技优势 保障西部创新发展——中国自然资源学会2011年学术年会论文集(上册)[C];2011年
5 骆永民;袁春瑛;;论公共安全的维护与经济增长——基于产权保护理论的解释及空间面板数据的实证[A];第一届全国安全科学理论研讨会论文集[C];2007年
6 盖斌;;水电站水库移民补偿研究[A];乌蒙论坛[C];2006年
7 姜照华;许莉;赵奥;;经济增长核算的分配理论及方法:对中国的测算[A];科学学理论与科学计量学探索——全国科学技术学暨科学学理论与学科建设2008年联合年会论文集[C];2008年
8 陈颐;;流动人口实际生育规模与人口控制——基于厦门市与全国外出打工人口调查样本的比较分析[A];福建省社会学2007年会论文集[C];2007年
9 李曼;;湖北省县域经济的“弯道超车”——从比较优势陷阱的视角[A];行政管理学视阈中县域经济与中小企业健康成长之路(湖北行政管理论坛2009)[C];2009年
10 崔秀梅;;市场化进程、最终控制人性质与企业社会责任——来自中国沪市上市公司的经验证据[A];中国会计学会高等工科院校分会2008年学术年会(第十五届年会)暨中央在鄂集团企业财务管理研讨会论文集(上册)[C];2008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袁爱国;河南省铝土矿资源分布与开发策略[D];中国地质大学(北京);2010年
2 姜宏瑶;中国湿地生态补偿机制研究[D];北京林业大学;2011年
3 李国栋;董事会职能影响企业多元化经营绩效的实证研究[D];南开大学;2010年
4 王素琴;货币错配下货币政策有效性研究[D];武汉大学;2009年
5 徐凯;资源诅咒与资源型城市转型研究[D];中国地质大学(北京);2011年
6 鹿彦;循环经济发展:模式及实现路径研究[D];山东师范大学;2011年
7 张晓欢;资源丰裕度与经济增长的关系研究[D];吉林大学;2011年
8 张晓芳;关于我国居民收入分配再分配的实证研究[D];吉林大学;2011年
9 叶青海;利益协调视阈下不可再生资源优化配置的制度分析[D];吉林大学;2011年
10 徐光瑞;我国高技术产业竞争力研究[D];吉林大学;2011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郭倩;农村低保对象的社会支持研究[D];华中农业大学;2010年
2 李双龙;恩施州森林资源动态变化和服务功能评价及林业发展探讨[D];华中农业大学;2010年
3 程乘;自然资源禀赋对经济增长的影响:企业家寻租视角的研究[D];大连理工大学;2010年
4 谭肖肖;中国对外开放战略演进及新开放观探究[D];中国海洋大学;2010年
5 汤群群;我国低收入阶层财税援助政策研究[D];南京财经大学;2010年
6 陈莹;安溪县金谷溪区域资源开发研究[D];福建农林大学;2010年
7 钟玉坤;区域花卉产销经营效率研究[D];福建农林大学;2010年
8 胡观敏;城市化进程中“资源诅咒”的理论、模型及中国的实证研究[D];南昌大学;2011年
9 王文秀;我国地区市场分割成因与福利分析[D];山东大学;2010年
10 李红庆;南方集体林可持续经营林地流转政策与机制研究[D];中南林业科技大学;2009年
【二级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杜广山;;浅谈林权流转的几个问题[J];安徽林业;2006年06期
2 王海盛;郑立群;;区域创新系统创新绩效测度研究[J];安徽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5年06期
3 胡磊;;产业升级与就业增长的可能性悖论及其解决路径[J];北方经济;2010年03期
4 徐建中;于士元;;基于回归分析的我国城乡收入差距问题研究[J];北方论丛;2006年02期
5 陈光金;;中国城镇贫困的主要经济社会特征与影响因素实证分析[J];北京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年02期
6 朱冠霖;兰呈荣;杨建华;;浅谈集体林权制度改革[J];北京林业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06年03期
7 陈文汇,刘俊昌,郑振华;实施天保工程对国有林区林业企业的影响分析[J];北京林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4年04期
8 郭菊兰,高尚仁;吉林重点森工企业天保工程实施情况调研报告[J];北京林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5年01期
9 危结根,徐志刚,徐晋涛;劳动力市场发育、产权改革与中国森林资源退化[J];北京林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5年02期
10 谢屹;温亚利;;农户林地林木转出行为影响因素的实证分析[J];北京林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年04期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张战仁;地理空间视角下我国区域创新非均衡发展的时空模式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11年
2 张涛;经济可持续发展的要素分析[D];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2001年
3 陈艳莹;可持续经济增长的实现机理研究[D];大连理工大学;2004年
4 马瑞永;经济增长收敛机制:理论分析与实证研究[D];浙江大学;2006年
5 李石新;经济增长、收入分配与中国农村贫困的减少[D];华中科技大学;2006年
6 吴强;矿产资源开发环境代价及实证研究[D];中国地质大学(北京);2008年
7 彭连清;我国区域经济增长溢出效应研究[D];暨南大学;2008年
8 丁元;就业与居民收入分配关系的动态研究[D];暨南大学;2008年
9 陈立中;中国转型时期城镇贫困测度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07年
10 张华新;中国能源价格形成机制及其优化研究[D];辽宁大学;2008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周丽;产业结构演进与农村劳动力转移关系研究[D];长沙理工大学;2010年
2 张婷;经济全球化对中国城市贫困的影响研究[D];天津财经大学;2010年
3 贺震川;中国西部地区“资源诅咒”现象研究[D];浙江大学;2011年
4 陈默;基于泰尔指数的收入分配差距对我国城镇居民消费需求影响研究[D];吉林大学;2011年
5 林斌;产业转型过程中失业问题研究[D];天津商业大学;2008年
6 谢金鹏;经济增长、收入分配与中国农村贫困问题研究[D];西北大学;2008年
7 张晓梅;中国城乡居民收入差距度量及实证分析[D];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2008年
8 王燕;中国金融发展对贫困减少影响的实证研究[D];重庆大学;2008年
9 舒胜兰;中国地区经济增长的“资源诅咒”效应[D];湖南大学;2008年
10 张冉;中国城市新贫困成因及对策研究[D];山西财经大学;2008年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郎学军,赖忠全,夏志卿,章定义,蒋水寿,鄢国刚;试论建德市乡镇森林资源的管理[J];江苏林业科技;2001年02期
2 聂华;对森林资源价值核算方法的几点商榷[J];林业经济问题;2001年04期
3 王永胜,孙强;抓好天然林保护工程 促进森林资源快速发展[J];内蒙古林业;2001年06期
4 陈志敏,孙家京,解玉芹,陈瑞英,高夫沂;山东省森林资源的可持续利用[J];山东林业科技;2001年S1期
5 吴平;;瑞典森林资源何以用之不竭[J];瞭望新闻周刊;2001年19期
6 雷加富;;与时俱进 努力开创森林资源 经营管理工作新局面[J];林业经济;2002年07期
7 朱玉坤,呢木才让;论西藏森林资源的功能定位与发展策略[J];西藏研究;2002年01期
8 陈勤娟,韦新良;杭州市森林资源可持续发展的基底分析与对策[J];华东森林经理;2002年01期
9 应新媛;森林资源可持续经营探讨[J];华东森林经理;2002年02期
10 王荣满,赖振峰;加强“三总量”控制是降低森林资源消耗的关键[J];林业财务与会计;2002年07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林桦;何仕广;;浅谈雷州林业局森林资源的持续发展[A];2005年中国科协学术年会26分会场论文集(1)[C];2005年
2 王祝雄;;关于我国森林资源行政审批制度改革的意见[A];加入WTO和中国科技与可持续发展——挑战与机遇、责任和对策(下册)[C];2002年
3 孙志兴;;中国西部森林资源的多样性与可持续发展[A];加入WTO和中国科技与可持续发展——挑战与机遇、责任和对策(下册)[C];2002年
4 ;第18章 中国可持续发展中森林资源合理配置的有关问题分析与建议[A];中国可持续发展林业战略研究·森林问题卷[C];2002年
5 赵景桂;;森林资源价值理论与方法探讨[A];青年生态学者论丛(一)[C];1991年
6 雷蕾;宋山梅;;基于森林资源看贵州特色产业的发展[A];贵州省高效生态(有机)特色农业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11年
7 李忠魁;张敏;赵建新;;西藏森林资源价值的动态评估[A];中国环境科学学会2009年学术年会论文集(第三卷)[C];2009年
8 栾皓;时春杰;;从两轮二类调查看内蒙古大兴安岭林区森林资源的动态变化[A];第二届中国林业学术大会——S3 森林经理与林业信息化的新使命论文集[C];2009年
9 曹超学;;资源价值评估初探——以森林资源为例[A];第二届中国林业技术经济理论与实践论坛论文集[C];2007年
10 杨赵洁;;陕西森林资源保护管理与可持续发展利用之思考[A];“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高层论坛论文集[C];2007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记者 蔡冲春;[N];长白山日报;2005年
2 通讯员 徐天华;[N];安康日报;2006年
3 刘尊利;[N];辽宁日报;2007年
4 王平;[N];中国绿色时报;2006年
5 丁贤生 刘小虎;[N];中国绿色时报;2006年
6 徐松竹;[N];农民日报;2006年
7 记者 夏令凯;[N];通化日报;2007年
8 张立平;[N];天津日报;2007年
9 ;[N];咸宁日报;2006年
10 记者 李欣;[N];牡丹江日报;2007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宣琳琳;东北亚森林资源多中心管理体系研究[D];东北林业大学;2008年
2 武高洁;县级森林资源质量评价指标体系及评价方法的研究[D];北京林业大学;2010年
3 赵天忠;区域森林资源战略规划几个关键环节的研究[D];北京林业大学;2002年
4 杨建洲;森林资源可持续性宏观调控系统研究[D];北京林业大学;2000年
5 白降丽;森林资源管理信息系统建设相关规范的研究[D];北京林业大学;2007年
6 冯菁;丰裕中的贫困[D];北京林业大学;2007年
7 刘宗飞;基于资源诅咒视角的不同森林资源丰裕区相对贫困问题研究[D];西北农林科技大学;2015年
8 罗仙仙;森林资源综合监测相关抽样技术理论与应用研究[D];北京林业大学;2010年
9 唐代生;基于螺旋模型的区域森林资源数字规划研究[D];武汉大学;2010年
10 吕勇;森林资源资产评估专家系统研究[D];中南林学院;2004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贾志杰;森林资源有效管理机制研究[D];兰州大学;2012年
2 吴润;森林资源综合监测指标体系与评价方法研究[D];北京林业大学;2009年
3 冯尕才;民国时期甘肃森林资源流失研究[D];西北师范大学;2008年
4 朱文蓉;福建历代森林资源变迁[D];福建师范大学;2001年
5 韩永春;山东省森林资源发展战略研究[D];南京林业大学;2005年
6 谌丽;论森林资源权利[D];中南林业科技大学;2006年
7 任德智;宜君县哭泉林场森林资源健康评价研究[D];西北农林科技大学;2007年
8 肖辉;中国开发境外森林资源战略研究[D];东北林业大学;2007年
9 吕忠全;森林资源统计模型理论和方法的研究[D];南京林业大学;2007年
10 刘以;我国森林资源管制政策的效果分析[D];安徽大学;2013年
本文关键词:基于资源诅咒视角的不同森林资源丰裕区相对贫困问题研究,,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本文编号:234514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oufeilunwen/jjglbs/23451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