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硕博论文 > 经管博士论文 >

企业用户云服务采纳及融合行为研究

发布时间:2017-03-18 21:04

  本文关键词:企业用户云服务采纳及融合行为研究,,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摘要】:云服务(Cloud Computing Service)是一种通过互联网将服务以按需分配、灵活扩展以及服务租用的方式在线提供给用户的新型模式。从诞生至今,云服务已经获得了巨大的成功。企业用户采纳云服务,对于企业控制成本,降低对IT人员的要求,缩短信息化建设周期,增强信息系统可扩展性,提升企业敏捷性以及企业创新能力,都具有巨大的潜力。同时,对于云服务提供商以及整个云服务行业而言,企业用户做为云服务的重要服务对象,可以创造比个人用户更多的利润和价值。另外,从国家战略的角度来看,通过在全国范围内推广使用云服务,可以进一步促进专业分工,避免IT重复建设,在全社会范围内提高IT资源的使用效率和效果,从而最终促进产业结构升级,实现IT服务从粗放型到集约型的转变。因此,让企业用户积极采纳以及更好的使用云服务,对于企业本身、云服务提供商、云服务行业以及国家战略都具有重要的意义。然而,我们对于企业用户采纳和使用云服务的行为知之甚少。企业用户采纳和使用云服务技术的行为,远比个人用户行为要复杂,相关研究也为数不多。企业用户为什么会采纳云服务?哪些因素会促进或者制约企业采纳云服务?如若企业已经决定采纳云服务,当面临多种不同的云服务技术时,企业又应如何进行选择?当企业选择并实施了某项云服务之后,什么样的因素会影响企业业务和云服务的融合?而云服务的融合对企业价值的提升到底又有着怎样的影响作用?这些问题不仅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同时也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为了解决这些问题,本文以TOE(技术-组织-环境)模型、模块化系统理论、动态能力理论和IT基础设施能力理论为基础,使用文献研究、规范研究和实证研究的方法,沿着“技术采纳→技术选择→云服务融合→企业价值提升”的思路展开研究。针对企业用户云服务采纳行为、企业用户云服务技术选择行为、业务与云服务融合的影响因素以及云服务融合对企业价值的提升四个重要问题展开研究,搭建研究模型,提出研究假设,并通过问卷调查的方法收集数据,随后用实证研究的方法来验证所提出的研究假设。具体来说,本文的主要工作内容和结论如下:(1)研究了影响企业用户云服务采纳意愿的关键因素。以TOE(技术-组织-环境)模型为框架,提出了企业用户云服务采纳模型,并将影响企业用户采纳的关键因素归纳为技术因素、组织因素、环境因素和风险因素。其中技术因素包括相对优势、技术复杂性、任务技术适配度和技术组织兼容度,组织因素包括高层主管态度和资源就绪度,环境因素包括模仿压力、强制压力和规范压力,风险因素则包括安全风险和隐私关注。实证研究结果表明,技术因素中的任务技术适配度和技术组织兼容度以及环境因素中的规范压力都对云服务的采纳意愿有显著的正向影响;而风险因素中的安全风险和隐私担忧则对云服务的采纳意愿有显著的负向影响。有趣的是,本研究表明,在云服务采纳的场景下,组织维度的两个因素(高层主管态度和资源就绪度)都不是重要因素。(2)研究了企业用户的云服务技术选择行为。以模块化系统理论为基础,从公司业务流程的视角出发,提出了一个研究流程模块化和it可拆解性如何影响云服务技术选择行为的理论模型。同时,我们还指出安全风险会调节流程模块化和it可拆解性对云服务技术选择行为的影响。实证研究结果表明,流程模块化和it可拆解性都对云服务选择的抽象程度有显著的正向影响。研究结果同时还表明,安全风险会正向调节流程模块化和it可拆解性对云服务技术选择抽象程度的影响。(3)研究了企业业务和云服务融合的影响因素。本文以动态能力理论为基础,同时区分了融合深度和融合广度的概念,搭建了一个研究企业动态能力和it柔性如何影响业务与云服务融合的理论模型。同时,我们还指出企业动态能力和it柔性之间可能存在交互作用。实证研究结果表明,企业动态能力和it柔性都对业务与云服务的融合深度和融合广度有正向影响。此外,我们还发现企业动态能力和it柔性在促进业务与云服务的广度融合时,确是互补的关系。(4)研究了业务和云服务融合对企业价值提升的影响。本部分研究从it基础设施能力理论的视角出发,提出了一个研究融合深度和融合广度如何影响企业敏捷性和创新绩效的研究模型。同时,我们还指出环境动荡性在其中可能起到的调节作用。实证研究结果表明,融合深度对企业创新绩效有正向影响,融合广度对企业敏捷性有正向影响。此外,研究还发现环境动荡性可以正向调节融合深度对企业敏捷性的影响,并且负向调节融合广度对企业敏捷性的影响。本文的创新点如下:(1)将toe(技术-组织-环境)研究框架拓展到云服务领域,将一般意义上的技术采纳和具体的云服务技术相结合,并着重研究了安全风险和隐私担忧这两个云服务特有的风险因素对企业用户采纳意愿的影响作用,在丰富和发展了toe框架的同时,也完善了云服务技术采纳研究体系。(2)创新性的将模块化系统理论引入云服务技术选择行为研究,从企业的业务流程和信息技术两个维度出发,研究了流程模块化和it可拆解性如何影响企业用户选择云服务产品,这是对模块化系统理论应用场景的扩展和延伸,也是对云服务技术选择研究体系的丰富和补充。(3)从企业动态能力理论出发,分别从业务和技术两个维度刻画了影响云服务融合的关键因素,拓展了动态能力理论的使用范围,并且在深化信息系统融合这一概念的同时,也进一步丰富了云服务融合的研究成果。(4)从it基础设施理论的视角出发,选择企业敏捷性和企业创新绩效作为企业价值的体现,并结合动态能力理论,尝试加入环境影响因素,研究云服务融合对企业价值的提升作用,这是对企业价值的创新性衡量,也是对it价值和云服务价值研究的有效补充。
【关键词】:
【学位授予单位】:北京理工大学
【学位级别】:博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5
【分类号】:F270.7
【目录】:
  • 摘要4-7
  • ABSTRACT7-16
  • 第1章 绪论16-26
  • 1.1 研究背景16-17
  • 1.2 研究目的和研究内容17-19
  • 1.3 研究意义19-20
  • 1.4 研究方法20-23
  • 1.4.1 文献研究和规范研究20-21
  • 1.4.2 实证研究21-23
  • 1.5 主要创新点23
  • 1.6 论文结构23-26
  • 第2章 文献综述26-56
  • 2.1 云服务相关研究26-31
  • 2.1.1 云服务的应用及学术研究26-31
  • 2.1.2 本节小结31
  • 2.2 技术采纳相关研究31-42
  • 2.2.0 个人层面和组织层面的技术采纳研究31-40
  • 2.2.1 云服务用户采纳研究40-42
  • 2.2.2 本节小结42
  • 2.3 技术选择相关研究42-47
  • 2.3.1 技术选择相关研究42-43
  • 2.3.2 企业信息技术的技术选择43-45
  • 2.3.3 企业云服务的技术选择45-47
  • 2.3.4 本节小结47
  • 2.4 信息技术融合相关研究47-50
  • 2.4.1 信息技术融合研究47-49
  • 2.4.2 云服务融合研究49
  • 2.4.3 本节小结49-50
  • 2.5 企业价值相关研究50-54
  • 2.5.1 企业价值与信息技术50-52
  • 2.5.2 云服务与企业价值的研究52-54
  • 2.5.3 本节小结54
  • 2.6 对相关研究现状的讨论54-56
  • 第3章 企业用户云服务采纳意愿影响因素研究56-87
  • 3.1 引言56-57
  • 3.2 研究模型与研究假设57-68
  • 3.2.1 采纳意愿57-58
  • 3.2.2 技术因素58-61
  • 3.2.3 组织因素61-62
  • 3.2.4 环境因素62-64
  • 3.2.5 风险因素64-65
  • 3.2.6 控制变量65-67
  • 3.2.7 研究模型67-68
  • 3.3 研究方法68-72
  • 3.3.1 测量方法68-71
  • 3.3.2 问卷设计与调查71-72
  • 3.4 数据分析与结果72-82
  • 3.4.1 描述性统计73-74
  • 3.4.2 信度与效度检验74-79
  • 3.4.3 共同方法偏差分析79
  • 3.4.4 模型假设检验结果79-82
  • 3.5 讨论与分析82-86
  • 3.5.1 主要发现82-84
  • 3.5.2 理论贡献84-85
  • 3.5.3 实践意义85-86
  • 3.6 本章小结86-87
  • 第4章 企业用户云服务技术选择行为研究87-103
  • 4.1 引言87-88
  • 4.2 研究模型与研究假设88-94
  • 4.2.1 流程模块化89-91
  • 4.2.2 IT可拆解性91-92
  • 4.2.3 安全风险92-93
  • 4.2.4 控制变量93
  • 4.2.5 研究模型93-94
  • 4.3 研究方法94-95
  • 4.3.1 测量方法94-95
  • 4.3.2 问卷设计与调查95
  • 4.4 数据分析与结果95-100
  • 4.4.1 描述性统计95-96
  • 4.4.2 信度与效度检验96-97
  • 4.4.3 共同方法偏差分析97
  • 4.4.4 模型假设检验结果97-100
  • 4.5 讨论100-102
  • 4.5.1 主要发现100-101
  • 4.5.2 理论贡献101
  • 4.5.3 实践意义101-102
  • 4.6 小结102-103
  • 第5章 业务与云服务融合的影响因素研究103-120
  • 5.1 引言103-104
  • 5.2 研究模型与研究假设104-110
  • 5.2.1 企业动态能力104-106
  • 5.2.2 业务与云服务融合106-108
  • 5.2.3 IT柔性108-109
  • 5.2.4 控制变量109-110
  • 5.2.5 研究模型110
  • 5.3 研究方法110-112
  • 5.3.1 测量方法110-112
  • 5.3.2 问卷设计与调查112
  • 5.4 数据分析与结果112-117
  • 5.4.1 描述性统计112-113
  • 5.4.2 信度与效度检验113-114
  • 5.4.3 共同方法偏差分析114-115
  • 5.4.4 模型假设检验结果115-117
  • 5.5 讨论117-119
  • 5.5.1 主要发现117-118
  • 5.5.2 理论贡献118-119
  • 5.5.3 实践意义119
  • 5.6 小结119-120
  • 第6章 云服务融合对企业价值提升的影响研究120-138
  • 6.1 引言120
  • 6.2 研究模型与研究假设120-127
  • 6.2.1 企业敏捷性120-123
  • 6.2.2 企业创新绩效123-125
  • 6.2.3 环境动荡性125-126
  • 6.2.4 控制变量126
  • 6.2.5 研究模型126-127
  • 6.3 研究方法127-128
  • 6.3.1 测量方法127-128
  • 6.3.2 问卷设计与调查128
  • 6.4 数据分析与结果128-134
  • 6.4.1 描述性统计128-129
  • 6.4.2 信度与效度检验129-131
  • 6.4.3 共同方法偏差分析131
  • 6.4.4 模型假设检验结果131-134
  • 6.5 讨论134-136
  • 6.5.1 主要发现134-135
  • 6.5.2 理论贡献135-136
  • 6.5.3 实践意义136
  • 6.6 小结136-138
  • 第7章 总结138-143
  • 7.1 论文的主要工作和结论138-140
  • 7.2 研究中存在的不足140-141
  • 7.3 未来的研究展望141-143
  • 参考文献143-157
  • 附录1 调查问卷 1157-161
  • 附录2 调查问卷 2161-164
  • 附录3 调查问卷 3164-167
  •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论文与研究成果清单167-169
  • 致谢169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吴彩明;;基于移动互联网与云服务平台的融合技术[J];电信快报;2014年09期

2 曹越;毕新华;;云存储服务用户采纳影响因素实证研究[J];情报科学;2014年09期

3 桂雁军;;企业云计算采纳决策研究[J];科技视界;2014年25期

4 吕慧珍;;浅谈机会成本在企业决策中的作用[J];商场现代化;2014年23期

5 万慧;;云计算在移动通信领域的应用[J];科教导刊(上旬刊);2014年08期

6 张霞;;浅析云计算在企业中的应用[J];黑龙江科技信息;2014年21期

7 奚力铭;彭克坚;;关于商业银行云计算数据中心的探讨[J];中国金融电脑;2014年07期

8 黎春兰;邓仲华;;面向图书馆的云计算研究综述[J];图书馆杂志;2014年05期

9 马文龙;朱李楠;王万良;;云制造环境下基于QoS感知的云服务选择模型[J];计算机集成制造系统;2014年05期

10 王爽;尔西丁·买买提;罗雪琼;陈国忠;森干;周毅;;基于云计算的网络生物医学信息专题系统的构建[J];新疆医科大学学报;2014年04期


  本文关键词:企业用户云服务采纳及融合行为研究,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本文编号:255010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oufeilunwen/jjglbs/255010.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08e96***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