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伦理行为实施者遭受旁观者攻击的机制研究
本文关键词:非伦理行为实施者遭受旁观者攻击的机制研究,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摘要】:随着社会的加速转型和急剧变革,新旧价值观交错林立,员工不断面临道德困境和伦理抉择,员工非伦理行为以各种形式频繁出现组织中。员工非伦理行为这种给个人、组织和社会带来危害的不当行为,理应受到旁观者的一致坚决抵制,然而现实并非如此。而且各种类型的员工非伦理行为影响员工被旁观者惩罚性攻击的内在机理,在理论上也未获得充分诠释。本文以非伦理行为实施者和旁观者为研究对象,基于非伦理行为实施者与旁观者之间社会互动视角,研究“非伦理行为实施者如何被旁观者攻击”这一基本问题。并且,聚焦员工的反组织非伦理行为和亲组织非伦理行为这两类非伦理行为,将员工遭受旁观者攻击划分为被显性攻击和被隐性攻击两种方式,依据伦理决策理论和社会学习理论,深入探究非伦理行为影响员工被攻击的不同效果和多重路径。此外,本文还进一步分析领导、任务和个体等情境对员工非伦理行为与员工被攻击中介过程的影响效果。本文依据单时间点调查问卷数据库和双时间点调查问卷数据库,采用线性回归和结构方程两种统计方法开展实证研究。研究结果表明,(1)员工反组织非伦理行为显著正向影响员工被显性攻击/被隐性攻击;员工亲组织非伦理行为显著负向影响员工被显性攻击/被隐性攻击。(2)旁观者道义不公平在员工反组织非伦理行为/亲组织非伦理行为与被显性攻击/被隐性攻击之间的中介效应显著;旁观者替代性学习在员工反组织非伦理行为/亲组织非伦理行为与被显性攻击/被隐性攻击之间的中介效应显著。(3)伦理型领导在反组织非伦理行为与旁观者道义不公平之间的调节效应显著;任务依赖性在反组织非伦理行为与旁观者替代性学习之间的调节效应显著。(4)员工离职倾向在旁观者道义不公平与员工被显性攻击之间的调节效应显著,以及在旁观者替代性学习与员工被隐性攻击之间的调节效应显著。本研究的创新之处集中体现以下五个方面:(1)整合非伦理行为与攻击行为两个研究领域的相关成果,丰富了个体非伦理行为结果研究和个体被攻击前因研究。(2)基于个体与旁观者社会互动的视角探究非伦理行为对实施者本人的影响,开拓了研究非伦理行为的新思路。(3)深入推进个体非伦理行为的作用机制研究,系统揭示了个体非伦理行为影响个体被攻击的双重路径。(4)具体考察反组织非伦理行为与亲组织非伦理行为两种非伦理行为以及被显性攻击与被隐性攻击两种被攻击方式,深刻反映了不同类型的非伦理行为对不同被攻击方式的影响效果。(5)全面探究各种情境因素对过程机制的影响,深化了关于个体非伦理行为影响个体被攻击过程边界条件的认识,以及凸显了两类非伦理行为两种被攻击方式的内在区别。此外,本研究结果对帮助组织预防和减少员工非伦理行为,以及促进社会培育知荣辱、讲正气的良好风尚具有明显的现实指导意义。
【关键词】:反组织非伦理行为 亲组织非伦理行为 道义不公平 替代性学习 被显性攻击 被隐性攻击
【学位授予单位】:浙江大学
【学位级别】:博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5
【分类号】:F272.92
【目录】:
- 致谢5-7
- 摘要7-9
- Abstract9-17
- 1 绪论17-31
- 1.1 研究背景17-22
- 1.1.1 实践背景17-18
- 1.1.2 理论背景18-21
- 1.1.3 问题提出21-22
- 1.2 研究方案22-27
- 1.2.1 研究设计22-23
- 1.2.2 研究内容23-24
- 1.2.3 研究布局24-27
- 1.3 创新之处27-29
- 1.4 本章小结29-31
- 2 文献综述31-77
- 2.1 非伦理行为相关研究31-39
- 2.1.1 非伦理行为的内涵31-33
- 2.1.2 非伦理行为的相关研究33-36
- 2.1.3 非伦理行为的测量36-39
- 2.2 员工被攻击相关研究39-52
- 2.2.1 职场攻击行为的理论基础40-43
- 2.2.2 职场攻击行为的互动关系与成对结构43-46
- 2.2.3 个体被攻击的实证研究46-50
- 2.2.4 员工被攻击的测量50-52
- 2.3 个体道义公平相关研究52-58
- 2.3.1 道义公平的理论基础52-55
- 2.3.2 道义公平的相关实证研究55-57
- 2.3.3 道义公平的测量57-58
- 2.4 替代性学习相关研究58-64
- 2.4.1 替代性学习的内涵58-60
- 2.4.2 替代性学习的相关实证研究60-63
- 2.4.3 替代性学习的测量63-64
- 2.5 员工与旁观者社会互动过程的调节机制64-75
- 2.5.1 伦理型领导相关研究64-67
- 2.5.2 任务依赖性相关研究67-73
- 2.5.3 离职倾向相关研究73-75
- 2.6 本章小结75-77
- 3 员工非伦理行为对员工被攻击的影响及其中介机制研究77-115
- 3.1 理论模型与研究假设78-86
- 3.1.1 反组织非伦理行为与被攻击78-79
- 3.1.2 亲组织非伦理行为与被攻击79-81
- 3.1.3 旁观者道义不公平的中介作用81-84
- 3.1.4 旁观者替代性学习的中介作用84-86
- 3.2 实证研究一86-99
- 3.2.1 研究方法86-89
- 3.2.2 数据分析与结果89-98
- 3.2.3 结果讨论98-99
- 3.3 实证研究二99-113
- 3.3.1 研究方法99-101
- 3.3.2 数据分析与结果101-110
- 3.3.3 结果讨论110-113
- 3.4 本章小结113-115
- 4 影响员工非伦理行为与旁观者道义不公平/替代性学习的情境因素研究115-131
- 4.1 理论模型与研究假设116-120
- 4.1.1 伦理型领导情境下的员工非伦理行为与旁观者道义不公平116-118
- 4.1.2 任务依赖性情境下的员工非伦理行为与旁观者替代性学习118-120
- 4.2 研究方法120-121
- 4.2.1 数据收集120
- 4.2.2 测量工具120-121
- 4.3 数据分析与结果121-128
- 4.3.1 区分效度的验证性分析121-123
- 4.3.2 描述性统计分析123-124
- 4.3.3 假设检验124-128
- 4.4 结果讨论128-129
- 4.5 本章小结129-131
- 5 影响旁观者道义不公平/替代性学习与员工被攻击的情境因素研究131-145
- 5.1 理论模型与研究假设132-134
- 5.1.1 个体离职倾向情境下的旁观者道义不公平与个体被攻击132-133
- 5.1.2 个体离职倾向情境下的对旁观者替代性学习与个体被性攻击133-134
- 5.2 研究方法134-135
- 5.2.1 数据收集134-135
- 5.2.2 测量工具135
- 5.3 数据分析与结果135-142
- 5.3.1 区分效度的验证性分析135-136
- 5.3.2 描述性统计分析136-137
- 5.3.3 假设检验137-142
- 5.4 结果讨论142-143
- 5.5 本章小结143-145
- 6 结论与展望145-153
- 6.1 主要结论145-146
- 6.2 理论意义146-148
- 6.3 实践启示148-150
- 6.4 研究不足与未来展望150-153
- 参考文献153-175
- 附录1 员工调查问卷A(单个时间点调查)175-179
- 附录2 员工调查问卷B(两个时间点调查——时间点1)179-183
- 附录3 员工调查问卷C(两个时间点调查——时间点2)183-185
- 作者简历及在学期间所取得的主要科研成果185
【共引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吕力;;苛责式领导及其组织绩效——对《史蒂夫·乔布斯传》的扎根研究[J];管理案例研究与评论;2013年05期
2 袁涛;;基于管理视角的制约员工创造力影响因素研究[J];财会通讯;2013年33期
3 王荣;张雯;蒋奖;;工作场所排斥后的应对:期望和效价的作用[J];心理与行为研究;2014年02期
4 唐贵瑶;胡冬青;吴隆增;陈扬;;辱虐管理对员工人际偏差行为的影响及其作用机制研究[J];管理学报;2014年12期
5 陈宏辉;程雪莲;张麟;;变革型领导对员工企业社会责任态度的影响——基于社会学习理论的视角[J];当代经济管理;2015年10期
6 汤舒俊;郝佳;涂阳军;;马基雅弗利主义量表在中国大学生中的修订[J];中国健康心理学杂志;2011年08期
7 汤舒俊;郭永玉;;西方厚黑学——基于马基雅弗利主义及其相关的心理学研究[J];南京师大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年04期
8 彭草蝶;储小平;黄嘉欣;易洋;;苛责式督导、组织公正与员工偏差行为——基于广东民营企业的经验证据[J];南方经济;2013年09期
9 孙旭;严鸣;储小平;;基于情绪中介机制的辱虐管理与偏差行为[J];管理科学;2014年05期
10 任晗;许亚玲;陈维政;;代际差异视角下的辱虐管理对员工工作疏离感的影响作用[J];经济管理;2014年02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4条
1 陈晓燕;戴万稳;;辱虐管理对员工服务破坏影响的边界条件探索[A];第八届(2013)中国管理学年会论文集(选编)[C];2013年
2 陈晓燕;戴万稳;;辱虐管理对员工服务破坏影响的边界条件探索[A];第八届(2013)中国管理学年会——组织行为与人力资源管理分会场论文集[C];2013年
3 唐贵瑶;胡冬青;吴隆增;陈扬;;辱虐管理对员工人际偏差行为的影响及其作用机制的研究[A];第八届(2013)中国管理学年会——组织行为与人力资源管理分会场论文集[C];2013年
4 王海珍;邱林丹;;辱虐管理、目标导向与退缩行为的关系研究:目标导向的中介作用及差错紧张的调节作用[A];第九届(2014)中国管理学年会——组织行为与人力资源管理分会场论文集[C];2014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5条
1 李晓艳;顾客侵犯对服务员工离职意愿的作用机制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13年
2 钟慧;破坏性领导与员工职场偏差行为的相关研究[D];西南财经大学;2013年
3 范闾翮;企业质量信用及影响因素研究[D];浙江大学;2013年
4 李晓艳;顾客侵犯对服务员工离职意愿的作用机制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13年
5 姜雨峰;外部压力、伦理型领导与企业社会责任的关系研究[D];吉林大学;2015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赵磊;企业伦理教学中学生特质与态度改变的关系研究[D];上海交通大学;2011年
2 王维江;辱虐管理对企业员工工作倦怠的作用机制研究[D];山东大学;2013年
3 高文;基层主管辱虐管理的后果[D];暨南大学;2013年
4 刘辉;新生代员工心理弹性、辱虐管理与离职意向的关系研究[D];福建师范大学;2013年
5 张瑶;上司不当督导与员工自主学习:组织心理安全的调节作用[D];河南大学;2013年
6 程志聪;不当督导与员工职场偏差行为[D];河南大学;2013年
7 董斐;制造业一线员工工作不安全感对离职倾向的影响研究[D];南京师范大学;2013年
8 贾瑞秀;职场排斥与员工离职意向的关系研究[D];西南财经大学;2013年
9 沈杰龙;破坏性领导力的量表编制及干预策略[D];江西师范大学;2013年
10 裴聪;关系冲突对辱虐管理影响的实证研究[D];中南大学;2012年
本文关键词:非伦理行为实施者遭受旁观者攻击的机制研究,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本文编号:256400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oufeilunwen/jjglbs/25640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