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产品差异性的厂商竞争与合谋博弈研究
发布时间:2017-03-19 21:09
本文关键词:基于产品差异性的厂商竞争与合谋博弈研究,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摘要】:产品差异化理论与竞争、合谋相结合是目前一个重要的研究领域。本文将在这些研究的基础上,将产品横向差异、纵向差异对厂商间竞争、合谋策略影响进行更深入的研究,主要包括基于静态和动态博弈的厂商间产量、质量、价格竞争、合谋行为,还有厂商间进入阻止策略的分析。快递产业是一个典型的寡头垄断竞争产业,服务商间易出现合谋行为,而合谋行为的存在对快递服务商间的服务供给的产量决策、服务水平的质量决策、价格决策和其他相关方面的竞争决策产生重要影响,进而影响快递产业的市场结构和消费者福利。本文针对产品差异性对厂商间竞争、合谋及稳定性影响,应用合谋理论、博弈论数学模型、古诺产品差异化模型、Laneaster模型并对模型进行扩展,从静态、动态两个角度,揭示厂商间竞争、合谋行为的机理。最后以我国国内异地快递业竞争、合谋进行深入现实分析,并从快递服务商和公共政策角度对有效竞争、合谋提出相关建议。论文的主要内容分为三大部分,共九章。第一章为绪论,阐述论文研究背景、相关研究现状、结构框架、研究方法和创新点等。第二章是论文开展研究的相关理论基础,对各理论涉及本研究的相关内容进行较为详细的阐述。具体包括产业组织理论、博弈论、产品差异化、默契合谋理论、最低质量规制和进入阻止理论。第三章主要从产品横向差异化的角度对厂商处于完全垄断,双寡头垄断竞争,同时决策、序贯决策竞争均衡进行分析和比较;讨论成本信息不完全、产品差异信息不完全下的两个厂商的竞争均衡;最后对三个垄断厂商进入阻止策略进行分析。第四章建立基于产品差异性的双寡头和三寡头产量重复博弈模型,以分析厂商产量调整速度,产品差异性对竞争均衡运动行为的影响。具体做法是,通过建立离散动力系统,求出其不动点并分别对每个不动点的稳定性分析;对模型中参数赋值,描绘均衡点的稳定区域,通过不同组合数值模拟,绘出产量分岔图,对比分析。第五章主要应用静态和动态博弈论方法,从机理的角度对产品替代性对“合谋”、“背叛”行为的影响进行分析。分为三个部分,首先从静态博弈角度,分析完全合谋、不完全合谋下,产品替代性对厂商间合谋行为的影响;第二部分分析比较不同惩罚规制下产品差异度对共谋稳定性的影响;第三部分分析产量信息不完全下,比较分析针锋相对策略动态调整策略和具有合作意向的针锋相对策略动态调整策略对合谋稳定性的影响。第六章主要分析产品纵向差异下厂商的进入、阻止行为.研究、比较完全垄断下厂商市场行为、两厂商同时质量定位、高低质量厂商分别在无最低质量规制时和政府不同最低质量规制下序贯质量定位,在位厂商的竞争、进入阻止,跟随厂商的进入策略行为的机理。第七章主要分析产品纵向差异化下,产品替代性、质量水平高低、价格战、需求波动、退出可能性对厂商间合谋与背叛行为的影响,因为组织合谋行为会受到组织所处社会环境等诸多因素的影响,而这些条件的变化也会在较大程度上影响合谋的发生和稳定性。第八章政策建议与实证分析。基于前述理论分析的结果,提出有效竞争的相关对策,并从现实表象的角度证明快递服务商间竞争、合谋行为的存在性,提出相关建议。最后是研究结论、研究局限性与进一步研究的方向。首先对全文主要的研究结论与研究观点进行了总结。然后指出了论文在理论基础、研究范围以及实证研究的三个方面不足,并指出了未来进一步研究的方向。
【关键词】:产品差异 新产业组织 竞争 合谋 快递行业
【学位授予单位】:南昌大学
【学位级别】:博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5
【分类号】:F274;F259.23
【目录】:
- 摘要3-5
- ABSTRACT5-14
- 第1章 绪论14-33
- 1.1 研究背景14-16
- 1.1.1 产品差异化背景14-15
- 1.1.2 竞争、合谋背景15-16
- 1.2 研究目的和研究意义16-18
- 1.2.1 研究目的16-17
- 1.2.2 研究意义17-18
- 1.3 相关理论研究现状18-24
- 1.3.1 产品差异化研究现状18-19
- 1.3.2 基于产品差异化的合谋稳定性研究现状19-20
- 1.3.3 基于产品横向差异的竞争研究现状20-21
- 1.3.4 基于产品横向差异的产量重复博弈均衡研究现状21-22
- 1.3.5 厂商进入遏制研究现状22
- 1.3.6 基于产品纵向差异的合谋稳定性研究现状22-23
- 1.3.7 最低质量规制对竞争、合谋的影响研究现状23-24
- 1.4 产业竞争、合谋研究现状24-29
- 1.4.1 快递产业相关问题研究24-27
- 1.4.2 其他产业竞争、合谋问题研究27-28
- 1.4.3 竞争、合谋研究评述28-29
- 1.5 论文主要内容和框架29-31
- 1.6 研究方法、创新31-33
- 1.6.1 研究方法31-32
- 1.6.2 本文的主要创新32-33
- 第2章 理论简述及相关研究现状33-43
- 2.1 产业组织理论综述33-35
- 2.2 博弈论35-37
- 2.2.1 博弈论的发展35-36
- 2.2.2 博弈基础模型36-37
- 2.3 产品差异化研究37-40
- 2.3.1 产品差异化综述37-38
- 2.3.2 产品差异化模型38-39
- 2.3.3 产品差异程度的测定39-40
- 2.4 默契合谋理论40-41
- 2.4.1 默契合谋理论40-41
- 2.4.2 影响合谋的因素分析41
- 2.4.3 需求波动对合谋的影响41
- 2.5 最低质量规制41-42
- 2.6 进入阻止42
- 2.7 本章小结42-43
- 第3章 基于产品横向差异的产量竞争均衡分析43-65
- 3.1 古诺假设下完全垄断的市场分析43-44
- 3.2 古诺假设下双寡头产量竞争均衡44-50
- 3.2.1 产品差异化下双寡头同时决策的静态博弈44-48
- 3.2.2 产品差异化下领先者先决策的动态博弈48-50
- 3.2.3 产品差异化下同时决策和领先者先决策的比较50
- 3.3 不完全成本信息下差异产品厂商Cournot产量竞争博弈分析50-57
- 3.3.1 不完全成本信息下差异产品厂商Cournot竞争博弈模型50-52
- 3.3.2 不完全成本信息下差异产品厂商Cournot竞争结论分析52-55
- 3.3.3 不完全成本信息与完全成本信息下厂商Cournot竞争的比较55-57
- 3.4 不完全差异信息下差异产品厂商Cournot竞争博弈分析57-62
- 3.4.1 不完全差异信息下差异产品厂商Cournot竞争博弈分析57-60
- 3.4.2 不完全差异信息与完全差异信息下厂商Cournot竞争的比较60-62
- 3.5 三个垄断厂商进入阻止博弈分析62-64
- 3.6 本章小结64-65
- 第4章 基于产品横向差异的产量重复博弈均衡分析65-77
- 4.1 双寡头产量重复博弈系统稳定性分析65-71
- 4.1.1 双寡头产量重复博弈模型65-66
- 4.1.2 市场均衡及其局部稳定性66-67
- 4.1.3 产量调整速度对系统稳定性的影响67-69
- 4.1.4 产品差异性影响下的调整速度对系统稳定性的影响69-71
- 4.2 三寡头产量重复博弈系统稳定性分析71-75
- 4.2.1 三寡头重复博弈模型71-72
- 4.2.2 市场均衡及其局部稳定性72-74
- 4.2.3 系统性态分析74
- 4.2.4 产品替代性对三寡头博弈系统性态的影响74-75
- 4.3 本章小结75-77
- 第5章 基于产品横向差异的产量合谋稳定性分析77-99
- 5.1 双寡头完全合谋情况下,收益、产量、价格分析77-86
- 5.1.1 完全合谋的产量、收益分析77-80
- 5.1.2 合作背叛的收益分析80-84
- 5.1.3 不完全信息下合作背叛的策略分析84-86
- 5.2 部分合作、背叛收益及演化稳定性分析86-90
- 5.2.1 部分合作下的均衡产量、收益及比较分析86-89
- 5.2.2 合作意愿度的演化稳定89-90
- 5.3 不同惩罚规制下产品差异度与共谋90-93
- 5.3.1 NR下的产品差异度与共谋90-92
- 5.3.2 TP下的产品差异度与共谋92-93
- 5.4 不完全信息下双寡头博弈动态调整合作机制的研究93-98
- 5.4.1 针锋相对策略动态调整策略及其均衡93-96
- 5.4.2 具有合作意向的针锋相对策略动态调整策略96-98
- 5.5 本章小结98-99
- 第6章 基于产品纵向差异化的厂商进入、阻止行为分析99-122
- 6.1 引言99
- 6.2 完全垄断下厂商市场行为分析99-103
- 6.2.1 模型假设99-100
- 6.2.2 只提供单种产品100-101
- 6.2.3 垄断厂商提供多种产品101-103
- 6.3 两个垄断厂商序贯质量决策的基本模型103-104
- 6.4 市场完全覆盖时同时质量定位均衡104-105
- 6.5 在位者是高质量企业的质量决策、进入阻止策略及收益分析105-109
- 6.5.1 在位者是高质量企业的质量决策及均衡分析105-107
- 6.5.2 高质量在位者进入阻止策略分析107-109
- 6.5.3 进入阻止、垄断策略下的消费者剩余分析109
- 6.6 在位者是低质量企业的质量决策、进入阻止策略及收益分析109-113
- 6.6.1 在位者是低质量企业的质量决策109-111
- 6.6.2 低质量在位者进入阻止策略分析111-112
- 6.6.3 低质量在位者进入阻止策略下的消费者剩余分析112-113
- 6.7 政府以消费者收益最大化,规制最低质量113-118
- 6.7.1 高质量在位者质量决策和收益分析113-115
- 6.7.2 高质量在位者的进入阻止策略分析115-116
- 6.7.3 低质量在位者质量决策和收益分析116-117
- 6.7.4 低质量在位者的进入阻止策略分析117-118
- 6.8 政府以社会福利最大化,规制最低质量118-120
- 6.8.1 高质量在位者质量决策、收益、进入阻止分析118-120
- 6.8.2 低质量在位者质量决策、收益、进入阻止分析120
- 6.9 本章小结120-122
- 第7章 基于产品纵向差异的厂商合谋稳定性分析122-136
- 7.1 提供高低不同质量水平厂商合谋稳定性分析122-127
- 7.1.1 合谋下两厂商的决策及相关收益122-124
- 7.1.2 提供低质量产品的厂商2价格背叛124-125
- 7.1.3 提供高质量产品的厂商1价格背叛125
- 7.1.4 两个厂商各期都维持合谋的激励条件125-127
- 7.2 价格战在产品链上的扩散127-130
- 7.2.1 模型设计128
- 7.2.2 模型计算128-129
- 7.2.3 分析比较129-130
- 7.3 需求波动下的合谋与价格竞争130-135
- 7.3.1 研究背景130
- 7.3.2 模型构建130-132
- 7.3.3 需求波动对合谋的影响算例分析132-133
- 7.3.4 企业存在退出可能时的模型分析133-135
- 7.4 本章小结135-136
- 第8章 政策建议与中国国内异地快递业的实证分析136-158
- 8.1 产业政策建议136-139
- 8.1.1 厂商应实施产品差异化战略136-137
- 8.1.2 灵活应对市场环境,行业间适度合谋,并采取一定措施,增强合谋稳定性137
- 8.1.3 厂商可适度实施进入阻止策略137-138
- 8.1.4 政府实施合理的规制措施138
- 8.1.5 建设公开、透明、开放、竞争有序的市场体系138-139
- 8.2 中国国内异地快递业的实证分析139-153
- 8.2.1 研究案例—中国国内异地快递业发展现状139-140
- 8.2.2 国内快递业领头企业的概况140-142
- 8.2.3 中国国内异地快递业市场结构分析142-147
- 8.2.4 快递服务商间竞争行为的现实例证147-151
- 8.2.5 快递服务商间合谋行为的例证分析151
- 8.2.6 兼并、合谋的阻碍151-153
- 8.3 快递行业有效竞争、合谋策略建议153-157
- 8.3.1 快递服务商应从规模、价格竞争转向价值提升153-154
- 8.3.2 快递服务商间资源整合,加强合作154-155
- 8.3.3 规制快递服务商有序竞争、合谋行为的政策建议155-157
- 8.4 本章小结157-158
- 第9章 结论与展望158-163
- 9.1 论文主要结论158-161
- 9.2 展望161-163
- 致谢163-164
- 参考文献164-172
- 攻读学位期间的研究成果172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3条
1 宜名;嵘兴,追求服务制胜[J];中国无线电管理;2002年12期
2 许丽娟;;对市场营销中产品利益属性的认识及其思考[J];考试周刊;2011年40期
3 ;[J];;年期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2条
1 陈正威;塑造鲜明的产品差异性[N];中国房地产报;2003年
2 董小荣;汽车品牌靠什么塑造?[N];中国经济时报;2007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曹文琴;基于产品差异性的厂商竞争与合谋博弈研究[D];南昌大学;2015年
本文关键词:基于产品差异性的厂商竞争与合谋博弈研究,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本文编号:256596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oufeilunwen/jjglbs/25659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