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展经验的嵌入:援助实践的叙事
发布时间:2017-04-07 15:20
本文关键词:发展经验的嵌入:援助实践的叙事,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摘要】:中国对外援助呈现出与传统西方援助的诸多差异。为了理解这种差异,基于对一个中国对外农业援助项目的微观层面的民族志田野调查,本研究将中国援助实践视作中国国内发展经验嵌入援助实践,在异文化的地方进行再生产和地方化的过程。本研究从文化的角度切入,借鉴实践理论超越结构和能动性二元对立的分析范式,从纵向和横向两条脉络分析援助中的文化过程:纵向分析引入历史性,研究中国发展经验通过嵌入援助实践,完成空间上的流动和时间上的继承的过程;横向分析呈现来自不同文化的能动主体在互动中对经验进行再生产和地方化的过程。援助实践主要包括企业承建、合作经营和知识转移三部分,这三部分既是中国发展经验嵌入援助实践的路径,也是援助实践中能动主体作用下经验被再生产和地方化的过程。中国国内政府与市场关系发展经验以政府管理、企业承建的制度安排嵌入援助项目,实践中通过政府与企业利益耦合、政府对企业的正式与非正式管控机制得以再生产。企业策略在遭遇地方性文化后被迫妥协,以继续维持项目运作。在中非关系传统与中国政府主导型发展模式的经验嵌入下,援助项目采用中国与受援国“合作经营”运作形式,在遭遇了受援国的政府投入不足与合作机构缺位的现实后,中国专家转而通过非正式的互惠关系与地方形成一种松散合作关系。知识层面,援助实践是中国农业知识“跨时空分享”机制。中国农业知识在援助中的嵌入首先表现为项目对受援国地方的“发展”问题进行技术性建构,通过符号化机制和专家队伍完成再生产过程。中国农业知识进入地方的过程是中国专家对“技术”的认知性建构过程和对“高产”的权力性建构过程。在遭遇地方知识和客观环境后,中国专家根据地方需求与现实不断调整现有知识,来自中国的农业知识被地方选择性吸纳与改造。中国援助与西方传统援助的差异主要源自发展知识建构路径的不同,西方是理论性建构,中国是经验性建构。经验建构路径使得中国国内发展经验嵌入到援助项目中,以援助实践为载体在受援国地方得以再生产。中国与受援国的能动主体根据自身政治、经济等利益诉求在实践互动中共同形塑着中国发展经验的再生产和地方化过程。中国发展经验在进入受援国地方的过程中不可能保持原有的完整文化形态,中国发展经验不断接受地方文化和知识的修改,最终以改造后的变体形态存在于受援国地方。
【关键词】:中国对外援助 援助实践 发展经验嵌入 再生产 地方化
【学位授予单位】:中国农业大学
【学位级别】:博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5
【分类号】:F125
【目录】:
- 摘要3-4
- Abstract4-10
- 第一章 引言10-30
- 1.1 研究缘起10-11
- 1.2 文献综述11-20
- 1.2.1 中国对非援助:动机与影响11-14
- 1.2.2 中国对非农业援助:历程、实践与争论14-18
- 1.2.3 援助的人类学研究视角18-19
- 1.2.4 文献评述19-20
- 1.3 研究方法20-22
- 1.3.1 研究方法20-21
- 1.3.2 进入田野21-22
- 1.4 研究案例背景22-25
- 1.4.1 一个中国对外农业援助项目22-23
- 1.4.2 一个非洲小村庄内的援助竞赛23-25
- 1.5 分析框架25-30
- 1.5.1 实践理论25-27
- 1.5.2 本文分析框架27-30
- 第二章 企业承建的经验嵌入与实践30-53
- 2.1 缘起:经验嵌入与实用主义30-34
- 2.1.1 援助项目的市场化制度安排30
- 2.1.2 国内市场化改革的经验借鉴30-31
- 2.1.3 项目可持续性的考量31-32
- 2.1.4 农业“走出去”战略的助推剂32-34
- 2.2 政府与企业关系的再生产34-41
- 2.2.1 政府与企业的利益耦合34-37
- 2.2.2 政府对企业的管控机制37-41
- 2.3 援助日常实践主体:中国专家41-50
- 2.3.1 政府与企业的微弱在场41-42
- 2.3.2 专家的工作动机42-43
- 2.3.3 专家的工作分配43-44
- 2.3.4 专家的知识构成44-46
- 2.3.5 专家与当地雇工的互动46-50
- 2.4 企业策略与地方的遭遇与调整50-51
- 2.4.1 种子盈利策略在地方的失败50
- 2.4.2 企业策略转变50-51
- 2.5 小结51-53
- 第三章 合作经营的经验嵌入与实践53-63
- 3.1 合作经营的经验嵌入与安排53-55
- 3.1.1 合作经营的设计53-54
- 3.1.2 合作经营的具体安排54-55
- 3.2 运作现实:合作遇阻55-61
- 3.2.1 遭遇地方弱政府55-60
- 3.2.2 合作机构缺位60-61
- 3.3 制度不对称性下的松散合作61-62
- 3.4 小结62-63
- 第四章 对“发展”的技术性建构63-76
- 4.1 “发展”问题的技术化63-64
- 4.2 中国农业技术的跨国符号化64-71
- 4.2.1 灌溉:地方困境中的坚守64-69
- 4.2.2 良种:遭遇地方后的妥协69-71
- 4.3 中国农业技术的载体:专家队伍71-74
- 4.4 小结74-76
- 第五章 对“技术”的认知性建构76-92
- 5.1 作为认知性建构的技术培训实践76-78
- 5.2 空间叙事中的认知建构78-83
- 5.2.1 精心设计的“园区”79-80
- 5.2.2 突出对比的试验田设置80-83
- 5.3 技术培训的多元形式83-85
- 5.4 技术培训:一次完整的认知建构85-90
- 5.4.1 培训流程85-88
- 5.4.2 课堂讲授88-90
- 5.4.3 试验田参观90
- 5.5 小结90-92
- 第六章 对“高产”的权力性建构92-108
- 6.1 作为权力来源的“高产”92-101
- 6.1.1 中国的高产文化92-93
- 6.1.2 非洲的低产现状93-94
- 6.1.3 创造高产,收获权力94-101
- 6.2 遭遇地方,引发质疑101-103
- 6.3 适当调整,重获权力103-107
- 6.4 小结107-108
- 第七章 结论与思考108-113
- 7.1 中国援助的独特性与发展经验的嵌入108-110
- 7.2 中国国内发展经验在异文化中的再生产与地方化110-111
- 7.3 中国专家的角色111-113
- 参考文献113-120
- 致谢120-121
- 作者简历121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5条
1 吕俊彪;周大鸣;;实践、权力与文化的多样性阐释——人类学的后现代主义转向反思[J];广西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9年04期
2 唐丽霞;李小云;齐顾波;;中国对非洲农业援助管理模式的演化与成效[J];国际问题研究;2014年06期
3 卢肖平;;抓住机遇 积极探索 深化中非农业合作[J];农业经济问题;2010年01期
4 朱穆君;唐章林;居朝清;卢远华;杨恒;;几内亚比绍稻谷生产考察及中国援助工作的反思[J];世界农业;2012年10期
5 高丙中;;海外民族志与世界性社会[J];世界民族;2014年01期
本文关键词:发展经验的嵌入:援助实践的叙事,,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本文编号:290748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oufeilunwen/jjglbs/29074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