矿业城市采矿废弃地和谐生态修复及再利用研究
发布时间:2017-04-13 04:23
本文关键词:矿业城市采矿废弃地和谐生态修复及再利用研究,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摘要】:在推动现代化建设、推进人类工业化进程和带动区域经济发展方面,矿业城市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然而,到20世纪中后期,随着工业化进程不断深入,矿业城市结构性矛盾日益凸显,面临着经济结构转型的迫切需要。经过长时间的资源采掘,很多矿业城市由于资源枯竭,已经进入衰退期,随着矿山废弃物的产生,以及因采矿而造成的地表塌陷,形成了大量城市废弃地,致使矿业城市进入到了“城市危机”时代。采矿废弃地的出现,不仅严重制约了城市发展空间,而且造成一定范围内植物退化、水土流失、水源污染,对矿业城市的生态环境带来了严重的负面影响。因此,如何合理治理、修复并永续利用矿业城市的采矿废弃地,成为学术界、政府以及公众等各方关注的焦点。基于上述现实,本文在重新审视矿业城市采矿废弃地的本质和产生原因的前提下,从当前我国矿业城市经济发展的现实要求出发,引入和谐理论,结合产业发展和生态修复的互动关系,综合运用多元统计分析、结构方程模型以及产业经济学、协同学等理论,对矿业城市采矿废弃地生态修复和再利用实现机制进行探讨,最后选择唐山市南湖生态城采矿废弃地修复和利用作为案例,进行实证研究。本文在以下几个方面进行了探索性研究:1、对和谐的内涵、中西方和谐思想观、当代和谐理论的特征等进行概括,论述了和谐理论与可持续发展、协同学理论之间的关系。认为和谐理论对于卓有成效地推进矿业城市采矿废弃地治理具有更加适宜性的指导作用,基于和谐理论有助于实现矿业城市采矿废弃地“生态端”与“社会端”的和谐治理。2、矿业城市采矿废弃地治理思路框架的构建。将和谐理论从管理学研究领域引入到城市发展研究领域,借鉴协调度概念,系统评价矿业城市环境—社会—经济系统的和谐发展程度,贯穿矿业城市采矿废弃地生态修复和再利用问题研究的始终。3、基于研讨,提出了矿业城市采矿废弃地规划“三步走”解决方案。该方案系统性较强,既从矿业城市和谐发展的上位视角界定适于采矿废弃地规划的重点产业批次,又从采矿废弃地所属区域本身出发进行区域经济发展差异比较,从而进一步缩小产业规划选择范围。4、研讨了矿业城市采矿废弃地生态修复和再利用的对策体系界定模式。依据矿业城市采矿废弃地规划“三步走”解决方案,结合和谐理论中的“和则”、“谐则”概念,系统构建了对策体系,更为清晰地完善采矿废弃地治理策略。
【关键词】:和谐理论 矿业城市 采矿废弃地 生态修复 再利用
【学位授予单位】:天津大学
【学位级别】:博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5
【分类号】:TD88;F426.1
【目录】:
- 中文摘要4-5
- ABSTRACT5-11
- 第一章 绪论11-21
- 1.1 研究背景及问题提出11-15
- 1.1.1 研究背景11-14
- 1.1.2 问题提出14-15
- 1.2 研究目的及意义15-16
- 1.2.1 研究目的15
- 1.2.2 研究意义15-16
- 1.3 主要内容与基本结构16-18
- 1.4 研究方法与技术路线18-20
- 1.4.1 研究方法18
- 1.4.2 技术路线18-20
- 1.5 可能的创新20-21
- 第二章 理论基础与文献综述21-42
- 2.1 理论基础21-32
- 2.1.1 和谐理论21-27
- 2.1.2 可持续发展理论27-29
- 2.1.3 协同论29-31
- 2.1.4 产业经济理论31-32
- 2.2 相关文献综述32-42
- 2.2.1 城市废弃地生态修复与重建的研究33-35
- 2.2.2 城市废弃地资源开发再利用的研究35-36
- 2.2.3 城市废弃地土地修复与周围生态环境的关系研究36-38
- 2.2.4 产业发展与矿业城市修复转型方面的研究38-40
- 2.2.5 研究述评40-42
- 第三章 矿业城市采矿废弃地及国内外生态修复和再利用实践42-58
- 3.1 矿业城市的产生和发展42-44
- 3.1.1 矿业城市的产生42-43
- 3.1.2 工业化早期的矿业城市43
- 3.1.3 中国矿业城市的发展43-44
- 3.2 矿业城市和采矿废弃物44-47
- 3.2.1 采矿废弃物的概念和特点44-45
- 3.2.2 采矿废弃物再利用对矿业城市的意义45-47
- 3.3 矿业城市和采矿废弃地47-48
- 3.3.1 采矿废弃地47-48
- 3.3.2 采矿废弃地再利用对于矿业城市的意义48
- 3.4 国内外矿业城市采矿废弃地生态修复和再利用实践48-56
- 3.4.1 国外典型案例分析49-54
- 3.4.2 国内典型案例分析54-56
- 3.5 本章小结56-58
- 第四章 矿业城市采矿废弃地的和谐生态修复58-72
- 4.1 矿业城市采矿废弃地生态风险评价58-63
- 4.1.1 生态风险评价58-63
- 4.1.2 采矿废弃地生态修复风险评价因子的确定63
- 4.2 矿业城市采矿废弃地生态修复63-69
- 4.2.1 采矿废弃地生态修复内涵及原理64-65
- 4.2.2 采矿废弃地生态修复演变过程65-66
- 4.2.3 采矿废弃地生态修复常用技术模式66-69
- 4.3 和谐理论对矿业城市采矿废弃地生态修复的导向作用69-71
- 4.3.1 和谐理论视角下的采矿废弃地生态修复理论解析69-70
- 4.3.2 和谐理论在采矿废弃地生态修复中的路径导向70-71
- 4.4 本章小结71-72
- 第五章 矿业城市采矿废弃地的和谐再利用72-85
- 5.1 和谐理论和城市生态系统72-76
- 5.1.1 城市生态系统的和谐观72-74
- 5.1.2 城市和谐生态系统的性质74-76
- 5.2 矿业城市产业结构转型模式76-78
- 5.3 和谐理论在矿业城市采矿废弃地再利用中的应用78-84
- 5.3.1 矿业城市采矿废弃地的和谐再利用分析框架79-80
- 5.3.2 环境—经济—社会系统和谐度计算与评价80-83
- 5.3.3 与景观生态协调的产业结构调整83-84
- 5.3.4 新的环境—经济—社会系统的和谐度评价84
- 5.4 本章小结84-85
- 第六章 矿业城市采矿废弃地生态修复和再利用的和谐实现机制85-103
- 6.1 指导思想和基本原则85-86
- 6.1.1 指导思想85-86
- 6.1.2 基本原则86
- 6.2 矿业城市采矿废弃地生态修复和再利用和谐实现机制影响因素86-95
- 6.2.1 环境因素87-88
- 6.2.2 经济因素88-91
- 6.2.3 社会因素91-92
- 6.2.4 实现机制选择影响因素的结构方程模型设计92-94
- 6.2.5 基于区位商的矿业城市三次产业细分产业分析94-95
- 6.3 矿业城市采矿废弃地生态修复和再利用和谐实现机制的路径选择95-98
- 6.4 基于和则的采矿废弃地生态修复和再利用对策体系构建98-100
- 6.4.1 环境法规构建98-99
- 6.4.2 相关政策构建99-100
- 6.5 基于谐则的采矿废弃地生态修复和再利用对策体系构建100-101
- 6.5.1 产业布局优化与生态治理100-101
- 6.5.2 环境法规与市场机制对生态治理的影响。101
- 6.6 本章小结101-103
- 第七章 唐山市南湖生态城生态修复和再利用案例分析103-156
- 7.1 唐山市南湖生态城的概况分析103-105
- 7.1.1 唐山市总体概况103
- 7.1.2 南湖生态城的总体概况103-105
- 7.2 南湖生态城生态风险评价及修复105-124
- 7.2.1 南湖生态城重金属生态风险评价105-114
- 7.2.2 南湖生态城水体富营养化生态风险评价114-117
- 7.2.3 南湖生态城水土流失生态风险评价117-119
- 7.2.4 南湖生态城生物多样性生态风险评价119-122
- 7.2.5 南湖生态城的生态修复建议122-124
- 7.3 唐山市环境—社会—经济系统和谐度评价124-126
- 7.4 唐山市环境-经济-社会系统和谐度影响因素作用分析126-131
- 7.4.1 主成分分析126-128
- 7.4.2 结构方程模型分析128-129
- 7.4.3 唐山市各行政区域产业发展区位商分析129-131
- 7.5 南湖生态城和谐再利用发展规划建议131-156
- 7.5.1 南湖生态城和谐再利用的第一产业规划分析131-136
- 7.5.2 南湖生态城和谐再利用的第二产业规划分析136-139
- 7.5.3 南湖生态城和谐再利用的第三产业规划分析139-156
- 第八章 结论和展望156-158
- 8.1 研究结论156-157
- 8.2 研究展望157-158
- 参考文献158-171
- 发表论文和科研情况说明171-172
- 致谢172-173
本文关键词:矿业城市采矿废弃地和谐生态修复及再利用研究,,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本文编号:302811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oufeilunwen/jjglbs/30281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