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农业产业化融资体系研究
本文关键词:中国农业产业化融资体系研究,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摘要】:本文以农业产业化融资体系为研究对象,旨在构建农业产业化融资体系的理论框架,系统梳理农业产业化融资体系的架构、功能定位、运行目标、构建原则、基础条件、主要工作及其战略进程。通过分析我国农业产业化融资体系的现状,农业产业化水平与农村金融支持之间的关系,农业产业化不同经营主体的融资需求和特点,研究农业产业化不同发展阶段和组织模式下融资体系的结构,通过分析农业产业化进程中农村金融资源配置效率的地区差异及其影响因素,探讨构建农业产业化融资体系的顶层设计方案与具体的实施对策,探索优化农村金融资源配置的路径,达到解决农业融资困难,促进农业和农村经济健康发展的目的。 农业产业化国际上称之为农业一体化(Agricultural Integration)。农业产业化发展对于农民增收和农村城镇化建设具有重要的支撑、纽带和联动效应,是改造传统农业和帮助农民增收致富的根本途径,是解决“三农”问题的重要环节。农业产业化经营是一个大规模的系统工程,除了需要超强的组织号召、准确的市场预测、科学的技术指导、专业的经营管理以及有效的政府扶持之外,更需要金融资源的大力支持,因为农业产业化经营的诸多环节都需要大量的资金投入。而现实的状况是由于历史原因和市场因素,中国农业产业化仍然存在不少问题,其中融资体系问题尤为突出。农村资金供求缺口巨大,据估算,到2012年农村资金供求缺口达188489亿元。因此,我国急需建立健全农业产业化融资体系来有效解决资金瓶颈,以促进农业产业化的发展。 本文从农业产业化发展的金融需求出发,以金融资源理论为基础,主要做了如下研究:(1)深入分析金融与经济、融资体系与农业产业化的关系。农业产业化融资体系是农村经济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促进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具有重要的能动作用;面对农村金融发展滞后,,不能满足农业产业化和农村经济发展需要的状况,需要发挥“金融先导”的作用,通过构建“供给领先”的融资体系引领农业产业化发展;农村金融发展滞后的一个重要原因是缺乏坚实的产业支撑,因此,加快各地农业产业化发展步伐,通过做强产业和项目增强对金融资源的吸引力,才能使得农村经济和金融步入良性循环的状态。(2)论证系统化构建农业产业化融资体系对于促进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的作用机制和重要意义。在“三农”关系中,农业产业化对于农民增收和农村城镇化建设具有牵一发而动全身的联动效应,是解决三农问题的重要环节;而合理配置金融资源,科学构建农业产业化融资体系对于促进农业产业化发展又具有先导作用;支持和诱导农业生产性金融需求持续快速增长并实现农村金融资源有效配置就成为农业产业化融资体系的核心功能。(3)探索农业产业化发展的路径和组织模式,以及适应不同发展阶段和组织模式的融资体系。在萌芽阶段,融资体系应以小额商业性金融机构为主,辅之以政策性金融的支持;在初步发展阶段,融资体系应以合作金融为主,政策性和商业性金融为辅;在迅速发展阶段,应构建以龙头企业为核心的农业产业链融资体系,商业性金融占主体地位,政策性和合作性金融为辅;在成熟阶段,融资体系应以直接融资为主,主要通过资本市场筹集资金,政策性和商业性间接金融为辅。纵向一体化组织模式(公司+基地+农户)下,融资体系应以商业性金融为主,政策性金融和合作性金融为辅;农业产业化采取横向一体化组织模式的地区(或阶段)融资体系应以合作金融为主,政策性和商业性金融为辅。(4)利用中国26个省(自治区)2007-2011年的相关历史数据,首先实证分析了农业产业化水平与农村金融支持之间的正相关关系;其次,基于DEA-Malmquist指数法和Tobit与固定效应模型实证分析农村金融资源配置的效率及其影响因素,为政策建议提供数据和理论支撑;(5)在借鉴国外农业产业化融资体系构建与金融资源配置效率提升经验的基础上,深入分析我国农业产业化融资体系建设存在的问题和不足,提出分阶段、分地域、系统化构建农业产业化融资体系的政策建议。 本文的创新之处包括:(1)农业融资体系理论依据和研究视角的创新:初步构建了基于金融资源视角的农业产业化融资体系的理论框架,为农村金融体系研究和建设工作提供了新的理论依据和视角。(2)农业产业化与农村金融支持实证分析方法的创新:本文基于我国26个地区2007-2011年农业产业化与农村金融支持的相关面板数据,首先实证分析了二者之间的正相关关系;其次运用DEA-Malmquist指数法测算了我国26个地区2007-2011年农业产业化中农村资金配置效率的差异,并运用Tobit和固定效应模型对农村资金配置效率的影响因素进行实证分析,揭示农村资金配置效率的地区差异及其制约因素,为进一步优化农村金融资源配置提供数据支撑和方向指导。(3)对策建议的创新:本文在理论分析与实证分析结合的基础上,得出了解决农业弱质性和农业融资难问题的根本途径在于发挥金融先导作用等中肯的结论,进而系统地提出了以金融先导促进农业产业化发展为指导战略,秉承普惠金融的理念,以满足农业产业化发展需求为导向,“自下而上”与“自上而下”相结合系统化构建农业产业化融资体系的对策建议。
【关键词】:农业产业化 融资体系 金融资源 城乡一体化
【学位授予单位】:山西财经大学
【学位级别】:博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5
【分类号】:F323;F832.4
【目录】:
- 摘要6-9
- ABSTRACT9-13
- 目录13-18
- 图表索引18-20
- 第1章 绪论20-45
- 1.1 论文研究的背景20-24
- 1.1.1 选题背景20-21
- 1.1.2 农业产业化的兴起及其作用21-22
- 1.1.3 农业产业化发展需要金融资源的大力支持22-23
- 1.1.4 农村金融体系的架构23-24
- 1.2 论文研究的目的与意义24-25
- 1.3 论文研究思路与结构25-28
- 1.3.1 论文的研究思路25-26
- 1.3.2 论文的主要内容26-28
- 1.3.3 论文的研究方法28
- 1.4 论文的理论基础28-36
- 1.4.1 金融发展理论29-30
- 1.4.2 金融资源理论30-31
- 1.4.3 二元金融结构31-34
- 1.4.4 相关概念的界定34-36
- 1.5 国内外研究现状36-42
- 1.5.1 国外文献综述36-38
- 1.5.2 国内文献综述38-41
- 1.5.3 文献评述41-42
- 1.6 论文的创新之处与不足42-45
- 1.6.1 论文的创新之处42-43
- 1.6.2 论文的不足43-45
- 第2章 农业产业化融资体系的理论分析45-59
- 2.1 农业产业化与融资体系的关系45-48
- 2.1.1 农村金融与农村经济的关系45
- 2.1.2 农业产业化发展对融资体系的需求45-46
- 2.1.3 农业产业化融资体系的功能定位46-47
- 2.1.4 农业产业化经营和融资体系运行的终极目标47-48
- 2.1.5 农村金融资源配置与农业产业化的关系48
- 2.2 农业产业化融资体系构建的主要内容48-53
- 2.2.1 农业产业化融资体系的架构48-50
- 2.2.2 农业产业化融资体系构建的基本原则50-51
- 2.2.3 农业产业化融资体系构建的基础条件51-53
- 2.2.4 农业产业化融资体系构建的主要工作53
- 2.3 农业产业化融资体系构建的战略进程53-58
- 2.3.1 农业产业化的发展阶段与组织模式53-56
- 2.3.2 农业产业化不同发展阶段中融资体系的构建56-57
- 2.3.3 农业产业化不同组织模式下融资体系的构建57-58
- 2.3.4 农业产业化融资体系的发展趋势58
- 2.4 本章小结58-59
- 第3章 中国农业产业化融资体系的现状分析59-76
- 3.1 中国农业产业化发展与金融支持的现状59-62
- 3.1.1 全国农业产业化发展概况59-60
- 3.1.2 农村金融体系改革的演进60-61
- 3.1.3 农业产业化过程中存在的问题61-62
- 3.2 中国农业产业化融资体系的现状与问题62-74
- 3.2.1 农业产业化融资体系的概况62-65
- 3.2.2 典型地区的农业产业化融资体系支农现状65-70
- 3.2.3 农业产业化融资体系存在的主要问题70-74
- 3.3 本章小结74-76
- 第4章 农业产业化水平与农村金融支持的关系研究76-84
- 4.1 农业产业化水平评价体系的建立76-77
- 4.2 基于时序数据的我国分地区农业产业化水平评价77-82
- 4.2.1 评价指标权重的确定77-79
- 4.2.2 基于时序数据的我国分地区农业产业化水平实证分析79-82
- 4.3 农业产业化水平与农村金融支持关系的实证研究82-83
- 4.3.1 面板数据模型82
- 4.3.2 农业产业化水平与农村金融支持关系的实证分析82-83
- 4.4 本章小结83-84
- 第5章 农业产业化中农村金融资源配置效率及其影响因素分析84-105
- 5.1 农业产业化中农村金融资源配置效率的实证分析84-97
- 5.1.1 基于 DEA-Malmquist 指数的农村金融资源配置效率分析法84-85
- 5.1.2 研究对象85-86
- 5.1.3 投入产出项指标的设定86-88
- 5.1.4 DEA 的应用及其结果分析88-97
- 5.2 农村金融资源配置效率的影响因素97-99
- 5.2.1 农村金融的发展程度97
- 5.2.2 农村人力资本97-98
- 5.2.3 经济发展水平及生产力水平98
- 5.2.4 城乡二元结构98-99
- 5.3 农村金融资源配置效率影响因素的实证分析99-104
- 5.3.1 Tobit 模型和固定效应模型运算结果100-102
- 5.3.2 回归结果分析102-104
- 5.4 本章小结104-105
- 第6章 农业产业化主体的融资需求分析及融资体系构建105-124
- 6.1 农业产业化的经营主体及其融资需求105-112
- 6.1.1 农业龙头企业的融资需求105-107
- 6.1.2 农民专业合作社的融资需求107-109
- 6.1.3 家庭农场和专业大户的融资需求109-110
- 6.1.4 现代职业农民的融资需求110-112
- 6.2 农业产业化融资体系的总体框架设计112-114
- 6.3 “六渠注水”构建农业产业化融资体系114-123
- 6.3.1 以合作性金融为基础构建农村合作融资体系115-117
- 6.3.2 以政策性金融为保障构建风险监管补偿体系117-118
- 6.3.3 以商业性金融为主体构建农业产业链融资体系118-120
- 6.3.4 以微型金融创新为主力构建农村普惠融资体系120-121
- 6.3.5 以扩大直接融资比例为方向培育农业资本市场融资体系121-122
- 6.3.6 以民间金融为补充弥补正规金融体系的不足122-123
- 6.4 本章小结123-124
- 第7章 国外农业产业化融资体系建设的经验借鉴及政策建议124-138
- 7.1 国外农业产业化融资体系的发展模式124-130
- 7.1.1 国外农业产业化的发展路径124-125
- 7.1.2 国外农业产业化融资体系的发展模式125-130
- 7.2 国外农业产业化融资体系建设对我国的启示130-132
- 7.2.1 农业金融离不开政府的大力支持130
- 7.2.2 农业金融需要互助合作积少成多130-131
- 7.2.3 以合理的机构分工为基础多渠道筹集资金131
- 7.2.4 农业金融需要完备的法律体系作保证131
- 7.2.5 农业金融需要农业保险制度做后盾131-132
- 7.2.6 金融市场化是农业金融未来的发展趋势132
- 7.3 优化农村金融资源配置的政策建议132-137
- 7.3.1 加大财政支农力度,提高资金使用效率132-133
- 7.3.2 构建城乡一体化的金融共生模式133-134
- 7.3.3 阶段化分地域推进农村金融体系建设134-135
- 7.3.4 以互联网思维促普惠金融建设135-136
- 7.3.5 对微型金融采取规模和服务对象硬约束136-137
- 7.3.6 积极推进与金融市场相关政策制度的建设与创新137
- 7.4 本章小结137-138
- 结论与展望138-140
- 1、结论138-139
- 2、展望139-140
- 附录140-151
- 参考文献151-160
- 致谢160-162
- 攻读博士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和其它科研情况162-163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陈华;丁焕强;;基于金融生态理论建立农村金融新体制[J];财经科学;2006年09期
2 周立;;流动性悖论与资本雇佣劳动[J];银行家;2008年01期
3 周立;;农村金融市场四大问题及其演化逻辑[J];财贸经济;2007年02期
4 张杰;刘东;;金融结构、金融生态与农村金融体系的建构——来自江苏农村地区的案例解析[J];当代经济科学;2006年04期
5 彭克强;胡星城;;农村信用合作社改革的成与败:十年改革的理性反思[J];调研世界;2007年10期
6 石志平;;农业产业化发展中的金融资源配置研究——以福建省为例[J];福建金融;2011年07期
7 朱守银,张照新,张海阳,汪承先;中国农村金融市场供给和需求——以传统农区为例[J];管理世界;2003年03期
8 朱喜;李子奈;;改革以来我国农村信贷的效率分析[J];管理世界;2006年07期
9 向琳;李季刚;;中国农村金融资源配置的区域效率评价——基于DEA模型的分析[J];甘肃金融;2010年03期
10 张峰;;基于城乡一体化的农村金融体系构建研究[J];商业研究;2013年02期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2条
1 蒋满霖;中国农村金融生态优化的制度创新研究[D];西北农林科技大学;2010年
2 马立珍;农业发展的金融支持体系研究[D];中国人民大学;2010年
本文关键词:中国农业产业化融资体系研究,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本文编号:304123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oufeilunwen/jjglbs/30412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