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币汇率变动对消费者价格传递效应及其与货币政策的相关性研究
发布时间:2017-04-28 06:09
本文关键词:人民币汇率变动对消费者价格传递效应及其与货币政策的相关性研究,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摘要】:随着经济全球化的深入发展,各国间经济的联系也日益加深。汇率作为两种货币的兑换比率,在国际贸易中的地位和作用更为重要,也会影响到一国货币政策的制定。当市场上汇率发生变化,首先通过进口渠道影响进口价格,进而影响到国内价格水平。由于在全球化背景下,企业通常需要进口中间投入品进行生产,而进口投入品往往会受到汇率波动的影响,进而影响到最终产品的价格。起初一价定律认为,汇率的波动将同等程度传导至国内价格中,汇率的传递是完全的。但一价定律的成立,需要市场完全竞争、信息完全、交易成本为零等条件,与现实相距较远。大量的实践也表明,汇率的波动并非完全传递至价格中,特别是20世纪80年代,美元经历了大幅升值和贬值,但是美国进口价格并没有受到太大的影响,贸易赤字也没有得到改善,引起了很多学者对汇率传递问题的关注和研究。对于中国而言,在2005年7月以前,实行盯住美元的固定汇率制度,汇率波动很小,汇率制度改革后,转向盯住篮子货币,汇率的波动增强,弹性也日趋增大,对国民经济的影响显著提高。因此,在经济生活中,汇率的波动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同时随着人民币国际化进程的加速,汇率在国际贸易间的影响也将日益扩大和加强。因此,研究人民币汇率变动对价格水平的影响,即汇率传递,不仅能够说明汇率和价格两者间的内在关系,同时可进一步揭示汇率波动和国民经济间的关系。汇率的变化对国民经济的影响日益突出,引起社会的普遍关注,更是引起学者们的研究。特别是在全球化以及汇制改革的背景下,人民币汇率的变化如何影响国内价格水平?汇制改革是否引起传递效应的变化?人民币汇率升值和贬值交替变化,对于国内价格水平的影响如何?在政策层面,特别是货币政策的变化对于汇率传递的影响如何?本文将试图通过对汇率传递效应的研究来逐步揭示上述问题。随着人民币汇率弹性增大,汇率的波动不断加大,研究汇率对国内价格水平,特别是消费者价格水平的影响,对于通货膨胀的预测和控制,以及货币政策的制定和安排有着重要的理论和现实意义。因此,本文在理论分析的基础上,使用计量模型,就人民币汇率对消费者价格传递的不完全效应、非对称效应,以及货币政策与汇率传递三方面的内容进行了细致研究,得到如下结论:第一,通过分析汇率变化对国内消费者价格的传递机制,并利用1994年第一季度至2013年第四季度的数据进行了实证研究。结果表明,其一,汇率变动对消费者价格的传递是不完全的。不论长期还是短期,汇率变动对消费者价格具有影响,但传递程度是不完全的,传递程度较低。在样本期内,人民币汇率传递效应整体上呈现下降趋势,而且传递具有滞后性。其二,汇率传递存在国别差异,中国的汇率传递水平较高。本文认为可能与中国的进口产品构成有关。此外,当短期波动偏离长期均衡时,美国的调整力度较高,日本次之,中国相对较低。这可能与美国相对成熟的市场环境有关。第二,在汇率传递非对称性的理论分析基础上,从汇率变动方向和幅度两个方面对汇率传递的非对称效应进行了分析。研究结果表明,其一,人民币汇率变动对消费者价格的传递存在非对称效应。一方面,变动方向不同,传递存在非对称性。相比升值,贬值时汇率传递水平较高。另一方面,不同变动幅度下,非对称传递同样存在。汇率波动幅度较大时,传递水平较高。此外,中国汇制改革引起汇率传递效应的结构性变化,整体上汇改后传递效应较高。其二,通过中美日三国的比较研究发现,汇率对消费者价格的传递存在非对称性,但方向上存在差异。一方面,不同变动方向下,在美国和中国,贬值对消费者价格的影响较高,日本则刚好相反。另一方面,不同变动幅度下,人民币汇率波动较大时,对消费者价格的影响较高,而日本则相反。其三,三国汇率波动门限值不同,日本最高为0.0525,中国最低为0.0211,说明日本汇率波动程度相对较大。浮动汇率制度下,当发生外生冲击时,能够通过汇率的灵活调整,来吸收冲击,最大程度地降低冲击带来的影响。这意味着中国应进一步推进汇率制度改革,适时扩大浮动范围,提高浮动弹性,为实现更富弹性的汇率机制创造条件。第三,本文尝试性地针对货币政策与汇率传递的关系进行了研究。具体来说:其一,未考虑货币政策的汇率传递弹性估计表明,结果是有偏误的。汇率传递弹性低于真实值,意味着货币政策在长期内降低了汇率对消费者价格的传递效应。进一步考虑货币政策类型的结果表明,在不同政策类型下,传递效应存在较大差异,整体上,紧缩性政策环境下传递效应较高。其二,在包含和未包含货币政策的传递弹性差异程度上,美国、日本高于中国,说明美国和日本货币政策效率相对较高。相比之下,中国货币政策还有改进的余地,需要进一步提高政策效率。对于中国和美国,未考虑货币政策变量时,调整力度较低,说明短期内货币政策降低了偏离长期均衡时的调整力度。日本则恰恰相反,货币政策在短期内提高了调整速度。其三,在研究货币政策对非对称传递效应的影响时,结果表明,一方面,未包含货币政策变量时,基于变动方向的汇率传递水平存在较大差异。在中美日三国,无论升值还是贬值,未考虑货币政策变量的传递弹性均低于真实值。另一方面,未包含货币政策变量时,基于变动幅度的汇率传递效应同样存在较大差异。整体上,中国、美国和日本货币政策的目标依然是降低价格水平的波动。
【关键词】:汇率 消费者价格 汇率传递 非对称性 货币政策
【学位授予单位】:合肥工业大学
【学位级别】:博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5
【分类号】:F832.6;F726
【目录】:
- 致谢9-10
- 摘要10-12
- ABSTRACT12-20
- 第一章 绪论20-26
- 1.1 研究背景与意义20-23
- 1.1.1 研究背景20-22
- 1.1.2 研究意义22-23
- 1.2 主要内容与创新之处23-25
- 1.2.1 论文的研究思路23
- 1.2.2 论文的主要内容23-24
- 1.2.3 论文的创新之处24-25
- 1.3 研究方法和所需数据25-26
- 1.3.1 论文的研究方法25
- 1.3.2 论文的数据来源及软件25-26
- 第二章 汇率影响价格水平的研究综述和理论基础26-50
- 2.1 相关概念界定26-27
- 2.1.1 汇率传递的内涵26
- 2.1.2 狭义的汇率传递26-27
- 2.1.3 广义的汇率传递27
- 2.2 国内外研究现状及分析27-41
- 2.2.1 汇率传递的基础理论研究27-28
- 2.2.2 汇率传递的相关特征研究28-31
- 2.2.3 汇率传递的影响因素研究31-35
- 2.2.4 汇率传递的政策含义研究35-37
- 2.2.5 国内关于汇率传递的研究37-41
- 2.3 汇率变动影响价格水平的理论基础41-46
- 2.3.1 购买力平价理论42-43
- 2.3.2 依市场定价理论43-44
- 2.3.3 新开放经济宏观经济理论44-46
- 2.4 汇率变动对价格水平的传导机制46-48
- 2.4.1 直接传导机制46
- 2.4.2 间接传导机制46-48
- 2.5 小结48-50
- 第三章 汇率变化对消费者价格传递的不完全效应50-68
- 3.1 汇率变动对消费者价格传递的理论分析50-53
- 3.2 人民币汇率对消费者价格的传递效应53-60
- 3.2.1 计量模型53-54
- 3.2.2 数据选择与处理54-55
- 3.2.3 实证分析55-60
- 3.3 中美日汇率传递效应的比较研究60-65
- 3.3.1 数据描述60-62
- 3.3.2 实证分析62-65
- 3.4 小结65-68
- 第四章 汇率变化对消费者价格传递的非对称效应68-86
- 4.1 汇率传递非对称效应的理论分析68-70
- 4.1.1 基本模型68-69
- 4.1.2 模型分析69-70
- 4.2 基于变动方向的传递非对称效应分析70-77
- 4.2.1 人民币汇率对消费者价格传递的非对称效应70-76
- 4.2.2 中美日汇率传递非对称效应的比较研究76-77
- 4.3 基于变动幅度的传递非对称效应分析77-83
- 4.3.1 人民币汇率对消费者价格传递的非对称效应77-80
- 4.3.2 中美日汇率传递非对称效应的比较研究80-83
- 4.4 小结83-86
- 第五章 货币政策对汇率传递效应的影响86-104
- 5.1 货币政策与汇率传递的理论分析86-87
- 5.2 货币政策对不完全传递效应的影响87-96
- 5.2.1 货币政策对人民币不完全传递效应的影响87-94
- 5.2.2 货币政策对不完全传递效应影响的比较研究94-96
- 5.3 货币政策对非对称传递效应的影响96-102
- 5.3.1 货币政策对人民币非对称传递效应的影响96-100
- 5.3.2 货币政策对非对称传递效应影响的比较研究100-102
- 5.4 小结102-104
- 第六章 结论与展望104-112
- 6.1 主要结论104-105
- 6.2 结论的政策内涵105-109
- 6.3 本文研究的不足以及下一步的研究方向109-112
- 参考文献112-120
- 攻读博士学位期间的学术活动及成果情况120-121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邓新军;娄海湘;;刍议农村消费者价格权益的保护[J];价格月刊;2013年06期
2 金家麟;论商品对生产者价格与对消费者价格[J];杭州商学院学报;1984年01期
3 白雪梅;吴德q,
本文编号:332266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oufeilunwen/jjglbs/33226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