环境规制、技术创新与能源消耗
发布时间:2021-08-10 18:15
论文是关于环境规制影响能源消耗的理论与实证研究。如果说生态文明建设的关键目标是保障与改善民生,那么推进能源可持续性发展是建设生态文明的动力和引擎。然而,现阶段中国能源消耗持续增长,供需矛盾尖锐,已难以适应未来能源发展需要。摸清当前中国能源消耗特征,有效提高能源利用质量和效益,不仅关乎建设现代能源体系的速度与效益,也影响着国民经济可持续增长的动力延续。因此,破解能源发展过程中的种种障碍可以说是一个极富意义的研究主题。十六大以来,政府相继颁布了众多环境规制政策。尤其到十九大,环境规制政策更是作为了政府一种重要调控举措。通过设计科学合理的环境激励约束机制,也已被政府视为实现能源发展的重要突破口。本文正是基于上述背景,在考虑能源价格、能源消耗结构及其他变量作用的前提下,重点就环境规制影响能源消耗的相关问题进行理论与实证研究。论文在既有研究的基础上,整体剖析了中国能源消耗的区域差异与时空演进特征,探索性地构建了环境规制影响能源消耗的理论分析框架,在此框架下并就环境规制影响能源消耗的直接与间接效应展开实证检验。(1)研究的主要内容:1)环境规制影响能源消耗的理论分析框架。以环境规制、技术创新与能源...
【文章来源】:重庆大学重庆市 211工程院校 985工程院校 教育部直属院校
【文章页数】:146 页
【学位级别】:博士
【部分图文】:
能源分类不再生能源化学能天然气
3中国能源消耗的区域差异分解、时空演进与收敛性45图3.2报告了1997-2016年中国分省份的能源消耗量。从分省份视角来看,1997年,仅有河北(0.90)、辽宁(0.95)与山东(0.92)三省能源消耗量高于0.8亿吨标准煤,主要集中于环渤海地区;2003年,山东以1.96亿吨标准煤的能源消耗量领跑全国。能源消耗量处于0.8-1.6亿吨标准煤之内的省份有八个,分别为河北(1.53)、广东(1.31)、辽宁(1.13)、江苏(1.11)、河南(1.06)、山西(1.04)辽宁(1.30)、浙江(0.95)与四川(0.92),主要遍布于华东与华中地区;2009年,山东以3.24亿吨标准煤的能源消耗量独占鳌头。河北(2.54)与广东(2.47)两省能源消耗量排名全国第二与第三名。能源消耗量超过1.6亿吨标准煤的省份主要分布于东部、西南与华东地区;2016年,中国30个省份的平均能源消耗量为1.52亿吨标准煤,存在13个省份的能源消耗量超过这一均值,依次为山东(3.87)、广东(3.12)与江苏(3.10)、河北(2.98)、河南(2.31)、辽宁(2.10)、四川(2.04)、浙江(2.03)、内蒙古(1.95)、山西(1.94)、湖北(1.69)、新疆(1.63)与湖南(1.58)。在地域分布上,能源消耗量排名前三的省份都集中于东部地区,分别为山东(3.87)、广东(3.12)与江苏(3.10)。而能源消耗量排名靠后的省份依次为海南(0.20)、青海(0.41)与宁夏(0.56),主要位于中国西北内陆与南部沿海地区。图3.21997-2016年中国分省份能源消耗量演变趋势(单位:亿吨标准煤)Figure3.2TheevolutiontrendofenergyconsumptionatprovinciallevelinChinaduring1997-2016注:能源数据来源于《中国能源统计年鉴》
3中国能源消耗的区域差异分解、时空演进与收敛性63图3.51997-2016年中国能源消耗结构的演变趋势Figure3.5EvolutiontrendofChina"senergyconsumptionstructureduring1997-2016第二、能源价格的变动状况对能源消耗的影响日益增强。Amano(1990)与Martinsenetal.(2007)的研究发现,能源的真实价格能够实现节能。较高的能源价格将造成企业生产成本上升,引导企业朝低能耗的产业转型。此外,能源相对于其他生产要素的价格上涨将致使企业重新审视能源的价值,通过要素替代以及技术创新等手段减少对能源的使用。图3.6描述了1997-2016年中国能源价格指数(以燃料类商品零售指数衡量)的演变趋势。从图3.6中可以看出,二十年间能源价格的波动幅度较大,波峰波谷交替出现。2000年,能源价格指数达到最高点117.7,2015年,能源价格指数跌落至最低点87.7。虽然,能源价格指数的走势表明能源价格处于不断变化之中,但Hsieh和Klenow(2009)也指出,与美国等发达国家相比,中国的生产要素市场存在严重的扭曲现象,能源领域尤为如此。政府囿于“促增长、稳物价”的施政理念,会主导能源的初始配置与价格制定,从而使得其长期处于低廉水平,造成能源价格机制难以发挥出资源配置的基础性作用。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环境规制的经济效应:“减排”还是“增效”[J]. 于斌斌,金刚,程中华. 统计研究. 2019(02)
[2]异质性环境规制对矿业绿色发展的影响[J]. 高苇,成金华,张均. 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 2018(11)
[3]环境规制类型与设计特征的交互对企业生态创新的影响[J]. 杨洪涛,李瑞,李桂君. 管理学报. 2018(10)
[4]环境规制对全要素能源效率的作用效应与能源消费结构演变的适配关系研究[J]. 陶长琪,李翠,王夏欢. 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 2018(04)
[5]清洁能源消费、环境治理与中国经济可持续增长[J]. 林美顺. 数量经济技术经济研究. 2017(12)
[6]不确定条件下能源替代问题研究[J]. 仓定帮,魏晓平. 中央财经大学学报. 2017(10)
[7]中国八大城市群互联网金融发展的区域差异分解及收敛性研究[J]. 刘传明,王卉彤,魏晓敏. 数量经济技术经济研究. 2017(08)
[8]环境规制能提升产能利用率吗?——基于中国制造业行业面板数据的经验研究[J]. 韩国高. 财经研究. 2017(06)
[9]七大城市群创新能力的区域差距及其分布动态演进[J]. 杨明海,张红霞,孙亚男. 数量经济技术经济研究. 2017(03)
[10]市场扭曲、技术进步与能源效率:基于省际异质性的政策选择[J]. 潘雄锋,彭晓雪,李斌. 世界经济. 2017(01)
博士论文
[1]企业技术创新动力研究[D]. 孙冰.哈尔滨工程大学 2003
本文编号:3334545
【文章来源】:重庆大学重庆市 211工程院校 985工程院校 教育部直属院校
【文章页数】:146 页
【学位级别】:博士
【部分图文】:
能源分类不再生能源化学能天然气
3中国能源消耗的区域差异分解、时空演进与收敛性45图3.2报告了1997-2016年中国分省份的能源消耗量。从分省份视角来看,1997年,仅有河北(0.90)、辽宁(0.95)与山东(0.92)三省能源消耗量高于0.8亿吨标准煤,主要集中于环渤海地区;2003年,山东以1.96亿吨标准煤的能源消耗量领跑全国。能源消耗量处于0.8-1.6亿吨标准煤之内的省份有八个,分别为河北(1.53)、广东(1.31)、辽宁(1.13)、江苏(1.11)、河南(1.06)、山西(1.04)辽宁(1.30)、浙江(0.95)与四川(0.92),主要遍布于华东与华中地区;2009年,山东以3.24亿吨标准煤的能源消耗量独占鳌头。河北(2.54)与广东(2.47)两省能源消耗量排名全国第二与第三名。能源消耗量超过1.6亿吨标准煤的省份主要分布于东部、西南与华东地区;2016年,中国30个省份的平均能源消耗量为1.52亿吨标准煤,存在13个省份的能源消耗量超过这一均值,依次为山东(3.87)、广东(3.12)与江苏(3.10)、河北(2.98)、河南(2.31)、辽宁(2.10)、四川(2.04)、浙江(2.03)、内蒙古(1.95)、山西(1.94)、湖北(1.69)、新疆(1.63)与湖南(1.58)。在地域分布上,能源消耗量排名前三的省份都集中于东部地区,分别为山东(3.87)、广东(3.12)与江苏(3.10)。而能源消耗量排名靠后的省份依次为海南(0.20)、青海(0.41)与宁夏(0.56),主要位于中国西北内陆与南部沿海地区。图3.21997-2016年中国分省份能源消耗量演变趋势(单位:亿吨标准煤)Figure3.2TheevolutiontrendofenergyconsumptionatprovinciallevelinChinaduring1997-2016注:能源数据来源于《中国能源统计年鉴》
3中国能源消耗的区域差异分解、时空演进与收敛性63图3.51997-2016年中国能源消耗结构的演变趋势Figure3.5EvolutiontrendofChina"senergyconsumptionstructureduring1997-2016第二、能源价格的变动状况对能源消耗的影响日益增强。Amano(1990)与Martinsenetal.(2007)的研究发现,能源的真实价格能够实现节能。较高的能源价格将造成企业生产成本上升,引导企业朝低能耗的产业转型。此外,能源相对于其他生产要素的价格上涨将致使企业重新审视能源的价值,通过要素替代以及技术创新等手段减少对能源的使用。图3.6描述了1997-2016年中国能源价格指数(以燃料类商品零售指数衡量)的演变趋势。从图3.6中可以看出,二十年间能源价格的波动幅度较大,波峰波谷交替出现。2000年,能源价格指数达到最高点117.7,2015年,能源价格指数跌落至最低点87.7。虽然,能源价格指数的走势表明能源价格处于不断变化之中,但Hsieh和Klenow(2009)也指出,与美国等发达国家相比,中国的生产要素市场存在严重的扭曲现象,能源领域尤为如此。政府囿于“促增长、稳物价”的施政理念,会主导能源的初始配置与价格制定,从而使得其长期处于低廉水平,造成能源价格机制难以发挥出资源配置的基础性作用。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环境规制的经济效应:“减排”还是“增效”[J]. 于斌斌,金刚,程中华. 统计研究. 2019(02)
[2]异质性环境规制对矿业绿色发展的影响[J]. 高苇,成金华,张均. 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 2018(11)
[3]环境规制类型与设计特征的交互对企业生态创新的影响[J]. 杨洪涛,李瑞,李桂君. 管理学报. 2018(10)
[4]环境规制对全要素能源效率的作用效应与能源消费结构演变的适配关系研究[J]. 陶长琪,李翠,王夏欢. 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 2018(04)
[5]清洁能源消费、环境治理与中国经济可持续增长[J]. 林美顺. 数量经济技术经济研究. 2017(12)
[6]不确定条件下能源替代问题研究[J]. 仓定帮,魏晓平. 中央财经大学学报. 2017(10)
[7]中国八大城市群互联网金融发展的区域差异分解及收敛性研究[J]. 刘传明,王卉彤,魏晓敏. 数量经济技术经济研究. 2017(08)
[8]环境规制能提升产能利用率吗?——基于中国制造业行业面板数据的经验研究[J]. 韩国高. 财经研究. 2017(06)
[9]七大城市群创新能力的区域差距及其分布动态演进[J]. 杨明海,张红霞,孙亚男. 数量经济技术经济研究. 2017(03)
[10]市场扭曲、技术进步与能源效率:基于省际异质性的政策选择[J]. 潘雄锋,彭晓雪,李斌. 世界经济. 2017(01)
博士论文
[1]企业技术创新动力研究[D]. 孙冰.哈尔滨工程大学 2003
本文编号:3334545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oufeilunwen/jjglbs/333454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