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府干预、内部人控制与企业多元化并购
本文关键词:政府干预、内部人控制与企业多元化并购,,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摘要】:转轨经济时期,政府在行政上的“超强”控制和在产权上的“超弱”控制,导致国有上市公司呈现“政府干预”与“内部人控制”并存的治理特征。政府和内部人分别从企业外部和内部掌控着企业赖以生存的关键资源,使他们有能力利用手中资源将自身目标内化于企业的多元化并购活动中,导致本应以提升企业价值为目标的并购又肩负起履行政府经济、社会职能和实现内部人个人收益最大化的任务,由此造成国有上市公司的多元化并购呈现出一些典型特征,并最终传导到并购绩效上,形成不同的经济后果。因此,论文立足于我国经济转型的制度背景,研究政府干预和内部人控制对国有企业多元化并购行为的影响。论文在回顾相关文献的基础上,依据相关理论提出了政府干预、内部人控制和多元化之间的分析框架。选择2003-2012年上市公司多元化并购样本,采用独立样本检验、配对样本检验、中介效应分析、Logistic回归、多元线性回归、事件研究法、因子分析等方法探讨了政府干预、内部人控制对多元化并购类型、并购对象选择偏好和并购绩效的影响。研究发现政府干预提高了相关多元化并购的可能性,内部人控制增加了无关多元化的可能性;国有上市公司多元化并购表现出明显的行业偏好、关联交易偏好和同区域偏好,政府干预程度会显著提升这三种偏好,而内部人控制程度仅对行业偏好、关联交易偏好有影响,对同区域偏好影响不显著。进一步区分上市公司的最终控制人,发现中央和地方政府不同职能目标与管制策略使得中央与地方国有上市公司在偏好表现上有所差异;多元化并购短期内毁损企业价值,长期来看并购绩效变化不明显,验证了国有上市公司的多元化并购存在“绩效悖论”。政府干预、内部人控制、并购类型和并购偏好都会对并购绩效产生影响。最后,论文提出了减少政府和内部人对企业并购不当干预、规范并购活动的相关建议。论文将政府干预和内部人控制同时纳入多元化并购研究,扩展了已有的企业理论、财务理论关于企业并购行为研究的分析框架,对丰富政府干预理论、内部人控制理论及并购理论,论文拓展了多元化并购相关分析框架,丰富与补充了政府干预相关理论、内部人控制理论和并购理论,提供了政府干预、内部人控制对多元化并购影响经验依据,对完善政府对并购行为的规制,促进我国资本市场健康发展具有一定借鉴意义。
【关键词】:政府干预 内部人控制 多元化并购 资源 绩效
【学位授予单位】:中国矿业大学
【学位级别】:博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5
【分类号】:D630;F271
【目录】:
- 致谢4-5
- 摘要5-6
- Abstract6-8
- Extended Abstract8-21
- 1 绪论21-30
- 1.1 研究背景21-22
- 1.2 问题的提出22-23
- 1.3 研究意义23-24
- 1.4 相关概念界定24-28
- 1.5 研究方法28
- 1.6 论文框架28-30
- 2 文献综述30-40
- 2.1 多元化并购相关研究30-33
- 2.2 政府干预相关研究33-35
- 2.3 内部人控制相关研究35-38
- 2.4 文献评述38-40
- 3 理论基础、制度背景与分析框架40-58
- 3.1 理论基础40-45
- 3.2 制度背景45-56
- 3.3 政府干预、内部人控制与多元化并购的分析框架56-57
- 3.4 本章小结57-58
- 4 政府干预、内部人控制与多元化并购类型58-81
- 4.1 理论分析与研究假设58-62
- 4.2 研究方法与设计62-68
- 4.3 样本选取与数据来源68
- 4.4 描述性统计68-70
- 4.5 实证结果70-74
- 4.6 稳健性检验74-80
- 4.7 拓展性检验80
- 4.8 本章小结80-81
- 5 政府干预、内部人控制与多元化并购偏好81-96
- 5.1 理论分析与研究假设81-84
- 5.2 研究设计84-85
- 5.3 样本选取与数据来源85-86
- 5.4 实证结果及分析86-91
- 5.5 稳健性检验91-94
- 5.6 拓展性检验94-95
- 5.7 本章小结95-96
- 6 政府干预、内部人控制与多元化并购经济后果96-145
- 6.1 理论分析与研究假设96-102
- 6.2 政府干预、内部人控制与多元化并购短期市场业绩的实证分析102-126
- 6.3 政府干预、内部人控制与多元化并购长期财务业绩的实证分析126-142
- 6.4 拓展性检验142-143
- 6.5 本章小结143-145
- 7 结论与展望145-153
- 7.1 研究结论145-148
- 7.2 政策建议148-151
- 7.3 论文的主要贡献与研究局限151-153
- 参考文献153-166
- 作者简介166-169
- 学位论文数据集169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王红梅;卢授永;吴媛媛;;重视解决国企“内部人控制”问题[J];群众;2007年05期
2 王一民;周吾灿;;关于“内部人控制”问题的探讨[J];资料通讯;1997年02期
3 付泳,杨正;谈内部人控制企业的激励控制机制的建立[J];甘肃政法学院学报;1998年03期
4 ;要利用好“内部人控制”[J];学理论;2002年04期
5 苏相锟,罗秋月;控制“内部人控制”[J];长白学刊;2003年06期
6 张如仙;搞好企业领导班子建设必须改变“内部人控制”机制[J];求实;1998年01期
7 张国平;论“内部人控制”的治理[J];江南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4年01期
8 管新春;;我国上市公司内部人控制的法经济分析[J];法制与社会;2008年28期
9 赵兴;“内部人控制”产生的腐败及其治理[J];江汉大学学报;1998年01期
10 郑志清;内部人控制与国有资产的流失[J];岭南学刊;1998年05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6条
1 何维达;;内部人控制问题及其治理[A];深化企业改革和治理通货膨胀研究[C];1995年
2 杨占武;;浅析我国企业中的“内部人控制”[A];中华全国律师协会经济业务委员会2001年年会论文集[C];2001年
3 龚志民;杨东华;;有效防治“内部人控制”的博弈分析[A];第十二次资本论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4年
4 王文行;;基于政府管理视角的国企内部人控制问题研究[A];“落实科学发展观推进行政管理体制改革”研讨会暨中国行政管理学会2006年年会论文集[C];2006年
5 毕颖;;论公司内部人控制的法律规制[A];中国商法年刊创刊号(2001)[C];2001年
6 赵杰;;国有企业监督激励机制的耦合——监事会控制下的会计直接责任制创新[A];国有经济论丛2001——“企业家与专家高层论坛:国企改革新思路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1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秦冬梅;会计委派制并非解决“内部人控制”的出路[N];中国企业报;2002年
2 张宗;内部人控制与控制内部人[N];中国证券报;2001年
3 吴厚庆;也谈“内部人控制”[N];光明日报;2001年
4 杨文;建立反“内部人控制”法律制度(下)[N];经济参考报;2003年
5 张歆;“内控”与内部人控制[N];证券日报;2007年
6 李彬;内部人控制刹车[N];华夏时报;2001年
7 彭兴庭;失控的“一把手”和国企“内部人控制”[N];中国保险报;2006年
8 赵华英;治“垄断高薪” 必须终结内部人控制[N];中国工业报;2007年
9 张劲松;内部人控制的是与非[N];中国房地产报;2010年
10 中央财经大学财经研究所 王卉彤;如何管住银行“内部人控制”[N];证券日报;2004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3条
1 王铮;控制权收益、代理冲突与内部人治理的比较研究——兼论中国转型期公司内部人控制与治理[D];复旦大学;2003年
2 王国兵;经济转轨中中国国有企业的内部人控制问题:实质、实现与治理[D];吉林大学;2005年
3 高燕燕;政府干预、内部人控制与企业多元化并购[D];中国矿业大学;2015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范萍萍;上市公司内部人控制及其法律规制[D];兰州大学;2009年
2 张丽媛;体制转型中的“内部人控制”研究[D];山东师范大学;2005年
3 徐瑛;“内部人控制”行为与公司绩效的相关性研究[D];湖南大学;2007年
4 李大帅;基于内部控制的反内部人控制研究[D];重庆理工大学;2011年
5 崔琦;论控制内部人控制的一个两难困境[D];辽宁大学;2012年
6 张磊;转轨时期我国国有银行“内部人控制”研究[D];山东大学;2005年
7 李兴华;国有控股上市公司内部人控制研究[D];新疆大学;2006年
8 贺媛;公司内部人控制及其法律规制分析[D];中国政法大学;2007年
9 杜可斌;新型内部人控制的产生与治理[D];郑州大学;2013年
10 吴非;内部人控制度对上市公司业绩影响实证研究[D];哈尔滨工业大学;2014年
本文关键词:政府干预、内部人控制与企业多元化并购,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本文编号:335892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oufeilunwen/jjglbs/33589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