银行关联对企业并购决策及并购市场绩效的影响研究
发布时间:2017-04-29 16:12
本文关键词:银行关联对企业并购决策及并购市场绩效的影响研究,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摘要】:并购是现代企业迅速发展和资源整合的重要措施之一。我国企业在经过前几年快速的发展,尤其是2007美国次贷危机之后,企业产业结构调整及转型升级刻不容缓。通过兼并和收购实现经济增长,促进产业结构优化升级和资源优化配置具有重要的战略意义。然而,在财务研究中关于并购的先前研究主要集中在并购动因、并购支付方式和并购业绩三个方面,忽视了并购实施的资源条件,潜在的债务融资能力。企业并购是一个系统工程,需要大量的资金支持,企业所拥有的财务资源既是并购所需的必要条件,也是其重要的驱动因素之一。由于历史的原因,我国民营等非国有企业存在较严重的信贷歧视,为了规避这些制度方面的障碍,企业与银行等金融机构建立了各种联系,这些关联的建立,减轻了银行与企业之间的信息不对称,降低了企业的融资成本,缓解了企业的融资约束,提高了企业的负债能力,增加了企业的财务资源。但是这些银行关联的建立对企业并购有什么样影响的研究却鲜有少见。本文综合利用委托代理理论、信息不对称理论、社会网络资本关系资源论、融资约束等理论的基础上,使用2006-2012年沪深两市的银行关联数据和企业并购数据,理论分析和实证检验了银行关联对企业并购的影响。研究过程从以下三条主线展开:(1)第一条主线“银行关联及强度对并购模式的影响”,主要考虑不同银行关联方式(企业高管银行背景关联、银行与企业之间的股权关联)对并购发生的可能性、发生次数、多元化并购和跨区并购的影响;(2)第二条主线是“银行关联及强度对并购对价支付方式的影响”,理论和实证检验了各种银行关联方式及强度对现金或股票支付方式的选择偏好的影响差异;(3)第三个主线是“银行关联及强度对并购绩效的影响”,理论和实证分析了各种银行关联方式及强度对并购绩效的影响,以及银行关联与并购决策对并购绩效的交互影响。本文的实证结果表明:(1)国有企业更倾向于选择股权关联,而非国有企业更倾向于选择企业高管银行背景关联,这是由我国特有的制度背景条件所决定的;(2)从整体上来看,各种银行关联企业发生并购的可能性和并购频率都显著高于非银行关联的企业,进一步把银行关联分为企业高管银行背景关联和股权关联(银行持有企业股权或企业持有银行股权)后,发现上述结论仍然成立。然而,不同类型的银行关联对跨区并购和多元化并购的影响有限。银行关联强度对并购发生概率的影响也有类似结论。(3)在并购对价支付手段方面,收购公司潜在的债务能力显著地影响并购支付方式的选择,银行关联公司会优先选择现金支付方式,反之,非银行关联公司倾向于选择股票及混合支付方式。银行关联强度对并购支付方式的影响也有类似结论。(4)在并购绩效方面,不管是银行关联公司、非银行关联公司还是整体,公司股东获得了显著正的累积超额报酬率。但是,相对于非银行关联公司,银行关联显著降低了企业并购绩效。进一步把银行关联分为企业高管银行背景关联和银企之间的股权关联研究表明,企业高管银行背景关联与公司并购绩效之间的关系不显著,而银企之间的股权关系能够显著降低并购绩效,这说明银行关联对并购绩效的影响是通过股权关联来实现的。银行关联强度对并购绩效的影响也有类似结论。(5)在交互影响方面,银行关联与多元化并购(现金支付方式)的共同作用降低了企业并购绩效;银行关联与跨区并购的共同作用显著降低了并购绩效(持股银行关联除外)。本文从银行关联的视角分析其对并购决策的影响及其后果。研究结果表明:银行关联是一把双刃剑,一方面,银行关联提高了企业的债务能力,促进了并购的发生,体现其积极的一面;另一方面,由于关系融资的存在,银行负债的监督效应减弱,为企业高管滥用资金提供了条件,触发了价值破坏型并购。因此,银行关联公司的股票市场反应较低。总之,企业、银行和政府监管部门各方需要共同努力,互相配合,加大对关系融资的治理。对于企业来说,需要不断完善自身的公司治理制度,加强对管理层的激励、监督和惩戒措施。对于银行来说,需要提高银行自身的公司治理质量,规范商业银行行为。需要根据市场机制的具体要求,不断创新金融服务,优化配置信贷资源,充分发挥银行的负债监督功能。对于相关的监管部门来说,需要加强信用环境建设,不断地修改和完善相关法律制度,加强关系融资的监督管理。通过企业、银行和相关监管部门的共同努力,充分发挥银行关联这个硬币的正向作用,抑制这个硬币的负向效应,提高银行信贷配置的效率,增加企业对外并购投资的绩效。
【关键词】:银行关联 并购 多元化并购 并购支付方式 并购业绩
【学位授予单位】:西南交通大学
【学位级别】:博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5
【分类号】:F271;F832.2
【目录】:
- 摘要6-8
- Abstract8-13
- 第1章 绪论13-25
- 1.1 研究背景及意义13-19
- 1.1.1 研究背景及问题提出13-18
- 1.1.2 研究意义18-19
- 1.2 研究思路和研究目标19-21
- 1.2.1 研究思路19-20
- 1.2.2 研究目标20-21
- 1.3 论文的框架结构21-22
- 1.4 研究创新之处22-25
- 第2章 文献回顾与述评25-42
- 2.1 借贷关系型银企关系文献综述25-27
- 2.1.1 传统银企关系的识别与度量25-26
- 2.1.2 传统借贷型银企关系与企业内部投资相关问题26-27
- 2.2 银行关联与企业内部投资相关文献综述27-33
- 2.2.1 企业高管银行背景关联27-30
- 2.2.2 银行股权关联30-33
- 2.3 银行关联与企业外部并购投资的相关文献综述33-39
- 2.3.1 银行信息生产和传递功能33-34
- 2.3.2 银行的监督效应和声誉机制34-35
- 2.3.3 并购对价的银行融资视角35-36
- 2.3.4 股东债权人利益冲突视角36-37
- 2.3.5 企业高管银行背景特征与企业并购37-39
- 2.3.6 融资能力与企业并购39
- 2.4 文献述评39-42
- 第3章 概念界定与制度背景分析42-53
- 3.1 基本概念界定42-43
- 3.1.1 银行关联42-43
- 3.1.2 企业并购43
- 3.1.3 并购模式43
- 3.2 银行关联的制度背景43-47
- 3.2.1 西方国家银企关系制度43-45
- 3.2.2 我国银企关系发展历程45-47
- 3.3 银行关联产生的理论基础47-53
- 3.3.1 交易成本理论47-48
- 3.3.2 信息不对称理论48-49
- 3.3.3 社会网络资本关系资源论49-51
- 3.3.4 融资约束理论51
- 3.3.5 产融结合理论51-53
- 第4章 银行关联对企业并购发生概率影响的实证研究53-83
- 4.1 引言53
- 4.2 理论分析与假设提出53-58
- 4.3 研究设计58-62
- 4.3.1 数据来源与样本选择58
- 4.3.2 主要研究变量58-61
- 4.3.3 研究模型设计61-62
- 4.4 实证结果分析62-81
- 4.4.1 描述性统计分析62-66
- 4.4.2 银行关联的影响因素分析66-67
- 4.4.3 银行关联对公司并购发生概率及发生次数的影响67-70
- 4.4.4 银行关联对公司并购模式的影响70-74
- 4.4.5 银行关联强度对公司并购的影响74-75
- 4.4.6 银行关联的边际效应分析75-77
- 4.4.7 稳健性分析77-81
- 4.5 结论81-83
- 第5章 银行关联对并购支付方式影响的实证研究83-96
- 5.1 引言83-84
- 5.2 理论分析与假设提出84-86
- 5.3 样本选择和研究设计86-88
- 5.4 实证结果分析88-95
- 5.4.1 描述性统计结果分析88-90
- 5.4.2 银行关联对并购支付方式的影响90-91
- 5.4.3 银行关联强度对并购支付方式的影响91-92
- 5.4.4 银行关联的边际效应分析92-93
- 5.4.5 稳健性分析93-95
- 5.5 结论95-96
- 第6章 银行关联对并购绩效影响的实证研究96-121
- 6.1 引言96
- 6.2 理论分析与假设提出96-101
- 6.3 研究设计101-103
- 6.3.1 主要研究变量101
- 6.3.2 研究模型设计101-103
- 6.4 实证结果分析103-120
- 6.4.1 银行关联对企业并购绩效的影响103-108
- 6.4.2 银行关联与并购模式对并购绩效的交互影响108-111
- 6.4.3 银行关联与并购支付方式对企业并购绩效的交互影响111-115
- 6.4.4 银行关联强度对并购绩效的影响115-116
- 6.4.5 稳健性分析116-120
- 6.5 结论120-121
- 全文结论与展望121-125
- 致谢125-126
- 参考文献126-138
- 攻读博士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及科研成果138
本文关键词:银行关联对企业并购决策及并购市场绩效的影响研究,,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本文编号:335206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oufeilunwen/jjglbs/33520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