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硕博论文 > 经管博士论文 >

城乡规划视野下多维土地利用分类体系研究

发布时间:2017-04-30 03:15

  本文关键词:城乡规划视野下多维土地利用分类体系研究,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摘要】:配合第一部《城市规划法》实施的《城市用地分类与建设用地标准GB137-90》创立于计划经济时期向市场经济过渡的前夜。2008年新的《城乡规划法》颁布实施以后,在总结市场经济转型过程中城市规划编制与管理的经验基础上,国家于2011年颁布新的《城市用地分类与建设用地标准GB50137-2011》。尽管新的分类标准为适应社会经济的变化与现实,对旧的分类标准进行较大的调整,但是用地分类的封闭性和单一性特征没变,分类标准与规划编制和规划管理的基本矛盾依然存在,以致成为我国规划体系深层次矛盾所在,也是规划体系现实困境的根源之一。土地是城乡规划工作的对象,也是城市发展目标的载体,土地利用分类标准作为国家标准是规划编制的基础,同时土地用途管理和建筑功能管理是城市规划管理工作的主要内容。因此,土地利用分类是城乡规划的核心,土地利用分类的制度改革是推动城乡规划转型的重要切入点。通过对土地利用分类的历史研究和国际视野的比较研究发现,历史上以及当代所出现的土地利用分类与国家政治制度、历史发展背景、现实问题挑战、以及对规划思想的认识密切相关,不同类型的土地利用分类既有基于经验总结也有源于理论创新。然而,新的《城市用地分类与建设用地标准GB50137-2011》制定的基本思路是基于经验的和弥补现实问题的,缺少理论基础和前瞻性,既不适应社会发展的现实,也难以推动规划体系的变革。本文的目的是试图超越土地利用分类的经验性研究,通过历史研究和国际视野的比较,借助语言学研究方法,厘清“土地利用”这个术语的基本概念,分析土地利用分类与规划编制、规划管理以及规划体系变革的关系,针对中国的现实情况和发展趋势,构建一个具有普适性和系统性的土地利用分类理论框架。论文的研究主要分成三个部分:第一部分为历史与理论研究。通过对地理学的研究析出并归纳了土地分类的科学描述模式,这是土地利用分类研究的起源以及后续规划工作的基础。通过土地利用规划和城乡规划的历史研究,在土地分类的描述模式基础上,归纳与概括出土地利用分类的评价模式与规范模式。由此基于科学研究的土地分类向应用研究的土地利用分类转变。第二部分为基于语言学分析的研究。参照规划语言学的研究方法,指出“规划”术语包含了指示和表达两个组成部分,其中表达可以区分为评价和规定两种类型,作为城乡规划基础的土地利用分类体系由此可区分为指示性、评价性和规定性三种分类模式。规划编制过程的三个关键环节“调查-分析-规划”为语言学的三种模式提供了前后递进的逻辑性对应关系。从逻辑学的角度指出,适应现实的土地利用分类应创设可扩充的平行维度的分类体系,或为规划实践留有创设土地利用新类型的弹性空间。结合土地利用分类的三种模式、分类的维度以及分类体系的结构和空间层级可构建出一个系统的多维土地利用分类理论框架,为解释当代各种土地利用的分类实践提供理论基础。第三部分是阐述土地利用分类的趋势以及我国土地利用分类框架的建议。以多维土地利用分类理论解释分类方法的范式转变,揭示横断面规划的概念内涵,总结形态分区整合规划过程,解决城乡发展综合性问题的实践经验。运用多维土地利用分类理论,对我国土地利用分类标准存在的困境进行深入剖析,采用案例实证研究的方法总结用地分类的地方性探索,为完善我国土地利用分类体系,改进规划设计中的分类方法提出切实建议。本文基于土地利用分类的历史与规划语言学的研究提出土地利用分类必须具有多维和开放的特征,而我国城市用地分类的根本问题是分类的单一性与封闭性,因此,建立多维土地利用分类体系是规划变革的趋势和社会发展的必然选择。
【关键词】:土地利用分类 多维 城乡规划
【学位授予单位】:华南理工大学
【学位级别】:博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5
【分类号】:TU984.113;F301.2
【目录】:
  • 摘要5-7
  • ABSTRCT7-13
  • 第一章 绪论13-43
  • 1.1 研究背景13-17
  • 1.1.1 土地利用分类是城乡规划的基础13-14
  • 1.1.2 土地利用分类的方法与规划目标密切相关14-15
  • 1.1.3 我国现行土地利用分类难以应对城乡发展需求15-17
  • 1.2 研究对象17-20
  • 1.3 国内外研究综述20-38
  • 1.3.1 国内研究综述20-28
  • 1.3.2 国外(境外)研究综述28-38
  • 1.4 研究内容和思路38-41
  • 1.5 研究方法41-43
  • 1.5.1 文献研究与历史研究41
  • 1.5.2 语言学研究41
  • 1.5.3 比较研究41-42
  • 1.5.4 实证分析研究42-43
  • 第二章 土地分类的角度和土地利用分类的历史43-82
  • 2.1 土地的概念43-46
  • 2.1.1 从物的维度研究土地的自然属性45
  • 2.1.2 从人的维度研究土地的社会经济属性45-46
  • 2.2 土地分类的维度和目的46-51
  • 2.2.1 描述性的土地分级与土地类型47-49
  • 2.2.2 评价性和规定性的土地利用分类49-51
  • 2.3 20 世纪早期地理学在规划中的应用51-57
  • 2.3.1 地理学在农业规划中的应用51-54
  • 2.3.2 地理学在城市与区域规划中的应用54-57
  • 2.4 20 世纪早期区划中的用途分类57-59
  • 2.5 20 世纪中期城市规划中的土地利用分类59-64
  • 2.5.1 土地用途分类主导60-62
  • 2.5.2 土地用途分类以外的分类维度出现62-64
  • 2.6 20 世纪后期城市规划中的土地利用分类64-81
  • 2.6.1 土地利用分类多元化发展64-71
  • 2.6.2 土地利用分类标准呈现多维角度71-78
  • 2.6.3 横断面分区渐成新趋势78-79
  • 2.6.4 土地利用分类需要理论框架解释79-81
  • 2.7 本章小结81-82
  • 第三章 多维土地利用分类体系的理论构建82-117
  • 3.1 语言学的视角82-84
  • 3.2 土地利用分类的三种模式84-89
  • 3.2.1 指示模式86-87
  • 3.2.2 评价模式87-88
  • 3.2.3 规定模式88-89
  • 3.3 土地利用分类的多重维度89-93
  • 3.3.1 场地开发状态90
  • 3.3.2 建筑类型90
  • 3.3.3 活动90-91
  • 3.3.4 开发强度91
  • 3.3.5 功能(土地的经济效益)91-92
  • 3.3.6 所有权92-93
  • 3.4 土地利用分类的结构与空间层级93-97
  • 3.4.1 构建平行维度的分类结构93-96
  • 3.4.2 辨析分类的尺度与层级96-97
  • 3.5 多维土地利用分类体系的理论框架97-99
  • 3.6 多维理论在规划实践的应用99-115
  • 3.6.1 指示模式的应用99-101
  • 3.6.2 评价模式的应用101-103
  • 3.6.3 规定模式的应用103-115
  • 3.7 本章小结115-117
  • 第四章 土地利用分类的范式转变117-146
  • 4.1 环境伦理的提出改变对土地的观念117-118
  • 4.2 分类方法的范式转变118-120
  • 4.3 横断面规划的产生背景及概念内涵120-131
  • 4.3.1 横断面规划的产生背景120-126
  • 4.3.2. 横断面规划的概念内涵126-131
  • 4.4 横断面规划的制定过程131-135
  • 4.4.1 记录整理归纳现状断面列表132-134
  • 4.4.2 愿景设计图示断面分区134
  • 4.4.3 基于断面分区编制形态条例134-135
  • 4.5 横断面规划的实例135-145
  • 4.5.1 城镇、村庄和乡村——佛罗里达州圣路西县综合规划修订136-141
  • 4.5.2 加利福尼亚州圣安娜市区复兴详细规划141-145
  • 4.6 本章小结145-146
  • 第五章 我国土地利用分类的困境与地方性的探索146-185
  • 5.1 土地利用分类的历史背景与特点146-157
  • 5.1.1 土地利用分类标准脱胎于计划经济时期147-152
  • 5.1.2 以规定模式的分类要求强化自上而下的管控152-157
  • 5.2 城市用地分类标准的主要问题157-166
  • 5.2.1 混合维度的树状结构存在用地类别的局限性157-158
  • 5.2.2 封闭固定的分类标准限制多样化的分类需求158-166
  • 5.3 城市用地分类的地方性探索166-183
  • 5.3.1 总体规划编制层面的探索166-175
  • 5.3.2 控制性详细规划编制及规划管理层面的探索175-183
  • 5.4 本章小结183-185
  • 第六章 完善我国土地利用分类体系的建议185-222
  • 6.1 转型时期的规划制度背景185-190
  • 6.1.1 地方政府和中央政府在土地调控上的博弈185-186
  • 6.1.2 土地制度亟需创新186-187
  • 6.1.3 规划制度面临价值观和方法的转型挑战187-190
  • 6.2 多维土地利用分类体系构建原则190-191
  • 6.2.1 适应城乡规划全过程的要求190
  • 6.2.2 适应规划类型多样性与规划编制创新要求190-191
  • 6.2.3 适应可持续发展的要求191
  • 6.3 我国土地利用分类的改进建议191-220
  • 6.3.1 建立开放性的多维土地利用分类标准191-201
  • 6.3.2 结合多维理论改进规划实践中的土地利用分类201-212
  • 6.3.3 引入基于地方尺度的综合性横断面分区方法212-220
  • 6.4 本章小结220-222
  • 结论与展望222-229
  • 一.主要研究结论222-225
  • 二.创新与特色225-227
  • 三.研究展望227-229
  • 参考文献229-239
  • 攻读博士学位期间取得的研究成果239-241
  • 致谢241-242
  • 附件242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李恒;;美国区划发展历史研究[J];城市与区域规划研究;2008年02期

2 孙晖,梁江;是计划决定,还是市场决定——谈公共设施用地的分类原则[J];城市规划;2002年07期

3 王朝晖,师雁,孙翔;广州市城市规划管理图则编制研究——基于城市规划管理单元的新模式[J];城市规划;2003年12期

4 周剑云;戚冬瑾;;从《物权法》出台看《城市规划法》的修订及迫切性[J];城市规划;2007年07期

5 田莉;;论开发控制体系中的规划自由裁量权[J];城市规划;2007年12期

6 周剑云;戚冬瑾;;我国城市用地分类的困境及改革建议[J];城市规划;2008年03期

7 王凯;张菁;徐泽;徐颖;;立足统筹,面向转型的用地规划技术规章——《城市用地分类与规划建设用地标准(GB50137-2011)》阐释[J];城市规划;2012年04期

8 徐颖;李新阳;;关于重构我国公共设施用地分类的思路探讨[J];城市规划;2012年04期

9 田莉;美国区划的尴尬[J];城市规划汇刊;2004年04期

10 侯丽;美国“新”区划政策的评介[J];城市规划学刊;2005年03期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叶浩军;价值观转变下的广州城市规划(1978-2010)实践[D];华南理工大学;2014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高捷;我国城市用地分类体系重构初探[D];同济大学;2006年


  本文关键词:城乡规划视野下多维土地利用分类体系研究,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本文编号:336153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oufeilunwen/jjglbs/336153.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2e931***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