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硕博论文 > 经管博士论文 >

基于技术创新的终极控制权结构对资本结构的影响研究

发布时间:2021-08-30 12:37
  从理论方面看,资本结构决策一向是金融学研究的主要热点和难点。控制权和委托代理成本资本结构理论都认为公司治理问题能够影响公司的资本结构。近年来随着公司治理矛盾的不断演变,从第二类委托代理问题出发以终极控制权结构为视角研究公司治理因素对公司资本结构的影响已经成为了一种新的探索和尝试。终极控制股东能够依照特有的控制方式对目标控制公司进行有效地控制,从而形成了终极控制权和现金流权偏离的终极控制权结构。这种不对称的控制权结构使得终极控制股东偏好于通过各种侵害方式扩大可控资源、进行隧道攫取和追求控制权私有收益。具体来看,终极控制股东能够通过负债融资在保证对目标控制公司有效控制的前提下不断地扩大可控制的财务资源;与此同时,终极控制股东还能够对目标控制公司技术创新活动进行侵害,一方面抑制目标控制公司的技术创新投入,另一方面进行不平衡的技术创新模式选择。按照产业组织资本结构理论的观点,技术创新是影响公司资本结构的重要因素。那么,终极控制股东是否会利用技术创新更加隐蔽地影响目标控制公司的资本结构呢?终极控制股东不平衡的技术创新模式选择是否会对目标控制公司的资本结构产生影响呢?对这些问题的研究,有利于完善控... 

【文章来源】:中央财经大学北京市 211工程院校 教育部直属院校

【文章页数】:144 页

【学位级别】:博士

【部分图文】:

基于技术创新的终极控制权结构对资本结构的影响研究


研究思路技术路线图

股权融资,稀释效应,股权,终极


49 图3-1:股权融资的股权非稀释效应假设:(1)模型中包括了三类主体:即终极控制股东、中间环节公司和目标控制公司;(2)为简化分析,终极控制股东选择单一链条控制模式并通过中间环节公司对目标控制公司形成终极控制;(3)在单链条下终极控制股东对中间环节公司的最低持股比例为10%,并且始终保持不变;(4)中间环节公司中的底层公司(直接控制公司)对目标控制公司的持股比例在发行新股前为40%,在新股发行并产生稀释后,直接控制公司对目标控制公司的持股比例变为20%,并且该比例能够保证直接控制公司持续成为目标控制公司的控股股东。由假设(3)和假设(4)可知,在目标控制公司发行股票前后直接控制公司对其的持股比例始终高于终极控制股东对环节公司的最低持股比例(10%),因此目标控制公司新股发行并没有改变在单一控制链条下终极控制股东的控制权比例(依旧为10%),这便形成了终极控制下的股权融资非稀释效应。可以看出,其实这一效应具体是指终极控制股东的终极控制权在一定条件下不会受到目标控制公司股票融资的影响,而并非指直接控制公司对目标控制公司的直接持股比例(以下简称直接持股比例)不受影响。只有在目标控制公司新股发行前后,终极控制权始终小于直接持股比例的情况下,才会出现股权融资的股权非稀释效应,从而终极控制股东对目标控制公司的终极控制权不会被稀释。一旦终极控制权由直接控制权决定时,那么终极控制权便会受到股权融资稀释效应的影响,终极控制股东的持股比例可能会因新股发行而下降,此时只有负债融资具有股权非稀释效应。终极控制股东环节公司被控制公司10%40%终极控制股东环节公司被控制公司10%20%发行后发行前

逻辑图,逻辑图,控制股东,偏离度


69 收益的特点。因此,在两权偏离度不断提高的情况下,终极控制股东会偏好于加大探索式创新企业的技术创新投入。随着现金流权的不断提高、终极控制权的不断下降,终极控制股东的两权偏离度开始降低。此时,终极控制股东对目标控制企业实施控制所付出成本与得到的收益逐渐平衡,进行高风险项目一旦失败,那么终极控制股东便会因为现金流权的不断提高而遭受较大的实际损失。这便促使终极控制股东在两权偏离度降低的情况下,专注于低风险投资项目,选择保守的投资决策。开发式创新企业主要从事开发式技术创新活动,相对于探索式技术创新,开发式技术创新属于改良式的创新,风险要低,收益也相对有限。因此,在两权偏离度不断下降的情况下,终极控制股东偏好于加大开发式创新企业的技术创新投入。由此可见,技术创新模式能够调节两权偏离度影响目标控制公司技术创新投入的强度。对于探索式创新企业而言,终极控制股东更愿意目标控制在公司在两权偏离度不断上升时加大技术创新投入;而对于开发式创新企业而言,终极控制股东更愿意目标控制公司在两权偏离度不断下降时加大技术创新投入。因此,针对技术创新模式对两权偏离度影响技术创新投入的调节效应,可以提出如下假设:假设3:相对于开发式创新企业,探索式创新企业的两权偏离度影响目标控制公司技术创新投入的负向关系将会减弱。图4-1相关假设逻辑图两权偏离度技术创新投入假设1假设3假设2技术创新模式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产权性质、控制权私有收益与企业技术创新——基于R&D投资异质性视角[J]. 顾群,马秀茹.  财经理论研究. 2018(04)
[2]两权分离度与企业技术创新实证研究——兼论产权性质与业绩偏离的调节效应[J]. 刘玉,盛宇华.  科学决策. 2018(03)
[3]控制权私有收益对企业双元创新平衡影响研究:公司治理的调节作用[J]. 顾群,李敏,郑杨.  贵州财经大学学报. 2018(02)
[4]生命周期视角下终极控股股东与企业技术创新投资[J]. 程仲鸣,张鹏.  软科学. 2016(03)
[5]控制权私有收益对企业创新投入与模式的影响研究——来自科技型中小企业的经验证据[J]. 顾群.  软科学. 2016(01)
[6]制度环境、终极控制权对公司绩效的影响——基于代理成本的中介效应检验[J]. 甄红线,张先治,迟国泰.  金融研究. 2015(12)
[7]企业研发投入与资本结构选择——基于非债务税盾视角的分析[J]. 王亮亮,王跃堂.  中国工业经济. 2015(11)
[8]终极控制权对高管薪酬激励效应影响的实证分析[J]. 孙永生,陈维政.  工业技术经济. 2015(04)
[9]回归经典:资本结构研究60年思考[J]. 朱武祥,魏炜,王正位.  金融研究. 2014(12)
[10]民营金字塔结构、产品竞争市场与企业创新投入[J]. 熊艳.  软科学. 2014(08)



本文编号:3372791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oufeilunwen/jjglbs/3372791.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67026***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