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新网络企业间要素特征、知识合作关系与合作绩效研究
发布时间:2021-09-28 12:00
在经济全球化、技术扩散、知识共享及知识权力等相互作用下,利用创新网络进行合作创新成为必然。技术交织、资源共享、知识融合的趋势让企业身处复杂多变的网络之中,且要不断进行知识的合作与更新,通过分享自身知识提升自身网络地位和合作关系质量,通过加强合作关系的强度借鉴和获取新的知识资源成为常态。随着产品个性化需求日益明显,企业往往需要依赖各种不同的关键技术但是却无法做到同时保持和拥有所有关键资源,因此企业需要与外界展开多层次的合作创新活动,而通过企业创新网络合作是相对方向清晰同时也是资源丰富的一种较好选择。但是创新网络企业间在知识合作创新活动中有得有失、有利有弊,一方面众多的合作成功案例表明知识合作取得了显著的成效,但也有诸多合作失败或合作解体的实例,创新网络企业间的知识合作表现出合作动力不足、合作关系不稳定、合作质量不可靠等,基于这些现实问题,研究创新网络企业间合作关系的发生以及影响合作关系的要素,探究企业间要素特征与合作关系以及合作绩效之间的关系等问题显然既有理论上的意义,也会对管理实践有指导意义。本研究在梳理创新网络企业间知识合作相关文献基础上,改进了创新网络企业间知识合作过程的流程图;依...
【文章来源】:西北大学陕西省 211工程院校
【文章页数】:208 页
【学位级别】:博士
【文章目录】: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
1.1.1 现实背景
1.1.2 理论背景
1.2 问题的提出
1.3 研究意义
1.3.1 理论意义
1.3.2 实践意义
1.4 研究方案
1.4.1 研究目标
1.4.2 研究对象
1.4.3 研究内容
1.4.4 研究方法与技术路线
1.5 论文研究的创新点
第二章 研究综述
2.1 创新网络研究综述
2.1.1 创新网络的界定
2.1.2 创新网络的特征
2.1.3 创新网络的功能
2.2 企业间要素特征研究综述
2.2.1 企业间要素的异质性特征
2.2.2 企业间要素的匹配性特征
2.3 创新网络内企业间知识合作研究综述
2.3.1 创新网络企业间知识合作客体
2.3.2 创新网络内企业间知识合作动因
2.3.3 创新网络内企业间知识合作过程
2.3.4 创新网络企业间知识合作关系
2.3.5 创新网络内企业间合作绩效
2.4 创新网络企业间要素特征、知识合作关系、合作绩效研究述评
2.5 本章小结
第三章 创新网络企业间要素约束条件下的知识合作演化博弈
3.1 创新网络企业间知识合作博弈的条件
3.1.1 知识合作博弈的产生
3.1.2 企业间知识合作博弈的特征
3.1.3 知识合作博弈的要素
3.2 对称状态下企业间知识合作的演化博弈
3.2.1 对称演化的动力学过程
3.2.2 对称演化的基本假设
3.2.3 对称演化的均衡性和稳定性分析
3.2.4 对称状态下演化结果分析
3.3 非对称状态下企业间知识合作演化博弈
3.3.1 非对称知识合作演化的动力学过程
3.3.2 非对称演化的基本假设
3.3.3 非对称演化的均衡性和稳定性分析
3.3.4 非对称状态下演化结果分析
3.4 本章小结
第四章 创新网络企业间要素特征对知识合作的影响机理
4.1 企业间要素特征的维度
4.1.1 目标协同性
4.1.2 文化兼容性
4.1.3 资源互补性
4.1.4 能力契合性
4.2 企业间要素特征与合作绩效
4.2.1 目标协同性与合作绩效
4.2.2 文化兼容性与合作绩效
4.2.3 资源互补性与合作绩效
4.2.4 能力契合性与合作绩效
4.3 企业间要素特征与知识合作关系
4.3.1 目标协同性与知识合作关系
4.3.2 文化兼容性与知识合作关系
4.3.3 资源互补性与知识合作关系
4.3.4 能力契合性与知识合作关系
4.4 知识合作关系与合作绩效
4.5 知识合作关系的中介作用
4.6 创新网络开放度的调节作用
4.7 概念模型及研究假设汇总
4.8 本章小结
第五章 实证研究设计
5.1 问卷设计
5.1.1 问卷设计流程
5.1.2 问卷内容设计
5.2 变量测量
5.2.1 自变量的测量
5.2.2 因变量的测量
5.2.3 中介变量的测量
5.2.4 调节变量的测量
5.2.5 控制变量的测量
5.2.6 所有变量的汇总
5.3 小样本试测
5.3.1 小样本数据收集
5.3.2 小样本数据的统计描述
5.3.3 小样本数据检验及初始测量量表修正
5.4 数据收集
5.5 数据分析方法及研究工具
5.6 本章小结
第六章 实证分析与结果检验
6.1 样本数据描述
6.1.1 样本企业特征及被调查者特征描述
6.1.2 变量测量题项的统计描述
6.2 信度分析
6.3 效度分析
6.3.1 内容效度
6.3.2 构建效度
6.3.3 相关分析及区别效度
6.3.4 共同方法偏差检验
6.4 模型检验及其结果
6.4.1 主效应检验
6.4.2 中介效应检验
6.4.3 调节效应检验
6.5 结论与讨论
6.5.1 结论汇总
6.5.2 企业间要素特征对合作绩效的影响
6.5.3 企业间要素特征影响合作绩效的内在机理
6.5.4 创新网络开放度的调节效应
6.6 本章小结
第七章 研究结论与展望
7.1 研究结论
7.1.1 创新网络企业间要素约束条件下的知识合作演化规律
7.1.2 创新网络企业间要素特征与知识合作的作用机理
7.2 管理实践启示
7.3 研究局限性与未来展望
参考文献
附录:正式调查问卷
致谢
本文编号:3411857
【文章来源】:西北大学陕西省 211工程院校
【文章页数】:208 页
【学位级别】:博士
【文章目录】: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
1.1.1 现实背景
1.1.2 理论背景
1.2 问题的提出
1.3 研究意义
1.3.1 理论意义
1.3.2 实践意义
1.4 研究方案
1.4.1 研究目标
1.4.2 研究对象
1.4.3 研究内容
1.4.4 研究方法与技术路线
1.5 论文研究的创新点
第二章 研究综述
2.1 创新网络研究综述
2.1.1 创新网络的界定
2.1.2 创新网络的特征
2.1.3 创新网络的功能
2.2 企业间要素特征研究综述
2.2.1 企业间要素的异质性特征
2.2.2 企业间要素的匹配性特征
2.3 创新网络内企业间知识合作研究综述
2.3.1 创新网络企业间知识合作客体
2.3.2 创新网络内企业间知识合作动因
2.3.3 创新网络内企业间知识合作过程
2.3.4 创新网络企业间知识合作关系
2.3.5 创新网络内企业间合作绩效
2.4 创新网络企业间要素特征、知识合作关系、合作绩效研究述评
2.5 本章小结
第三章 创新网络企业间要素约束条件下的知识合作演化博弈
3.1 创新网络企业间知识合作博弈的条件
3.1.1 知识合作博弈的产生
3.1.2 企业间知识合作博弈的特征
3.1.3 知识合作博弈的要素
3.2 对称状态下企业间知识合作的演化博弈
3.2.1 对称演化的动力学过程
3.2.2 对称演化的基本假设
3.2.3 对称演化的均衡性和稳定性分析
3.2.4 对称状态下演化结果分析
3.3 非对称状态下企业间知识合作演化博弈
3.3.1 非对称知识合作演化的动力学过程
3.3.2 非对称演化的基本假设
3.3.3 非对称演化的均衡性和稳定性分析
3.3.4 非对称状态下演化结果分析
3.4 本章小结
第四章 创新网络企业间要素特征对知识合作的影响机理
4.1 企业间要素特征的维度
4.1.1 目标协同性
4.1.2 文化兼容性
4.1.3 资源互补性
4.1.4 能力契合性
4.2 企业间要素特征与合作绩效
4.2.1 目标协同性与合作绩效
4.2.2 文化兼容性与合作绩效
4.2.3 资源互补性与合作绩效
4.2.4 能力契合性与合作绩效
4.3 企业间要素特征与知识合作关系
4.3.1 目标协同性与知识合作关系
4.3.2 文化兼容性与知识合作关系
4.3.3 资源互补性与知识合作关系
4.3.4 能力契合性与知识合作关系
4.4 知识合作关系与合作绩效
4.5 知识合作关系的中介作用
4.6 创新网络开放度的调节作用
4.7 概念模型及研究假设汇总
4.8 本章小结
第五章 实证研究设计
5.1 问卷设计
5.1.1 问卷设计流程
5.1.2 问卷内容设计
5.2 变量测量
5.2.1 自变量的测量
5.2.2 因变量的测量
5.2.3 中介变量的测量
5.2.4 调节变量的测量
5.2.5 控制变量的测量
5.2.6 所有变量的汇总
5.3 小样本试测
5.3.1 小样本数据收集
5.3.2 小样本数据的统计描述
5.3.3 小样本数据检验及初始测量量表修正
5.4 数据收集
5.5 数据分析方法及研究工具
5.6 本章小结
第六章 实证分析与结果检验
6.1 样本数据描述
6.1.1 样本企业特征及被调查者特征描述
6.1.2 变量测量题项的统计描述
6.2 信度分析
6.3 效度分析
6.3.1 内容效度
6.3.2 构建效度
6.3.3 相关分析及区别效度
6.3.4 共同方法偏差检验
6.4 模型检验及其结果
6.4.1 主效应检验
6.4.2 中介效应检验
6.4.3 调节效应检验
6.5 结论与讨论
6.5.1 结论汇总
6.5.2 企业间要素特征对合作绩效的影响
6.5.3 企业间要素特征影响合作绩效的内在机理
6.5.4 创新网络开放度的调节效应
6.6 本章小结
第七章 研究结论与展望
7.1 研究结论
7.1.1 创新网络企业间要素约束条件下的知识合作演化规律
7.1.2 创新网络企业间要素特征与知识合作的作用机理
7.2 管理实践启示
7.3 研究局限性与未来展望
参考文献
附录:正式调查问卷
致谢
本文编号:3411857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oufeilunwen/jjglbs/341185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