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硕博论文 > 经管博士论文 >

“丝绸之路经济带”背景下中国与中亚国家区域经贸合作研究

发布时间:2017-05-11 15:01

  本文关键词:“丝绸之路经济带”背景下中国与中亚国家区域经贸合作研究,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摘要】:2013年9月7日,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在哈萨克斯坦发表重要演讲,提出共建“丝绸之路经济带”,即用创新的合作方式,使丝路沿线各国经济联系更为密切、合作领域更为广阔、多边合作更加深入。这是一项造福沿线各国人民的大事业。从外部效应看,通过互利共赢的经贸文化交流,“丝绸之路经济带”建设有利于深化中国同沿线国家的关系,加强区域交流与合作,促进欧亚大陆经贸合作向纵深发展。从内部效应看,“丝绸之路经济带”建设可以带动中国西部地区经济发展,从而形成新的开放前沿;为中国营造良好的周边政治、经济环境;消化中国严重过剩产能,并开拓新的经济增长点。“丝绸之路经济带”倡议的提出契合了国外和国内的发展需求,受到沿线各国和国内各地区的欢迎与积极参与。中亚地区地处欧亚大陆中心地带,自古以来就是陆上商业贸易路线——古丝绸之路的必经之地和咽喉。如今,’中亚地区的地缘战略重要性更加突出,它是“丝绸之路经济带”的境外起点,也是“丝绸之路经济带”的重要板块和核心地带。近些年,中国与中亚国家的经贸合作发展势头迅猛。20多年间双边贸易额扩大了近100倍。目前,中国是土库曼斯坦、哈萨克斯坦第一大贸易伙伴,吉尔吉斯斯坦、乌兹别克斯坦第二大贸易伙伴,塔吉克斯坦第三大贸易伙伴。中国对中亚国家直接投资额也增长迅速。截至2013年,中国是吉尔吉斯斯坦第一大外资来源国,塔吉克斯坦第二大外资来源国,哈萨克斯坦第四大外资来源国。此外,双方在能源、交通、金融、产能等领域的合作也不断提升。中国和中亚国家经济结构互补,在共建“丝绸之路经济带”倡议下,已显示出良好的合作势头。然而,中国与中亚国家共建“丝绸之路经济带”既面临难得的发展机遇,又面临较大的挑战。本论文对“丝绸之路经济带”背景下中国与中亚国家区域经贸合作问题展开较为深入的分析,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有针对性的对策建议。本文共分为八章,各章的研究内容如下:第一章为绪论,对论文的选题背景和研究意义、国内外研究现状和研究方法进行了概括与梳理,并指出了论文的创新点与不足之处。其中,国内外研究现状部分,对“丝绸之路经济带”的内涵、意义、建设基础、建设路径及对策建议等文献资料进行了系统的概括;并对中国和中亚国家在贸易、投资、能源、金融、交通物流领域合作的文献进行了系统的梳理。第二章为理论综述。论文从中国与中亚国家在“丝绸之路经济带”背景下开展区域经贸合作的实际出发,介绍了国际贸易理论、国际直接投资理论、区域经济一体化理论、区域开发空间模式理论、地缘经济理论等,以便为本文的研究提供理论支撑。第三章介绍了“丝绸之路经济带”提出的历史与现实背景,阐述了中亚国家在“丝绸之路经济带”建设中的地位,并结合中国与中亚国家开展区域经贸合作的实际,分析了“丝绸之路经济带”建设的现实性与可行性。出于地缘政治与经济安全、中国西部开发开放、能源安全、人民币国际化、中国经济转型升级等方面的考虑,“丝绸之路经济带”建设对中国未来经济发展具有重要的战略意义。鉴于中国与中亚国家具有良好的历史人文基础、睦邻友好基础、认同共识基础、经济合作基础、基础设施基础,中国与中亚国家共建“丝绸之路经济带”具有可行性。第四章分析了中国与中亚国家区域经贸合作的发展历程与现状。本章系统分析了中国与中亚国家在贸易、投资、能源、金融和交通物流等领域的合作情况。第五章阐述了“丝绸之路经济带”与中国和中亚国家区域经贸合作的机遇与挑战。自2013年中国提出“丝绸之路经济带”倡议以来,得到了中亚各国的积极响应。中国同中亚各国签署了一系列宣言、协议、公报等,明确了双方加强合作的意愿和合作领域,这为双方开展区域经贸合作带来了新的机遇。同时,“丝绸之路经济带”在建设过程中也面临着来自各方面的挑战,如中亚地区大国博弈复杂激烈、中亚安全形势不容乐观、贸易投资环境欠佳、能源合作困难重重、金融合作发展缓慢、交通物流合作问题颇多等。第六章提出了“丝绸之路经济带”背景下中国与中亚国家区域经贸合作发展的近期目标和远景目标、建设原则与合作模式、合作机制和合作重点,为中国与中亚国家共建“丝绸之路经济带”指明了发展方向和发展路径。提出要在和谐包容、市场运作、互利共赢、和平合作的建设原则下,采取多领域、增量利益、“点-轴-面”合作模式,发挥双边和多边合作机制的作用,推动双方合作深入开展。第七章针对中国与中亚国家在“丝绸之路经济带”倡议下开展区域经贸合作面临的诸多问题和挑战,提出了相应的对策与建议。在未来“丝绸之路经济带”建设中,中国还需处理好与相关大国的关系,积极开展丝路外交,推动双方在贸易投资、能源、金融、交通物流等领域的深入合作。第八章为结论,对本文的分析研究进行了概括性总结。
【关键词】:丝绸之路经济带 中国与中亚国家 区域经济合作 路径选择
【学位授予单位】:东北财经大学
【学位级别】:博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5
【分类号】:F125;F136
【目录】:
  • 摘要2-4
  • abstract4-14
  • 1 绪论14-28
  • 1.1 选题背景与研究意义14-16
  • 1.1.1 选题背景14-16
  • 1.1.2 研究意义16
  •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16-25
  • 1.2.1 国内外关于“丝绸之路经济带”的研究16-20
  • 1.2.2 国内外关于中国和中亚国家经贸合作的研究20-25
  • 1.2.3 简要述评25
  • 1.3 结构安排与研究方法25-27
  • 1.3.1 结构安排25-26
  • 1.3.2 研究方法26-27
  • 1.4 创新点与不足之处27-28
  • 1.4.1 创新点27
  • 1.4.2 不足之处27-28
  • 2 相关理论综述28-44
  • 2.1 国际贸易理论28-34
  • 2.1.1 古典与新古典贸易理论28-30
  • 2.1.2 新贸易理论30-34
  • 2.2 国际直接投资理论34-36
  • 2.2.1 国际生产折衷理论34
  • 2.2.2 边际产业扩张理论34-35
  • 2.2.3 小规模技术理论35
  • 2.2.4 技术地方化理论35-36
  • 2.3 区域经济一体化理论36-40
  • 2.3.1 关税同盟理论36-37
  • 2.3.2 自由贸易区理论37-38
  • 2.3.3 共同市场理论38-40
  • 2.3.4 货币联盟理论40
  • 2.4 区域开发空间模式理论40-42
  • 2.4.1 增长极理论40-41
  • 2.4.2 “点—轴”理论41-42
  • 2.4.3 网络开发理论42
  • 2.5 地缘经济理论42-44
  • 3 “丝绸之路经济带”建设:现实性与可行性44-63
  • 3.1 “丝绸之路经济带”形成的历史背景44-48
  • 3.1.1 丝绸之路的源起——先秦时期44-45
  • 3.1.2 丝绸之路的开辟与繁荣——秦汉至南北朝时期45-46
  • 3.1.3 丝绸之路的黄金时代——隋唐时期46-47
  • 3.1.4 丝绸之路的再度兴起与衰败——宋元明清时期47-48
  • 3.2 “丝绸之路经济带”提出的现实背景48-51
  • 3.2.1 国际背景48-50
  • 3.2.2 国内背景50-51
  • 3.3 中亚国家在“丝绸之路经济带”中的地位51-52
  • 3.4 “丝绸之路经济带”建设的现实性52-55
  • 3.4.1 地缘政治与经济安全52-53
  • 3.4.2 中国西部开发开放53
  • 3.4.3 能源安全53-54
  • 3.4.4 人民币国际化54-55
  • 3.4.5 经济转型升级55
  • 3.5 “丝绸之路经济带”建设的可行性55-63
  • 3.5.1 历史人文基础55-56
  • 3.5.2 睦邻友好基础56-57
  • 3.5.3 认同共识基础57
  • 3.5.4 社会经济基础57-58
  • 3.5.5 贸易投资合作基础58
  • 3.5.6 产业合作基础58-60
  • 3.5.7 金融合作基础60-61
  • 3.5.8 基础设施基础61-63
  • 4 中国与中亚国家经贸合作发展历程与现状63-110
  • 4.1 中亚国家经济发展概况64-67
  • 4.1.1 经济规模及增长情况64-66
  • 4.1.2 经济结构66-67
  • 4.2 中国与中亚国家的贸易投资合作67-91
  • 4.2.1 贸易合作67-83
  • 4.2.2 投资合作83-91
  • 4.3 中国与中亚国家的能源合作91-96
  • 4.3.1 中亚国家能源潜力91-93
  • 4.3.2 中国与中亚国家能源合作历程93
  • 4.3.3 中国与中亚国家能源合作特点93-96
  • 4.4 中国与中亚国家的金融合作96-101
  • 4.4.1 政府间金融合作与区域投融资机构的建立96-97
  • 4.4.2 本币跨境使用97-99
  • 4.4.3 互设金融机构与项目融资合作99-100
  • 4.4.4 金融监管合作100
  • 4.4.5 金融合作对外交流100-101
  • 4.5 中国与中亚国家的交通物流合作101-110
  • 4.5.1 铁路运输合作101-104
  • 4.5.2 公路运输合作104-105
  • 4.5.3 航空运输合作105
  • 4.5.4 岸基础设施105-108
  • 4.5.5 物流基地建设108-110
  • 5 “丝绸之路经济带”背景下中国和中亚国家区域经贸合作的机遇与挑战110-133
  • 5.1 区域经贸合作的机遇110-115
  • 5.1.1 贸易投资合作111-112
  • 5.1.2 能源合作112-113
  • 5.1.3 金融合作113-114
  • 5.1.4 交通物流合作114-115
  • 5.2 区域经贸合作的挑战115-133
  • 5.2.1 中亚地区大国博弈复杂激烈115-121
  • 5.2.2 中亚安全形势不容乐观121
  • 5.2.3 贸易投资环境欠佳121-124
  • 5.2.4 能源合作困难重重124-127
  • 5.2.5 金融合作发展缓慢127-130
  • 5.2.6 交通物流合作问题颇多130-133
  • 6 “丝绸之路经济带”背景下中国与中亚国家区域经贸合作的路径选择133-144
  • 6.1 发展目标133-134
  • 6.1.1 近期目标133
  • 6.1.2 远景目标133-134
  • 6.2 建设原则与合作模式134-139
  • 6.2.1 建设原则134-137
  • 6.2.2 合作模式137-139
  • 6.3 合作机制139-140
  • 6.4 合作重点140-144
  • 6.4.1 政策沟通140-141
  • 6.4.2 设施联通141-142
  • 6.4.3 贸易畅通142
  • 6.4.4 资金融通142-143
  • 6.4.5 民心相通143-144
  • 7 对策与建议144-161
  • 7.1 处理好大国关系144-145
  • 7.2 强化贸易投资合作145-150
  • 7.2.1 优化贸易和投资结构145-146
  • 7.2.2 提升贸易投资便利化水平146-147
  • 7.2.3 构建“数字丝绸之路”147-148
  • 7.2.4 设立自由贸易园区148-149
  • 7.2.5 创新企业对外投资模式149-150
  • 7.3 深化能源合作150-153
  • 7.3.1 进一步加大能源外交力度150-151
  • 7.3.2 建立以人民币计价的能源价格体系151-152
  • 7.3.3 建立信息共享机制152
  • 7.3.4 积极开展可再生能源合作152-153
  • 7.4 推进金融合作153-157
  • 7.4.1 以金融推进贸易投资便利化153-154
  • 7.4.2 加强互设金融机构和货币兑换154-155
  • 7.4.3 疏导人民币流通渠道155-156
  • 7.4.4 寻求多渠道融资支持156-157
  • 7.4.5 加强金融监管合作157
  • 7.5 加强交通物流合作157-161
  • 7.5.1 强化交通基础设施建设合作157
  • 7.5.2 深化交通网络联通合作157-158
  • 7.5.3 创新区域交通运输协调机制158
  • 7.5.4 实现口岸通关便利化158-159
  • 7.5.5 合理解决国际货运班列运行中存在的问题159
  • 7.5.6 实现“丝绸之路经济带”和“海上丝绸之路”口岸对接159
  • 7.5.7 加快现代物流业发展159-161
  • 8 结论161-164
  • 在学期间发表的科研成果164-165
  • 参考文献165-179
  • 后记179-180

  本文关键词:“丝绸之路经济带”背景下中国与中亚国家区域经贸合作研究,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本文编号:357463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oufeilunwen/jjglbs/357463.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7a098***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