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硕博论文 > 经管博士论文 >

金字塔结构下的子公司自主性研究

发布时间:2017-05-28 05:11

  本文关键词:金字塔结构下的子公司自主性研究,,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摘要】:母子公司最显著的特征就是以股权控制链为契约纽带的纵向、垂直型组织结构,具体表现为金字塔控股结构。许多学者研究发现金字塔结构在东亚和西欧国家也比较普遍。因此,母子公司是企业集团最为普遍、也是较为稳定的组织形式,有的学者也将以金字塔结构为主要特征的母子公司称为“金字塔控股集团”(Pyramidal Controlled Groups)。由于母子公司治理研究结论一直存在着“掏空”或者“支持”行为两种不同的结论,本文认为研究结论的分歧主要源于传统经济学与委托代理理论的不足,即假定代理人存在的价值在于最大化委托人的利益,以及委托人与代理人之间的合同是静态且不易改变的。然而,这一假定忽略了子公司的主观能动性。近年来,针对这一假定存在的不足,部分学者通过应用参照点依赖偏好理论(Theory of reference-dependent preferences),借助“参照点”(Reference point)的概念逐渐放松了对于这一假定的依赖,指出委托人与代理人之间的再谈判、甚至“敲竹杠”都是被允许的,即承认了二者之间互动性的存在。许多学者的研究证实,母公司很难拒绝接受这种互动性存在的可能。因此,本文引入全新的“双向治理”视角,期望替代现有的“单向治理”视角,即将母子公司互动性引入治理研究框架。基于“双向治理”视角,母子公司治理不再是母公司单向的、自上而下的控制,而是一个母公司与子公司双向的、包括了自下而上的博弈,这个博弈过程的结果决定了母公司治理行为和效果(如“掏空”行为、“支持”行为)。母子公司治理的思路也应该发生变化:对于上市子公司,母公司需要决定该上市子公司在资本控制链条、或者金字塔结构上的位置,以保证母公司依然可以保持控制权,从而自如的选择治理行为(“掏空”行为或者“支持”行为)。然而,子公司的股东或者其他利益相关者还是可以参与到日常运营过程中,并与母公司展开博弈。这时,子公司不会是“被动接受者”,而变成了积极的代理人。因此,子公司会采取必要措施制衡母公司的控制,以增强其讨价还价能力、维持必要的自主性。公司治理机制就为子公司的制衡提供了合法的保障,即子公司可以通过建立良好的公司治理机制,以摆脱来自于母公司的直接控制、向资本控制链的末端迁移。在母子公司关于金字塔结构安排的博弈结束之后,子公司自主性的治理效果如何?其治理效果是否还存在母公司与子公司的博弈?本文借助信息披露机制,继续检验了子公司自主性的治理效果,即对于子公司信息披露质量的治理效果,期望回答以上问题,并获得了两个重要发现:首先,远离母公司或者实际控制人的子公司信息披露质量更高,一方面可能因为原本自主性较高的子公司被布局在了资本控制链的顶端,代理问题获得了较好的控制,另一方面可能源于布局在资本控制链末端的子公司获得了更高水平的自主性;其次,借助母公司与子公司的博弈,进一步发现子公司信息披露质量的提升源于母子公司的对立调节效应,即基于自身自主性水平,子公司可以制衡母公司的控制,提升自身信息披露质量,以获取更强的讨价还价能力,证实了子公司自主性的治理效果。本文利用中国沪深两市A股上市公司2008年至2012年的数据,对上述问题进行实证研究,主要结论可以分为子公司自主性作用机理与治理效果两个部分。子公司自主性作用机理方面:(1)具有较高自主性水平的子公司更有可能被布局在资本控制链的顶端、更加靠近母公司或者实际控制人,导致自主性程度降低,而自主性水平较低的子公司则往往被布局在资本控制链的末端,远离母公司或者实际控制人,自主性获得一定程度的提升;(2)内部治理机制方面的股权制衡、外部治理机制方面的外部审计师声誉以及子公司特征方面的子公司地位,在调节子公司层级与子公司自主性关系方面,都存在显著的正向调节效应,能够实现子公司层级的下沉,更加远离母公司或者实际控制人的直接控制,自主性获得一定程度的提升;(3)协同效应方面,外部审计师声誉与子公司重要性在调节子公司层级与子公司自主性关系方面,存在显著的正向调节效应,这说明作为外部公司治理机制,外部审计师声誉与子公司重要性的调节效应方向一致,存在协同效应,有助于自主性水平的提升。子公司自主性治理效果方面: (1)子公司处于母子公司资本控制链的位置显著影响其信息披露质量。随着资本控制链的延伸,子公司的信息披露质量逐渐提高;(2)母公司控制强度、子公司自主性在子公司处于金字塔结构资本控制链的位置与信息披露质量关系中发挥部分调节作用,并且二者存在对立性调节效应。结论证明子公司信息披露存在着一个母公司与子公司相互博弈的过程,即母公司实际控制人与子公司管理层的讨价还价过程,二者讨价还价能力的此消彼长显著影响了子公司信息披露质量水平。另外,由于母公司的调节效应体现为消极的治理效应,而子公司则表现为积极的治理效应,即随着子公司自主性的提升,为了制衡母公司实际控制人的控制行为,子公司倾向于提升其信息披露质量,以获取外部监督的支持。所以随着子公司层级的下沉,子公司自主性的提升确实有利于信息披露质量的提升,证实了子公司自主性的治理效果。
【关键词】:金字塔结构 子公司自主性 “双向治理”
【学位授予单位】:山东大学
【学位级别】:博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5
【分类号】:F272
【目录】:
  • 中文摘要10-13
  • ABSTRACT13-17
  • 第1章 绪论17-31
  • 1.1 研究背景和意义17-21
  • 1.1.1 研究背景17-19
  • 1.1.2 研究意义19-21
  • 1.2 主要概念界定21-24
  • 1.2.1 企业集团21-22
  • 1.2.2 金字塔结构22
  • 1.2.3 自主性22-24
  • 1.3 研究内容与框架24-29
  • 1.3.1 研究思路24-26
  • 1.3.2 研究内容26-28
  • 1.3.3 研究框架28-29
  • 1.4 研究方法29
  • 1.5 创新点29-31
  • 第2章 文献综述31-49
  • 2.1 母子公司治理研究现状:母公司单向治理31-40
  • 2.1.1 积极治理效应内生视角32-33
  • 2.1.2 积极治理效应外生视角33-34
  • 2.1.3 消极治理效应内生视角34-36
  • 2.1.4 消极治理效应外生视角36-38
  • 2.1.5 母公司单向治理视角评价38-40
  • 2.2 母子公司治理研究的演进趋势:从单向治理到双向治理40-47
  • 2.2.1 母子公司双向治理研究:行为经济学的引入40-41
  • 2.2.2 母子公司双向治理实现途径研究41-47
  • 2.3 文献评价与讨论47-49
  • 第3章 母子公司“双向治理”研究视角49-65
  • 3.1 母公司单向治理研究视角49-55
  • 3.1.1 母公司控制模式49-50
  • 3.1.2 母公司控制手段50-51
  • 3.1.3 母公司单向治理理论框架51-53
  • 3.1.4 母公司单向治理存在的问题53-55
  • 3.2 母子公司“双向治理”研究视角55-59
  • 3.2.1 “双向治理”研究视角的理论基础56-57
  • 3.2.2 “双向治理”研究视角的理论框架57-59
  • 3.3 母子公司“双向治理”数理模型构建59-64
  • 3.3.1 理论来源60
  • 3.3.2 母子公司期望效用函数60-61
  • 3.3.3 母子公司讨价还价模型61-63
  • 3.3.4 模型均衡解63-64
  • 3.4 本章小结64-65
  • 第4章 子公司自主性形成机理65-96
  • 4.1 子公司自主性形成机理理论分析65-75
  • 4.1.1 子公司自主性形成机理Ⅰ——母公司控制强度65-67
  • 4.1.2 子公司自主性形成机理Ⅱ——内部治理机制67-69
  • 4.1.3 子公司自主性形成机理Ⅲ——外部治理机制69-72
  • 4.1.4 子公司自主性形成机理Ⅳ——子公司地位重要性72-73
  • 4.1.5 子公司自主性形成机理Ⅴ——治理机制的协同效应73-74
  • 4.1.6 子公司自主性形成机理小结74-75
  • 4.2 子公司自主性形成机理实证检验75-94
  • 4.2.1 变量选择与度量75-81
  • 4.2.2 数据来源81-82
  • 4.2.3 模型构建82-83
  • 4.2.4 描述性统计83-85
  • 4.2.5 多元回归分析85-94
  • 4.3 本章小结94-96
  • 第5章 子公司自主性治理效果:以信息披露质量为例96-121
  • 5.1 子公司信息披露的重要性96-98
  • 5.2 子公司信息披露质量的度量98-105
  • 5.2.1 信息披露质量测度方法述评98-103
  • 5.2.2 子公司信息披露质量替代变量103-105
  • 5.3 子公司自主性的信息披露治理效果分析105-110
  • 5.4 子公司自主性治理效果实证研究110-119
  • 5.4.1 变量选择与度量110-111
  • 5.4.2 数据来源111-112
  • 5.4.3 模型构建112-113
  • 5.4.4 描述性统计113-114
  • 5.4.5 多元回归分析114-119
  • 5.5 本章小结119-121
  • 第6章 研究结论与政策建议121-127
  • 6.1 研究结论121-123
  • 6.2 政策建议123-125
  • 6.3 后续研究展望125-127
  • 参考文献127-142
  • 致谢142-144
  •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144-145
  • 学位论文评阅及答辩情况表145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杜兴强;雷宇;;上市公司年报披露的及时性:公司业绩与审计意见的影响[J];财贸研究;2009年01期

2 徐向艺,孙召永;论母子公司制条件下有限责任制度[J];东岳论丛;2002年01期

3 郑海航;;内外主体平衡论——国有独资公司治理理论探讨[J];中国工业经济;2008年07期

4 梁琪;余峰燕;郝项超;;独立董事制度引入的市场效应研究[J];中国工业经济;2009年11期

5 王蓓;郑建明;;金字塔控股集团与公司价值研究[J];中国工业经济;2010年02期

6 冯根福;赵珏航;;管理者薪酬、在职消费与公司绩效——基于合作博弈的分析视角[J];中国工业经济;2012年06期

7 李增泉;辛显刚;于旭辉;;金融发展、债务融资约束与金字塔结构——来自民营企业集团的证据[J];管理世界;2008年01期

8 余明桂;潘红波;;政治关系、制度环境与民营企业银行贷款[J];管理世界;2008年08期

9 雷光勇;李书锋;王秀娟;;政治关联、审计师选择与公司价值[J];管理世界;2009年07期

10 陆正飞;张会丽;;所有权安排、寻租空间与现金分布——来自中国A股市场的经验证据[J];管理世界;2010年05期


  本文关键词:金字塔结构下的子公司自主性研究,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本文编号:401980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oufeilunwen/jjglbs/401980.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fe5f3***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