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硕博论文 > 经管博士论文 >

动态物流服务供应链构建与运作优化研究

发布时间:2017-06-03 04:01

  本文关键词:动态物流服务供应链构建与运作优化研究,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摘要】:动态物流服务供应链是在全球网络经济一体化进程及现代信息技术快速应用的时代背景下所产生的新型物流协同管理与组织模式,是动态联盟等理论在物流服务供应链领域内的新拓展。物流服务供应链的对象主体——产品供应链在今天已呈现了竞争激烈、产品生命周期短期化等特征,并且在网络经济推动下对物流运作提出了定制化、网络化、资源高度共享化的要求。如何适应产品供应链发展的新趋势与新特征是物流服务供应链模式转型升级关键所在。传统物流服务供应链的运作模式是通过对物流服务功能商考察、洽谈、合作等流程来实现有限物流资源的整合。此种方式难以适应动态供应链无边界化、敏捷化、柔性化的物流需求。因此对传统物流服务供应链进行动态化改造就成为了当务之急,然而蕴含在动态物流服务供应链中有许多基础而关键问题尚未得到研究,论文针对动态物流服务供应链构建与优化问题进行了如下几方面研究:(1)对动态物流服务供应链构建的基础理论进行了研究。通过与传统物流服务供应链结构分析,系统性地剖析了动态物流服务供应链的内涵、特征,并运用资源依赖理论、委托代理理论、价值链方法等全面深刻解析了动态物流服务供应链发展动因。(2)动态物流服务供应链体系构建。在全面梳理环境、战略与物流服务供应链组织结构关系基础上,依据美国管理大师加利.哈麦的商业模式创新理论、云计算理论、物流服务供应链等相关理论构建了基于云模式的动态物流服务供应链体系架构,提出了动态物流服务供应链的生态性、松散性、合作主体异质性、多层次网络代理性、动态性与快速性、复合价值链创造性等模式属性。并且依据动态物流服务供应链主体结构特征,运用双层委托代理理论设计了激励机制。(3)动态物流服务供应链敏捷运作方法研究。动态物流服务供应链链核心价值在于敏捷化运作,运用快速成型网络、快速信任理论确定了影响动态物流服务供应链链快速成型的影响因素及其产生机制;运用演化博弈方法构建了动态物流服务供应链快速信任模型;运用无边界组织理论构建了动态物流服务供应链管理框架与模式;引入分形理论与自组织理论构架了动态物流服务供应链快速重构模式。(4)动态物流服务供应链资源匹配与优选研究。分析产品供应链在不同生命阶段的物流运行需求差别,提出动态LSSC物流资源匹配与优选的两阶段法。第一阶段为战略匹配阶段,融合供应链客户战略需求与物流资源特征,构建服务于供应链的动态LSSC关键节点网络结构。第二阶段为运作优化阶段;建立了基于大数据的供应链运行特征、供应链外在环境特征、动态LSSC备选物流运作资源特征的“三位一体”组配机理;以战略匹配阶段的物流服务水平为约束,建立不同生命周期下物流需求的单目标模型与物流成本、物流时效、物流服务等多目标模型。同时提出在多目标模型中,不能只考虑产品供应链的需求,同时要考虑动态物流服务供应链基础主体——物流服务功能商的满意度问题,然后运用模糊理论隶属度函数将多目标转换为单目标优化问题,运用证据理论合理、客观确定了多主体决策偏好的权重问题,运用matlab软件进行编程运算,最后提出相应的物流运作资源匹配与优选方案,并以实际算例验证了面向生命周期的动态LSSC多目标优化模型及其求解过程的科学性与有效性。这在思维上突破了传统上只针对供应链客户的目标优化架构。(5)动态物流服务供应链综合利益分配机制。将动态物流服务供应链价值创造来源厘定为:动态物流服务供应链协同效益、动态物流服务供应链弹性定价收益及集团化联合采购收益。对于协同效益分配,将动态物流服务供应链运作过程中投入成本、物流绩效、承担风险等相关影响因素纳入考虑框架,运用网络分析法(ANP)确定协同效益分配过程中的物流质量、风险、投入成本等因素的权重,进而对传统Shapley值法进行修正;运用生命周期理论分析了动态物流服务供应链弹性定价原理,提出物流服务链弹性定价模型;并对集团化采购收益建立了相应模型。最后对协同收益、弹性定价收益及集团化采购收益等进行了分配,并通过实例证明了方法的有效性及复合价值的创造性。
【关键词】:动态物流服务供应链 云模式 体系构建 运作优化
【学位授予单位】:长安大学
【学位级别】:博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5
【分类号】:F252;F274
【目录】:
  • 摘要4-6
  • Abstract6-13
  • 第一章 绪论13-30
  • 1.1 本课题研究背景13-18
  • 1.1.1 物流服务供应链(LSSC)在物流业转型升级中地位与作用13-16
  • 1.1.2 动态LSSC研究意义16-18
  • 1.2 研究综述18-25
  • 1.2.1 服务供应链研究成果18-19
  • 1.2.2 物流服务供应链(LSSC)研究19-22
  • 1.2.3 云物流研究22-24
  • 1.2.4 动态LSSC构建与优化研究24
  • 1.2.5 研究总结与评述24-25
  • 1.3 研究方案25-30
  • 1.3.1 研究目标25
  • 1.3.2 研究方法25-26
  • 1.3.3 研究内容和结构26-30
  • 第二章 动态LSSC内涵及其发展动因30-41
  • 2.1 传统LSSC结构特征30-32
  • 2.1.1 LSSC内涵与结构30-31
  • 2.1.2 LSSC运作特征31-32
  • 2.2 动态LSSC内涵与结构模式32-36
  • 2.2.1 动态供应链内涵与发展背景32-33
  • 2.2.2 动态LSSC定义及其构成要素33-34
  • 2.2.3 构建动态LSSC的基本要求34-35
  • 2.2.4 动态LSSC结构模式35-36
  • 2.3 动态LSSC发展动因36-40
  • 2.3.1 基于网络经济快速发展的环境动因分析36-37
  • 2.3.2 基于交易成本理论的动态LSSC动因解释37-38
  • 2.3.3 基于企业核心竞争力理论的动态LSSC动因分析38
  • 2.3.4 基础资源理论下的动态LSSC动因分析38-39
  • 2.3.5 价值链理论视角下的动态LSSC动因剖析39
  • 2.3.6 资源依赖理论视角下的动态LSSC动因分析39-40
  • 2.3.7 委托代理理论下的动态LSSC动因分析40
  • 2.4 本章小结40-41
  • 第三章 基于云模式的动态LSSC体系构建41-63
  • 3.1 环境、战略与LSSC组织结构关系梳理41-43
  • 3.1.1 初步发展阶段LSSC的环境、组织结构与战略的关系41-42
  • 3.1.2 供应链发展新趋势对LSSC管理的影响42-43
  • 3.1.3 战略与结构在LSSC发展时期冲突与新的架构43
  • 3.2 基于云模式的动态LSSC体系框架构建43-47
  • 3.2.1 模式要素43
  • 3.2.2 基于云模式动态LSSC结构模型43-47
  • 3.3 动态LSSC属性研究47-49
  • 3.3.1 生态系统性47-48
  • 3.3.2 松散性48
  • 3.3.3 合作主体异质性48
  • 3.3.4 多层次代理网络性48
  • 3.3.5 物流资源动态性与快速性48-49
  • 3.3.6 复合价值创造性49
  • 3.4 动态LSSC激励机制设计49-62
  • 3.4.1 问题描述49-50
  • 3.4.2 基本假设50
  • 3.4.3 模型构建50-54
  • 3.4.4 模型求解54-55
  • 3.4.5 动态LSSC双层代理模型的分析55-58
  • 3.4.6 算例分析58-62
  • 3.5 本章小结62-63
  • 第四章 动态LSSC敏捷运作方法研究63-94
  • 4.1 动态LSSC快速成型的信任机制分析63-89
  • 4.1.1 快速成型网络特征63
  • 4.1.2 快速信任理论63-65
  • 4.1.3 动态LSSC快速信任机制分析65-68
  • 4.1.4 基于演化博弈分析的动态LSSC快速信任模型68-89
  • 4.2 组织结构敏捷化研究89-91
  • 4.2.1 动态LSSC组织结构模式创新89-90
  • 4.2.2 动态LSSC无边界管理模式90-91
  • 4.3 动态LSSC快速重构模式91-93
  • 4.3.1 基于分形理论与代理的动态LSSC自动重构过程92
  • 4.3.2 动态LSSC重构模式自适应性研究92-93
  • 4.4 本章小结93-94
  • 第五章 动态LSSC物流资源匹配与优选94-111
  • 5.1 动态LSSC资源优选问题94-95
  • 5.2 动态LSSC物流资源的战略匹配95-98
  • 5.2.1 物流关键节点资源匹配思路95-97
  • 5.2.2 物流关键网络结构与规模确定的方法97-98
  • 5.3 动态LSSC物流运作资源的组配98-99
  • 5.4 动态LSSC运作资源单目标优选99-102
  • 5.4.1 基本设定99-100
  • 5.4.2 效率性供应链物流运作资源优选100
  • 5.4.3 响应性供应链物流运作资源优选100-102
  • 5.5 动态LSSC物流运作资源的多目标优化102-110
  • 5.5.1 多目标优化的一般解决思路102
  • 5.5.2 基于模糊综合法的多目标转换方法102-103
  • 5.5.3 决策者偏好权重确定103-104
  • 5.5.4 动态LSSC运作资源优选的多目标优选方法104-110
  • 5.6 本章小结110-111
  • 第六章 动态LSSC综合利益分配机制111-135
  • 6.1 动态LSSC合作利益及利益分配的内涵113
  • 6.1.1 动态LSSC合作利益的内涵113
  • 6.1.2 动态LSCC合作利益分配113
  • 6.2 动态LSCC利益分配的基本原则113-115
  • 6.3 动态LSSC收益构成115-117
  • 6.3.1 集团化采购收益115-116
  • 6.3.2 协同收益116
  • 6.3.3 基于生命周期理论的动态LSSC弹性定价收益116-117
  • 6.4 动态LSSC综合利益分配模型117-130
  • 6.4.1 协同收益分配117-128
  • 6.4.2 基于生命周期理论的动态LSSC弹性定价收益分配128-129
  • 6.4.3 集团采购收益分配129-130
  • 6.5 动态LSSC的综合利益分配算例130-134
  • 6.5.1 协同收益分配130-132
  • 6.5.2 弹性定价收益分配132-133
  • 6.5.3 动态LSSC集团化采购收益133
  • 6.5.4 考虑协同收益、弹性定价收益及集团化采购收益的动态LSSC利益分配133-134
  • 6.6 结论134-135
  • 第七章 结论与展望135-139
  • 7.1 研究结论135-136
  • 7.2 创新点136-137
  • 7.3 研究展望137-139
  • 参考文献139-149
  • 附录149-150
  • 攻读学位期间科研成果150-151
  • 致谢151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杨延双;李荣甫;冯新;张晶;;基于Web服务的企业动态供应链管理系统的实现[J];北京工业大学学报;2006年05期

2 周建频;杜文;;动态供应链重构的分形模式研究[J];北京工业大学学报;2006年10期

3 胡正华,宁宣熙;服务链概念、模型及其应用[J];商业研究;2003年07期

4 霍佳震,马秀波;基于流程的供应链绩效评价[J];商业研究;2005年05期

5 晚春东;毕建广;谭旭红;;供应链系统协调机制研究[J];商业研究;2006年05期

6 王勇;姜意扬;邓哲锋;;不确定环境下的物流服务供应链风险分析[J];商业研究;2011年07期

7 孟丽君;黄祖庆;;二级物流服务供应链的供应链契约选择研究[J];重庆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2年03期

8 王玖河;夏炎;方淑芬;;基于Stackelberg模型的港口供应链伙伴关系研究[J];燕山大学学报;2006年06期

9 宋现锋;刘军志;;QoS支持下的GIS服务链最优化问题研究[J];电子科技大学学报;2010年02期

10 王琦峰;吕红波;江瑜;;云物流体系结构与应用模式研究[J];电信科学;2012年03期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5条

1 林云;汽车物流服务供应链体系构建与应用研究[D];重庆大学;2011年

2 王刚;物业管理服务链若干问题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03年

3 周建频;基于AGENT的供应链动态适应与自动协商[D];西南交通大学;2006年

4 许光全;虚拟社会信任评价及管理机制的研究[D];天津大学;2007年

5 田帅辉;面向物流任务的动态物流联盟资源配置管理研究[D];重庆大学;2012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4条

1 方青;供应链企业合作利益分配机制研究[D];武汉理工大学;2004年

2 张珊红;基于共生理论的供应链合作利益分配机制研究[D];中国海洋大学;2008年

3 丁尚;基于供应链企业合作博弈的利益分配模型研究[D];长沙理工大学;2009年

4 李海燕;人道物流快速成形网络中快速信任的产生机制[D];西南交通大学;2012年


  本文关键词:动态物流服务供应链构建与运作优化研究,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本文编号:417183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oufeilunwen/jjglbs/417183.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471b3***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