支持我国私募股权投资行业发展的财政政策研究
发布时间:2017-06-03 00:02
本文关键词:支持我国私募股权投资行业发展的财政政策研究,,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摘要】:私募股权投资(Private equity,简称PE)是近年来国际资本市场发展迅速的一种新型经济业务,通过私下定向募集资本并投资于非公开交易的企业权益性资产,私募股权投资为企业——特别是融资困难的科技创新企业、创业企业、新兴行业企业和中小微企业——提供了发展资本;通过投资后为企业提供增值服务、管理咨询和产业协同,投资机构还能够改善企业治理和绩效,促进企业价值提升。客观上,该行业侧重于高新技术投资的投资偏好,有助于推动技术创新、产业升级整合和资源优化配置,对我国而言还有加速国有企业改革进程的作用。从理论上看,私募股权投资的上述积极效应不仅局限在投资方和被投资企业内部,也能够溢出到其他企业、其他产业、整个经济体系、甚至政府和社会大众,具有类似于公共品正外部性的“类正外部”特征;同时,私募股权投资机构市场化的运作方式和项目筛选机制,可以成为政府借以实现宏观经济政策意图的高效平台,财政资金通过私募股权投资带动、引导社会资本投资方向,使财政投资具有了“双乘数效应”。本文进一步通过实证分析和案例分析,研究了政府的参与对于私募股权投资机构及被投资企业的“正向影响”,证实了政府参与在改善企业治理和绩效、以及减少投资机构行为短期性方面确实具有积极作用;同时也证明政府参与私募股权投资对政府具有良好的“反向影响”,有助于实现政府在产业升级、促进创新等方面的政策意图。这为政府支持该行业发展提供了动力和可能性。国际私募股权投资行业的发展路径大体分为先发模式和后发模式,成熟经济体大多属于先发模式,是市场内在力量自发催生了行业萌芽;而新兴经济体国家均为后发模式,由于行业产生所需的市场基础薄弱,政府在行业初始发展中的作用不可或缺。考虑到我国的资本市场发展程度较低以及私募股权投资行业本身积累不足、行业整体国际竞争力不足的现实,加上私募股权投资本身存在高风险性和信息不对称性,借鉴后发模式国家的成功经验,政府对该行业发展制定支持性政策也是十分必要的。从上世纪80年代产生以来,我国的私募股权投资行业经历了迅速发展和金融危机后的深度整合,一跃成为全球规模仅次于美国的第二大私募股权市场。但高速发展中该行业也暴露出诸多问题,包括:第一,资本来源结构不合理,机构资本比重不足,本土资本集中程度低,债务融资比重过低难以适应并购业务发展。第二,专业且富有经验的投资人才和投资机构管理人才缺乏。第三,行业本身的运作和投资理念不成熟,投资策略仍以小股权成长型投资为主,资源整合能力弱;投机倾向、短期化行为充斥,缺乏投后管理的理念和实践;退出渠道狭窄;行为规范和行业标准缺失。与行业的演变相呼应,我国政府参与私募股权投资行业也经历了由全面参与到重点聚焦的演进。目前,政府干预方面的问题包括:第一,法律制定滞后于行业发展进度,私法又执行乏力,未能建立具有足够约束力的法制环境。第二,监管制度不完善,政府在金融领域传统的分业监管思路不适合私募股权这种新兴领域,过度监管和监管空白并存;而要建立真正意义上的行业自律监管更是任重道远。第三,地方政府的优惠政策混乱,缺乏一致性和稳定性。第四,政府资本在参与私募股权市场时存在“与民争利”,违背了政府支持性政策的初衷。本文认为,未来我国私募股权投资行业面临着历史性机遇,一是经济转型期,发展方式调整将催生大量投资机会;二是多层次资本市场继续完善,将扩展行业的资本来源和退出渠道;三是产业结构升级、国资改革和国内企业走出去将孕育新的并购热点;四是经济持续稳定增长将带动对私募资本的需求增长;最后是作为后发国家,可以充分利用先发国家和其他后发国家的经验。针对上述我国私募股权行业及相关政府政策中的问题,为了利用后发优势、抓住未来发展机遇,本论文提出了应构建具有核心、内层和外层三个层次的政府支持性政策体系。核心政策即指政府出资设立或参股私募股权机构的措施,这是支持性政策的基础,也是作用机制最为直接的,为此本论文构建了政府和私人部门提供私募股权资本供给的决策模型,提出了财政资金通过撬动社会资本、引导私募股权资本来源多元化以及向社会资本让利的建议。内层政策指除财政直接投资外的、其他直接作用于私募股权市场的政策,以财政政策为主,包括中央层面和地方层面的税收优惠政策、风险补偿和保障政策、政府采购政策等。外层支持性政策旨在以综合性手段建立行业良好的生态环境,包括完善资本市场和产权交易制度政策;完善知识产权保护等行业法制、强化包括私法在内的法律执行;建立统一的政府监管和规范的行业自律自治制度;重视人才的培养、引进和激励;促进创新,鼓励创业家精神;加强信用体系建设,增加信息供给等。文章最后本论文强调指出,政府应在支持行业发展的同时,充分发挥对政府自身的“反向影响”,包括注重对投资方向的引导、重点扶植企业发展阶段的适度前移、鼓励本土私募股权投资机构充分利用全球资源、以及加强对国企改革中引入私募股权投资的监督,以实现财政资金“四两拨千斤”的作用和政府宏观政策意图。
【关键词】:私募股权 财政政策 政府支持
【学位授予单位】:财政部财政科学研究所
【学位级别】:博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5
【分类号】:F832.51;F812.0
【目录】:
- 摘要4-7
- Abstract7-18
- 1 绪论18-38
- 1.1 选题背景和问题的提出18-20
- 1.1.1 选题背景和研究意义18-19
- 1.1.2 问题的提出19-20
- 1.2 相关概念解析20-22
- 1.3 相关文献综述22-34
- 1.3.1 影响行业发展的因素22-25
- 1.3.2 关于私募股权投资业务本身的研究25-28
- 1.3.2.1 关于私募股权投资机构及投资业务的研究25-27
- 1.3.2.2 私募股权投资制度变迁的研究27-28
- 1.3.3 关于私募股权投资影响的研究28-33
- 1.3.3.1 关于对企业影响的研究29-32
- 1.3.3.2 关于对宏观经济影响的研究32-33
- 1.3.4 关于政府相关行业政策的研究33-34
- 1.4 研究思路与基本框架34
- 1.5 研究方法34-35
- 1.6 主要创新和不足之处35-36
- 1.7 本章小结36-38
- 2 政府支持私募股权投资行业的理论基础38-58
- 2.1 私募股权投资业务概述38-39
- 2.1.1 私募股权投资的业务流程38
- 2.1.2 私募股权投资机构的组织形式38-39
- 2.2 私募股权投资的作用39-46
- 2.2.1 微观层面的作用39-43
- 2.2.1.1 提供有效的融资渠道39-40
- 2.2.1.2 改善企业治理和业绩40-41
- 2.2.1.3 推动我国国有企业改革41-43
- 2.2.2 宏观层面的作用43-46
- 2.2.2.1 对技术创新和产业优化升级的推动43-45
- 2.2.2.2 提高资源配置效率45-46
- 2.3 私募股权投资的“类外部性”46-50
- 2.3.1 “类外部性”的定义46
- 2.3.2 “类外部性”的具体体现46-50
- 2.3.2.1 企业层面的类外部性46-47
- 2.3.2.2 对产业和宏观经济的类外部性47-49
- 2.3.2.3 对社会公众和政府的类外部性49-50
- 2.4 政府支持的必要性50-53
- 2.4.1 私募股权投资的类外部性50
- 2.4.2 私募股权投资的风险性50-51
- 2.4.3 私募股权投资的信息不对称性51-52
- 2.4.4 市场自身调节的局限性52
- 2.4.5 我国私募股权投资行业的后发性52-53
- 2.5 政府支持的可行性53-54
- 2.5.1 “类外部性”有助于政府实现政策目标53
- 2.5.2 基金制组织形式有助于发挥比较优势53-54
- 2.5.3 私募股权投资的高收益性54
- 2.6 政府支持性政策的效应54-56
- 2.6.1 直接政策的“双乘数效应”55-56
- 2.6.2 间接政策对行业发展的深远影响56
- 2.7 本章小结56-58
- 3 政府参与效应的案例分析和数量分析58-74
- 3.1 案例分析58-66
- 3.1.1 案例介绍58-60
- 3.1.2 案例研究60-65
- 3.1.2.1 私募股权资本支持60-61
- 3.1.2.2 投资者资源61-62
- 3.1.2.3 对技术创新的支持62-63
- 3.1.2.4 产业资源整合机会63
- 3.1.2.5 对人力资源政策的改善63-64
- 3.1.2.6 对公司治理的改善64-65
- 3.1.2.7 对国有投资机构的意义65
- 3.1.3 案例总结65-66
- 3.2 政府支持效应的数量分析66-72
- 3.2.1 假设的提出66-67
- 3.2.2 研究思路和指标选择67-68
- 3.2.3 实证结果及分析68-72
- 3.2.3.1 正向影响68-70
- 3.2.3.2 逆向影响70-72
- 3.2.4 结论72
- 3.3 本章小结72-74
- 4 政府支持私募股权投资行业的国际经验74-94
- 4.1 先发模式——以美国为例74-80
- 4.1.1 萌芽阶段74-76
- 4.1.2 发展阶段76-77
- 4.1.3 成熟阶段77-79
- 4.1.4 调整巩固阶段79-80
- 4.2 后发模式——以以色列和新加坡为例80-87
- 4.2.1 以色列私募股权投资行业的发展和经验80-84
- 4.2.1.1 萌芽阶段80-81
- 4.2.1.2 发展阶段81-83
- 4.2.1.3 调整阶段83-84
- 4.2.2 新加坡私募股权投资行业的发展和经验84-87
- 4.2.2.1 产生的背景84-85
- 4.2.2.2 萌芽和发展历程85-86
- 4.2.2.3 后危机期的调整阶段86-87
- 4.3 两种模式的启示和借鉴意义87-91
- 4.3.1 政府支持是行业发展的重要条件87-88
- 4.3.2 政府对私募股权投资行业出资应合理设置架构88-89
- 4.3.3 政府对私人部门“让利”89
- 4.3.4 政府注重引导行业投资方向89-90
- 4.3.5 政府鼓励充分利用国外资本和经验90-91
- 4.3.6 政府注重为行业发展创造良好的外部环境91
- 4.4 本章小结91-94
- 5 我国私募股权投资行业的历史、现状和未来94-118
- 5.1 我国私募股权投资行业的发展历程94-103
- 5.1.1 产生背景和萌芽阶段(20世纪80年代)94-95
- 5.1.2 起步阶段(20世纪80年代末-1998年)95-96
- 5.1.3 快速扩张阶段(1998年-2003年)96-98
- 5.1.4 稳步发展阶段(2003年-2007年)98-100
- 5.1.5 深度整合阶段(2008年至今)100-103
- 5.2 我国私募股权投资行业的现状和问题103-113
- 5.2.1 资本来源情况及其问题104-107
- 5.2.1.1 个人资金与机构资金比例不合理104-105
- 5.2.1.2 债务性资本比重过低105-106
- 5.2.1.3 本土资本与海外资本不均衡106-107
- 5.2.2 专业投资人匮乏107-108
- 5.2.3 机构本身运作机制和投资理念不成熟108-113
- 5.2.3.1 募资困难108-109
- 5.2.3.2 投资理念不成熟109-110
- 5.2.3.3 投后管理不到位,价值输出功能不足110-111
- 5.2.3.4 退出机制不健全,资本市场有待完善111-113
- 5.3 我国私募股权投资行业发展的未来机遇113-116
- 5.3.1 经济转型和结构调整带来巨大机会113
- 5.3.2 资本市场的广度、深度不断拓展113-114
- 5.3.3 大量并购投资机会的孕育114-115
- 5.3.4 资本需求持续旺盛115
- 5.3.5 后发优势115
- 5.3.6 其他因素115-116
- 5.4 本章小结116-118
- 6 我国政府参与私募股权投资行业的历程和问题118-130
- 6.1 政府在我国私募股权行业中的角色演变118-120
- 6.1.1 “全能参与者”阶段118-119
- 6.1.2 职能聚焦阶段119-120
- 6.2 政府干预政策的现状和问题120-127
- 6.2.1 在投资决策层面过多的行政干预120-121
- 6.2.2 在私募股权投资领域“与民争利”121-122
- 6.2.3 法律制度不健全122-124
- 6.2.3.1 宏观法制体系的缺失122-123
- 6.2.3.2 私法贯彻执行不力123-124
- 6.2.4 行业监管体系不完善124-126
- 6.2.4.1 监管主体不明确124-125
- 6.2.4.2 缺乏有效的行业自律125-126
- 6.2.5 优惠政策缺乏系统性和稳定性126-127
- 6.3 国企改革中引入私募股权投资的风险127-128
- 6.3.1 国有资产流失风险127-128
- 6.3.2 投资机构与国企员工之间的矛盾128
- 6.4 本章小结128-130
- 7 支持私募股权投资行业发展的财政政策建议130-144
- 7.1 支持政策的目标和原则130-131
- 7.1.1 支持政策总目标130
- 7.1.2 支持政策原则和总体思路130-131
- 7.2 以直接资本支持为基础的核心政策131-138
- 7.2.1 政府投资决策的 Stackelberg 模型131-134
- 7.2.2 政府引导的资本来源多元化政策134-135
- 7.2.3 拓展并购业务的举债渠道135-137
- 7.2.4 改革国有资本经营考核政策,向私有资本让利137-138
- 7.3 以财政政策为主的“内层”支持性政策138-142
- 7.3.1 税收支持政策138-140
- 7.3.1.1 国家税收优惠政策138-139
- 7.3.1.2 地方税收优惠政策139-140
- 7.3.2 风险补偿与保障政策140-141
- 7.3.2.1 风险担保政策140
- 7.3.2.2 风险投资亏损补贴政策140-141
- 7.3.3 政府采购政策141-142
- 7.4 本章小结142-144
- 8 支持私募股权投资行业发展的配合政策建议144-160
- 8.1 以市场环境建设为主的“外层”支持性政策144-154
- 8.1.1 完善资本市场和产权交易制度144-147
- 8.1.1.1 培育多元化、多层次的资本市场144-146
- 8.1.1.2 完善产权交易制度146-147
- 8.1.2 法律政策147-149
- 8.1.2.1 完善行业法制,强化贯彻执行147-148
- 8.1.2.2 保护知识产权,促进创新型企业发展148-149
- 8.1.2.3 强化私法的执行149
- 8.1.3 建立系统的行业监管体系149-151
- 8.1.3.1 政府监管150-151
- 8.1.3.2 行业自律自治151
- 8.1.4 重视人才的培养、引进和激励151-152
- 8.1.5 促进创新的公共政策152-153
- 8.1.6 强化信用体系和诚信文化,增加市场信息供给153-154
- 8.2 政策制定和实施过程中应注重的四个问题154-158
- 8.2.1 注重对投资方向的引导154-156
- 8.2.2 重点扶植企业发展阶段的适度前移156
- 8.2.3 鼓励本土机构充分利用全球资源156-157
- 8.2.4 加强对私募股权投资机构参与国企改革的监督157-158
- 8.3 本章小结158-160
- 参考文献160-170
- 博士研究生学习期间科研成果170-172
- 后记172-173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黄嵩;何小锋;谢海闻;窦尔翔;;政府财政投资新途径:私募股权基金的基金[J];长白学刊;2011年01期
2 徐子尧;;私募股权基金收购:效率提升还是价值转移——新桥投资收购深发展的案例分析[J];财贸经济;2011年12期
3 樊志刚;赵新杰;;全球私募基金的发展趋势及在中国的前景[J];金融论坛;2007年10期
4 于凤坤;;探讨科学合理的政府引导基金发展之路[J];中国科技投资;2010年01期
5 禹久泓;杨逸青;;构建公共财政作为私募股权基金母基金的框架[J];财政研究;2009年02期
6 李宜聪;;我国发展私募股权基金的思考[J];区域金融研究;2009年08期
7 李曜;;将收购型股权投资基金引入国有企业重组[J];上海国资;2012年05期
8 东明;陈浪南;;私募股权基金的分阶段投资策略研究[J];经济经纬;2009年03期
9 王晓东,赵昌文,李昆;风险投资的退出绩效研究——IPO与M&A的比较[J];经济学家;2004年01期
10 张杰;;我国私募股权基金发展战略与路径[J];经济纵横;2011年05期
本文关键词:支持我国私募股权投资行业发展的财政政策研究,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本文编号:416791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oufeilunwen/jjglbs/41679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