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地方政府债务问题与提升偿债能力研究
发布时间:2017-06-09 00:00
本文关键词:我国地方政府债务问题与提升偿债能力研究,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摘要】:地方政府债务问题是困扰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问题之一,提升我国地方政府的偿债能力,防范地方政府债务危机,对于经济社会持续健康稳定发展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本文对我国地方政府债务的历史、现状、存在问题以及影响因素等展开研究,分析省、市两级地方政府债务的规模、结构及风险状况,并在此基础上客观评价我国地方政府的偿债能力,借鉴其他国家解决地方政府债务问题的经验,对提升我国地方政府偿债能力提出了对策建议。 本文从地方政府债务资金来源、债务规模、债务结构及其特点入手,分析我国地方政府债务存在的资金来源、规模、债务结构、债务资金使用效率及债务风险防范等问题,运用因子分析、判别分析、回归分析及神经元模拟等方法对地方政府债务问题,从经济发展水平、地方政府财政状况、地方政府债务自身状况等方面研究政府债务及偿债能力的相关要素,构建了评价模型,对省、市两级地方政府债务问题开展实证分析。我国省级地方政府的偿债能力用因子分析的方法进行分类可以划分为两种类型,一类是偿债能力较好的省份,另一类是偿债能力较弱的省份。以山东省的市级地方政府为案例,分析了山东省17个市级地方政府的债务问题,主要采用时间序列模型分析方法,通过ADF检验基础上的多元线性回归方程,并建立消除自相关与自回归的ARMA(1,2)模型与ARCH(1,1)模型,研究山东省市级地方政府偿债能力及影响因素;然后采用与全国31个省级地方政府偿债能力相似的模型,但采用不同的指标体系(主要受数据可得性影响),分析山东省17个市辖区的2013年截面数据,找出山东省市级地方政府债务存在的问题并在偿债能力方面做出评价。通过对全国31个省区及山东省案例的研究发现,虽然我国地方政府债务问题整体可控,但局部发生债务危机从而引起整个政府债务危机的风险较大,必须采取措施提升我国地方政府的偿债能力,才能提高我国地方政府运用借债推动经济社会发展的效率,才能有效防范债务危机的风险。地方政府的偿债能力与多种因素相关,包括地区经济发展水平、财政状况与地方债务自身规模结构等。在实证研究的基础上,本文提出了提升我国地方政府偿债能力的对策措施建议:选择适度的债务规模以及合理的债务期限结构;扩展债务资金来源,实行举债多元化、偿债路径多元化;提高债务资金的使用效率;加强财政收入支出管理;完善地方政府借债偿债的具体保障措施等
【关键词】:中国地方政府 债务风险问题 偿债能力提升
【学位授予单位】:云南大学
【学位级别】:博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5
【分类号】:F812.5
【目录】:
- 摘要3-5
- Abstract5-10
- 图目录10-11
- 表目录11-13
- 1 导论13-32
- 1.1 研究背景14-15
- 1.2 研究的理论意义与实际意义15-16
- 1.2.1 研究的理论意义15-16
- 1.2.2 研究的现实意义16
- 1.3 国内外研究现状与综述16-26
- 1.3.1 地方政府债务问题的产生16-18
- 1.3.2 地方政府债务问题的度量与对策建议18-23
- 1.3.3 地方政府债务问题的研究方法23-25
- 1.3.4 国内外研究现状评述25-26
- 1.4 研究目标、重点难点和主要创新点26-27
- 1.4.1 研究目标与重点26
- 1.4.2 研究的难点26
- 1.4.3 研究的主要创新点26-27
- 1.5 基本思路与研究方法27-32
- 1.5.1 研究的基本思路27-30
- 1.5.2 研究的主要方法30-32
- 2 相关理论与分析方法32-50
- 2.1 相关概念的界定与债务规模的研究方法32-33
- 2.1.1 相关概念的界定32
- 2.1.2 债务规模和结构的研究理论32-33
- 2.2 地方政府债务资金使用效率理论33-35
- 2.3 地方政府债务风险相关理论35-37
- 2.4 我国地方政府债务规模相关理论37-38
- 2.5 我国地方政府债务问题实证研究的理论基础38-50
- 2.5.1 判别分析38
- 2.5.2 因子分析38-40
- 2.5.3 神经元模型模拟40
- 2.5.4 时间序列分析的实证基础40-50
- 3. 我国地方政府债务问题现状分析50-77
- 3.1 我国地方政府债务资金使用现状50-64
- 3.1.1 我国地方政府债务资金利用现状50-59
- 3.1.2 我国地方政府债务资金使用效率现状59-64
- 3.2 我国地方政府债务规模现状64-77
- 3.2.1 我国地方政府债务整体规模现状64-69
- 3.2.2 我国地方政府债务规模现状分析69-77
- 4 我国地方政府债务存在问题研究77-94
- 4.1 我国地方政府偿债与存在问题77-78
- 4.2 我国地方政府债务资金来源与存在问题78-80
- 4.3 我国地方政府债务结构的特点与存在问题80-87
- 4.3.1 我国地方政府的债务资金来源的结构特色与存在问题81-82
- 4.3.2 我国地方政府债务资金的去向特点与存在问题82-84
- 4.3.3 我国地方政府债务资金的区域结构特点与存在问题84-85
- 4.3.4 我国地方政府债务的层级结构与存在问题85-87
- 4.4 我国地方政府债务存在问题具体评价87-91
- 4.4.1 我国地方政府的债务规模存在问题评价87-89
- 4.4.2 我国地方政府债务结构存在问题评价89-91
- 4.5 我国地方政府债务存在问题类型归纳91-94
- 4.5.1 债务期限结构不匹配的现金流危机91
- 4.5.2 债务资金使用效率低,投资回报不高91-92
- 4.5.3 地方政府债务如果出现违约,将带来严重的社会信用恶化问题92
- 4.5.4 将会随之引发严重的财政问题与金融风险问题92-93
- 4.5.5 我国地方政府债务问题将带来非税收入问题的扩大化93-94
- 5 我国地方政府债务问题的影响因素与评价体系的构建94-113
- 5.1 影响我国地方政府债务问题的主要因素94-99
- 5.1.1 经济发展、经济周期波动与其作用机制94-95
- 5.1.2 宏观货币政策方面的影响因素95
- 5.1.3 需求方面的因素与供给方面的因素95-97
- 5.1.4 投机需求及其作用机制97
- 5.1.5 政绩为导向的驱动机制97-98
- 5.1.6 体制方面的因素98-99
- 5.1.7 偿债机制方面的因素99
- 5.2 评价方法与指标体系的建立99-113
- 5.2.1 现有地方政府债务问题评价标准与相关指标体系方法99-104
- 5.2.2 我国地方政府债务影响要素构成与评价体系建立104-113
- 6 省、市两级地方政府债务问题的分类评价113-136
- 6.1 我国31个省级地方政府债务问题评价113-130
- 6.1.1 省级地方政府债务问题分类评价指标体系的构建113-114
- 6.1.2 判别分析的分类结果114-117
- 6.1.3 因子分析的分类结果117-124
- 6.1.4 基于判别分析与因子分析的神经元模型模拟结果评价124-130
- 6.2 山东省17个市级地方政府债务问题研究130-135
- 6.2.1 分类评价基础130-133
- 6.2.2 山东省市级地方政府债务问题分类评价结果133-135
- 6.3 相关结论与启示135-136
- 7 地方政府债务问题影响要素研究:山东省案例136-153
- 7.1 数据来源与指标体系构建136-138
- 7.1.1 变量指标体系的选择136-137
- 7.1.2 变量指标体系的研究周期与研究范围137-138
- 7.2 实证过程与结论分析138-151
- 7.2.1 ADF方法的数据平稳性研究138-142
- 7.2.2 多元线性回归实证关系初步研究142-143
- 7.2.3 消除自相关143-148
- 7.2.4 多重共线性检验与GARCH过程148-151
- 7.3 时间序列数据下山东省地方政府债务研究结果分析151-153
- 8 地方政府债务问题与提升偿债能力的经验借鉴153-166
- 8.1 国外地方政府债务问题经验借鉴153-156
- 8.1.1 欧洲部分国家地方政府债务管理的经验借鉴153-154
- 8.1.2 美国地方政府债务管理的经验借鉴154-155
- 8.1.3 发展中国家地方政府债务问题经验借鉴155-156
- 8.2 欧盟与G20部分成员国公债经验借鉴156-166
- 9 我国地方政府偿债能力的提升与相关对策建议166-173
- 9.1 选择合理适度的债务规模以及债务期限结构166
- 9.2 扩展债务资金来源,进行多元化举债166-167
- 9.3 偿债的路径和措施167-169
- 9.4 完善地方政府偿债的具体保障措施169-171
- 9.4.1 建立健全地方政府偿债的法律保障措施169
- 9.4.2 建立健全地方政府偿债的经济保障机制169-170
- 9.4.3 建立健全地方政府偿债的制度保障机制170
- 9.4.4 建立健全地方政府偿债的机制保障措施170-171
- 9.5 结论与展望171-173
- 主要参考文献173-179
- 附录A 实证过程179-264
- 附录A1 我国31个省份的地方政府偿债能力的判别分析179-233
- A1.1 我国31个省份的地方政府偿债能力的判别分析180-201
- A1.2 我国31个省份的地方政府偿债能力的因子分析201-219
- A1.3 神经元模型模拟219-233
- A1.3.1 建模的基础与假设前提219-220
- A1.3.2 判别分析基础上的人工神经元模型模拟分析(Predicted 1)220-226
- A1.3.3 因子分析基础上的人工神经元模型模拟分析(Predicted 2)226-233
- 附录A2 山东省17个市辖区地方政府债务问题分类研究过程233-257
- A2.2.1 评价体系的构建233-238
- A2.2.2 判别分析法分类山东省17个市辖区的市级地方政府债务类型238-250
- A2.2.3 因子分析250-256
- A2.2.4 神经元模型模拟的结果分析256-257
- 附录A3257-264
- 致谢264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洪源;李礼;;我国地方政府债务可持续性的一个综合分析框架[J];财经科学;2006年04期
2 伏润民;王卫昆;缪小林;;我国地方政府债务风险与可持续性规模探讨[J];财贸经济;2008年10期
3 寇铁军;张海星;;地方政府债务风险的外部性分析[J];东北财经大学学报;2007年01期
4 马海涛;马金华;;解决我国地方政府债务的思路[J];当代财经;2011年07期
5 张平;张丽恒;;“十二五”时期我国地方投融资平台债务的治理路径[J];当代财经;2011年08期
6 王晓光,高淑东;地方政府债务风险的预警评价与控制[J];当代经济研究;2005年04期
7 杨志安;闫婷;;地方政府债务规模的计量经济分析——以辽宁省为例[J];地方财政研究;2012年03期
8 张平;;后土地财政时代我国地方政府偿债问题研究[J];当代财经;2013年01期
9 许正中;;遏制地方债务金融化之势刻不容缓[J];中国发展观察;2012年01期
10 杨灿明;鲁元平;;地方政府债务风险的现状、成因与防范对策研究[J];财政研究;2013年11期
本文关键词:我国地方政府债务问题与提升偿债能力研究,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本文编号:433965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oufeilunwen/jjglbs/433965.html